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心得

來源:文書谷 1.27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音樂教學心得

音樂教學心得1

一、 教師是學生歌唱情緒火花的點燃者

貝多芬説:“音樂應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作為音樂的表現者,首先自己的精神要爆發出火花,而音樂教育者則是火花的點燃者。在這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聽賞南京合唱隊演唱的《美麗的太陽花》,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然後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形式體會歌曲情緒和歌曲的高潮部分。點燃學生歌唱的火花,使學生用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 教師是融洽課堂教學氣氛的調劑者

綜合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沒有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就無法進行。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取決於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信任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贏得學生的信任。如,學唱《美麗的太陽花》、欣賞《花兒與少年》時,我用自身的力量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個好的範唱與講解會使產生敬佩與崇敬心理,從而信任教師、接受指導。

三、 教師是突出音樂本位,培養聆聽習慣的`引領者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是基礎,音樂教學首先應解決的是讓學生學會聆聽,培養聆聽的習慣從而使學生擁有音樂的耳朵以至生活身邊的音樂。本課的設計中未涉及視覺媒體,而是讓學生在一次次聆聽中感受音樂的內涵,“你聽得真仔細,歌詞都注意到了”“音樂的耳朵對學習音樂很重要”,“做一個文明的觀眾”等都有意識地在引領學生專注投入地聽,養成聆聽的習慣。實踐證明,突出音樂本位的聽,用音樂創設情景的做法,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關注與喜愛,聆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對生活中音樂的仔細聆聽。

四、 教師是音樂欣賞動中感悟美的啟發者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能同時打開多個感知通道,才能讓學生對音樂欣賞做到真正的主體參與,激發起他們的情感因素,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本課教師在欣賞《花兒與少年》時,開通多渠道讓學生動中感悟樂曲的特點,教師真正是音樂欣賞動中感悟美的啟發者。

這節課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一首演唱,一首欣賞,時而演唱,時而聆聽,時而律動……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既不感到枯燥單調又打開了學生多個感知渠道,使他們興趣盎然。

音樂教學心得2

開學初的第一節音樂課:一個學生唱歌跑調了,坐在下面的學生烘堂大笑並把手舉得高高的“我來,我來”。結果又一個學生唱了一半唱不下去了,又發出了一陣陣笑聲。我看着上面的孩子,又看看下面一雙雙從沒放下過的小手,終於明白了,這也是我在上數學課時,學生的問題所在:如今的課堂提倡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出於本能,都爭着説。看似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課堂活動,其實在熱鬧的背後,我們的課堂還缺少一份沉靜,一份用心傾聽他人發言的沉靜。而音樂,作為一門聽覺藝術,學會傾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學生樂於傾聽、認真傾聽和善於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已經成為國小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有效激勵,讓學生願意傾聽

鏡頭一:第一節課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如設計好適合低段學生的音樂教案,並利用有趣的情境進行導入,發獎券等等。結果我發現:這只是起到了一時的效果,當學完一首歌曲後,我指名幾個學生上台演唱時,學生幾乎沒人能夠完整流暢地唱出一首很簡單的'歌曲。這是怎麼回事,問題出在哪裏呢?第二節課,我留意了他們上課時的表現,終於發現:當我在範唱時,有一些學生根本沒認真傾聽。包括我指出他們唱錯的地方時,那些學生仍舊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但當要他們來表演時,他們倒是躍躍欲試,而且一個人在唱時,其他的學生仍舊把手舉得高高的,希望我能夠叫他們來唱。

以上現象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教師在鼓勵學生踴躍表現的同時,必須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1、言語激勵。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讚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讓學生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一個眼神,一句讚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的學生們怎麼會不認真聽講呢?

2、角色扮演。在適當地時候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會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孩子們會聽得特別仔細,等演唱的同學一唱完,他們就紛紛舉手,暢所欲言。

二、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傾聽

鏡頭二:在一節低年級音樂課上,教學內容是欣賞樂曲《小燕子》,教師在對樂曲做了一番簡要介紹後,學生便開始欣賞。一聽到這熟悉的音樂,孩子們不管音樂是怎樣的,立刻管自己唱了起來。可我發現有些學生根本是音都沒唱準,歌詞也不對,可他們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中。

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1、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聽,用心聽。因此教師要着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欣賞中( 聽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閉起眼睛)。這時教師要求學生最好能夠跟着音樂的旋律在心裏默唱或哼唱;或者是跟着音樂的旋律作畫;在聽音樂之前教師還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帶着一、兩個問題來聽;或者指出在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方法等等,這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逐漸養成學生仔細聽音樂的習慣。掌握了聽音樂的方法,學生的聽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和方向,聽的自覺性也隨之逐漸增強。每堂欣賞課,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投入、參與。指導聆聽時,要求要單一,逐步深入,必要時藉助老師的講解,來表現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

2、榜樣示範,共同傾聽

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用心傾聽。每當音樂響起時,停下所有的動作,“無意”間加入到孩子們中間,真誠地和他們一起傾聽。長此以往,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就會根深蒂固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

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的習慣和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努力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化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認真傾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是學生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音樂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思考的情形了!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光要有細心,更要有恆心。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

音樂教學心得3

在音樂欣賞活動課程中,教師由於自身的教學經驗匱乏對幼兒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不夠理解。當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音樂欣賞活動時,往往是在引導孩子學習其中的技巧,表達方式。教師往往希望幼兒能夠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能夠去掌握某種能力,比如可以歌唱或者彈奏。教師們往往忽略了,音樂欣賞課程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們掌握什麼,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欣賞美、體驗感知美。當孩子們能夠自然而然的去欣賞音樂中的美時,音樂欣賞課程往往就是成功的。因為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便得到了成長,孩子們學會了去欣賞,在未來的道路上他們就能越走越遠。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們只知道讓孩子學會什麼,而不知道怎麼樣讓孩子們去欣賞、感知、體驗美,很多幼兒教師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感知、欣賞音樂的美。所以就這一現象筆者提出一些指導策略

一、引導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體驗、感知美

善於運用實物演示,引導幼兒體驗和感知音樂美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呈現實物,圍繞實物創設情境,運用實物進行演示。在活動中幼兒很難掌握唱歌時用先弱後強形式來表現音樂。通過實物讓幼兒上來演示,通過感受實物,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要善於運用媒體展示,引導幼兒感知體驗音樂美多媒體是伴隨着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髮展而產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傳達形式的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欣賞的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複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使教師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變化,從而為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打開了一條嶄新的通道,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幼兒的審美意識,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音樂活動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而有的活動開展不久,幼兒們就情不自禁的騷動起來,關鍵就是有沒有抓住幼兒的興趣。要激發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首先要使幼兒感受到音樂美,因為優美和諧的氣氛能積極地、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它非常的直觀、形象、生動,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對於激發幼兒在感知音樂美有了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有很大的作用。幼兒年齡小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發達,一切美好、新穎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幼兒對單一的聽教示範唱或聽錄音磁帶,感到枯燥、無味,而多媒體課件能將聲音、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把幼兒帶入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優美意境、要善於運用生活體驗,引導幼兒和感知體驗音樂美。大自然對於幼兒永遠是充滿誘惑力的,音樂《柳樹姑娘》是一首活潑輕快,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風吹來,柳枝甩進池塘輕歌曼舞的這一景象,向人們展現一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們經常帶領幼兒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氣息,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幼兒對花草、樹木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感,他們聞聞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並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有的説:柳樹的柳枝真軟,風輕輕一吹,就飄起來了;有的説:柳樹的枝條還長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正是因為通過了觀察,幼兒對柳樹有了很深的感觸,再進行歌曲的教學,幼兒就會有了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

二、引導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表現自己

初步欣賞,營造欣賞的氛圍,創設情境良好的欣賞氛圍有助於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能鼓勵、幫助幼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去探究去體驗,所在的每節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如教室中的椅子、頭飾及小樂器等多種教學設施,把幼兒帶入創設的情景之中,使幼兒從身邊感受音樂,尋找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積極引導、循循善誘,使幼兒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參加音樂活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機會,抒發幼兒自身的創造力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心中情感的藝術。在幼兒剛接觸音樂作品時還不能對作品做出什麼評論,只要求幼兒養成認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我們老師要如何向幼兒傳達一些作品的意境,最重要的是幼兒們要懂得音樂的涵義和意境。老師向幼兒解釋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的同時,應該積極鼓勵幼兒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引導他們用言語、肢體動作甚至是圖畫來表達出他們理解的意境。讓幼兒們之間互相交流,和老師進行交流,會使他們更加貼近音樂本身。

幼兒是受教育者,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着和支持者。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欣賞能力方面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密切的關注幼兒,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兒的感受。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説出來,以求師生互動,產生共鳴。對於相同的音樂,教師有自己的欣賞思路,在引導幼兒的同時切忌否定幼兒的欣賞思路,要善於傾聽,不可以將欣賞活動理解的太死板。活動中應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敢於表達的幼兒至少説明他們認真地欣賞了、思考了,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但是對於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與指正和正確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的擴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總之,音樂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還能夠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善於學習、思考和積累,才能使音樂欣賞教育不斷創新,不斷髮展!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離不開美育,美育的貫徹也需要音樂教學,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在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個美的發現者、美的設計者、美的創造者,更應該是美的播種者———把美的種子播向幼兒那一顆顆天真純潔心靈,並辛勤耕耘,讓他們早日開花結果,為這多彩的世界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音樂教學心得4

國小音樂教學與中學音樂教學是不同的,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年齡特點不同。

2、學習內容不同。

3、學習要求不同。

4、學習程度不同。

5、學習方法不同。

中學音樂教學,要求學生感受音樂整體美感的同時,通過細分構成音樂諸種要素,用分離的辦法進行系統教學,讓學生認識每一首歌(樂)曲的音高、節奏、力度、速度、曲式、織體等音樂要素,同時還要求學生音樂理解能力、音樂辨識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想象能力建築在認識上述多種音樂要素的載體上。這種音樂辨識能力的提高是素質培養中的一種飛躍,是音樂直覺感受的深化,是理性認識的形成。也就是説,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音樂學習步入了一個更深的一個層次。

國小音樂教學,要求學生能將所學過的歌曲按音樂節奏準確地唱出來,歌唱的姿勢正確,吐字清楚,聲音自然,有感情地歌唱,能背一些歌曲。學習以唱遊、律動、表演為主。

例如:我在國小一年級音樂教學時,抓住一年級學生好動、好玩、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用各種形式,帶領學生參與音樂體驗活動。在學生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即興創作歌詞動作與表演,如點點頭、揮揮手、打打鼓、敲敲鈴等,或者做歌曲接龍遊戲——————先邀請一人即興上台演唱,凡要參與活動的地方,同學們共同模仿着做,歌曲最後一句時邀請者隨意對一位同學作邀請狀,該同學立即即興接應下一段歌詞等等。

又例如:我教國小二年級音樂第四冊第一單元第2課《猜花》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

1、看看想想。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猜花》,請學生説説從歌曲的課件中看到些什麼花?(很多花)。歌詞中提到了哪些花?他們各有什麼特色?(木棉花、牽牛花、梅花)。

2、聽聽畫畫。教師播放《猜花》的錄音帶,請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各種花朵。並把學生的作品張貼在黑板上,創設一種“花圃”的情景。

3、聽聽答答。教師播放《猜花》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並提出問題:什麼花兒空中開?朵朵花兒像火焰(紅煙花、紅傘花、木棉花),什麼花兒早上開?朵朵花兒像喇叭(太陽花、牽牛花),什麼花兒臘月開,朵朵花兒雪中開。(梅花)

4、聽聽讀讀。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猜花》,先請學生邊聽範唱,邊跟着老師拍節奏;當歌曲中出現“嘁不隆咚鏘,隆咚鏘”時請學生口唸襯詞手拍節奏;教師與學生合作,隨着音樂節奏念歌詞。如:教師隨音樂念前半句,學生隨音樂念重複的歌詞“空中開”“像火焰”與襯詞“嘁不隆咚鏘,隆咚鏘”。

5、聽聽唱唱。師生共同合作學唱歌曲。學生演唱“嘁不隆咚鏘,隆咚鏘”,教師演唱除此以外的歌詞。唱熟後再增加難度進行學唱。學生唱重複的歌詞“空中開”“像火焰”等與襯詞“嘁不隆咚鏘,咚鏘”,老師唱剩下的歌詞。

6、唱唱比比。為更好的體會這首歌曲的演唱風格。我採用了多種演唱形式。如:第一段教師演唱“問”的'這部分音樂,學生唱“答”的這部分音樂,第二段學生與教師對換角色演唱,第三段演唱時要求“問”的這部分音樂用p的力度,“答”的這部分音樂用f的力度。第四段演唱可請一位演唱較好的學生領唱,其餘學生齊唱。注意領唱的力度對比是p與f。

7、唱唱敲敲。熟唱歌曲後,請學生任選敲擊樂器,可選用書第五頁的三種節奏為歌曲伴奏。

8、唱唱跳跳。教師播放多媒體海南“調聲”的歌舞形式的課件,請學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後,教師可把學生分成二組,人少的一組圍小圈,手拉手,邊唱“問”的這部分音樂,邊走舞步;人多的一組圍大圈,手拉手,邊唱“答”的這部分音樂邊走舞步。

9、唱唱編編。教師引導學生創編新詞演唱。如:什麼花兒晚上開?晚上開。有的綻放象菊花、象菊花。煙花朵朵空中開。

10、想想談談。教師針對花的品格和特徵讓學生自做小結:木棉花熱情像火焰,象徵着英雄花。、牽牛花像喇叭是迎接晨光之花、梅花迎風傲雪鬥不敗等。

總之,我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將孩子們引入音樂天地中,以聽覺為中心,配合視覺、動覺,運用聽、唱、奏、動、視、寫、憶、創等手段和運用各種樂器、錄音機、多媒體視頻等教學工具,讓孩子們主動參與學習音樂,並引發孩子們的興趣,感受音樂美感的衝動,誘發他們自身的音樂潛能。讓學生在快樂地玩和唱中主動參與音樂、感受音樂、學習音樂。

音樂教學心得5

高中音樂教學心得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將高中音樂課程劃分為一個必修模塊和五個選修模塊,這種以模塊形式出現的課程,在高中尚屬首次,為了體現課程標準,落實選修內容,上好每一節音樂課,以下幾點是我高中音樂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嚴謹性

1、嚴謹的備課備課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對整堂課起一個導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個環節、內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將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學和課堂的質量。比如教學目標,現行存在着主要有兩種設計模式。一種是理論型的,一種是實際型的,兩者各有其特點。理論型的模式注重深層次的、意義廣泛的要求,比如:

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及能力、課堂效果等等,比較貼近素質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實際評價的可測量性;實際型的模式則注重評價的可測性,比如:

學生領悟了多少知識、認清了多少道理、學會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較易於評價和測量,但似乎又不那麼貼近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將二者的優點有機結合,正確應用到備課中,真的需要我們下一番功夫。備課的嚴謹不僅僅是體現在文字上,它還應考慮到是否切和實際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適用與所教授對象的知識層面及心理特點;是否能應用與自身的客觀條件;是否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等等。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設計的這份教案能否發表和公開,並很難被別人挑出毛病來呢?

2、規範的教態教室是一個“大舞台”,在45分鐘的“演出”時間裏,出場人員又不僅限於教師一人,雖然你是“第一主角”這無可非議,但課堂不是演“獨角戲”,整台戲的成功還取決於你能否調動起“羣眾演員”及“配角”的情緒,來共同完成這場“演出”。規範的教態是課堂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樂教師的形體語言是教學的無聲語彙,它藉助表情、眼神、舉止、儀表、手勢等手段,來傳達感情,是一種具有較高審美價值和感情交流的溝通工具,自然得體的教態不僅可以緩和、鬆弛教室裏的緊張氣氛,同時不經意中你的一個肯定的眼神或一個鼓勵性的動作也給學生帶來一種親和力。有時候不用多講什麼,你的形體語言已經感染學生了。

3、精煉的教學語言“講課”不是“説課”,“講”和“説”的意義不同。“説”是很隨意的,“講”就不能。“講”這個字本身就帶有“教授、傳授”的意思。所以“講”不可隨意,要精煉。一堂課下來,和教學中無關的甚至是個人的習慣用語要少説,或者是儘量杜絕,以免誤導或擾亂學生的正常思維。精煉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便於更好的按照教師所設計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達成最終的教學目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位好的教師,講解應該是生動的、風趣幽默的;講授的內容條理要清晰,自身思維要敏捷;同時還要善於捕捉從學生身上反饋回來的有益信息,並稍加整理就能變成課堂上的一個閃光點。優秀的教學語言會給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嚴謹且不失幽默一堂課的時間是45分鐘,單憑一昧認真的講解是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共鳴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對陌生事物的專注時間每15分鐘為一個生理週期,超過這個限度,疲勞感馬上襲來,學生就很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現象。幽默詼諧的語言、不傷大雅的小調侃即緩解了學生的`疲勞感覺,又重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課堂效果。然而,難就難在一邊即能保持嚴謹的教學,一邊還能不失水準的幽默調侃。事實上,如果你的知識結構不全、教學經驗不足、教態不規範,很可能一嚴謹你什麼都不會了。我本人對這一點體會頗深。一規範嚴謹起來就變得縮手縮腳,枯燥的講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談什麼幽默詼諧,自身的優勢特長一點也發揮不出來,有的時候,自身已經明明意識到了什麼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實,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問題,而是一個習慣性的原因。常規教學中不良習慣的養成肯定會影響到你的競賽課發揮,要想做到即不失嚴謹又能幽默詼諧,只能認真地從平時常態課教學中一點一點積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二、科學性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同時還是一門感知藝術。它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着,只能通過欣賞者的聽覺器官接收,通過他的心靈體會、感受,從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門藝術。高中學段學生有着他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如同他們的生理結構一樣,自身的知識結構已近雛形;一方面知識結構亦如同他們的心理層面一樣,雖自我感覺成熟,其實往內裏挖掘還是稚嫩的很。這個時期為他們安排的課程內容淺了不行,不願意聽(學生語:

小兒科了);深了也不行,聽不懂(學生語:

又講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學措施和教學計劃時應當遵循音樂這門學科的知識特點和自身規律,同時還應考慮到所教授對象(高中生)的知識層面及心理特點。

1、教學中,應側重於在聆聽基礎上的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來實現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過程。 2、音樂藝術的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體現了音樂課程獨有的魅力特色,音樂也是一種直接的體驗和經驗,必須通過直覺的方式去獲得。教學中,教師應盡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好學生的“感覺——體驗——學習”這一學習過程。

3、圍繞學習主線結合學生實際設計課程,挑選一些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音樂素材來增大課堂信息量。

三、創新性

同樣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師;同樣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樣的教法有不同的變化。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實教學中許多創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斷湧現出來。提倡創新性的教學是在符合自身學科知識特點,切和學生心理、能力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的。如:

長沙的孫衫老師在《音樂與影視》這堂課中,加入了“我為電影片斷來配樂”這一章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島開發區一中的劉磊老師在《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這一課中,嘗試着將“知識導引”這一章節加入到了教學中,為最終的教學目標成功地進行了過渡和鋪墊。許多成功的創新教學事例不勝枚舉,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需要強調的是:

創新是提倡“個性化”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創新不是隨意的改變;“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怎樣創新,還是要符合學科的知識特點及規律、切和教學的實際。最後,我想説的是:

所有的成就來自於平時一朝一夕的積累,規範嚴謹且認真的常態教學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高中音樂教學心得體會二:

音樂教學心得6

我擔任的是國小音樂學科的教學,在參加全國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工作中,我不斷學習、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以培養智力因素(歌曲,樂譜,節奏等)與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結合為原則,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為重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對音樂感受潛力,培養學生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一、注重音樂審美體驗

我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比較注重一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這個基礎理念,這一理念常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並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律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從自身的點滴做起,一方面,上課是注意歌聲美,琴聲美,語言美,教態美,服飾美等,讓學生從教師的身上體會到美,從而使學生喜愛老師,進而喜歡上音樂課。另一方面,透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等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情感的`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給學生適當的時間、活動空間及思維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我每節課至少要留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現,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每節課還設計一些值得研究、可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創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並且從不用教師的思維定勢去約束學生,應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及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主要是透過帶給開放式的音樂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的途徑。透過小組學習,學生們從中可挖掘自身的潛力。如:組織潛力、交際潛力、合作意識、團結精神等。我上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注重引導學生用心參加各項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四、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生動搞笑的創造性活動資料,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以往的音樂課有個誤區:把創造單純看成是作曲。我覺得音樂課中的創造能夠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如:根據音樂編動作,創造新詞,用聲音創編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鈴鼓發出聲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造,讓全班同學想一種不同的敲擊方法讓鈴鼓發出聲音,讓全班同學一齊來進行創造性學習。

音樂教學心得7

我是一名音樂教師,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豐富的文采,但是作為一名新老師,我有滿腔熱血。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要教孩子們唱歌,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自信、樂觀面對!

當老師曾經並不是我得夢想,因為我還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歷經四年我終於定下心來,想要好好學習一次,考上老師,有個穩定的生活,於是我選擇報了班,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層層選拔,終於走到這一天,這個暑假過得特別漫長!25號了,今天教育局為我們準備為期三天的培訓課,除了領導們為我們傳授經驗,還有一些優秀教師給我們分享好的教學經歷,讓我感受頗深。雖説以前也實習上過課,但是回想起來真的欠缺太多太多實踐性知識,有很多的不足。

在這一次培訓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慎老師伴着音樂給我們講的每一段經歷,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同時也感動了很多的新老師,雖然我不是大山裏的孩子,但我知道作為孩子其實他們想要的並不多,簡單的生活,和諧的家庭,健康的身體;但現實並不總是那麼的完美,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着他們的成長。作為有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通過家訪去了解每一個孩子,針對每個孩子的性格來進行疏導,從關心到得到孩子的信任再到慢慢和孩子們成為好朋友,從而改變一些孩子不良的現狀!曾經本來也有一次可以進特教授課的機會,但心中無數的忐忑不安,因為我從來沒有接觸這些孩子,由於一些外在原因沒有去。但是我知道那裏的老師一定非常有耐心,有愛心,聽了這趟特教課,我彷彿可以看到他們授課的艱辛和無奈,也看到了他們因為孩子的一個點滴成長感到無比快樂!孩子們的一個簡單的動作、眼神影響着老師;他們的一句話問候,一個擁抱又温暖着老師。在老師的課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的快樂,不需要物質、不需要金錢的快樂,快樂的讓人羨慕!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節課,老師親切的問候了我們,同時為了給我們提前打個預防針,不光給我們看了修水美麗的風景圖片,一些學校的`整體圖片,還講到很多,讓我最深刻的一句是“每年都有人昨天入職,今天離職”這句話一説完所有人都笑了,並且説到,我希望那個人不是你們。那個時候我感覺或許是大家享福享太多了,突然太苦了就不適應,而我,從小農村長大的孩子,或許我會不一樣呢!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老師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做新時代的教師,要做到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對工作擁有一顆事業心,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和愛心。做新時代的教師,我認為要有無怨無悔為工作奉獻的精神。只有不斷勤奮上進,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學到老,一步一個腳印,把教育視為藝術,紮紮實實學習研究教育規律,反覆琢磨,精益求精,強化創造意識,在傳授知識上努力探索,創造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就是要讓祖國的花朵成長成才;做新時代的好教師,就是要讓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奮發向上;做新時代的好教師,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音樂教學心得8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每一個音符、節奏型、樂句、樂段都能反映音樂的時間性。學生在學習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面對的就是節奏,因此,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學,而單調、乏味的節奏訓練抑制了學生的興趣。我首先開展各種聽覺訓練,讓學生用耳朵聽、去感知。

孩子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在,讓學生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如火車聲:轟隆轟隆;鐘錶:嘀嗒嘀嗒;小雞叫:嘰嘰嘰嘰;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鮮明的.聲音,變成生動有趣的節奏訓練,讓善於模仿的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

例:心跳聲:2/4 xx|xx||

咚咚咚咚

大鼓聲:2/4 x-|x-||

咚咚

鐘錶聲:4/4 x x x x|x x x x||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母雞下蛋後:3/4 x x x|x x x||

咯咯嗒咯咯嗒

機槍掃射聲:2/4 x x x x|x x x x||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會一直很高,多次反覆的練習,一些複雜的節奏就不知不覺中掌握了。

“玩”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課堂上我常在“玩”上下功夫,只有“玩”起來學習,學生才不會覺得40分鐘時間的漫長,相反他們的注意力會很集中,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上課開始,全班學生隨教師的琴聲在教室裏自由地表演,音樂停,孩子們就自覺地停下來。它不但培養了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和對音樂的快速反映力,同時在新課教學創設了很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也使教學過程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和趣味性。

音樂教學心得9

音樂是抒發心靈之聲,自古就是表達人們內心世界的最好工具。音樂的力量是無限的,心靈之聲是美好的東西。因此,音樂對人的情感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音樂的目的是認識世界,音樂可以傳遞感情,具有振奮精神、鼓舞鬥志、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在音樂教學上,更應該把情感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寬鬆自由,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情感。我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應當把學生放在音樂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去創造去感受音樂,使得音樂教學的形式多姿多彩,並讓學生通過音樂來了解世界。

一、音樂的課堂情感教學環節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先音準節奏,後情感表達,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音準和節奏之後,才在音樂中加入情感表達。可以看到在大多數的音樂教學中,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教師都會先引導學生唱簡譜,打節奏,再加入歌詞演唱,等到學生在熟悉了歌詞節奏以後,才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感情。我認為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應當是一個自覺的審美過程,我們所教授的中學生,他們不是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對他們的培養不是以成為音樂家為目的在培養。音樂對於中學生來説,是讓他們學會發現美,感受美,認識世界的一門學科,音樂教育的魅力,也不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對音樂情感的發現與感知。我們在音樂的教學中,不是培養學生成為音樂方面的人才,而是培養學生成為能發現美,感受美的人。把傳統的音樂教學環節發展為以情感為中心的教學,讓學生去感受音樂,教師作為課堂節奏的掌控者,而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每個學生對音樂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他們的感受應當是從自己內心深處迸發的靈感,而不是教師所給出的某個標準答案。

二、學生是音樂教學的主體

1.自主感受音樂在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的是引導,比如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緩慢的還是快速的;這首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激動的還是平和的;這首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抒情的還是歡快的。教師給學生引導,具體的情感體驗要由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學會處理歌曲的情緒,掌握歌曲的情感。在歌曲學唱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教唱,而是讓學生跟琴學唱,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的聯想與想象音樂教學的理念應當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重視音樂實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注意提高與其他學科結合。我們在學習一首新的歌曲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們去想象音樂所描繪的場景。如歌曲《走進西藏》,通過聆聽錄音,結合歌詞讓學生感受歌曲的內涵,啟發學生想象歌曲所描繪出的場景。學生們很快就在腦中勾勒出了一幅西藏的美景圖,茫茫的草原,高高的雪山,漂浮於藍天的白雲,如天堂一般的畫面。這時候可以請學生們畫出這幅美景,也可以讓學生們用文字去渲染這幅美景,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發展學生們的想象力。音樂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但不能脱離作品,在體驗歌曲情感中,增強感受、理解和發現音樂作品藝術形象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3.注重學生實踐活動高中學生是充滿激情的,這正是他們內心情感最真實直接的流露。我們無法把學生固定在某個地方讓他們靜靜的去體驗音樂,何不讓學生們動起來。學生們喜愛遊戲與活動,我們就把音樂帶到遊戲和活動中去,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引導學生們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來,讓他們的思想沉入音樂的主題中。實踐活動對於課堂紀律的維持是一大挑戰,但如果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真正的讓情感與音樂交融,與音樂互動,那即便課堂氣氛再活潑,也不會脱離主題,失去控制,讓實踐活動起到最好的效果。三、教師能力的重要

1.課堂控制教師在上一堂課之前,應當保證這堂課能夠打動自己,只有打動了自己才能打動學生,才能夠帶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陶醉在音樂當中。教師不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還要把這些專業知識和情感表達相結合,用不同的方法使得這一節課更生動,更形象,更飽滿,讓學生加深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2.多媒體與教具的靈活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多種教具的使用。在此,以多媒體為例,精美的課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可以結合圖片,影片等其他藝術形式,讓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音樂。遇到需要板書又較為複雜的內容,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在課前製作好,在課堂上只需要出示圖片板書即可,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更快捷的為學生們補充一些音樂相關的知識,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

3.重視對學生的鼓勵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他們自主的去發現音樂去感受音樂,對於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更應該去鼓勵他們。在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音樂的情感,並把這種情感賦予自己的演唱時,我們首先應當對他們勇敢的`嘗試給予正面的鼓勵,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收穫的。而對於他們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作為教師應當告訴他們應當怎麼去做,為他們指明方向,引導他們越做越好,不斷看到自己的成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音樂教學的主體,這是最重要的。同樣要了解所選擇的教學方法的每個步驟、環節和目的。讓學生保持在最佳學習狀態下並運用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寓教於樂。篇5:

中學音樂教學心得體會中學音樂教學心得體會賴美英二期課改後的國中音樂課已劃分為預七年級和七年級年級的音樂課和八年級、九年級的藝術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在此,結合我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説教與談話,讓學生跟着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音樂教學心得10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關係到幾代中國人生命質量的偉大工程。新課標是一種理想,是一幅藍圖,更是一個充滿探索與創造的實踐過程。新課標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不斷的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新課標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衝擊,現結合筆者近年來的音樂教學實踐,談談對新課標體制下音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所以新課標改革首先需要的是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建立新的的教育理念——“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綜合其他學科,傳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技能發揮出來。更新教育理念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轉化教學角色。在課程中,教師應是學生的夥伴。傳統教學中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而課程的一切設計應從學生如何學得更有積極性、更有興趣出發,從如何讓學生喜愛音樂,樹立終生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的願望出發。例如,在過去,當學生剛剛拿到樂器的時,教師為了課堂的秩序和易管理會要求學生不要亂敲、亂奏,否則會受懲罰。而現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拿到樂器後教師應立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給學生充分釋放好奇心的空間。這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為後面課程內容的全心投入做了一個鋪墊。由於教學角色的轉化,原來課堂上教師教的主體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2、轉變教育觀念。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體現在教學工作上,也勢必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新課標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從偏向少數拔尖學生面向全體學生轉變;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水準面向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轉變;從教育和社會脱節向緊密聯繫生活的生產生活實際轉變;從強化競爭的教育向以合作為基礎的教育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核心的學習模式轉變;從過多的統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轉變;從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從注重教學結果向注重教學過程方面轉變;從注重智商向注重情商方面轉變;從注重教學技術向注重教學藝術方面轉變。在新課標改革中,教師要讓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發展動力,讓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創作音樂,並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這樣才能使音樂教育逐步走向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

3、更新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但為了使音樂知識能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更新,它體現了教學的組織、設計、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組合等教學思路。一方面,我們要教學生認識音樂知識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取知識並注意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為學生今後熱愛音樂,繼續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學生欣賞民間打擊樂曲《鴨子拌嘴》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樂曲的節奏、旋律等音樂基礎知識之後,還可以啟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並請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隨樂曲做動作。並將學生的表演加以歸納,編成一個小劇;請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扮演養鴨場的老爺爺,有的扮演小鴨子、大鴨子,還有的扮演池塘和水波,這樣就將情、景、音樂交融在一起。學生們也在感受民間打擊樂器力度、速度的變化中,對作品所描繪的情景、情緒有了更深的體會;在自由探索中想象力、創作力、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升藝術素養

音樂是聽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教師可以把重視音樂感受和情感體驗看作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都知道,“高音C歌王”帕瓦羅蒂不識譜,但卻能唱出那麼多美妙動聽的歌曲,他學習音樂的前提是感受和體驗。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從純知識性、技術性的音樂教育中解脱出來,讓他們帶着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

2、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感受音樂和體驗情感。教師參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還要從內心深處去感受。比如,面對一首新的樂曲,教師要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多角度去考慮,讓學生從唱到聽到説,讓身體和心理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達到了“身動”與“心動”的統一。這也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一切從學生出發,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讓學生感受音樂,並給學生“身動”參與,學習音樂的機會。然後教師抓住最佳時機,啟發誘導學生,實現情感的昇華。例如,教師在教唱《媽媽格桑拉》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考慮怎樣才能使學生把歌曲中藏族兒童對媽媽的深切依戀和幸福之情演唱出來?從學唱旋律開始,就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隨着旋律在起伏中感受與聯想:在開滿格桑拉花的青藏高原上,藍天白雲陪襯着,孩子依偎在媽媽懷裏,聽媽媽講那美麗的童話故事。再進一步結合歌詞,啟發學生聯想,當自己依偎在媽媽懷裏,聽媽媽講故事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然後引導學生以敍述性的口吻演唱出第一樂段,用飽滿、富有激情的聲音結尾部分,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

3、音樂欣賞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主要途徑。音樂欣賞教育中首先要注意樂曲主題的學習。主題音樂是樂曲的中心,教師可以採用讓學生模唱主旋律、參與主題節奏模仿等方式學習主題,然後以律動、舞蹈形式帶動聽覺欣賞,是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於興奮狀態,並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最後讓學生進行創編活動,進一步感受音樂,使情感得到昇華,真正地欣賞音樂。

4、學生是整個音樂活動的基礎,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1)“談出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動作、歌聲、樂聲盡情抒發自己對美的感受。(2)“唱出感受”: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甜美圓潤、清新流暢的歌唱的同時,要重視通過歌唱進行美感教育,通過歌唱抒發美好的情感。(3)“演出感受”:學生對音樂的表現的潛力是與生俱來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指導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對音樂作品“重新構建”,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互動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綜上所述,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情感的藝術,在新課標的衝擊下,作為音樂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

音樂教學心得11

還音樂課堂一片“靜”土作為音樂老師,想必都有這樣一些經歷:

1,當你滿懷熱情地走進課堂,學生卻在大聲喧譁;

2,音樂課上,學生在亂七八糟地大聲歌唱,老師喊“停!停!”但學生毫無反應,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課堂。

3,你在播放欣賞曲時,只聽到講話聲,而聽不到樂曲聲。

的確,走出語數課堂,學生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自由,興奮。這時,紀律二字對於他們來説就顯得不那麼重要,因此,課堂紀律也就成了音樂老師頭疼的問題。要知道,一堂音樂課的順利進行,需要良好的紀律做支撐。若缺少了紀律,若缺少了紀律,課堂就會如同道路上沒有了信號燈和交警一樣,秩序混亂。遇到這些情況,我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在此情況下毫無顧忌地向學生髮泄憤怒之火,學生也會停止吵鬧,但是經歷了這種強制地壓抑後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學生積度恐懼,二是學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教師,則會無心情繼續上好這節課,這無疑是教師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教師此刻的忍耐和寬容就顯得尤為重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可以放上一段輕快地音樂,讓大家一起跟着自己來律動,或者彈上一首學生熟悉的歌曲來唱一唱,這樣混亂的場面很快會化解,教師的不悦心情也會隨之消散。

我想,如果按照以上堅持不斷的去做,就能不斷的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成績。

二、制定良好的課堂制度

無論怎樣自由的音樂課都不能不讓學生提高課堂紀律的`意識,否則音樂課就無法順利實施。紀律意識首先要讓學生在心裏紮下根,並且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的好品質。在給學生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制定一些恰當的音樂課堂制度來制約它們,這個制度必須有一定的可行性。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是順利實施音樂課堂最重要的保證,有了這一保證才真正談得上讓學生體會音樂,並從音樂中得到音樂的啟迪,帶學生進入音樂的殿堂。

三、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

班主任在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起着溝通調節的作用,如果在音樂課中受到紀律問題的困惑,找班主任溝通還是非常可行的,效果也很明顯,畢竟學生最怕的還是班主任。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班,班裏的“猴子”特別多,我試過很多種辦法,但均以失敗告終,不得已,我找到了他們的班主任,與她進行了一番溝通,事後,班主任找了那幾個“調皮鬼”對他們進行了教育。之後,我再次上他們班的音樂課時,紀律出奇地好,那幾個原本搗亂的人都能安分地坐在那裏聽課,教學效果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四、安排好課堂教學內容

在音樂課中,教師如果始終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教學過程中,解決紀律問題就顯得非常輕而易舉了。簡而言之,學生會會很少出現紀律問題了。

我在傳傳傳一課的教學中,從好玩得擊鼓傳花遊戲入手,一下子就讓學生感受並體驗到了遊戲的樂趣,再教歌曲時,一下就能學會了。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唱了一遍還想唱第二遍。教學效果甚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本課。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刻意製作多麼複雜的多媒體課件,僅是在課前注重了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結構的合理編排,因此,在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教學心得12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以下是我工作一年,從課堂教學中得到的心得體會。

一、準確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分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注重的是目標和過程,往往忽視教材分析這一環節,通常是照搬照抄。其實,教材分析要和本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只有教師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是本課學習所必要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時,教師決不能只着眼於文本而忽視以音響為載體的音樂基本表現形式,首先要反覆聆聽,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觸和理解記錄下來,再以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的基點上進行整理,尤其要把本課涉及的音樂要素分析透徹。一旦把音樂作品分析透了,目標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應的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體細緻這個前提,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靠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靠大目標去統一,它們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所以有了大目標後,制定小目標時必須注意,若干小目標都必需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和音樂實踐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同理,教師除了對整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清晰外,對每一個環節的小目標也要清晰。在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怎樣才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階,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圍繞目標,環環相扣,才能切實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

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所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能給學生帶來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彈”即鍵盤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教師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我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只要是教師邊彈邊唱示範過的歌曲,學生都會學得特別快。歌唱教學也是音樂教師應有的、起碼的教學基本功,在音樂教學中具有示範性和激勵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於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氛圍中。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於國小音樂課堂來説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抓住國小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從而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並讓學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地。

三、因材施教,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體驗是提高課堂

教學高效性的'關鍵按照音樂教學的審美規律,精心創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因為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能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獲得審美情感體驗,陶冶性情。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用情境化的手法來表現。因為音樂具有不確定的特性,不同的學生對相同音樂作品的理解差異很大,如果教師一味採用情境化的教學手法,會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多教師在教學時也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較淺,最後還是“言歸正傳”,把學生自由馳騁的思維拉回來,按照教師預設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要利用學校現有多媒體資源提高音樂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現在了國小音樂教學中。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言簡易賅的解説、悦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習內容變枯燥為形象,圖文、視頻、動畫栩栩如生,猶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視野,激發學生思維。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保質保量地上好每一堂音樂課。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對學生聲音的訓練中,運用多媒體通過現場錄音回放方式,提高學生對自己聲音的直觀瞭解,把抽象的現象形成具體的東西,學生也就學得有趣,學得也用心了。

總之,真正有生命意義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師生互動的,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設計而隨時又有即興表演的應變過程。這樣的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展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體現了音樂學科自身動態生成的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看作重要的資源因素,讓學生在教學環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這樣,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煥發出精彩。

音樂教學心得13

蘇霍姆林斯基説:“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人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國小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欣賞、打擊樂、律動、音樂遊戲等,通過平時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特別是在欣賞樂和打擊樂的教學中,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學輔助材料,孩子要理解、表現一些音樂材料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圖譜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圖譜能在活動中有助於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啟發兒童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旋律、節奏、結構等。那麼,如何有效地把圖譜應用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呢?

一、在歌唱教學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理解、記憶歌詞

理解是學習的鑰匙,所以在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時,要讓兒童理解學習的內容,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很多歌曲中,由於歌詞的含義比較深刻,有些不是孩子經常接觸的語言,因此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歌詞、有效識記歌詞顯得非常重要。

例:在一年級歌唱教學《星光恰恰恰》中,比如老師範唱完歌曲後,讓孩子説説“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孩子們説出歌詞後,我會及時地出示相對應的圖譜,如“一顆星兩顆星”,我會用星星來表示;“恰恰恰”,用節奏型來表示,這樣加深了孩子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之後發現,孩子們和原來相比更容易記住歌詞了,很多孩子也表示這種記憶形式形象而又深刻,即使暫時遺忘了,再借助回憶圖譜中的內容也能很快聯想到歌詞的內容。而且當學生理解這些圖譜的含義後,在接下來有類似圖譜出現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將知識進行遷移,容易而有趣。

二、在音樂欣賞中的效應

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聽賞能力

(1)音樂欣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即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圖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例:在二年級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中,在音樂的開始部分,是小動物歡迎獅王的一段音樂,我們將這段音樂用粗細不同的豎線來表示,而且幾聲就用幾條豎線,“重音用粗線條,弱音用細線條”,這樣兒童既瞭解音樂引子的變化,又能瞭解音樂中強、弱音的變化。在音樂速度很快的情況下兒童容易看清楚有幾條線,説出幾個樂句或者幾小節了。獅王走路的音樂用獅王的腳印來表示,獅王大吼的音樂用弧形鋸齒,兒童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圖譜的幫助就很容易聯想到音樂表現的情景了。

三、在打擊樂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控制節奏

(1)打擊樂教學是國小低段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打擊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對於節奏的把握,但對於低段的孩子來講,節奏是比較抽象的,怎樣讓孩子理解不同的.節奏,是我們老師感覺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常常會通過機械枯燥的反覆練習來進行訓練,從而使教學顯得枯燥、沒有生氣。而運用圖譜,則能很形象地將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變成形象的圖示。

(2)例:在打擊樂《剪羊毛》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分別用圓舞板和鈴鼓來表現歌曲。此時圓舞板就用拳頭來表示,而且還用疏密大小來表示音樂的快慢和強弱;鈴鼓用手掌來表示,這些不同的抽象符號也區分了音樂性質的不同。就這樣,複雜的節奏變得簡單化、形象化、生動化了,孩子們也輕鬆愉快地掌握了這部分的節奏。

四、能引導兒童何時加入聲部

我們在國小低段歌唱活動中一般只注重為兒童挑選一些旋律動聽,節奏明快,詞曲結合自然,易於上口,內容與形式統一,有一定藝術性的齊唱歌曲。而較少將各種合作性的歌唱題材,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雙聲部歌曲作為歌唱活動的主要形式完整呈現。主要是雙聲部歌曲的特性決定兒童在學、唱的過程中容易跑調、搶調、跟調等混亂狀態,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挑戰。雙聲部歌唱活動,能為兒童提供發展合作態度以及合作能力的活動,因此,以合作學習為主體的組織設計方式,是國小低段開展各種合作性歌唱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方式,它可以為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享受交流合作愉快的,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歌唱實踐機會,為以後的合唱奠定基礎。

如,在上三年級歌曲《柳樹姑娘》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圖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一看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在輕鬆自如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性的雙聲部演唱,也為以後的合作演唱打下基礎。

五、能幫助兒童有效的表現歌曲的獨特演唱風格

不同的歌曲,它內在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質。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麼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聲音來表達,而有的是輕快活潑的,歌唱時則要強調歡快、跳躍、而且有節奏感。傳統的教學往往以單調講解記憶和説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學引導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內容。這樣的學習不僅老師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體形象的圖譜形式呈現給孩子,看到圖譜他們可以馬上反應出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

如:在《老鼠畫貓》教學中,這首歌曲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音樂符號,就是滑音。於是設計小老鼠圖譜時,我們把小老鼠的尾巴誇張地往上翹,活動時孩子們一看到翹翹地尾巴等圖譜就開心的笑了,有的還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見通過圖譜,孩子已經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詼諧幽默的曲風了,而翹翹地尾巴同時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時,聲音要往上滑,也就是這樣孩子們輕鬆地演繹了詼諧、幽默。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單調的講解記憶有趣的多,兒童能創造性的通過自己直觀形象的觀察圖譜理解感情、處理感情。

音樂課堂不應該僅僅是聽覺的感知活動,而應是多種感知協同活動的感知活動。圖譜的正確運用,對於兒童音樂的感知活動起到了支持和強化的作用。以圖譜為手段吸引兒童主動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幫助兒童體驗和感受音樂,感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激發兒童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因此我們必須合理、有效地運用圖譜,從而達到提高兒童整體素質的目的,真正的充分發揮圖譜在歌唱活動中的有效作用。

音樂教學心得14

個人擔任一至六年級音樂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一年級,自制能力較差,但動感強,通過律動教學法,既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律動之餘,一年級的歌曲教學我多會和他們一起加入動作,幫助他們記憶。

三年級的學生多有一些小聰明,但樂理基礎欠缺的他們,很少有同學能流暢的識譜,這對演唱的音準上有了很大的阻力,都能唱歌大概,但不準確,只能憑記憶,忘的快,不會唱的地方因無法識譜,始終無法自學,所以這學期,每首歌的教學之後,我都會反覆帶他們唱簡譜,但始終不夠紮實,唱的好的會越來越來,不會唱的越來越沒有興趣,樂譜的識讀相對於音樂課上的其他活動,是有難度的,同時,難度的增加,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唱詞更加感興趣,那麼,我就這樣,我唱譜,同學們彈詞,既鍛鍊他們的聽力,又給學生養成自學歌曲的步驟示範,即唱譜、按節奏讀詞、填詞演唱。

除一、三年級外,我還擔任四年級音樂課,本學年,我校四年級有一個班級,這個班級三年級的時候我就擔任他們的音樂老師,層次不一,讓我困惑很久,重新教相對薄弱德爾同學才能跟得上,而進步快的同學則有一種已經會的心理,則怠慢,開學初,這樣的矛盾在音樂課上讓大家都很束縛,隨着跟這些新同學漸漸熟悉,後來我要求他們標註,有學習的快感後,逐漸他們漸漸跟的上,不能完整的一個樂句演唱,就一個小節的唱,近期末,最調皮的孩子課上也有了事做,加入進來,有了識譜的基礎,節奏練習、旋律的上行、下行、休止、力度記號等等音樂技能,才能逐一的拓展開,音樂課的趣味也從唱到掌握知識,而獲得的成就感中得到。

關於歌唱的情感,我認為感受至關重要,那就和樂句脱不了干係,一個樂句就像一句話,説話有説的聲音大和説的聲音小,那麼唱歌,就有的地方強,有的地方弱,這樣時強時弱,音樂就像水的波紋,就有流動感。那麼我和學生就這樣練習,雙手向上畫圈,手伸到時是演唱一個樂句的,隨着手逐漸下落,聲音逐漸減弱。帶着動作,更容易讓他們找到強弱對比在音樂中的力量,一首同樣的歌,帶着強弱演唱後,孩子們自己説,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本學期三個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均帶給我這樣的感觸,每個班總有幾個十分跟不上的.同學,因為一開始不會,過分在課堂上關注,也會給他們造成精神負擔,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一樣,總有在課堂時間掌握不了的,課後也沒有練習,逐漸的吃力感,心理上的怠泄隨之而來,每看到這樣的同學,總有些遺憾。然後就是學生自信心在音樂課上的體現,大家都喜歡全班一起唱,因為不會的地方不會暴露出來,總有會唱的同學能獨擋一面,然後一帶而過,最後的複習,先從背唱歌曲開始,離開書本,不自信的學生眼睛不知往哪裏看,就看着桌子,或者看着外面,那麼四人小組在這裏發揮了作用,隨機抽小組,隨機抽歌曲,小組演唱結束後由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先説好的地方,再提建議。四人還是一個團體,孩子站起來,也有了表現的xx,演唱從第一次開始這樣實行,到第二節課的主動要求小組唱,從他們的自我表現上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希望四人小組的力量能逐漸縮小,到三人唱,到二人唱,最後到一人唱,逐漸讓孩子自信起來,音樂本就是展示自信的的方法,從課堂開始實踐是我對下學期的期望。

音樂教學心得15

近年來,關於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文章和成果不斷湧現,給眾多家長朋友們以很大的幫助和啟示。也為國小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些信息和指導性意見。我擔任國小音樂教學工作多年,深刻的體會到只有瞭解和掌握兒童心理特徵,緊緊抓住和圍繞兒童的心理特徵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和諧配合的教學氛圍,更好的體現新課程改革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並在音樂教學中採用與之心理特徵相應的教學手段,不斷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完善個性、提高素質,培養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品質。

下面依據兒童的幾個心理特徵來談談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兒童貪玩、好動、活潑、熱情

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徵,我認為國小音樂課宜採用愉快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它通過教學內容的遊戲化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動起來,通過拍節奏、奏樂器、做遊戲、律動、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和組織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正因為兒童有好動、貪玩的心理特徵,教師才易於調動學生共同營造出歡快、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來。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在學習中得到快樂。例如,我在教歌曲《邊區好地方》、《八月桂花遍地開》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扎出大紅花,解下紅領巾,隨着他們自己伴奏和編創的鑼鼓樂,和老師一起歡快的擔起秧歌舞。又如我在講解節拍時,讓學生拉起手圍成圓圈,跳起三拍子的圓舞曲。或要求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如:拍手、跺腳、敲桌子、運用打擊樂器等來感受節拍特點。

二、兒童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兒童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而且對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強。根據這一心理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可適度增加教學的內容和份量,採用綜合課型,切忌內容、形式的單一。如現行新的音樂教材,在內容上、音樂曲目的數量上都明顯增多,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拓寬了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有些教師可能覺得教材內容太多,完不成教學任務,並且認為這樣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其實不然,相反這樣既能給教師以更多的選擇餘地,又滿足了學生們好奇、接受力快、模仿力強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國小音樂教材第二冊《巧巧手》這一課中,可以把聆聽《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演唱表演《粉刷匠》、《理髮師》,嘗試把這些內容放在一節課中進行教學。這樣教學內容既豐富多彩又形式多樣,學生的好奇心理得以滿足,上課時自然精力集中、投入,始終保持一種新奇、興奮的狀態來接受知識,有人也許會問,這樣多的內容學生一節課能學會嗎?千萬不要低估和漠視學生們的能力,他們接受和模仿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當然這也要看教師運用的方法是否得當。其實只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就會自覺的在課下對所學內容加以複習和鞏固。並且教師在下一節課複習鞏固的同時還可以再加入一些新的內容進去。如讓學生聆聽《勞動最光榮》、《洗手絹》等新內容,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巧巧手》這一課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再次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學習興趣更濃厚,接受和掌握能力更強。

三、兒童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

兒童一旦興奮好動起來就會不顧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識不到紀律對他的約束,使課堂秩序大亂。尤其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這時候應給予合理的組織和引導,要求他們不能盲目亂動,應將活潑和有序結合起來,使課堂氣氛熱烈而又秩序井然。對於自制力差的學生,教師應慢慢的教育,給予合理引導。應認識到自制力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是人們在生活中長期不斷修養鍛鍊的結果,所以教師應視兒童自制力差為一種正常現象。千萬不能呵斥、責罵學生,否則會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已不如別人,挫傷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習音樂的熱情。在教學中,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比如好不容易師生共同營造出的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在我對自制力差學生的指指點點和批評中功虧一簣,事倍功半。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教師必修課前認真做好課堂設計,對整個課堂的進程做到心中有數,有較強的預見性。同時在教學中要及時注意調節和引導,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夠靈活處理,不因一些特殊情況使教學受到干擾,為此,教學中可使用一些音樂口令或手勢、形體語言來規範學生們的言行,使課堂氣氛向着好的既定的目標發展。

四、兒童自我表現欲強,喜歡被肯定、被表揚

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徵,教師平時就應特別注意尊重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給學生表現和展現自我的機會,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對於調皮、搗亂、學習差的孩子,教師應更多的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幫助。千萬不能歧視他們,侮辱他們的人格。如有時我在上課時會遇到故意搗亂、冒怪音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個性和自我表現欲往往非常強烈,正是希望通過此舉來吸引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注意,如果這時候嚴厲的批評和呵斥,反倒會引起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造成更加混亂

的局面。學生年級越高,此類現象則越多。此時,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其優點、特長得以展示和發揮,進行賞識教育。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主動徵求意見,採納他們喜歡的上課方式,如開展“音樂小老師”、“五分鐘名曲欣賞”、“小小音樂家”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感受、探索和創造音樂的快樂,培養其創新意識。並可經常開展自我評價和互評活動,以便取長補短,相互激勵,大家共同進步。

五、兒童可塑性強

兒童猶如苗圃裏的花朵,需要精心照料和栽培,又如一棵小樹,在你的裁剪下枝繁葉茂。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要充分挖掘和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將對其以後樂感、表現力、審美能力及道德情操的培養起到重大、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有過硬的業務水平,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把稚嫩的小苗培養成參天大樹,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

兒童心理特徵不僅僅侷限於以上幾方面,相應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我相信只要抓住兒童心理特徵,以此為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和依據,融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學習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關注教育學和心理學發展的新動向,努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好地實現國小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