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集合6篇

來源:文書谷 2.91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集合6篇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參加了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

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説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

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的體會,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一點建議僅給同行們參考,當然,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學一次,長一志,用一世。這是我對培訓學習後的感歎。聽專家講座,感歎他們的博學多思,驚人的創意和精闢獨到的分析。觀摩xx市一中、xx一中,xx學校的課堂教學及訓練,感歎名師的教學水平之高,理論知識之精,訓練模式之神,訓練方法之奇!培訓短暫,但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結識了一批新朋友,接受了一些新鮮觀念,點燃了我們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們前行,激勵我們在教育這片沃土生根發芽。細細回味幾天的學習內容和多年工作的實踐,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理念引領,深入人心

對於一位老師來説,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有價值的理念引領,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問題,有利於我們找準發展方向,而不是盲目蠻幹。李海林博導論述“教學反思的五個層次”,吳軍老師講述“制定教學目標的四項原則”,馬衞平博士闡述的“五問快樂體育”等等這些理念,就可以在我們實際工作當中加以運用,讓這些理念穿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指引我們理論聯繫實際把工作做實做好。

二、認識提高,目標確定

培訓過後,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反思過去的教學現象,應該認識到一些不足,如: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不夠,要麼過於小步子教學,包辦代替現象嚴重,要麼放手難收,缺乏指導,小組合作交流處於形式化的狀態,耗時低效;學生學習缺乏規範;學生學習缺乏感悟體驗或創造;重活動輕技能……教師為了追求某個現象,而顧此失彼,使教學發生偏頗。面對這些問題,要“知不足,方進取”,要集思廣益,確定好自己的發展目標。有目標,效率高,目標不明,辦事不行。我們要聯繫實際,確定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

每一階段要抓住某個重點,並持之以恆地實施推進,不斷給自己提出要求,化壓力為動力,不能混混而已,人要有所為,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邁進。

比如,這次在學校上研究課《少年拳》,我為自己確定:第一階段做到課前要充分思考,預設教案,做到沒有思考不進課堂(教學設計)。第二階段做到課堂上培養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學生(學生探究)。第三階段做到師生互動(營造氛圍)。第四階段做到注意收集信息(教學反思)……以上各層目標可以綜合實施,也可以分階段,每一階段哪怕實施一種,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質效地提高教學。

 三、結合實際,反思實踐

學習的關鍵是要能學為所用,要在聽中學,做中學,把學到的要做出來,做過的要説出來,理論聯繫實際,行為跟進,求真務實,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學中帶來一些行為上的變化,從改變自己開始,再來改變學生,並且不斷地反思實踐,提升自我,漸入佳境,做個具有專業化素質的教師。

1、講究策略抓重點。

目前,有一些常規課教學容量不夠,教學重點抓不住,難點沒突出,節奏緩慢,負荷量不足,學生學習狀態不佳,導致效果不好。應該對這些現象進行歸因分析,不要課前少思考,一定要講求教學策略,吳軍老師強調的要善於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到媒體中找答案,到課外書中去找答案,在學生交流中找答案,這就是一種教學策略。教好每一節常態課,向常規課要質量,要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課前充分思考,充分預設,做到智慧地教,讓學生聰明地學,培養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學生,促進他們可持續發展。

 2、課例研習最有效。

教師不是教書匠,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三流教師,教“應試”。我們要在教學中養成教研一體的意識,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開發,特長得到發揮,並逐漸養成培養自己教研一體的良好習慣,課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動腦筋上課,這樣會有無窮的樂趣,課後多反思,在反思實踐中學會與自己對話,與同伴對話,與理論對話,與實踐對話。正如李海林博導談到的:學生學到了什麼?你實際上在教什麼?我看到了什麼?每個環節達成的原因是什麼?沒達成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改進?讓上課與自主反思交互發展,螺旋上升。長期下去,相信每位老師都可以成為一流教師,教出讓家長滿意的學生。

3、追求卓越求發展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否則慢進則退,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以避免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教師要追求卓越,應做一個愛學習的教師,更要做一個愛思考的教師,才能避免“學而不思則惘”,在思考的基礎上,努力實踐自己的想法,相信會有所收穫的!通過聽專家的講座,及在網上同學友們的交流,我再次認識到學習對一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無論從知識面的拓展上,還是專業知識與技巧的提高上,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做到。如果不思進取,滿足已有的只會固步自封,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學習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 因此,無論是為了專業成長的需要,還是為提高自身素養,都要不斷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做一個有思想的博學教師。那樣,教學生才會充滿自信,意氣風發,學生才會欽佩你,愛上你!從現在做起,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同時,也是為了磨練一下自己人生的鬥志,和鍛鍊自己在繁忙生活中擠時間的能力,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實,時時散發着誘人的清香和魅力!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的懂得,教師要追求卓越求發展,就得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從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説話、學會合作入手指導學生參與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會自評、互評,與學生平等相處,深入學習小組與學生合作、探究、互動,讓舞台給學生、讓精彩給學生,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讓學生同樣追求卓越求發展。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骨幹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使自己具有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創新性的學生,這樣才能讓我們向卓越型教師邁進!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學區組織進行了開學前的集中培訓,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我就本次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係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係,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於“粉筆生涯”,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温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瞭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着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採用體罰、思想彙報專題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氾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説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於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説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二、轉變教育理念。

教師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

“活到老,學到老。”,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為了無愧於教師這一職業,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不斷學習,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發展。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炎炎盛夏我們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校本培訓。五天緊張又充實的學習,使我在理論上得到了指導,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

本次學習主要針對課堂教學中困擾教師的疑難問題進行的。讓我認識到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只是輸入輸出過程,更不是教師將教學設計機械付諸實踐的控制過程。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教師、學生、教學文本等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過程,它在具體的展開過程中會受到教育對象、教育實踐、教育空間、教育情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動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而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的組織者、參與者、協作者、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愈發迫切。和以往相比,我們的角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不再是課堂的中心,知識的權威,角色的轉變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教師觀,教學觀,知識觀,課程觀。而課堂就是我們進行專業活動的陣地。

今夏的“上好課“校本研修正是為我們提供了力量之源。通過理論的學習,探究了課堂教學實踐的各種問題與現象,重温了課堂教學理念,將在今後影響着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而無生上課,微格片斷教學磨練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使自己以他人為鏡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導課環節中缺少精心的設計,講解環節中易忽視學生的參與,結課環節缺少對所授知識系統地歸納與拓展,更從其他老師們身上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發,有的老師導課循循善誘,引人入勝;有的老師講解演示環節思路清晰,語言精練準確,示範標準規範,語音語調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板書公整漂亮,體現出了他們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讓我暗自讚歎。同時我也看到了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為今後教研組活動發現了豐富寶貴的活動素材。

總之,此次學習再次使自己在專業理論和教師基本素養上得到了提升,我將會把此次的收穫融會貫通,運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中,最大程度發揮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和自己都成為此次學習的受益者,實現雙贏。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今天的急救知識培訓,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急救知識的必要性。由北京急救中心的賈大成一生給我們講授如何急救,他的`精彩講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通過看那些有關於急救不及時導致死亡和那些因不會急救而站在一旁束手無策的羣眾的圖片,深深地感到歎息,原本可能救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無數的悲劇一件件的重演,如此可見,懂得急救那是很有必要的。多少次血的教訓,喚醒大家參與急救知識中來,救人不僅是醫院的事情,也可以是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便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場的各位都積極投入到醫生的講授中來。接下來的就是教予我們不同情況下的急救方法,並且當場用假人給我們做做實驗,讓我們更深刻的瞭解到如何實施正確的急救方法,我們根據醫生的操作在台下也開始學着使用上午發給我們的工具,跟着他的步子學習如何急救,大家的參與熱情都很高,通過醫生熱情洋溢又幽默的講解,我們很快的就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講授就專攻於包紮那一塊的講解,不同部位受傷有不同的包紮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緊急情況下的包紮,並讓我們在台下學着包紮,也叫了幾位同學上台表演,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包紮的知識,場內氛圍很熱烈,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在掌聲中結束了本次急救知識培訓。我個人覺得應該感謝本次急救知識培訓,讓我瞭解到這麼多急救知識,讓我意識到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們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邊一切都來不及預料,也許某天你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病人延長壽命,給他們的生命再創一次機會,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懂的急救知識教給身邊的人,讓急救知識得到傳播、普及,給每個人多一次再生的機會。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教師集體備課是指兩個以上的教師集合在一起(或通過網上交流),就即將要實施的相同課程,各自發表其教育教學見解,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真正實現腦資源共享,以形成共識的一種整合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智慧開發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集體備課必須立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能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潛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根據學科特點,(一名教師任教一個年級),國小英語集體備課就可以説是打造經典課例、解決課堂疑惑、進行專題研討的最佳時機與途徑。針對今天的觀摩,根據過程的順序,我把國小英語集體備課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準備階段----確定主題,安排人員;

第二:研討階段----針對課題,集體研討;

第三:實踐階段----同課異構,凸顯創意;

第四:反思階段----評課議課,交流反思。

在開學初,教研組長首先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對活動目的、集體備課內容、集體備課過程的要求做了仔細的思考,並在第一次集體備課上進行了宏觀性問題的討論:例如,根據教材編排體系確定本學期各年級教學時間安排、教學重點研討內容,中心發言人的順序安排等。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安照集體備課計劃,在每次集體備課前兩週再次公佈課題,提醒中心發言人準備發言稿。

也就是説在準備階段,教研組長要做好三定,暨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學校有兩名教師或以上就應保證每週有教研活動,集體備課間周進行,時間保證兩個小時,在活動前確定主題,利於參加教師有備而來。中心發言人根據組長的工作安排,認真研究教材,按照國小英語基本教學設計體例,形成規範具體的教學設計,準備發放給各位參與教師。

中心發言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

(1)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暨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

(2)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暨準備怎麼教,用什麼活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3)對設計意圖的説明,暨為什麼這樣教,這樣教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如何。針對教學設計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為備課組教師“留白”,供大家進行質疑、建議和意見的書寫。以便更好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為研討做好充分的準備。

到了第二階段,備課互動研討階段,老師們應形成習慣性意識,準時到達固定地點,並應有“備”而來。在這個活動中由組長主持,針對中心發言人的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研討要做到:統一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學情、確定突破難點的方法。中心發言人發言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採取説課的方式與大家交流,備課組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與思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研組成員輪番充當每一次的記錄人員。

在互動研討階段後,可以採取同課異構的方式進入教學實踐階段,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師對教學設計踐行,通過直觀地感受課堂,讓備課組其他教師旁觀者清,暨備課組通過上課、聽課的過程體會教學設計的可行性,便於進一步的評課議課與反思交流。

最後進入反思階段,通過評課議課過程,共同發現不合理的教學環節,對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進一步的完善。

這些過程中切忌唱“獨角戲”,缺乏合作。集體備課時通常有一箇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除了主講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等還上實踐課。備課組其他成員,就會有“出工不出力”的現象。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不是中心發言教師的個人行為,而是共同參與的集體活動,中心發言教師按照教研組活動安排,為大家提供研討的課例和素材,大家拿到材料後,再充分發揮彼此的聰明才智,對中心發言教師教學設計結合自己教學設計思想和對教材的理解,通過二度處理,在主備教案的"留白"處,對主備教師進行幫扶,完善教學設計,結合自己的經驗做法、成功與失敗的教學案例進行有理有據的評析、質疑和建議。因此,集體每個成員在自主發揮能動性的過程,幫扶別人的過程也就是自我提高和進步的過程。所以説是分享教學資源的平台。

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是如圖所示在集體備課中的合作鏈:

學校領導---教研組長---中心發言人---集體---中心發言人---集體

管理 分工與主持 設計與發言 交流與討論 實踐 議課與反思

如何在集體備課的任務鏈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資源共享呢?集體備課組的教師們在集體備課時要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 合作意識 。集體備課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那麼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要改變以"我"為主,缺乏協作的局面。教師備課時往往是單兵作戰,缺少交流與協作,學科之間更是缺少整合,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對每一個階段的工作,備課組教師都要有明確的分工。例如,有些教師可以去尋找有關的資料;有些教師可以準備教具。在進行專項複習時,要根據各位教師的長處,備課組長指定專人負責,準備聽力、閲讀、和書面表達等練習材料

2.整體意識。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有整體意識,例如,第一次集體備課時教師要縱覽全局,制訂整個學期或整個學年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集體備課活動有可能會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響而暫停,備課組長一定另找時間及時補上,以保證備課內容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3.學生意識。以學生髮展為本,備課時要以以學生實際為切入點,集體探討一種學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學方法,努力使絕大部分同學都理解並掌握,力爭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4.超前意識。在制訂好整體教學計劃後,教師應超前集體準備,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利於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

5.反思意識。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有位學者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寫教學後記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總之,集體備課是教師們分享資源的平台,修正個人備課的途徑,提高有效教學的載體。希望廣大教師充分利用這個平台,提高自我,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

文 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