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

來源:文書谷 1.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1

20xx年12月10日,我到xx參加了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xxx地區的國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不但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整整一天的時間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們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在一天的時間裏,共聽了5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2

聽了這五堂數學課,讓我感受頗深,有年齡大的老師,也有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他們的課有太多值得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談一下聽了這幾課以後給我的啟發

一、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有語言魅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要做到嚴謹簡練,並且要具有親和力,對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王老師雖然是一名男教師,但語言很輕柔,很具有親和力,他兒童化的語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及時的表揚孩子,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劉老師作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其語言已經做到了嚴謹簡練。這是我以後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一點。

二、數學源於生活,最後必須要回到生活當中。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如果脱離實際來學知識的話,其學習的意義不大。所以在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知道在現實中的應用。這幾位老師在講課的最後,都會把今天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這也是我以後課堂上應該做的。

三、教師靈活的教育機智,在鞏固練習環節,翟麗華老師反饋糾正及時,分解了題的難度。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

總之,這幾位老師的課基本功過硬,充分展示了教師的綜合魅力,很值得我學習。今後一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在教學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3

4月23日至24日,我在xx學習了兩天,主要是聽課,所展示的9節課中,有七節課是獲得全國一等獎。另外兩節xx的講課老師也都是省教學能手。這些課讓我受益匪淺,並且給我留下深深地思考。那就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和諧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孩子們愉快地學習、成長。對我來説,這是我以後的努力的方向。

9節課,各有精彩,各有創新。xx老師執教《分數的意義》中的一組教學片斷:老師拿出9塊糖,請一位同學帶走這些糖的三分之一。學生説出三分之一表示的意義,高興地帶走3塊糖。老師指着剩下的糖,請第二位同學帶走剩下糖的三分之一。這位同學許是因為緊張,慌亂間説錯。另一位學生説出三分之一表示的意義,高興地拿起2塊糖。楊老師考慮到沒拿到糖的孩子的心情提示拿到糖的孩子分一塊給回答錯誤的孩子,再向回答錯的孩子提出“你手裏拿的糖佔原來的幾分之幾?”學生回答正確後老師讓他帶走一塊糖作為獎勵。隨後師提問“剛才兩位同學拿走的'都是糖的三分之一,這兩個三分之一一樣嗎?”學生馬上提出“因為單位一不一樣,所以這兩個三分之一不一樣”。老師接着又讓一位同學拿走剩下糖的四分之一,直至拿走最後一顆糖。

xx老師《3的倍數特徵》一課,課前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玩起“搶30”的遊戲。幾輪比賽的結果總是老師贏學生輸,孩子們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從孩子們嘖嘖的讚歎聲和眼神的交流中不難看出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下來,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髮現要想搶到30,必須要搶到27、24、21、18等數,從而引出“3的倍數”的學習。

xx老師的《圓的認識》一課,先是讓每個小組用圖釘、線繩、鉛筆合作畫圓,展示所畫的圓,並找出畫圓好的説説在畫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線繩必須拉緊,圖釘必須固定好等)來展開對圓的學習,認識圓心、半徑和圓。由於這樣設計動手幅度大,學生體會深刻,合作性強,活動時間、空間擴大,提高了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是探索法、研討法、講解法、實驗法的多種結合,表現了老師駕馭課堂的靈活性和藝術性。

鄭生志老師的《體積與體積單位》一課中,他先出示大小一樣的燒杯,一個放着滿滿的一杯沙子,一個裏面放着一個壘球。第一步老師演示把滿滿沙子的燒杯,倒入有壘球的燒杯結果怎樣,得出結論。説説為什麼,學生指出壘球佔了燒杯裏面的一部分空間,沙子倒不下了。想象如果壘球換成乒乓球的結果。學生比較出乒乓球與壘球的大小關係。老師總結得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板書。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當講到一立方米這個體積單位時,鄭老師出示了做好的一立方米的框架,四周用紗布圍成,當堂讓學生站到裏面去,看看能站幾人,直觀形象的認識一立方米的大小。

會上,每位老師講完課都做30分鐘的報告。聽了執教教師的的成長經歷,我觸動很大。xx老師的一節課竟然試講了100多次。一個人的成功意味着他的付出太多太多!他們也由青澀走向成熟,他們勤奮、努力,有自己的目標。他們喜歡鑽研,在不斷的磨課中、研討中成長,遠行。他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太多太多。而我們還在學習的路上,更需躍馬揚鞭自奮蹄,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沿途都是好風景。我一定要把所學的所見的更多的用於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去。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4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江蘇省國小數學教師網絡培訓班的學習,本次學習時間從7月15日開始至8月31日結束,相對於以往的培訓,這次學習時間比較長,但是學習內容十分豐富,從教師的專業成長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課堂上每一環節的設計到教學反思,從課程資源的開發到教師的人際關係,每一個專題都那麼的切合實際,有法可循,讓我感到受益匪淺。能擁有此次學習機會,實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謝領導對我們教師成長的關愛,給予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台。現就將本次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須具備一桶水。但要想學生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盡,教師就得時時給予補足。鄭毓信教授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我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面對着一羣羣渴求知識的學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以及教師職業的神聖。《新課程有效教學叢書》讓我對如何進行有效備課和上課指明瞭方向。特別是教師們對教學中的困惑和爭論,更讓我體會到了進行終身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要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提升,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才能適應世紀的挑戰,才能勝任教師這一行業。

二、改變教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對課堂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平日裏面對班級眾多的學生,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再加上那麼幾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何談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説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地方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辦法。空談理論不切現實,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現實,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開展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開展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做法的轉變,才能真正意思上運用到我們的現實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聯繫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價值。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由“情景串”引出“問題串”,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也就是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所以説,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好課本中的教學情景,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這樣將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和生活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並不是孤立於書本之上的,它是與生活有着緊密聯繫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應該是來源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另外,在這一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很多教學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和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讓老師來幫助解決,這樣使得相互之間都得到了學習、鞏固知識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經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我願重新的起點跋涉,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5

4月26日——28日到呼市內蒙黨校參加了“全區國小數學教壇精英教學風采展示研討會”的聽課學習活動。共聽了來自不同地區的精英們帶來的13節課,並且有幸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張春莉關於“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的專題學術報告,通過學習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本保障

備課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備課的關鍵是對教材的解讀,如果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瞭的數學問題,讓老師越講越糊塗。因此在解讀教材上下功夫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進行的內容。例如這13節課,每位教師都在教材的解讀上下了功夫,畢竟是精英風采展示課,體現出各位教師備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採用了多媒體教學設施設備。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學習理解就容易了一些。當然,備課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生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怎樣預設才能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另外,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也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課,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才能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偏離教學的重點、難點,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也才能像張春莉教授講到的一樣為學生能營造出綠色的生態課堂。13節課中,通遼市的靳虹老師的《比多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動口説一説、估一估、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麼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説。從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包頭九原區沙河鎮一小的高宏老師第《三角形的特性》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儘管三個活動都沒能完成,但教師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方法,卻處處得以體現。我覺得這就是張春莉教授所講的“綠色生態課堂”的體現。

二、課堂生成是課堂生命靈性的體現

課堂實施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在課程實施過度中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就如張春莉教授在報告中説到的“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這就説明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捕捉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例如:呼市教師李春霞的《真分數和假分數》一節課中,出現了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三個圓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説應表示為15份之11,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用心去關注學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與自己的預設一樣。這樣很好的一個讓學是分清單位“1”的機會就這樣輕易放棄了。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有部分學生對單位“1”的含義模糊不清。如果這時教師可以追問一句“你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呢?”然後教師給學生比較清楚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那麼這節課沒有預約的精彩就會使這節課效果截然不同。

三、飽滿的激情是課堂的師生情感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體現出是一個有個性的課堂,同時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由此,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為“營造綠色生態課堂”提供了條件。例如,興安盟王毅老師的《分數的意義》一課中,雖然是一名男教師,由一上課用飽滿的激情就把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了,於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通過自主動手塗一塗、圈一圈、想一想、説一説、猜一猜的方法逐層深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整節課教師的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悦。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是綠色的生態課堂,就應讓我們的課堂激情飽滿個性張揚。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走上了講台,不是重複一次教案,而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一次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瞭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並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於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於創新變革的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6

最近參加了鎮教委及縣教研室組織的教材培訓受益匪淺,現特將前段時間的培訓心得總結如下:在會上各發言代表深入剖析了各冊教材的知識體系、教材目標並結合自己教學經驗談了一些非常新穎的教學思想,通過聆聽他們的發言,我對一二年級教材的編排特點、意圖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同時也更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教師不但要熟知所教教材的知識體系,更要掌握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徵及性格特點,能夠創造出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學習還是我認識到作為低年級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儘量選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結合孩子們身邊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年我剛教完一年級,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好動、自制力差,如果我們的教學內容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習效率則無從談起。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吸引住孩子。我在教學中習慣用孩子們身邊最簡單、最常用的情景來教學,孩子們不但接受起來容易、興趣高漲,孩子們很容易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要注重榜樣的作用。孩子們天真活潑好勝心強,針對這一點我注意樹立榜樣對學生及時科學的評價。在班內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低年級孩子的每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而且需要所有的任課老師一起共努力效果才更好。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7

有幸聽了兩位優秀教師許老師、陳老師的兩節課,受益頗深。

第一節“比的意義”許老師從學生最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老師的年齡着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和兩位老師年齡有關的'問題,從而非常自然的引出兩個數之間除了差和倍數之外的又一種關係“比”,這一選材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中,許老師第二部分“自學提綱”的設計讓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以發揮。概念課是枯燥的零碎的,然而她放手給學生,學生卻能從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他們自學,自我總結,並在徐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比”“除法”“分數”三者聯繫與區別的對比表格,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陳老師的數“學廣角--搭配(一)”也結合了學生的特點,設計符合低年級的動畫PPT。因為低年級孩子小,陳老師步步細心引導,授課內容條理清晰,教學目標順利完成。任老師的“四邊形”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了四邊形的特徵,而後一系列的判斷,包括“隱藏--猜想”環節,調動學生積極性,鞏固了四邊形特徵.最後通過比較提出正方形長方形這兩個特殊的四邊形。整堂課思路清晰,內容充實,學生對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教學目標完成的很好。

聽了二位優秀老師的課,我只能説: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加油吧姑娘!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8

通過學習,我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學校的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頗多,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藴的不足,因此,可以説這次學習來的很及時,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我在這次學習中收穫很多,盤點收穫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瞭解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認真探討內在聯繫我們知道:數學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幾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現象可以説是司空見慣。這為我們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沒有聯繫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着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繫: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繫的經典之作。

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為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其次,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另外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注意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進行數學探究並發展思維能力。製造教學疑問,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①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內交流、質疑、解疑。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劃出的重點,互相質疑、解疑,把沒有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每個人都要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帶動學困生,起到交流互補的作用,能激發深人鑽研的.意向。同時這樣做,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②積極開展小組間質疑解疑。首先,由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並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上台板書自己的問題,正給了他們表現才能的機會;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加深了對教材知識體系的進一步認識。其次,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解決黑板上的問題,形成組間解疑。在此期間,對每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舉例説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辯論。學生的質疑,以學生解疑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參與、指導、研究。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或和學生共同研究,或適時加以引導、點撥,但決不可能代替學生思考。

三、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在學習知識後,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這樣的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適應考試的解題能手。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

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後,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家去幫助父母並計算房間地面面積、計算鋪地板磚的數量及購買錢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9

在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認知的建構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認知過程與知識結構不能協同發展。這學期,聽了我校幾位數學教師的課,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去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我記憶猶新。

一、“做”數學——在探索中發現

“做數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數學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做數學”不僅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且是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一種動態過程。如《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設計非常新穎,鍾老師讓學生用紙、吸管、用毛線折角,這樣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角的概念,讓學生很快從生活中找到角。在學生掌握角的組成,會判斷角的基礎上,鍾老師又讓學生用説一説、畫一畫、做一做、折一折、擺一擺等方法讓學生創造角,進一步昇華了角的概念。在鞏固練習設計上,鍾老師也是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後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創造角,看誰創造得多。這一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一下子沸騰了。這樣,把教材內容變靜為動,變單一為多項,變封閉為開放,有效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讓“做數學”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動力。當學生髮現有的題目無法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時,學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被激活,就在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憤狀態時,教師又提出:“看誰的方法多?”學生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沉浸在操作探究的興奮之中,終於探索出各種的`擺法。

這樣,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還體驗算法多樣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強了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意識。課末,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或非常規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思維上的深化。這樣,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議”數學——在合作中交流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於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討論交流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構建。如楊老師在講《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中,讓學生用小組內交流,怎樣用字母表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自主的學習知識。這樣安排,使每個學生都有説的機會,在合作交流、思維碰撞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字母表示的多樣化,感受與同學交流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

三、“用”數學———在應用中拓展

《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熟練、更透徹,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這幾堂課中,讓我最佩服的是面對一堂學生已上過的課,面對一羣從未見過的學生,幾位老師仍舊應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讓很多老師都為之歡呼,這正是我平時教學中所欠缺的應變能力。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10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權威教”’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