教師閲讀心得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閲讀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閲讀心得通用15篇

教師閲讀心得1

寒假裏認真閲讀了《教師閲讀地圖》,感覺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摒棄浮躁,閲讀才能走近靈魂。

這本書,讓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以往閲讀中的陋習。感覺自己二十多年來的閲讀,是那樣雜亂而隨意,閲讀只是被我當我了一種休閒的方式,生活的調劑。一味的追求數量與速度,使自己的閲讀生涯多了些浮躁。從來沒有想過,我想通過閲讀得到些什麼,想讓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老師。是《教師閲讀地圖》,引發了我的思考,督促我嘗試着改變自己的閲讀方式。

我覺得,閲讀,不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而是努力與作者對話,不斷構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閲讀,不僅為了愉悦心靈,更要診斷心靈所缺失的營養,以便及時補充。書中,關於我們備課的準備,這樣説“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於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這種沒有任何功利性的閲讀,才能日漸完美我們的生命。

二、幾部好書,可以成就我們的專業發展。

對我來説,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對於書本的推薦和評價。長久以來,我一直苦於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有的書浪費了時間精力讀完,覺得言之泛泛,並沒能留下什麼觸動靈魂的東西,走了許多彎路。閲讀地圖,幫我們解決了這一實際難題。用不同的案例分析,告訴我們一位專業的教師需要些什麼,列舉了部分優秀書籍,並分別做出了精闢的評價。使我今後的閲讀,有了正確的方向。

假期裏,我根據書中的推薦,看幾部電影,真實地感受到了來自生命的震撼和共鳴。《楚門的世界》,幽默詼諧的情節中,有讓人流淚的酸澀和無奈,同時感悟到,自由和真實對於生命的意義!《霸王別姬》中,小豆子的命運,在民族興衰,世事變遷的背景中顯得格外淒涼。其中京戲團師傅的一個舉止,讓我刻骨難忘,一個練功的小徒弟,準確流利,聲情並茂地背出了戲詞,掌心卻捱了師傅狠狠一記戒尺,師傅説:“打你,是讓你記得,下次還得這樣背!”,看到這裏,我的淚差點掉出來,中國千百年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傷害了多少兒童的肉體和心靈!

按照這本地圖的索引,我相信,自己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會體會到更多的真諦和共鳴。

三、書,該怎樣來讀。

讀閲讀地圖,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掌握了閲讀的方法。

首先,整體上人的閲讀史,是要經歷浪漫-精確-綜合,三個時期的。書中有一段話:“浪漫期閲讀,如春風化雨,身處戲中,身在局中,越是痴迷,越是入境;精確期閲讀,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出入自如,時而舉一反三,時而舉三反一,能左右逢源就是正道;綜合期閲讀,一飲一啄,莫非親切,讀海德格爾不覺其玄深,讀民間傳説不覺其淺俗。”。這段話將閲讀的境界描繪的入木三分,讀來可以讓人從宏觀上把握自己的閲讀方式,對閲讀有個整體的規劃。

其次,書中介紹了一些具體的閲讀方法,實用性很強。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知性閲讀,書中將知性閲讀比作爬山,過程中充滿不斷地懷疑自己,缺乏勇氣,甚至迷失路徑的挫折,雖然汗流浹背,但周圍的景色始終在變化,越來越開闊,直至無限風光在峯頂。這種汗流浹背的閲讀,或許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也是最能提升自己,有所突破的閲讀。

閲讀,並引起了思想和行為上的改變,這也許就是我閲讀《教師閲讀地圖》最大的喜悦和收穫吧!

教師閲讀心得2

在新一輪課改的呼籲聲中,閲讀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場閲讀洪流中,自身的閲讀量也提高了不少,韓興娥老師寫的《讓孩子踏上閲讀快車道》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現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學完一本書,字、詞、句翻來覆去的學,到考試時,得到滿意成績的卻很少,特別是上了高年級以後。但韓老師搞的海量閲讀,孩子們越是到了高年級成績越理想。並且學新教材的時間只需要短短的幾周。難道這不是海量閲讀的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術日趨發達的今天,孩子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聲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圍了,大多數孩子小時候得到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玩具,於是孩子們從小就對玩具情有獨鍾。

“電視”這個時代的新發明是大人、孩子的最愛,下班後電視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學後電視前有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的國小生。學生的週末、假期都被電視節目所包圍。問他最近讀了幾本書,卻是少之又少。這樣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長認為把課本上的學會了就行了,看閒書浪費功夫,有時間做做課外練習,對考試有幫助。但是現在的考試對課本上的知識考的越來越少了,注重的是綜合能力、實踐能力,課外積累顯得尤為重要。課本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只是給你開啟了一扇閲讀的大門,你需要走進去才能看到裏面美好的東西。那才是自己終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閲讀是事在必行的。作為老師我們應擔起這個重擔。

激發興趣,促成閲讀。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閲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閲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悦地進行課外閲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通過閲讀推薦書目,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國小生由於年齡小,分辨能力差,他們不知道在浩瀚的書世界裏該讀什麼樣的書,這就需要老師給予指導,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書。

鼓勵先進,堅持閲讀。課外閲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閲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平時可以利用教室牆壁設定一些榮譽稱號,如:閲讀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閲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評比表彰課外閲讀積極分子等。

親子共讀,打造閲讀環境。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家中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深遠,經常讀書的家長會讓學生也愛上讀書。剛起步讀書的孩子,親子共讀不僅能激發其讀書的興趣,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

書店是最好的旅遊景點,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長在節假日,多引領孩子去逛逛書店,讓心靈得到淨化,知識更加廣闊,思維更加敏捷。在孩子有進步時,在特殊的日子裏,把孩子喜歡的書作為禮物,即脱俗又高雅,在愛中更能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讓其遊入閲讀深處,擷取更多的營養。

行走在閲讀的路上,讓我們多一份執着,少一份抱怨。為孩子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師閲讀心得3

閲讀教學觀摩活動是教師相互展示相互交流教學經驗、方法、技能和藝術的平台,也是全面展示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成就的重要窗口。

3月14日,江門市蓬江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觀摩活動在農林國小拉開了帷幕。大賽展示了全區不同國小20名優秀教師的小語課堂教學,他們代表着各校最新的研究,最高的水平,最精彩的演繹。

賽場座無虛席,雲集了來自區300多名教師。參加賽課的選手教師底藴深厚,設計新穎,教學紮實。上課老師的語文意識、基礎意識、文本意識、訓練意識很強,板書規範漂亮示範性強,課堂靈感不斷生成,教學智慧豐富,教學語言令人折服,教學效果立竿見影。沒有了熱熱鬧鬧的表演,沒有了眼花繚亂的課件,在最本色的教學中,學生學會了識字寫字,學會了用心朗讀,學會了品味詞句,學會了口頭和書面表達。教師教得紮實,學生學得紮實,多元化地向我們呈示了近年來各地區的課改經驗和優秀成果,具體如下:

一、找準切入點,教學設計巧妙。

例如,在課前十分鐘師生互動時,許多老師不動聲色,巧妙找到切入點,為上課埋下伏筆。範羅岡國小朱慧婷老師在課前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了“盲人摸路”的小遊戲,順理成章地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帶出來。

二、大賽課堂脈絡清晰,風格迥異。

也許是大賽的規定,每位參賽教師講授的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本上可以分為“揭示課題”“初讀課文”“研讀課文”三大環節。紫沙國小的老師將《將相和》一文的學習分成“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大塊;許老師緊扣“這個小夥子真棒”一句引導學生學習《檢閲》;陳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執着追求”

三、字詞基礎訓練紮實。

幾乎每一位老師從板書課題開始,就進行寫字的指導。生字、難字,拼音讀、去拼音讀、帶入句子中讀,放入課文中讀;自主分析字形,師生交流辨析,教師工整範寫,學生當堂練寫;查字典理解詞義,聯繫課文理解,換近義詞理解;編順口溜識記,結合意思識記,歸類辨析識記從字詞入手,講求方法,不吝嗇時間,紮實教學,夯實閲讀教學的基石。四、重視朗讀訓練。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是很好的示範,分層次的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是很好的台階,恰當的點撥是很好的指引。五、擁有民主的氛圍。親切的話語,平等的地位,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無不讓人感受到了民主的氛圍,尤其是李老師《威尼斯的小艇》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謝。”“可以嗎?”這樣的話語總掛在嘴邊。

本次觀摩活動,簡單中透着智慧,簡約中成就高效,簡樸中迴歸語文,讓我們領略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的巔峯之作,提升了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使小語教學走得更正確、健康!

教師閲讀心得4

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我漸漸認識到教育孩子重要性,於是,我讀了李鎮西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這些既平凡又無微不至的關懷,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感動了我。它折射出了為人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與李老師相比,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對學生的關心與教育遠遠不夠,缺少了愛心與耐心,特別是對待學困生,我不是耐心的開導,而是多了訓斥與指責,總認為學生不下功夫學習,腦子不夠靈活,試想一下,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多和他們交流找出學困生不愛學習的原因,做到對症下藥,那又是怎樣的結果呢?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們多的是抱怨,缺少了為他人着想的做法,這是很不應該的。

我覺得:“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讀了他的書後,李老師關心學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頓開。我也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我們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師,認為孩子不聽話。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後,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交朋友,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爾基説:“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中寫道“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在轟轟烈烈推行高效課堂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和諧、寬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時刻讓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向問題,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師閲讀心得5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國家的現代化必須實現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必須依靠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要通過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才能真正實現。我從事音樂教學十餘年,就中學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怎樣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談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幾個轉變。

一、教師在新課程中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也是學生的引路人、促進者。

傳統的教育認為教師主要任務是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傳播給學生,教師只要把課程學好,把思考題做好提供給學生,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聽多記,課堂強調的是學生要注意聽課,認真做好記錄,把老師傳授的東西儘可能記下來,以便在考試中能夠得心應手把老師解題技巧、方法用在考試上,強調的是積累、記憶。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師越教越累,學生越學越沒興趣,師生之間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這説明舊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已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要求教師傳播知識的方法多樣化,要傳授給學生漁而是不是提供魚。就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教師是學生的創造者和引領者,教師要在學生不同的年齡段設置路標,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過一道道關口,向更高的目標進發。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加強引導,並伸出援助之手,給學生勇氣、力量,幫學生度過難關,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信心和方法,讓學生去面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難題。

二、教師應參與教科書的研究和課堂研究,成為直接的研究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要靠教師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專家把問題研究好了再提供方法給教師解決問題,這好比遠水救不了近火。課堂上的問題只能靠老師在課堂上解決,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成為直接的研究者。

三、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新課程要求各校要根據本地區、本鄉、本土的實際情況制訂校本課程,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互相結合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成為新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包括國家層次、地方層次、學校層次,以及各層次間的關係,能夠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實際分層施教,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四、新課程中教師角色行為的變化

1.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民主關係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一切成為新課程的宗旨。教師不能體罰學生,不能辱罵學生,把他們當成子女一樣看待,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是好是壞,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只要他是你的學生,你就得義不容辭地關心他、愛護他、教育他,讓他健康成長。

2.多鼓勵,少批評

學生需要尊重,特別是後進生、學困生,他們常常因各方面表現差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歧視,對學習生活失去了信心。教師要多花些時間與他們接觸,多鼓勵他們做一些有益活動,特別是他們喜歡做的活動,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在時時關心他,愛護他。同學們在幫助他,支持他,從而重新做人,發奮學習,爭取進步,有道是真誠所至,金石為開。

3 .要善於反思,勤寫課堂後記

教師上完一節課,學生學得如何,反應如何,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是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只有這樣,教師的教才有進步。所以每上完一節課,教師要進行反思,把成功與不足的方面都記下來,並養成一種習慣,日積月累,教書的經驗就會豐富起來,所以寫課堂後記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勁。

4. 善於研究,敢於創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單是教書匠,而應當是研究者。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堂,而且要研究課堂的主體——學生。掌握所教的對象,才能教好學生。所以教師要把教材、學生、學校的教學設備、教學設計融入課堂,既考慮全面發展,又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既注重尖子生又要考慮後進生。再者,教師要根據實際,敢於創新,不能被老套套圈住。因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複雜的,不能一概而論,再優秀的教學模式或方法也不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都要因人、因地、因時而易,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尋找適合於自己學生需要的模式,而這樣的模式同樣也是不能一成不變。同樣隨着課堂主體學生的改變而改變,這就需要教師敢於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不斷探索,不斷研究。

教師閲讀心得6

做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名師容易,但想當一輩子卓越教師不容易。數年的教學經歷真的讓我感到,教師,光輝的職業。教師,我無悔的選擇。

就在我費解怎樣把自己打造成卓越教師時,觀看了董博士的精彩演講。他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規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理解“過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提倡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的天賦差異有限,多種潛能等待開發,博士以實例證明任何的潛能開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被激活,然後是環境支持,再就是科學的系統訓練。具備這三條,挖出了寶藏,潛能得到開發從而成為特質。

董教授這樣講,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做到背後批評學生,當眾表揚學生。本人剛接到馬悦老師班時,班裏有一個叫侯博宇的學生,他是接受能力超差的,但我並沒有放棄他,有一句話時刻提醒着我,你要對得起你的每一位學生。儘管侯博宇説的不是很好,但每次我都誇他有進步,在他面前和他媽媽説孩子的學習態度非常好,很認真。讓孩子知道我是一直在關注他,關心他。現在每次見家長都跟我説,孩子很喜歡你,願意學習英語。我們要發掘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認為一個卓越老師應該:

1.將每個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個性化的個體。

2.善良、能夠體恤學生、關照學生的心情。

3.熱情、負責任、視學生的成長為己任。

4.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斷在專業上自我挑戰。

5.有良好的人機溝通能力,無論是和學生、家長,還是同行。社會是不斷髮展的,對教師的要求也是不斷提高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教師有一顆愛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做到以上幾點那就是一名卓越的教師。教師是我們的職業,我們要認真對待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職業。

教師閲讀心得7

xx省幼兒園早期閲讀教學培訓活動就在美麗的xx召開,能參加此次的學習,我感到非常榮幸,要感謝園領導給了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是從4月18日學到4月20日,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在這兩天裏觀看了協和教育集團的李幗霞老師的示範課《邊界》,聆聽了xx師範大學出版社xx老師的專題報告《早期閲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探索》,以及盧老師的專題講座《課題結項要求》,讓我感受頗深!

首先講講我對那幾節觀摩課的一些感想,《邊界》這節課是我們平時覺得比較難上的課,因為孩子們很難理解邊界的意思。以前我們就會這樣上:先讓幼兒用熟悉的呼啦圈作為動物們的家,玩狼來了的遊戲,這一點是和李老師的相同,但我們玩完後就直接引導孩子們看書了,這樣上下來孩子們對邊界的概念並不清楚。看了李老師的引入性活動後我覺得李老師上的非常好,他不僅讓幼兒躲在呼啦圈裏,後面還讓幼兒躲到不同的地方,如柵欄、傘、桌子、椅子等等,不斷拓展孩子們對邊界的認識;設計上破費心思,提問緊扣主題,每一次孩子們躲好後老師都會問:你的家在哪裏?你家的邊界是什麼?強化幼兒對邊界的理解,突出了本節課的難點與重點,幼兒對邊界有了很清楚的認識。整節課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真正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也體現了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合作者。但在最後一環節的設計,我覺得不要這麼早讓孩子完整欣賞繪本,這樣會侷限孩子對書本中圖畫的理解。如果能讓孩子在理解了邊界的基礎上進行自主閲讀,讓他們自己根據圖畫信息尋找答案,對孩子閲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更有幫助。在第二課時理解性活動雖然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步驟上,但李老師有幾處很新穎,很值得我們學習,如當孩子們説到每一種動物的邊界時,就非常自然地出示相應的字卡,按照順序直觀地擺在黑板上,把認識漢字與理解圖意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幼兒自然地習得漢字。還有當孩子們看到人家的邊界時,讓幼兒以遊戲的形式,教育幼兒去別人家應先敲門,並讓幼兒知道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將社會性的教育有效地整合起來了。不過遊戲玩的太長了,孩子們有點坐不住了。但老師非常從容,至始至終不急不慢,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向孩子們講得清清楚楚。

總之看完這幾節課讓我深深地感覺到,邊界這麼抽象的概念,而李老師卻讓孩子們理解透了,我覺得關鍵就是,李老師抓住了孩子的心理,設計活動時時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根據孩子的興趣、發展水平、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來設計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提問。

19日下午聽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金愛民老師的專題講座《早期閲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探索》。早期閲讀在我們園裏開展了將近兩年了,作為帶班老師來説我只對大班、小班的繪本熟悉,還沒有真正接觸中班的繪本。金老師就對我們三個年級組的繪本活動做了一個概括,從活動設計的原則到活動設計模式,講的很詳細具體,為我們開展各年級繪本教學提供很重要的理論基礎。還有金老師也介紹了很多關於閲讀區域的創設,也給我們正在環境創設的老師來説,很有點撥作用。

20日上午是陸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做好課題研究結項的相關工作》。要做一個課題研究要花很大的精力,很多老師都怕去做。但聽了盧老師的介紹,我感覺其實只要用心圍繞課題去實施,平時做一個有心人,把做了的事情及時記錄下來,其實也不是那麼難的事。正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以上這些是參加我這次培訓的一些感悟,每一次的學習都有新的發現與觸動。這使我在今後的繪本教學中,更加敦促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水平及指導能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喜歡閲讀!

教師閲讀心得8

這次我參加了教師進修學校組織閲讀培訓活動的,通過聽專家講座,看優秀教師上的觀摩課,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看了專家的講座,才知以前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理論知識是多麼的匱乏;看優秀教師上的觀摩課,才明白自己與別人的距離有多遠。以下是我這次培訓的體會:

一、明確了閲讀教學的方向,即課堂上要注重閲讀教學的實效性。多位專家老師都提到閲讀教學要吃準目標,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教學目標,以學生髮展為本,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愛語文,愛閲讀,有讀書看報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內容分析式的語文課堂説再見,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要讓教學真正服務於學生,使學生做到真讀、真説、真寫、真思考、真體驗。關於教學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標”(有課標、有教學目標)、“目中有人”(教師目中要有學生)、“心中有材”(心中裝着教材),教學目標很重要,教師對每一課教學目標要明確,目標要定得準。目標確定後,整個教學設計就要圍繞目標來進行,教學環節要體現目標,要圍繞目標來實施,課堂上設計的問題要為目標服務,跟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設計。也就是説,課堂上我們該教的就教,不該教的堅決不教,我們的課堂也許就會變得簡約、簡樸、高效了。

我有幸聆聽了杭州和龍遊幾位優秀教師的現場課,師生們交流愉快,課堂氛圍輕鬆、愉悦,學生們在朗讀、交流、表演中體會着文章的主旨,感受着人物的性格。不留痕跡地指導,有趣有效的課堂,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什麼樣的課才是一節有實效的課?今天的語文課不是僅僅有感動就夠,要有用、有實效。課堂上師生間的關係應該是自然的、舒服的,而舒服的才是合理的,合理的才是有效的。短短几句話,引起了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深深地思考。在交流中,我們知道了這種欣賞課是實驗國小的校本課程。重點在於培養孩子對閲讀、對語文的興趣。

二、朗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一個永恆的話題。我本人是比較喜歡朗讀的,自認為水平還可以,但聽了賴正清老師的講座之後,感覺自己知識的貧乏和教學上的無法。朗讀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是對作品極好的解説,但先提條件就是對文章的理解要到位;其次朗讀是一種內化吸收的閲讀方式,由於有讀者的參與,加入了讀者的解讀與感悟,聲情並茂,增強語感,入境共鳴,陶冶情操。將靜態的書面文字活化為栩栩如生的聲音。融匯這生活的體驗,體味着作品的含義,駕馭者馳騁的想象,飽和着強烈的感情,捕捉着詩文的意境,探索着語言的形象,反覆地實踐着人聲的藝術。這就是朗讀。

三、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教師閲讀心得9

忙了一段時間,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讀讀書了,最近讀了一本教育類書籍,令我受益匪淺,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輕輕翻開這本墨綠色封面的書,快速的瀏覽了書目,我的心跳不禁加快,猶如缺氧的人立刻吸入了新鮮的氧氣一般,另我精神為之一振。

我該如何表達,我看過此書的感受呢?我是語文教師,我承認從小我就莫名的熱愛自己的學科,喜歡用文字來表達情感,更願意透過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然而,透過蘇霍木林斯基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以無比熱情以及恆久的持之以恆的毅力,繼續着他終身喜愛的事業。

細細看來:每一篇都是教學經驗的提煉;每一篇都是紮實閲讀的積累;每一篇都是熱愛學生真情的流露;每一篇都是大師娓娓道來的經驗之談;每一篇都是教學生活中真實的再現;每一篇都是青年教師必讀的經典。

或許生活中,我們離大師總是太過於遙遠,但是當我走進蘇霍姆林斯基所撰寫的文章時,我們離大師其實很近很近,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我如飢似渴地讀着他的著作,真不愧被稱為“教育聖經”之作。

真正走進《給教師的建議》幾天而已,我的頭腦立刻清醒許多,對待孩子的觀念重新有了改變,或許一本書在精神上對讀者的刺激,也會延伸到自我的行為中去。我期待自己在新學期的開學,能夠在教學上有質的飛躍與成長......

教師閲讀心得10

幸福是人的主觀內心感受。幸福就是幹自己喜歡的事,結果得到大家認同、社會認同。從事教師職業,如果就是為了謀生,這是低層次的。一個人對一件事有了興趣,再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就帶有了一種情感,有了情感,奉獻和享受已經分不開了,奉獻的時候就是享受,享受的時候就是奉獻,這才是人類生存的高境界。過去我們談師德,一般説的比較多的是自律、奉獻、人格,很少談教師的發展提高,很少談教師需求。實際上,教師在奉獻的同時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教師也是一個有生活感、生命感、價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個掌握知識、傳播知識的機器。每當教師節,我們都吟誦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好像教師這個職業,是一種悲苦性的職業。可是,有一位教師説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淚始乾的蠟燭,我是一個燈泡,給我電就可以發出光芒,比蠟燭明亮,比蠟燭快樂,比蠟燭長壽。教師最偉大最無私的品格,在於教師從不嫉妒學生的成功,而是希望學生個個成功。他總是把最好的東西教給學生,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從不擔心學生超過自己。

學生成功越早,名氣越大,水平越高,超越自己越多,教師就越高興。教師具有優秀品格和博大胸懷。如果能夠像一個太陽,源源不斷髮光發熱,讓學生都沐浴在光芒和温暖中,是一件很光榮的事。進一步説,如果教師能使學生都變成太陽,人人發光發熱,交相輝映,那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教師閲讀心得11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必須的關係。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羣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要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必須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奇怪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係的重要性。人際關係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係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歡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力。()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力,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師閲讀心得12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藴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閲讀心得13

大約臨近暑假的前十天,我翻了翻《教師閲讀地圖》一書,翻到《教師專業閲讀的誤區》一章,越看越有閲讀慾望。直到今天,精讀加略讀,我才把它讀完。這是一本好書,細看附件中的目錄,你便能知曉一二。好書總讓人覺得相見恨晚,讀《教師閲讀地圖》讓我遺憾又振奮。

這本書有四大亮點。一是理性地分析了當前教師專業閲讀的誤區;二是教教師如何進行專業閲讀;三是推介根本書籍與研讀策略;四是提供具有結構性和階梯性的教師專業閲讀地圖。

有位網友以“一二三四”總結了它的優點,與筆者的讀後感相符。“一張地圖:中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開放式全息閲讀;兩大目標:幫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合理閲讀路徑,最適合自己的書;三大幫助:近200本參考書+使用方法+書籍評述;四大亮點:讀什麼+怎麼讀+實例+誤區。結論:一本對教師專業發展極有幫助的書!”

我遺憾,為什麼不早個七八年遇見它,哪怕早個五年也好。我深信,如果能早點讀它,必定能更有效地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步入教師職業的十多年來,我陸陸續續讀了不少書,有語文學科知識類如《漢字的魅力》、《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朗讀學》和《趣味語文》等等,有語文教學類如《語文課如何是好》、《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文本解讀主題系列及名師課堂實錄書籍等,有教育心理學類如《給教師一件“新武器”——教育診療》、《社會心理學》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等等,有文學類如王小波雜文系列,歷史類如《大秦帝國》(尤其喜愛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些其他類別的書籍。但是這些書都是隨興而讀,這本書書與那本書之間沒有“結構性”“階梯性”可言,有的書是出版商拼湊而成,浪費了本讀者寶貴的閲讀時間。再者,在閲讀《教師閲讀地圖》之前,我以為讀點與教育教學和學科知識有關的書籍,就算是很“專業”了,很少去思考什麼是專業閲讀,以及專業閲讀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如此懵懵懂懂了十餘年,殊為憾也。

我還遺憾,近幾年的新教師業務培訓會,我常常鄭重地推薦那書這書,推薦的原因是認為某一本書好,至於好在哪裏,適不適合教師閲讀,適合教師在哪個階段讀,加之上述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不太負責任的推薦,不專業的推薦,沒能提供似《教師閲讀地圖》這樣的專業地圖,為近幾屆新教師進行閲讀“導航”,使他們踏上專業閲讀之旅,更為憾事。

遺憾的同時我又倍感振奮。我阿Q地告訴自己:31週歲時能讀到它不算憾事,40或50歲時才可能追悔莫及,總之路還很長。

我振奮自己因為讀了《教師閲讀地圖》,對31週歲之後的專業閲讀豁然開朗。

一是知道“讀什麼”。通過比對,我發現自己早些的閲讀雖然雜七雜八,但大部分也不白讀,世間萬物彼此聯繫,相信書籍也不例外,讀過的那些書籍算是為我打了個不差的專業閲讀底子。通過比對,我大致知道自己今後該補讀哪些書,又該續讀哪些書,尤其是根本書籍。

二是知道“怎麼讀”。《教師閲讀地圖》教讀者如何閲讀一本書(注:其中部分閲讀策略摘自艾德勒的《如何閲讀一本書》),關於怎樣研讀根本書籍,怎樣訓練知性閲讀能力,怎樣開展教師讀書會,它都有實例可資借鑑。

三是知道今後該向教師推薦什麼書,怎麼推薦書,至少不能僅僅給個書名。

當然,也許可以考慮只推薦《教師閲讀地圖》,因為書裏有你想要的答案。

教師閲讀心得14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閲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閲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着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説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閲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閲讀的指導。

國小低年級的閲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説、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説”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説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説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説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着喜悦與滿足離開課堂,懷着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蜕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閲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情境中閲讀,把聽、説、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閲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閲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教師閲讀心得15

教師,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職業。對於新手上路的我,可以説經驗匱乏,心中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需要有一位資深的教師或是一本能解讀心中困惑的百科全書做些指導。於是,想起了房山教委下發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我興致勃勃地拿起這本書,開始了我的研讀,從中學到了許多,內心也得到了滿足。

打開書的目錄頁,首先,開始品讀增訂版前言,從中印象最深的有這些句子:

1、從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第一天起,如果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你最需要的是支持。

2、任何教師都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基本的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第一句話中,我體會到教學的意義。教學,就是教與學,教師居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學首先離不開學生的支持。

由於各個班級裏都會存在着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就要做出指正,這時需要學生家長的支持。教學,不僅是學習課本知識,要做到教書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這時就需要領導的支持。隨着科技的進步,教具也極為豐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還需要社會的支持。仔細想想,教師要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真的最需要就是支持。

雖然,我只是一名頂崗實習教師,但我身上承擔者教書育人的責任,所以,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稱職的教師。解讀第二句,我明白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教師採取多種方法,因材施教,學生的成績肯定會提高。當然,這也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看完增訂版前言,我感觸就挺深的,覺得這本書真好!於是,我就繼續讀下去。

讀完前言,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充滿了激情。首先,前言部分講到:教書育人是一門要求很高的藝術,它需要我們耐心細緻、身心投入、勇於奉獻,擁有無私的愛心、非凡的個人魅力。自信超羣的能力。的確如此,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做到以上要求,這也是對我自身的要求,使我有了方向。其次,在給新教師的部分,我明白到:作為一名新任教師,需要指導老師的指導,他們的指導是無比寶貴的,有了他們的指導,新任教師會少走彎路,才會較為快速的進步。當然,作為一名新任教師,要主動、積極地去與指導教師交流,虛心請教,態度端正。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別人塑造未來,教師的影響是永久且深遠的。

進入正文部分,我學到了課堂管理、教學規劃、實際授課指導、職業精神:優秀教師的態度行為、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係、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以及新增的7條建議。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一、關於課堂管理

1、學習到教師職業的特點:堅持以身作則、説到做到;堅持讓學生認為他們每天都有所不同;堅持拒絕放棄任何人;堅持幫助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堅持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精神領袖;堅持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是成功的人。總之,堅持就是課堂管理的鑰匙。

2、明白到教師要想積極地開展教學,就要講到學生的心裏去。首先就要讓學生信任你,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遨遊四方。

3、確立規章和制度,當學生背離了約定的章程時,就要督促他們練習、練習、再練習。等等。

二、實際授課指導

1、人非聖閒,教師在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錯誤。要做到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不應該一蹶不振,要勇敢地振奮你的精神。

2、要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或是多讓指導教師聽聽自己的課,從中會受益頗多。

3、在教學上,要因材施教、切忌只講不練、切記照本宣讀、允許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多關注學生的優點、適當傳授一些社交禮儀、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作業適量、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總之一切教學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重。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1、首先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天賦、技巧、優點和夢想。要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要保持微笑。在孩子的世界裏,他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教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足以讓你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教師要搭建成功的舞台,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督促他們前進,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他們就能做得到。

4、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説至關重要。因此,要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高一點的評價,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四、新增的7條建議中

1、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建立了某個規範後,一定要堅持執行下去,只要你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有機會掌握教師管理權。

2、從講桌後面走出來,站在講台上,你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思想的源泉,走出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聽講意識,促進教學的展開。

3、樂觀地教學,切記,學生需要的是積極的、有影響力的、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老師,他們更喜歡這樣的老師,同時也更喜歡這樣的老師講的每一節課。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結束語部分。在結束語部分,明白了老師勤於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點亮孩子的靈魂,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教師要用愛心去感觸每一個孩童,一直鼓勵他們勇於攀登,耐心地給予他們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承擔的職責,明白了教師力量的偉大,明白了教師職業神聖的內涵。除此之外,還體會到教師真正的意義。真是如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於新手上任的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會快速成長,試圖做一名合格、稱職、優秀、受所有學生敬愛的老師。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生,我會鼓足幹勁、精神飽滿地對待每一天的教學。相信愛心+耐心+恆心=成功。教師職業,我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