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讀書心得8篇

來源:文書谷 9.43K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無聲告白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8篇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1

書中的莉迪亞短暫的一生,沒有擺脱父母對她的期待,沒有找尋到真正的自己。也許在自盡前,她是想要找回真正的自我,但她的勇氣是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此書,又想起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束縛,孩子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父母一旦錯位,孩子缺乏安全感,將影響他的一生。父母都沒有找尋到真正的自己,只是一味追尋自己失去的人生及夢想,他們追尋的,可能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他們逃避自己的需要,把大人的視角無條件的轉嫁到孩子身上,由此來樹立孩子的價值觀。可是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當她本身的想法一味被壓抑和漠視時,痛苦就不可避免。

詹姆斯的痛苦,來源於自身一直的自卑,與對自己的.不認可,而瑪麗林的痛苦,來源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們都沒有認可自己,而相互折磨,把他們自以為的痛苦轉嫁到孩子的身上,而莉迪亞,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保持家庭完整性的責任人,這副擔子太過沉重,以至於她抑鬱,認為只能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自我。

我們好好反思,為人父母者,該如何為之,如何找尋自我,換一種思維,即換一種活法。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2

書中父親母親的結婚達成了一個閉口不談不問以前過往的共識。最近流行劇《都挺好》我認為也是同類題材,人不可能脱離原生家庭的影響,你越是想逃離你恐懼,害怕的影響,這種影響就約會如影隨形的追隨着你。蘇明玉恐懼的説:我變成了我最恨的人。本書中的父親,從小恐懼和別人不一樣,不知道怎樣融入羣體,不知道怎樣結交朋友,成年後也沒有正視自己的父母及生活,反而硬生生的把過去的生活掩蓋起來。本書中的母親,從小就想與眾不同,想做人羣中的焦點,不想做普通大眾的一員,她不理解自己的母親,結婚以後業與母親斷絕一切聯繫,也閉口不談以前的生活。這兩個人都不是成熟的成年人,幼年時期,你無法改變環境,家庭,甚至你不知道怎樣做。但逐步長得過程中呢?需要做的是正視以前害怕的問題,思考原因,找到讓自己不再恐懼的辦法。

而不是把自己沒有達成的願望強加給下一代。這樣只能是一個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劇。讀書過程我在想如果書中母親沒有嫁給書中父親,是不是就沒有這麼多悲劇,自己的`人生也不會這麼悲哀。可最後我認為,沒可能,每個人遇到的每個人,自有他的道理,最終堅定的走下去,才能達到自我的完滿,和人生的修行。前幾天看完一本書叫《刺》,後面我感悟為人父母的重要,的確,對我來説,生育一個孩子,是一種自我的完滿,她能幫我完成我的修行。但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説,生孩子只意味着我必須要生,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想説,請考慮清楚再選擇要不要做一位父親或者母親。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3

《無聲告白》是美國的香港第二代移民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説,文字很細膩,寫作也很清新自然流暢。

對於我來説,我讀這本書,讀到了很多,有很多共鳴,描述詹姆斯心境時所説,雖然詹姆斯生在美國長在美國,但他卻沒有一刻覺得有家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的羣像,出國後,我們能發現自己與我們的國家緊密相連,我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打扮自己,不敢放鬆。別人覺得我們宅,我們自閉,我們只會讀書。那就要更努力去社交,保持好成績,出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樣的緊張也是在提醒着我們,這一方水土,是戰場,不是家。

而對於這裏面的感情描寫我也覺得非常的細膩,作者在描寫詹姆斯和瑪麗琳初見時在詹姆斯的辦公室裏,瑪麗琳觀察到對面人五官的細節,動作的細節,那種小鹿亂撞的緊張,看着伍綺詩的文字,似乎眼前有了畫面,似乎心跳也隨着加速了。

總之,這本書有着神奇的魅力,看着看着就會深陷其中,並不是為了知道後面的結局,而是這樣的文字就是一種舒服的感受,不知不覺就想一直看下去。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4

想到紀伯倫的《論孩子》摘抄: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也終將自己有生命的延續,但那個延續是重複還是新異,我們都該有自己的選擇。我學着你的樣子活成我自己。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

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那個時代,那個歧視感很強的美國二十世紀。其實,這種歧視現在也是還在的,一年也會有幾十個因為種族歧視殺人的,但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開始,我以為他會是一本普通的推理小説,但這本推理小説並不普通,不能用看推理小説的心態來看這本書,它比推理小説的情感要更細膩,更能讓人感動。這本書的題材也基本上沒有什麼人用過—華裔歧視。對於作者為什麼要選這個題材,其實很簡單,作者也是一個華裔,她雖然沒有這樣被別人對待過,但她也是寫這篇文章的最佳人選。

這本書中沒有過多的渲染,沒有過多的言語,但是有很多心理描寫。每個人心裏都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同,但他們都認為這個女孩不應該被殺;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但最好的一定就是真正的自己嗎?每個人都衝着別人的好來努力,但你真的有嘗試着去尋找你的.自己嗎?你的最真實可能不是你的最好的,不過,那肯定是最自在的,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了。

如果你不在這一生中做到自己的真實,你肯定我會後悔的。因為美好的永遠是短暫的,可能就是一瞬間,就像書中一個情節:莉迪亞的媽媽在廚房做家務,他一回頭就發現莉迪亞已經站在了廚房門口。對於一個母親來説,孩子是最重要的,但她錯過了莉迪亞一生中最有意義,也僅有一次的“第一次走路”,她連莉迪亞已經可以站起來了都不知道,她甚至都不知道現在她現在應該是高興,還是悲傷。可是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忙了這個,忘了那個,我們專注於這個,錯過了那個;成長就好像一個取捨的過程。

這本書的結尾出乎意料的感人,還好莉迪亞走的時候沒有帶着愁恨,還好他們還擁有彼此。當找到答案成為一種解放的時候,那莉迪亞臨走前失去的一聲晚安就是最後開門的鑰匙了吧。

“莉迪亞死了,但沒有人知道……”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6

當時拿起這本書時不知道為什麼莫名的沉重,似乎裏面有着讓人喘不過氣的祕密。第一眼“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的封面語錄,還沒翻開書本,就明白了這次旅途的追尋——尋找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莉迪亞。

莉迪亞的一生很累,很沉重。她是個戴着面具長大的女孩,面具上的花紋為他人描繪,但殊不知面具下的傷痕累累,條條出自自己的茫然和崩潰。莉迪亞是家裏的老二,繼承了父親的的黑頭髮和母親的藍眼睛,母親瑪麗琳為了未實現的理想而離家出走,留下了孩子和丈夫在家焦急的等候和尋找,這也是莉迪亞許下錯誤的諾言的源頭,從母親在現實的`壓迫下最終回家的那天開始,便是另一個莉迪亞的開始,開始走進自己為了愛而設的迷宮,直至迷失自我。父母都認為莉迪亞可以代替他們實現未實現的夢想,可在面對莉迪亞冰冷的屍體,父親內疚不已,而母親卻只想着報復和真相,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邁克脱不了關係,而這時莉迪亞的妹妹是從開始到結束明白的一清二楚的人,所以妹妹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哥哥內斯離開家時,家裏的重擔都壓在了莉迪亞身上,壓倒了莉迪亞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莉迪亞學游泳落水時哥哥的一瞬間的拯救是美好的,但最後她自己醒悟時卻沒了哥哥的存在,同時自己也無力挽回了。

每天面對這鏡子裏一樣的自己,其實裏面的你在變化,變得越來越懂事聽話了,知道有事不要總是找爸媽,知道自己要的,自己愛的,自己做的決定確定自己的一生。我這時捫心自問“我真的長大了嗎?”書本的裏第一句便讓我震驚,“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沒發現。”一個“還”字的衝擊,使這本書更沉重了,似乎透露着莉迪亞的痛。一個可愛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沒了眼神裏的星星點點,沒了害怕和不安。害怕母親再次消失,所以在童稚天真的時代許下了承諾,曾怕父親崩潰,怕家庭破裂,就這樣在瑪麗琳被現實打倒回到家中時,莉迪亞變成了這個家庭最重要的紐帶,變成為母親付出一生的莉迪亞,也漸漸沒了眼睛裏應該有的孩子的天真無邪。一次次的摩擦,時光在莉迪亞的每個時間段裏都留下了不一樣的痕跡,懂事和堅強的讓人心疼,但是脆弱在她成長中開始慢慢發酵,開始不堪一擊。

最後她想重新開始,這次不需要哥哥將落水的她拉到岸上,她要自己踏水游到岸邊,但是命運終究沒有給這次機會,她所有想説的話隨她一起沉入了湖底。“從那以後,就總是這樣,只要她伸出手説,別沉下去,她就握住她的手,不讓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亞想,從那裏開始,一切都錯了”。她的夢想只剩下自由,剩下她在這個世界的痛苦和遺憾。在生活中,在面具的下面,我們都負重前行,只願你還能尋找到真正的自己,堅守自己。

我不僅希望莉迪亞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希望自己不是莉迪亞,。我會有着一個小樹洞,學會自己和自己聊天。那裏裝滿了心事,孰輕孰重。不安心,在這個時代是什麼位置;不理解,父母親戚的嘮叨和對我們的選擇;不勇敢,因為自己早已長大,只是現在的自己懂得太多,似乎有點遺憾。還沒大聲的對自己説一句對不起和謝謝你。青春半熟,還有很多事情要去追,還有好多人去愛,還要懂得珍惜現在。書本上和電視劇上的人物事件,讓我潸然淚下,最後英子眼裏的星辰回來了,莉迪亞的消逝似乎讓人覺得是假的,我覺得她沒死,只是時間為她停了下來。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天生善良的,只是這個幼稚的世界總是喜歡玩遊戲,卻不知道有些人玩不起。只是我相信,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眼裏的星辰大海是不同的寬闊。現在的我似乎知道自己在哪了,我在自己的時間裏慢慢的變化,在自己的世界裏孤芳自賞,在別人的眼裏輕描淡寫,在這個需要奮鬥的年紀,學着努力留下回憶。可能很多事情要很久很久才知道痛,可能在以後,一個寒冬里加班後開車回家,在等紅綠燈時才反應過來,原來那個人説的話是這個意思。

我們都有個樹洞,安放脆弱的自己,吐露這成長的煩惱和美夢。這是我對自己的無聲告白,它會藏在自己心底,揮灑在青春年華里,對自己説一聲,謝謝和對不起。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7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的處女作,以“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開始,全文採用插敍與順敍相結合的方法,用莉迪亞的死揭露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原生家庭壓力、同性的暗戀等問題,這本書有精妙細緻的故事,有精準老練的描寫,更重要的是,這部小説裏面關於家庭與愛,關於夢想與自我的深度剖析與探討。

《無聲告白》中講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脱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一箇中國男人與一個白人女孩組成了一個家庭,相繼生下大兒子內斯,二女兒莉迪亞,小女兒漢娜。二女兒莉迪亞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被視為掌上明珠,父母皆把自己的夢想寄託於這個小女孩身上,為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詹姆斯送給莉迪亞一本書,內心:我希望我在你這個年紀讀到這本書。瑪麗琳給莉迪亞報輔導班、買書、科學展覽。“只要你感興趣”,她每次都這樣告訴莉迪亞,“只要你願意”。我認為這本書的.英文名字《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更是莉迪亞內心的寫照。

我們會問什麼是真正的自己?可能真實的自己賺不到什麼錢,也很難獲得成功,但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我和你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我們之間沒有誰比誰走的更好,就像悉尼的時間是比東京早一個小時,但東京的時間也同樣沒有變慢,因為在命運的安排下,一切都很準時。父母把自己的遺憾都傾注在孩子的身上,但你的遺憾讓孩子彌補,那孩子這段時間的遺憾又讓誰來彌補呢。他是否想去承擔呢,是否能承擔呢。我們現在經常會去談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其實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動輒就是一輩子的陰影。

《無聲告白》中有句話是這樣:“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之處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離散。”

突然想到前段熱播的劇《想見你》,好像明白為什麼莫俊傑會喜歡陳韻如,也許孤獨就是一種別樣的美。也恍然大悟,陳韻如自殺那晚哭着説“為什麼你們只會叫我在努力一點,開心點,不要再變回以前的陳韻如了,為什麼,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待的樣子嗎,我真的好累,我不想再逼自己了。”因為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的想法。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8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詹姆斯,瑪莉莎,莉迪亞,內斯,漢娜,還有傑克。

這些人的性格,情緒,情感,在這本小説中一覽無遺。

在美國鶴立雞羣的中國人,詹姆斯一直試圖融入美國這個大熔爐,讓自己顯得平常一些。這些內心的渴望,通過對孩子的教育顯露出來,是那麼強烈,而孩子的遭遇,卻顯得他的期望那麼脆弱無助。

一直都渴望與眾不同的美國女生瑪莉莎,夢想是突破女性以家庭為主的觀念,同男生一樣平等地受人愛戴,做一名醫生。可是,被詹姆斯吸引,放棄了夢想,嫁作人婦,歸於平淡。

被父母捧在手心的莉迪亞,承受着父母巨大的期待,壓抑着自己的個性,終於在內斯離開,發現自己喜歡的傑克竟然愛着內斯後,找到了事情到這個地步的'原因,精神崩潰,從船上踏了出去,沉在了湖底。

而內斯,在莉迪亞被萬般寵愛下,所期待的不過是父母平等的愛,和對莉迪亞的重壓減少一些。在發現無法改變家庭的這種關係時,他奮發圖強,考進了哈佛,卻又在追尋自由之時,失去了陪伴自己的妹妹。

漢娜,這個怯懦的敏感的卻又洞悉一切的小女兒,一直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卻總是躲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怕打擾了這些幸福抑或悲傷。她是一個完全被忽略的孩子,在受關注後不知所措,只會如家人所期待的那樣,做出該有的反應。

一直努力的讓自己不受注意,卻在別人給予關注後不知所措,假裝毫不在意。其實,內心早已波濤洶湧。是心太窮了嗎?

這本小説是一個女孩自殺引起的的一系列事情,同時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和家人的反思。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伴隨其一生。父母的一舉一動,不知道怎麼樣就會傷害到孩子。

愛是枷鎖,是負擔,如果這愛是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學會尊重他人,無論對方是自己父母還是孩子,更不論其他人了。將對方當做一個完全的個體,尊重對方的行為,並且以一個同樣的個體去理解對方。尤其是對自己愛的人。

這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尊重他人,且對自己坦誠。

我想,那麼我們的愛,就不會成為對方想擺脱的東西,而是陪伴對方一往無前的巨大力量

讓愛自由,讓自己愛的人自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