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後感(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2.86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讀後感(集合15篇)

大學生讀後感1

天從學校讀書室借了一本<<風流大學生>>,本以為肯定也不過如此,可沒想到一拿在手中,就不願意再放下,一直讀到晚上1點才罷休!

今天一大早就醒來了,昨晚腦海中都是書中的情節,就好像我也在經歷一樣!於是毅然放棄了我愛的懶覺,再次捧起了它,直到11點才看完!!

書中講的是80年代的大學生,他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在學校的不合理的學習制度下,有勇氣反抗,對待愛情勇敢,堅貞!

我在看書時常拿他們和我自己做比較,發現我在他們面前就像一個國小生,幼稚,無知!!

我想我找到目標和動力了,80年代的他們就是我的學習的目標,他們的努力是我學習的動力!為了目標他們能一直的努力,並且能夠堅持下去,也能很清楚的對待這個社會,總有一顆炎熱且向上的心!

我也會向上的,就像他們一樣!!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大學生讀後感。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敍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愛一恨一復仇一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説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作者依此脈絡,謀篇佈局,把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有時在陰雲密佈、鬼哭狼嚎的曠野,有時又是風狂雨驟、陰森慘暗的庭院,故事始終籠罩在一種神祕和恐怖的氣氛之中。 在小説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畫這個人物時,有同情,也有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

大學生讀後感2

只有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鏡是看不見的。 ——題記

主人公小王子是一個憂鬱的小人,他來自宇宙中的一顆“B621星球”,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什麼都只有一丁點大,小王子很容易憂傷,在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柔情。於是,一天他趁候鳥遷徙離開了家園開始旅途。第一顆行星上住着一位霸道的國王,第二顆行星上住着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就這樣他一直不斷地旅行,一直到他來到了第七顆行星那就是地球。

在撒哈拉沙漠中小王子遇到了“我”,我們一點一點的走近,成為了朋友,最後,有“我”揭示出了他生命中的所有祕密。

整部小説充滿了憂鬱和憂傷。聖埃克蘇佩裏通過小王子,用明白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哲理。全書充滿了感動的韻味,讓我們看到了純真、樸實的友誼。

不知為什麼,看完《小王子》後的我淚流滿面,或許是被他的.童真所打動,或許是被最後悽美的結局而觸動,或許是為世間已缺失的或是説已埋沒的孩子般的靈慧而感到惋惜,再或許……

在作者聖埃克蘇佩裏的筆下,我讀到了一篇童話,卻是那麼真實,距離是那麼近。文章有種神祕的色彩,小王子與各種各樣的人對話時那充滿童真的語句卻又不失哲理性,令人深思。他認為自己已被玫瑰花拋棄,所以獨自來到了鄰近的星球,明白了各種各樣的道理後,讓蛇將自己送回了自己的星球。

我的心一直那麼沉重,覺得在大人的世界裏失去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世間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我看來與聖埃克蘇佩裏形容的那個地球有幾分相像:國王——理性權威的虛偽與無能;愛虛榮者——虛榮可笑的人;酒鬼——生活在迷惑與重複中的人;商人——貪婪的人;地理學家——脱離實;點燈人雖然為了他人,卻對命令有着盲目地服從。

可能現實生活中,這些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但真正擁有追求的人能有多少。孩子才是沒有被這世界受過污染的,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發現世上真正的美。而大人們總在忙忙碌碌中,忘記了生活中這些最簡單最本質的享受。孩子的世界裏其實充滿了愛,童真是朵藏在人心深處的玫瑰,孩子能夠讓它吐露芳芳。在大人的手中卻會慢慢枯萎。

故事中處處隱藏着飛行員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與功利主義的批評。小王子與飛行員都擁有一顆孩子般的童心,所以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小王子深愛着那玫瑰,那玫瑰代替不了花園裏那五千朵玫瑰,狐狸朋友告訴過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得。對呀!那就是愛。小王子為他所馴服了的玫瑰,除草、捉蟲、澆灌,她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命擁有了別人的呵護或是愛,或是呵護過,愛過別的生命,那麼在宇宙中,是無可替代的!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片星空,星空中有着一朵玫瑰,永恆的玫瑰。那麼夜間,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着花……

大學生讀後感3

劇中有李爾和葛羅斯特這樣兩個家庭,他們都遭遇了一系列的家庭悲劇,父親與子女,兄弟,姐妹,雙雙反目成仇,最後全部死光。感慨他們悲劇命運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這兩場悲劇的思考。

葛羅斯特的悲劇是李爾的一個縮影,葛羅斯特之前聽信二兒子愛德蒙的讒言趕走大兒子愛德伽,後又因愛德蒙背叛而被挖去雙眼,最後死在郊外,令人唏噓。那麼這場悲劇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書的開頭,葛羅斯特説了這樣幾句話——“我還有一個合法的兒子,年紀比他大一歲,然而我還是喜歡他。

這畜生雖然不等我的召喚,就自己莽莽撞撞來到這世上,可是他的母親是個迷人的東西……這孽種我不能不承認他。”“他已經在國外九年了,不久還是要出去的。”作為一個父親,當着別人的面,稱大兒子為合法的兒子,二兒子是私生子、畜生和孽種,這對於愛德蒙心理的傷害是極其之大的,對於他的母親,葛羅斯特則稱之為東西,這會使愛德蒙對哥哥和父親產生怨恨和復仇心理,從而導致了日後父子兄弟自相殘殺的'悲劇。愛德蒙是可憐的,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説“愛德蒙還是有人愛的。”

這多麼叫人心痛啊,一個可憐的孩子,從小被送往國外,每次提及都要被加之私生子、畜生和孽種的稱呼,他多麼渴望被愛啊,卻從沒有過被愛的感覺,以至當他想去愛別人的時候,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愛。大兒子對於這場悲劇的造成又有沒有責任呢?毫無疑問,也是有的,他太過懦弱,一遇到事情就只想着逃避,直到他的父親失去雙眼,被放逐時,他仍不敢承認自己是他的兒子,最後,他卻又絲毫不顧兄弟之情,殺死了愛德蒙,還覺得理直氣壯。一個那麼懦弱的人,在復仇時的兇殘,使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

李爾的悲劇同樣是由許多人共同製造形成的,其中有李爾,他對小女兒太過偏愛,令大女兒、二女兒心生嫉妒,他暴躁又喜怒無常的脾氣,使大女兒、二女兒沒有安全感,而且李爾過早的分封土地與權力,自己空留國王的虛名,沒有實權,斷絕了自己的後路,在女兒家生活時,又放縱手下,肆意擾亂女兒的生活,引起他們的不滿;有小女兒,她通過詆譭兩位姐姐的人品的錯誤方式來要求她們孝順父親,這造成了姐姐們的極大反感和憎惡;也有忠臣肯特和弄臣,他們將全部責任推給李爾的女兒們,從不指出李爾自身問題,讓李爾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又用暴力和嘲弄的手段侮辱大女兒和二女兒身邊的人……

兩場悲劇的共同之處,是兩位父親都不懂得到底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都太過於強勢,也太過於偏愛了,這就使其他的孩子感到缺愛,而產生嫉妒和仇恨,以至最後完全不顧及父子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相互廝殺。

《李爾王》這一部家庭悲劇,讓我們思索愛到底應該如何分配,既不能過分寵溺,也不能全然沒有,既不能有所偏愛,又不能完全公平。愛是上帝賜給世界的寶藏,在怎樣去愛,怎樣分配愛的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大學生讀後感4

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尤其是小説。我讀小説和吃飯一樣,都不挑食,我可以讀任何形式和過度的小説,只要我讀得懂,都可以認真地讀完,這就是能力。我最近迷上了《格列佛遊記》,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説,也是一本世界名著,我也相信很多人已經度過《格列佛遊記》了,不過我現在就將我在讀《格列佛遊記》這本書後,寫出我自己的讀後感,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共識。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朽的諷刺小説。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着讀着,我彷彿隨着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裏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衝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遊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曆險、大人國曆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得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説是“格列佛遊記”倒不如説成是“我與格列佛的遊記”呢,因為我在閲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裏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種“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説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大學生讀後感5

孫子在開篇即提出了作戰取勝的五個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傾向你這邊。道是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強調作戰的天時、地利條件。“將”説的是領導者的策略、領導能力。“法”強調法規紀律。

“ 凡 此 五 者, 將 莫 不 聞, 知 之 者 勝, 不 知者 不勝”。在古代,將領只要熟知上面五點作戰的時候就可以取得勝利。從目前看,一個企業能取得成功也與以上五點有密切的聯繫。不管是制度法令、領導者能力、還是市場經營策略及員工支持配合,都與企業經營成敗息息相關。

有這麼一句話“一流的企業是企業文化管人、二流的企業是企業制度管人、三流的企業是人管人。”由此可見一個成功企業的企業文化置關重要。一個優秀的企業,就是要創造一種能夠使企業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一個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一個能夠確保企業經營業績的不斷提高、一個能夠積極地推動組織變革和發展的企業文化。只有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個人的責任感和重要性,也才能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在商戰中要勝過對手,企業管理者就應該在“經營策略(道)、”“經濟環境(天)”、“競爭態勢(地)”、“管理人員(將)”、“規章制度(法)”五個方面佔有主動權。商戰中的“道”,是指企業奉行的正確的經營策略,有了策略及戰略規劃,企業理念,形象以及類型,企業產品才能夠打入市場,深入人心。

商戰中的“天”,就是市場狀況,消費趨勢。現今由於消費市場的轉變,商品往往淪於價格戰,在這樣情況下,經營者如何另劈蹊徑,是首要面對的課題。

商戰中的“地”,指的是市場環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地緣地理的、政策的環境等。企業藉助“地利”,才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商戰中的“法”是指企業的制度。企業中,各環節只有合理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才能形成高效的生產力。

商戰中的“將”是指企業的領導者。領導者必備的條件:機智通變、真誠守信、關愛部屬、勇敢果決、管理嚴格。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企業家的人格魅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內,與員工精誠合作,共同致力於企業振興的紐帶;對外,塑造企業卓越形象。

企業管理者應把握商場上的商機,調整人員的組織架構,讓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掌握好機會,發揮出作用。企業的決策者一定要做周密的計劃,對市場競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出不同的估計和安排,也就是説,要打有準備之仗。面對日益複雜、變化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公司內更高的員工要求,一個年度開始時,企業要制定本年度的戰略,對人員需求、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就可以從容應付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什麼都不準備在當今高速運轉的市場環境中,勢必淘汰出局!

大學生讀後感6

前幾天,我讀了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寫的《心靈雞湯》,讀完後感慨萬千。

這一本書中的三百多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們讓我學會去珍愛他人,充滿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我面臨挫折和失敗時,它們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給我鼓勵和慰藉;在我面臨成功時,它們又會讓我謙虛平和,信心充沛的繼續前行。這些故事將成為我一生中永遠的良師益友。這一本書洗滌着我們的心靈,在我們迷茫時又給予我們指引,讓心靈如同鮮美的雞湯,永遠新鮮、美好,回味無窮。

這一本書中經典故事數不勝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羣大雁互相幫助,飛往南方,一路上,它們遇上了許多困難,但它們齊心協力,藉助團隊的力量,最後成功到達了南方。這個故事中布萊克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深:“沒有一隻鳥會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飛昇。”

其實,何止是鳥,人也一樣。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這讓我想起我五年級跳雙飛的一事,體育老師説:今年年終體育考試是“雙飛”,當時我一聽心急如麻,我連跳繩都不會,更談不上雙飛。回到家早也跳、晚也跳,一個也跳不着,腳都跳腫了,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終於學會了跳繩,可是雙飛還是不會跳。來到學校,集體力量給了我無限的温暖,同學們伸出友誼的手教我怎樣跳雙飛,特別是袁慧同學手把手地教我,還指導我跳的方法,示範給我看。在同學們精心指導下,我終於會啦!而且學期結束考雙飛還得了優呢!我讀了《心靈雞湯》這篇文章想到了跳雙飛這件事,我懂得了感恩……

我更深深地體會到的是團隊力量的強大,如果一個人脱離了團隊,形單影隻,就像離羣的大雁,飛不高也飛不遠。團隊,會給予你力量,會給予你勇氣。記住,成功的`總是那些懂得和別人互幫互助的人,因為當人們團結一起時,力量是無窮的。記得有個人説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兩個交換後仍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兩個交換後就各擁有兩個思想。”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團結的集體總是能勝利。

“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分享共同目標與集體感的人們可以更快、更輕易地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為他們憑藉着彼此的衝勁、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種種例子證明了這一點。科學研究中,許多研究成功的人後面其實都站着一些給予他很大幫助的人。就拿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人來説吧,他們獲獎之後總是要感恩某些人在這期間對他的鼎力幫助。如果沒有這些人,那麼他可能永遠也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他們才能更上一層樓,最終走向成功。

當然,《心靈雞湯》給我的幫助遠不止這些。它還教會我應該去愛護他人,去感恩他人。讓我學會了一個個故事的累積,不僅是故事,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將懷抱這份《心靈雞湯》,將它傳授給我的人生智慧傳承下去,讓我的人生也變成一碗美滋美味讓人回味無窮的雞湯。如何實現夢想,怎樣去克服障礙等等。

大學生讀後感7

夏夜,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着,陣陣氤氲的晚風吹散了我朦朧的倦意,情不自禁坐一把古藤,品一口香茗,捧一紙經典。

書頁翻飛的聲響輕輕迴盪耳畔,飄進屋裏的雨滴沾濕了扉頁,在燈光的映襯下,晶瑩剔透。彷彿楊沫筆下的《青春之歌》,那一個娓娓而來的動人故事,在我內心深處散發着難以言喻的光芒。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的優秀長篇小説,更是我心靈的伴侶,值得珍藏永恆的經典。它就像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淡淡的清香總是縈繞着鼻尖,回味無窮。作者楊沫用她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以及深刻的描寫,華麗的語言和深情的人物給我們演繹了一場非同凡響的時代青春。讓我感受到青春就像一首無言的歌,那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和着心跳的節拍,奏出生命的輝煌樂章。

“人在最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她一邊哭,一邊陷入到回憶中……”她——林道靜。當初,她是如此柔弱。出身於地主家庭的她,生母慘遭被欺負致死,飽受着異母對她的欺負,為了與命運抗爭她毅然離家出走,毫不在意一個人孤軍奮戰。可是家庭的不幸,坎坷的愛情,民族的危難,革命的風暴交織摺疊造就了林道靜,鑄就了一個嶄新的靈魂。她的故事曾幾度令我潸然淚下,沉浸於其中無法自拔。

“只有把個人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這是林道靜給我青春的禮物。在這個現實的物質社會,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上,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短暫的安逸偷懶裏,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自私的爭奪名利中……和林道靜的精神境界相比,我也許只是她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我想為自己的心靈留有一塊純潔的聖地。

上帝賜給我們一張純白的紙,再讓我們以美好修飾,以活力充實,以道德昇華,以勇敢呵護,每畫下一筆都會成為永恆的歷史。當白紙被我們密密麻麻地填滿時,再用時間的雙眼去欣賞,那些改寫不了的遺憾會令你終身懊悔。

現在,我想在那張白紙上畫下青春裏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我要以林道靜作為學習的榜樣,也和她一樣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親愛的祖國母親,您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底藴深厚。您就像盤飛在世界東方的那條巨龍,向世人展現着您五千年的滄桑文明。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對祖國母親的關注程度將決定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正是這樣,我想去譜寫那一直延綿不絕的華夏篇章,去為五星紅旗增添一抹新的豔麗。同時,銘記社會主義核心,乘着“愛國”的翅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慢慢地合上書,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望一望漆黑的夜空,竟點綴着幾顆忽明忽暗的零星,聽着池塘裏青蛙的催眠曲,享受着陣陣晚風輕撫着我的臉龐,我不知不覺地做了美好的夢——我充實而快樂地漫步在青春裏……

大學生讀後感8

關於生活,關於夢想,關於愛情。

初識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在十二歲那年的夏天,那是一本破舊泛黃卻依然散發着歲月光輝的厚重的書。依稀記得讀完整本書整個腦海都是鋪天蓋地的黃土地的顏色,那是孕育出農耕民族生命的顏色!如今二十歲的年紀再一次讀它有了更刻骨的感受,與其説是感受,其實更多的是反省——關於生活,關於夢想,關於愛情。

現在流行一種説法——"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那個年代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吧,樸實的人們對生活的最大期盼是吃上飽飯,是從黑麪饃變到白麪饃,甚至黃面饃也行。這是多麼卑微的願望!可就是這麼一個卑微的願望耗費了幾代人的青春才得以實現。立足今天,歷史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距離我們吃不飽飯的日子也不過三四十年光陰。三四十年前人們對生活最高的奢求在今天已是尋常,所以大部分人不知珍惜,聽來沉重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再次吟誦,心裏的波瀾已喚不醒行動。捫心自問,對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確實應心懷感恩,我門所擁有的一切是上一代人的青春努力得來的,對於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理應珍惜,對於他們的付出,我們理應感激。他們為我們奠定了基礎,我們亦是他們的接班人,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接過接力棒,把生活過得更美好。這是每一代人的使命,更是對生活的熱愛與最基本的尊重。

關於夢想,田曉霞説"只有永不遏止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是的,青春,不,人生,人生就是用來奮鬥的,只有奮鬥,心臟才能跳動得更劇烈,更有温度。處在模糊卻風雲變幻的年代,田福軍沒有在官場的迷霧中迷失自己,孫少安沒有在生活的苦難中迷失自己,孫少平沒有在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中迷失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堅持,始終保持善良與正義,最終將夢想與現實慢慢接軌。他們對自己夢想的堅持也是對所有中國人夢想的堅持!這一代人的脈搏就這樣強烈地跳動,中國的脈搏也這樣強烈地跳動着。人生難免迷茫,時代也尋不到方向,但無論在多麼漆黑的夜,正義的方向永遠不會改變。

關於愛情,難免有遺憾,遺憾當初沒有愛的能力,遺憾當初不夠勇敢,遺憾當初沒有多堅持一點,遺憾沒有多一點點待……等到有能力愛的時候卻回不去了,就像孫少安説的"過去的愛情就像牙齒,掉了就是掉了,即使安上也是假的".沒有遺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吧,那麼,就讓遺憾隨着歲月老去吧,生活總要繼續,不要把回憶弄得如此宂長,沒有遺憾,擁有再多的幸福也不會體會到快樂。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再衍生出新的遺憾。

《平凡的世界》――平凡人演繹的年代,在這樣深沉而又平凡的故事裏,茫茫黃土地發出的幽幽歎息無形地鞭策着每一個時代的靈魂。

大學生讀後感9

灰度決策指的是那些很難下決斷的決策,事實上,越是高階的管理者越是面臨灰度決策。諸如,試想一下,下決定對廣島投擲原子彈這件事,絕對是灰度的。這是很難的決策。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論怎麼做,都會有些瑕疵,這時候該怎麼辦?書中介紹了五條思考這些問題的基本原則,我的表述與書中可能並不完全相同,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來寫的。

一是儘量客觀全面深刻的分析各種可能性,評估可能出現的結果。即要有一定的過程正確,不能太倉促,流程是很有必要走的。可以使用各種貌似客觀的分析工具,儘量清晰地表達各種結果。例如,可以用決策樹等工具來表達不同的可能,及其帶來的結果。

二是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道德層面,關注人本主義的思想,關注對他人的基本義務。因為如果我們過於結果主義導向的話,可能就會失去做事的初心。例如,我光想着利潤最大化,結果就不開工廠淨化措施,廢水廢氣直接排放。這顯然不對。

第一點其實是從功利主義、結果導向的角度出發的,但是為了表達我們仍然是人,我們仍然有着對其他人、對社會的基本義務,所以要根據第二點對第一點進行矯正。

由於第二點強調了人的'基本道德,和維護他人權益的基本義務。第三點又拐回來,強調決策過程還是要求真務實,靈活推進,要遵從實用主義的思想。我認為第三點也是對第一點的補充,決策樹畫出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變化。作者引用人文主義者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在社會沒有地位的人,狗都不會朝他叫。“這種哲學思想,顯然不是一味要求人犧牲、奉獻的思想,這也更接近人性的真實,恐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實用主義者。(當然,有犧牲奉獻精神的人更加崇高和偉大,Ta的層次比芸芸眾生要更加高尚了。)

第一點是結果導向,第二點是人本主義,第三點是實用主義。每一種哲學思想背後對應的決策都可能會有差異,綜合運用之後,可能你還是無法下決斷。這時,還需要考慮第四點。

你是誰,你自己的利益在哪裏?以及考慮各種關係對決策的影響。例如大樓着火,你只能衝進去一次救人。有三個孩子在一側呼救,你衝進去能救出他們;你自己的孩子在另一側呼救,你怎麼辦?我想如果你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人會苛責你。當你充分考慮各種結果,兼顧了人本思想,靈活實用地決策,並考慮了自身利益之後,仍然沒有得出結論。此時,就是高度不確定下的管理決策需要發揮威力的時候了,你需要依靠。

直覺!對,就是直覺!

高階管理者最常用到的決策工具就是直覺。當然,直覺決策並不是毫無依據的,他經過了上述分析步驟,腦中隱隱告訴他就應該這麼做。但是具體的因果關係,解釋路徑很難解釋清楚。那是因為灰度問題影響變量太多,涉及關係過於複雜的緣故。灰度決策的關鍵就是依靠直覺作出決策,把球踢出去,看球落到哪裏再説。

大學生讀後感10

每一個人都是一彎載滿基因的小舟,當我們將小舟裝滿貨物並且耗盡最後一滴燃料,到達生命的彼岸時,小舟會隨波而逝,但貨物不會。

——題記

生命源起於何方?普及世界的科學早已完美地向我們詮釋了生命這樣看不見也摸不着的東西。但是生命會是一成不變的嗎?還是……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又捧起了《蘇菲的世界》,陷入記憶與生命的空隙……

一、你是誰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裏面有一張約摸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着:你是誰?”蘇菲接連收到許多這樣的怪信之後,也同我一樣,陷入了無盡的困惑當中。那麼一剎那,蘇菲突然覺得生命是那麼渺小,世界也那麼得渺小,甚至宇宙也是如此,進化論以及DNA等等科普技術所能達到的地方都無法超越人類對生命的思考。

我是誰?如果你願意這樣反反覆覆地問問自己,你也許也會漸漸墜入恐懼的深淵——人的心靈是空虛的,生命之舟在永遠無法飽和的海水中航行。

這時,我空虛的眼淚終於流下我的臉頰:生命的價值何在?

二、生命的詮釋

“我們應該體認到我們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裏,每一個細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蘇菲坐在石階上,她同我一樣,空虛的內心終於得到了那麼一點點的慰藉。那麼一瞬間,蘇菲的生命與價值終於有了交接,而回轉一響,人的一生不就是一直在努力尋找生命的價值嗎?

什麼?人的生命就在尋找生命?那麼人的生命結束時,一切難道都回到了原點嗎?生命是輪迴的,而生命的價值沒有輪迴,只有直線。

此時,我的淚水彷彿在我的臉龐上漸漸凝固了。

三、生命之舟

“蘇菲,我們就是這個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物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擊着蘇菲的心絃,在她那美麗的`少女的心上彈奏出了一曲壯觀而宏偉的交響樂,生命不是一樣真實存在的事物,但它卻時時刻刻滲透到我們的靈魂中。

我願意把生命比作一彎小舟,當小舟被製造出來時,我的船艙內空空如也。然而,當我漸漸開始裝載貨物,我的心靈便得充實起來。後來,人們為了讓我承載更多的貨物,將我改造成大輪船,我開始用我那堅硬的甲板抵擋一切困難,用我那充實的靈魂掌握船舵。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我偷偷地開始遠航,我不敢回望我那身後的故土,我的生命終於開始遠航。我不敢奢望我能得到多少的讚譽,也不期待我能做出多大的壯舉,我只是享受成為我自己的那一份光榮,享受能夠親手填充我生命的那一份光榮。

我親身經歷過暴風雨,也切身體會過冰山的鋒利,但是我未曾後悔,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命不就是那小舟嗎?我的心終於不再感到空虛。我會用我飽滿熱情的心靈去實現我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價值,最後滿載貨物到達生命的彼岸。

我擦乾了淚痕,合上了這本能教會我生命的書,我把它輕輕地放回書櫃中,我不會忘記它,因為它擦乾了我模糊的雙眼,讓我看清了生命的價值。

大學生讀後感11

昨晚一直看到很晚,一口氣讀完了開復老師的七封信。從第一封信,一直到最後一封,雖然讀得不甚細緻——當然有時間我還會拿出來細細品讀,但我還是收穫挺大的。雖然是隔了一天,但依然記得當讀到每一句話時,感覺就像是面對面開復老師對我的個人剖析,從為人處世,精神追求,到大學學習,興趣培養,深入細緻地教誨,正如導師般不倦。

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文中,開復老師提到了堅持誠信正直。捫心自問,我是否是一個那樣的人,我覺的做的不夠。從誠信來説,基本的誠信莫不是言行如一,從正直來説,莫不是堅持道德,也許並不準確,但從這樣的理解來説,不論是背後討論別人缺點,對他人不坦誠,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我身上存在的也不少。“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開復老師是這樣説的,我像我也該如是去做,做一個誠信正直的人。第二封信(從優秀到卓越),歸結起來就是,挑戰自我,永無止境。這讓我想起,學辦旁邊考研自習室裏寫的一句話:“筆耕書上除勤奮無他,舟行學海有志遠領航”,單純地從學習方面來説,很勵志,當然,萬千汗水的'奮鬥,也許才能得到一滴清泉,這中間支撐的,就是夢想。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這是健康的必要元素。

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樣度過),我常想這樣一句話:“人就這麼一輩子”説起來容易,聽起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軟弱時變得堅強,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也變得歡愉,能夠在任何時候拿得起也放得下。此時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變得漸漸清晰。大學四年,説短了是生命中一個片段,説長了,是一個精巧的人生,如若想起,還有什麼不能拼搏的,還有什麼牽扯放不下的呢?

第五封信(寫給家長的一封信),這一段我並未細讀,但想起家長,我眼前浮現出了父母的身影,熟悉而親近,我想不出他們在對我的教育上有任何缺點。我也想不相出,他們有別他人的優點,正如萬千父母一樣,我的父母給我的,已經如愛般完美。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這就足以讓我幸運……

第六封信(選擇的智慧),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的姑婆,一生從來沒穿過合腳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晚輩如果問她,她就説:“大小鞋都一個價,為什麼不拿大的?”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姑婆”,不思學習,卻偏愛買一大堆書,把書架收拾的很乾淨,但一摞一摞的書,不僅一塵不染,更是連指紋也不沾。沒思想的作家,卻偏愛寫厚重苦澀的作品。選擇是成功的開始,當選擇正確的時候,成功也會初見端倪,但選擇不正確,卻是要多走些彎路,多吃些出頭的。無論買什麼樣的鞋子,合腳最重要,無論追求什麼,都應該認真抉擇。

第七封信(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7中人才),創新實踐者、跨領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溝通者。積極主動者、樂觀向上者,開復老師所描述的人才,並不是專業或是領域的優秀,而是性格優秀,這就會讓人反思,怎樣才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出成就呢?努力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這才是該走的道路。

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自己的路,還需要自己去詮釋。

大學生讀後感12

作者簡介

路遙,原名王衞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放暑假嘍!終於可以輕鬆了!每日在家裏悠哉悠哉,不覺間假期已過了一大半,想起還有兩篇讀後感要寫,便匆忙找要讀的名著,爸爸推薦了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讀完此書,深受震撼!我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關於奮鬥、苦難、人生挫折和愛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所讀

"只有永不遏制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書中孫少安、孫少平和孫蘭香的奮鬥經歷告訴我們,生活不能等待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機會要靠自己去把握,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因為貧窮,孫少安十三歲就被迫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操持家務,供養老小,讓弟弟妹妹讀書,他不因不能上學而頹廢,而是不懈奮鬥,年紀輕輕就被推選為一隊隊長,後孫少安經過拉磚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他沒有立刻拿建新窯洞享受生活,而是眼光長遠,用錢建了個燒磚廠,雖然當了老闆,但許多工作都是他自己親手幹,一天到晚都在燒磚廠工作,最後他變成了村裏的"冒尖户",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並且自己出錢重新翻建了村裏的學校。孫少平高中畢業後雖然一直在家勞動,但他懷着自己對夢想的追求、對外界的渴望,決定到黃原攬工,在不能保證自己有吃的東西和住的地方時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打拼,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他攬工時每天幫建窯洞的人搬石頭,脊柱都被大石壓爛了,慘淡的境遇並沒有阻礙他追求的腳步,由於包工頭認為讀書的人不肯吃苦,所以不喜歡讀書的攬工人,孫少平為了能讀書而又不被發現,只好住到那個剛蓋起的一層沒有窗的樓房裏,(fsir)在"新房"裏他點亮蠟燭,躺在牆角麥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裏,開始讀書,此時人們都已沉沉的入睡了。後孫少平經過努力成為了煤礦工人,還當上了班長,因工作勤奮出色還成為勞動模範,並在報紙上發表,還出版了小説。孫蘭香省吃儉用、刻苦學習,在哥哥們的幫助和鼓勵下,她考上了國家重點大學,開始了和她同齡農村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有所感

跟孫少平和孫蘭香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環境簡直跟天堂一樣,我們不需要每天為生計發愁,不需要從事繁重的勞動維持温飽,我們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晚上住在有空調的'宿舍裏,但即使這樣,我們的許多同學還無病呻吟的抱怨學習的艱苦,每天不知珍惜時間學習,而是抱着手機玩遊戲到深夜,是時候該反省一下如何才能讓自己無悔於自己的青春,無悔於自己的人生!

有所悟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説,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當我們面對苦難和挫折時,應該像孫少安和孫少平那樣,樂觀面對苦難和挫折。孫少安本學習成績優秀,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輟學;後辦的磚窯因請了個根本不懂技術的師傅使孫少安破產了,但他最終東再起;與心愛的人潤葉青梅竹馬,因種種原因又與愛人失之交臂,但最終憑着自己的堅毅個性從痛楚中走出,最終他收穫了婚姻生活的甜蜜幸福,正當幸福美滿

大學生讀後感13

學歷史,論一個王朝的覆滅,原因無外乎是封建制度的腐朽、皇帝的昏庸無能、不順應時代的發展、嚴重的剝削云云,一切都成了格式化的模板,可以被套用並且冷冰冰的對每一個走向末路的王朝指手畫腳。直到有幸閲讀了《萬曆十五年》,才深刻的意識到,歷史書上一句簡單的甚至是不起眼的話,對當時的人來説,卻是歷經了漫長的,真實鮮活的一段崢嶸歲月。

萬曆十五年,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年份,卻在許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湧動着暗流,大明王朝這一封建帝國看似與往常一樣的在運行着,卻悄然走到了崩離的邊緣。構成這個龐大帝國的零件,皇帝、首輔、文臣武將、思想家及至每一個子民都各司其職,維持王朝這一大機器的運轉,殊不知這個龐大的機器即將走向末路。

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道德、法律、文官治國的政治結構以及政治體系的落後。《四書》《五經》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成了規束人們道德行為的模板,從無數文人那裏不斷傳揚、延續,甚至成為治理社會的基礎,它要求人們"仁義禮智",朱熹之後,理學更是被髮揚光大,上至天子下至萬民無不按此來約束自己,一個民族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固然是好,可政府怎能僅僅把道德作為行政的準則呢?

只有公平公正的法律才是一個國家應有的治理社會的根本,嚴刑峻法的`重要性可參看戰國時期的秦國,本是被東方各國視為蠻夷的西方偏遠小國,卻能在商鞅變法之後並不算漫長的歲月裏"奮六世而御宇列",一躍成為最強的國,明王朝沒能走的更加長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法律的漠視甚至於一部分人的肆意踐踏。

這部分人則包含於萬曆時期兩萬文官這一龐大的官僚集團之中,這一集團分散而又凝聚,衝突而又團結,在這一特殊集團治理之下的中後期王朝,看似歌舞昇平繁花似錦,其實不過強行堆砌華麗空有其表。萬曆時代,皇帝是一尊被人擺放在天神位置的活着的祖宗,他是一種信仰,一種代表這個帝國的高級符號,他的一言一行無不被文官集團制約,致使他一旦做出集團的人認為出格的事,就會招來無數參諫的奏本,有的人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進行"死諫"在這種情況下,萬曆皇帝逐漸心灰意冷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除非是出席重大的禮儀慶典,否則鮮少露面。

文官集團不僅制約着皇帝,還制約了政治體系的發展,首輔張居正生前想要推進賦税的變革以適應時勢的變化,卻因觸動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於死後遭到清算,這場轟轟烈烈歷時持久的清算運動之後,改革被迫流產;高級將領想淘汰落後的軍隊"短板",建立有效的機制以適應邊境防禦需要的努力,也在文官墨守成規的情況下付之東流。只有戚繼光依靠張居正的蔭庇組建了戰功赫赫的戚家軍,()編制了一整套完善且強大的治軍方略,但這一成功的個例也在張居正死後的清算運動中逐漸消亡。

久而久之,大明王朝在積弊已久的情況下脱離軌道也是不難預見的事了。一但偏離軌道卻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那麼無論是活着的祖宗萬曆皇帝、以首輔為代表的朝廷臣子、有抱負的愛國將領、標新立異的思想家,還是每一個兢兢業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普通民眾,都無法阻擋一個王朝的謝幕了。

大學生讀後感14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寒假把這書沒看完的接着看了下去,雖然一開始有些煩躁,可是看着看着卻不想放下,沒有想過《平凡的世界》會那麼深入我心。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國小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我們總是抱怨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我們的這些挫折簡直微不足道。

這是一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的鉅著,作者圍繞着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過客,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的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虔誠和堅強的信念,要始終“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作者用他的文筆把普通民眾的生活刻畫的淋漓盡致,從而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書中的這兩兄弟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的品性。

書中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無形中透露出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強烈的表現出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不經歷風雨怎麼可以見到美麗的彩虹,沒有誰的路途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的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只能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無力飛翔。

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這一切的一切,難免使讀者有些惋惜。可也就是通過這部小説讓我可以深刻去了解這位作者,他讓我們懂得現實生活不是完美童話,總是帶着些許的感傷與痛楚。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就是各種情感的交織,演變。我們應該明白作者的用心,不完美的完美才是更完美的,只有迴歸現實,才更能懂得珍惜,更能生動的詮釋生活的意義,演繹生活的點滴,情感的千迴百轉。

大學生讀後感15

人們常説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説明《哈姆雷特》這本書的影響力巨大。的確,《哈姆雷特》取材於12世紀丹麥歷史中“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是莎士比亞“四大杯具”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僅僅代表了莎士比亞的最高戲劇藝術成就,也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最高成就。細細讀來,慢慢咀嚼,愈發讓人感到內心的震撼。本文最初的哈姆雷特是天真、單純,也是幸福的一個王子,他對未來充滿着完美的期望。之後,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於是,他失望、孤寂,開始憂鬱了,他無目的地,渾渾噩噩地生活着。恰在此時,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事情的真相,這下,哈姆雷特憤怒了,他從渾噩中覺醒過來——他要為父報仇。哈姆雷特憑着自我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後,他開始平靜下來,並認真地沉思着自我是否應當擔起重任。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放棄了自我的感情,放棄了許許多多安逸的物質生活。然而,就當一切按照他自我的想法做好安排的.時候,卻中了國王的奸計,被毒劍刺傷,但他最終還是殺死了國王。他雖然沒有完成自我的使命,但卻為實現自我的夢想鋪平了道路。他的靈魂因為自我的抉擇而走得

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感情。正因為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應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應對自我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他從“時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句話中,我從中體會到了深深地無奈。他一系列的語言證明他是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欲挽救世界,而又無能為力的人的人,但他卻不停地與不平抗爭!什麼才是英雄我認為,像哈姆雷特這樣能拋棄個人情感,維護大眾利益,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文中有許多經典的句子,我對它們的印象很深刻,也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文中哈姆雷特説人類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那麼作為“靈長”的我們,為什麼要破壞供給萬物食物的森林,又為什麼污染給予我們甘露的河流,這難道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的所為哈姆雷特譴責了人類的黑暗,而我卻對人們仍抱有光明的信心,畢竟那些醜陋的人們只是少數,多數的人們都窮盡自我的一生來造福萬物,造福地球,為

社會的和諧而作出努力,我相信人類終究會有一天,會真正當得起“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個光榮的稱號!莎翁的這部劇本,不一樣的人理解不一樣,但當我們完全吃透了這個劇本,會有許多人抬起頭仰望燦爛的天空,從其中汲取深刻的感受,從時代的杯具中警醒起來,為我們夢想的生活奮發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