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9篇

來源:文書谷 2.21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9篇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1

我校於10月11日開展了以“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公開課,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引導廣大教師深入探討課堂教學規律,鑽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聽了13位數學老師的課,其中王文嶽和劉雪鈺兩位老師的課讓我印象很深。他們在課堂上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效率很高。

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同時,學生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收貨了知識,教師盡到了“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

在兩節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語言精煉、豐富,充分鼓勵了學生,這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這兩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王文嶽老師在教學《周長的認識》這一課時,他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能聯繫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體現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改革就是創新,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我要在今後工作中更加努力的鑽研,做到能與學生聯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長足發展。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2

《可能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裏的學習內容。本節課通過故事導入可能性的學習,以遊戲的方式自主探索新知,在你説我放的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練習,讓學生初步體驗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不確定的事件。聽了這一節課,我有以下思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

抽籤活動,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現象。本節課以抽籤確定生死的故事導入,在猜測是生或死的活動中,讓學生積累到關於預測的可能性的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可能性大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空間。

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了多次的摸球環節。第一個摸球實驗是提出明確要求讓學生以小組活動進行,摸可能性不同的情況,學生操作後發現當全部是黃球時一定能摸出黃球,全部是白球時不可能摸出黃球,就有白球又有黃球時則有可能摸出黃球。

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整個過程都是教師現定出標準,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學生在操作完成後,小組合作交流,運用比較分析,設想判斷等方法,理解並掌握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摸球為線索,教師提出要求學生進行實驗或猜測,充分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但在引導學生彙報時應注意掌控方向。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3

3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小數學教研工作會議”。並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精彩授課與專家們的指導,收穫良多。

兩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都與乘法有關。許老師上的課是三年級下冊《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汪老師教學的是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單從教學設計看,並無多大精彩之處,但從他們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所具備的先進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技巧。

在許老師這節課中,緊扣課本的主題圖。從導入到新授,由一個方陣到三個方陣、從一步乘法到兩步乘法解決問題,銜接得天衣無縫。在進行主題圖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新課標下絕大數例題都帶有很強的情境模式,脱離了純文字敍述。情境圖的作用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也給學生帶來了理解上的難度,“如何從圖中獲取信息?如何將蒐集的信息進行有機地結合?如何提出問題或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這都需要我們下一番大功夫。

汪老師在進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由計算——比較——感受——發現——驗證;由具體——抽象。尤其是在比較發現環節,教師讓學生相互舉例,彙報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很自然地發現了這類算式的基本特徵,從而為定律的理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都與乘法有直接的關係,但兩位老師似乎都忽略了從乘法意義入手。無論是解決問題還是乘法分配律,其實都是乘法意義的具體應用。一句話説乘法意義即“求幾個幾是多少”。以許老師這節課為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從情境圖上可直觀看出:求8個10是多少。3個方陣呢?不就是求3個(8×10)是多少嗎?在新課標下,應用題已很少作為獨立章節來進行教學,而是將其逐步融入在四則運算的基本計算環節。現在的課本上已很少有純計算的例題,大多以“情境圖——找信息——提問題——列式解答”,這説明了四則運算的意義才是我們進行解決問題的依據。從而彰顯了四則運算意義在國小數學中的基石作用。再者就是在進行計算法則教學時,別忘了引導學生髮現算式是怎樣列出來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攻克國小數學領域的一大瓶頸——應用題。

學以致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像他們一樣,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學生“發現”,杜絕教師“灌輸”。

在教研會即將結束之際,縣教育局師訓處領導向我們道出了樅陽教師隊伍的現狀與周邊縣市的差距。去年,桐城市實驗國小有十位教師申報國小特級教師,通過三位;而樅陽只一位夠格卻沒通過。同時還傳達了縣教育局有關激勵教師隊伍成長的相關政策,並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樹立高遠目標。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4

今天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觀摩一等獎精品課例展示活動,從這些老師身上我見識了名師的風範,收穫頗豐。

在我看來,每一位老師的課堂都是精彩的,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特別是第一節黃文娟老師的課讓我印象深刻。黃老師的這節課的主要亮點在於“自然”,從環節的設計到師生之間的交流都是一種自然的狀態,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導入部分黃老師從兒歌引入了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在講授新課部分,沒有過多的環節,而是以“收紅包”這個情境貫穿在整個課堂中,能夠從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地方入手,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得整節課的學習氛圍濃厚,課堂活躍,學生也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在黃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他們的天性被釋放了,他們敢於並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他把這種看似比較困難的知識變得簡單了許多,我認為這就是黃老師的高明之處,值得我們去學習。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5

這個星期二上午數學組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我們三、四年級共有四個老師講課。兩個年級講課的內容都是口算乘法,只是內容難易不同。我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又給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禮。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讓我佩服,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觸。

三年級的王老師和冀老師講課時教態自然,温文爾雅、不緊不慢的課堂教學語言。顯得樸實、逼真、引人入勝,讓我親身感受到了她們的"自然而不隨便,規範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

同年級帶課的李老師講課語言規範、嚴謹,她的課靈活的使用了自學---交流---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這堂課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開始上課時,李老師首先出示自學提綱,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自主看書,並對重難點進行勾畫。自學完後彙報交流,這時教師只在適當時候點評。交流完後教師設計了三類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做題時,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生上台板演。小組長在這個環節中發揮着很大的作用,不但要判閲組員的題,有錯的還要督促其改正。總之這堂課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幾位老師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深思與追尋。他們精湛的授課藝術,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新課程下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1、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好的課應當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着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地參與熱情。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着只有通過遊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3、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餘地。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但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一堂好課應該是自然的、生成的課。

評價一節課不應該只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探究的過程。一堂好課中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應該有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的許多新東西。

5、一堂好課應該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進行的學習。

當然,一堂好課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認為應該是真實、紮實、充實、平實的。這些説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6

我有幸參加了五年內國小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暨評課交流活動,一共聽了2節課,一節是 杜浩科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另一堂是胡妮妮老師的《三角形的分類》,他們的課讓我開闊了眼界,收穫頗豐。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國小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本人的幾點收穫。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這是靠老師平時上課經驗的積累,教師的基本功對上好一堂課起着關鍵的作用。

二、教學用具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杜老師在解析一個草坪中建路求面積的題目中,採用了自己製作的卡紙教具,直觀又形象得把解題方法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快速明白為什麼走道可以平移到最旁邊,變成長方形,從而簡便計算。

三、一材巧用。胡老師在猜一猜這是什麼三角形中,用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來判斷這是什麼三角形。把之前學習的三角形分類進行了鞏固。之後,胡老師給他加個條件,這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你能判斷了嗎?為什麼?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只要看這個三角形最大的一個角。最大的角是鋭角的就是鋭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鈍角的就是鈍角三角形”的結論。胡老師對這一材料進行了整合,巧妙地運用,使得學生主動去探究發現規律,這是本節課的亮點之一。

四、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兩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胡妮妮老師的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

五、在參加此交流活動前兩天,非常湊巧地,我聽了我校張珠鳳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我把這兩堂課進行了比較,發現各自有各自特點。主要有一下幾點。

1、杜老師和張老師才用的教材有所區別。杜老師是採用北師大版,用了L型的組合圖形求其面積。而張老師用的人教版第94頁第二題求中隊旗的面積來切入課題的。這兩個材料都能很好體現組合圖形面積求法的多樣化。

2、杜老師和張老師都通過例題講述了割補方法,都沒系統性提到割補移。

3、杜老師採用的是分步列式,而張老師採用的是綜合列式。我個人認為,分步列式更能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理解做題步驟。但是,我覺得杜老師的分步列式還是可以簡化些。例如把多邊形分成2個梯形,直接可以寫出第一個梯形面積和第二梯形面積的求法,不需要具體寫出上底多少釐米。

聽完課後的交流會中,楊老師的一句“讓學生高興地站起來,體面地坐下去”

讓我頗有感觸。聯想到自己的教學經歷,發現自己確實沒做到那點。以後,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這塊領域,也是值得我自己去深入探究,多多反省的一部分。很感謝楊老師這次組織的交流活動,希望以後多一些這樣的活動,讓我自己能有多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7

4月26日——28日到呼市內蒙黨校參加了“全區國小數學教壇精英教學風采展示研討會”的聽課學習活動。共聽了來自不同地區的精英們帶來的13節課,並且有幸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張春莉關於“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的專題學術報告,通過學習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本保障

備課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備課的關鍵是對教材的解讀,如果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瞭的數學問題,讓老師越講越糊塗。因此在解讀教材上下功夫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進行的內容。例如這13節課,每位教師都在教材的解讀上下了功夫,畢竟是精英風采展示課,體現出各位教師備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採用了多媒體教學設施設備。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學習理解就容易了一些。當然,備課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生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怎樣預設才能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另外,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也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課,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才能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偏離教學的重點、難點,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也才能像張春莉教授講到的一樣為學生能營造出綠色的生態課堂。13節課中,通遼市的靳虹老師的《比多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動口説一説、估一估、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麼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説。從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包頭九原區沙河鎮一小的高宏老師第《三角形的特性》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儘管三個活動都沒能完成,但教師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方法,卻處處得以體現。我覺得這就是張春莉教授所講的“綠色生態課堂”的體現。

二、課堂生成是課堂生命靈性的體現

課堂實施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在課程實施過度中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就如張春莉教授在報告中説到的“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這就説明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捕捉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例如:呼市教師李春霞的《真分數和假分數》一節課中,出現了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三個圓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説應表示為15份之11,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用心去關注學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與自己的預設一樣。這樣很好的一個讓學是分清單位“1”的機會就這樣輕易放棄了。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有部分學生對單位“1”的含義模糊不清。如果這時教師可以追問一句“你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呢?”然後教師給學生比較清楚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那麼這節課沒有預約的精彩就會使這節課效果截然不同。

三、飽滿的激情是課堂的師生情感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體現出是一個有個性的課堂,同時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由此,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為“營造綠色生態課堂”提供了條件。例如,興安盟王毅老師的《分數的意義》一課中,雖然是一名男教師,由一上課用飽滿的激情就把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了,於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通過自主動手塗一塗、圈一圈、想一想、説一説、猜一猜的方法逐層深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整節課教師的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悦。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是綠色的生態課堂,就應讓我們的課堂激情飽滿個性張揚。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走上了講台,不是重複一次教案,而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一次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瞭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並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於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於創新變革的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8

5月10日,我參加了鄭州市特殊教育基本功比賽郊縣學校的聽課活動,一天一共聽了16節課,其中語文12節,數學4節,感受良多。

作為數學教師,我想談一談這4節數學課給我帶來的收穫與反思。

第一節課是上海版教材第四冊的《圖形的認識》一課,老師以幫小兔子建房子為情景導入課題,出示由不同形狀組成的房子,生動的卡通形象及由多彩的圖形組成的房子,較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自然引入講解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在教學設計上老師創設情景、聯繫生活、很用心的進行形式多樣的練習,但內容安排上容量相對較大。本節課同時講授了四種圖形,然而,對培智學生而言,長方形和正方形並不好區分,在對長方形沒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直接講解正方形是很容易弄混的。而且就低年級對圖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來説,只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基本的圖形,説出圖形的名稱,瞭解在生活中的用途即可,正因為圖形的特徵不做重點,所以,很難跟學生講解正確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圖形認知,逐步感受長方形與正方形“邊”的區別。而老師將四種圖形放在一節課,除去導入和練習每種圖形講解不過5分鐘,以培智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説我感覺比較困難。

聽完這節課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課堂,通過多次授課,老師們給我最多的建議就是“不要貪多”,把一個知識點講精、講透,培智老師要精於“切割”,而數學知識點很巧妙的一點兒就是可大可小,把小知識講透了,對於培智學生而言誰又能説不是積少成多的進步呢。我想什麼時候不再害怕一節課內容太少,而是擔心一個點兒都講不完的時候,我與課堂與學生才能更好的進步。

第二節課是全日制教材第二冊的《9加幾》,從複習數的分成引入,授課的男教師很細心,在練習中即能體現他對學生輔導的耐心,也能看出他有根據學生程度進行分層指導。培智課堂確實需要這樣的精敲細磨,但就微型課而言,用15分鐘的時間呈現一節課的內容就需要老師在時間上做整體壓縮,這節課最大的問題就是複習太長,新授時間太短,重點不突出。

第三節課是上海版教材第二冊的內容《認數6》,因為是低年級教學,教學設計依然是情景創設,“開小火車,來到了數字王國,同學們都變成了數字”,老師發放數字點卡,拿的是幾就變成了幾,這一環節設計,很自然的插入點卡的學習,同時複習了數與量的知識點。之後又通過認識6、識記6的樣子、尋找生活中的6、根據數字拍手、拿一拿數量是6的物品等多了環節鞏固6的認識。最後還請來了黑貓警長要來捉拿身上是6個圓點的老鼠,請學生幫忙進行點題練習。一節課下來,認識一個簡單的數字6,老師也是用了十八般武藝。普校肯定不會這麼講,但特校就是需要如此。數字教學我教過而且現在還在教,有時候會感覺教着教着容易走進小衚衕,越走越窄,所以這節課可謂是給我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節課是上海版教材第四冊的內容《5減1》,從題目就可以看出來,老師把內容上縮致5減1,一個算式講一節課,一定是抱着對這一個減法算式,精講、細講、展開來講的態度的。而導入部分,老師用回答問題贏取動物園的門票的方法直接進入新授,隨後也用動物園貫穿整節課,過渡比較自然。雖然感覺複習的環節還是有必要的,但老師如此簡單明瞭的圍繞着本節課的重點來講的態度,我還是很欣賞的。

大學期間試講時,老師要求我們點評的時候説一個缺點的同時必須説一個優點,這是對講課學生的一種鼓勵,也是對評學生的一種激勵。其實,優點和缺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發現優點去弘揚,發現缺點去完善。剛上班的時候,不知道聽課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聽課筆記怎麼做,甚至聽完一節課,提不出問題在哪裏。現在,也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做一種記錄的嘗試。感受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主觀意識比較強的,嘗試去體會,或許才會漸漸發現自己想要理解、吸收、完善的地方。

國小數學教師聽課心得9

4月19日我在進修學校聆聽了兩節數學課,聽課後感覺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

第一節課是的師大附中趙老師的《數學廣角》,趙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説,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第二節課是省二實驗的 老師的《分數的意義》,張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課堂教學靈活,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兩位老師的教學讓我學到了很多,對我以後的教學幫助很大,我的課堂教學需要改善的還很多。

首先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次,加強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簡潔乾脆,又能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