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3篇)

來源:文書谷 1.9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3篇)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

經過這次新課程、新教材培訓,我對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經歷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到“一覽眾山小”的歷程。這期間對地理新課程標準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理解。

首先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當要熱愛地理學科,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對學生有愛心、耐心、信心,這樣才會想方設法地探索各種教法、學法,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樂學、善學。達到教學的目的。才會將學習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教育觀念儘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地理課堂充滿活力、充滿實效。

其次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自己, 新課標與舊教材相比,無論是從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變化比較大。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學法。活到老,學到老,否則,就會落伍了。只有學習,在理論上才會有所提高;知識上才會有所豐收,教學技藝上才會有所增長。通過培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反思過去自己的國中地理教學,有許多缺點。如:教學方式方法古板僵化,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較少;課堂上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的動手動腦練習較少,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對學困生的關心輔導較少……今後,我會不斷地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補充學科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方法,熟悉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學以致用,與時俱進,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中,並做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好教師。

第三,培訓讓我明白要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地理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之一,“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的重要出發點,改變了以往片面注重結果,關心結論的做法,對學生在探索、體驗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給予高度的重視與肯定。我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意見,進而不斷改進自己教學,使自己昇華。

第四,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索,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説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是,現實是,我們教的學生,越教越沒有了問題,即使能攻克試卷上的一道道難題,但面對生活的難題卻知之不多。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和創新意識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昇華。因此,除了重新審視提問的價值以外,我們還應該從

提高教師的"提問"能力;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開展各種類型的討論活動;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等幾個方面入手加以改進。

第五,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地理學習評價中,過去那種僅僅以"雙基"落實為終極目標而忽視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的做法已經遭到了普遍的質疑《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評價目標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形成"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的多樣性評價模式。多樣的評價手段能夠針對不同的地理學習任務,不同程度的學生,起到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狀況,促進與鼓勵地理學習的良好作用。

總而言之,這次新課標和內容創新修訂,要求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以後還得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發現。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做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師。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2

俗話説“越珍貴的東西,總是越容易流逝”,轉眼間,20多天的陝師大培訓之行已近尾聲。意味着我將離開這科學和藝術的海洋——陝西師範大學,回到我的工作崗位上去。回顧這短暫而豐富的習過程,使我的思想和情感有太多的觸動。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感悟分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我對陝西師範大學培訓之行的情感。

很幸運,我能到陝師大培訓,這是我第一次來西安,一切都是新鮮的。來西安之前,西安對我而言是一個夢、一段神話。最吸引我的 是故都西安深厚而輝煌的文化積澱,美麗而感人的歷史和神話故事。來到西安之後,閒暇之餘,我領略了西安的一些景點。如陝西省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大唐芙蓉園、鼓樓等。這一切讓我留戀忘返,興奮之餘,也為先人之智慧深深折服和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驕傲。

從報到後的第二天,我們就開始緊張而充實的培訓學習,培訓過程分別在陝師大雁塔校區、西安文景中學、西安第九十九中學、陝師大附中進行了學習。培訓過程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各位老師的博學和他們對人對科學的態度。每一位老師都是被精選的相關學科的名師,他們知識淵博,授課內容豐富而獨到,授課方法靈活多樣。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他們又是那麼的温文爾雅,那麼謙虛真誠。他們都能如此,我怎麼能不深深自省呢?這一切讓我感到深深的感激,也許只有自己認真學習,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我的工作之中,才是對這一路的良苦用心最好的報答吧。

第二,我對培訓課程的簡單回顧和感受。

學習過程中對不同方面的知識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了學習。例如蘇爭豔老師的《國中核心素養漫談》、“麻辣教授”王國傑老師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嶽大鵬老師的《自然地理前沿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延軍平老師的《人文地理前沿問題與地理教育》、何軍科老師的《中學地理有效教學設計》、薛東前老師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前沿領域與地理教育》、張立昌老師的《有效教師與有效教學》、王用釗老師的《現代地理教師素養與有效教學》、李鐵老師的《常見地理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與實踐》、王炎老師的《國中地理教學常見問題與對策》等20多場次的集體培訓讓我們耳目一新,糾正了很多認識方面的誤區,深化了教學理論水平。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説心中要裝着目標,手中要拿着課本,眼睛要盯着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鍊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第三,我對我的教學之路的簡單想法。

學習結束之時,我對自己的教學之路也有了一些想法。

首先,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我該深深自省,認真而努力的向他們學習。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持續不斷的學習,正所謂學海無涯,不斷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教學水平。主動的找先進的資源進行學習,做好教學反思。

第三,未來的教育教學之路對我而言還很漫長,我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積極爭取考研,深造學習。

第四,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端正態度,堅持崇高目標,守住自己的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以上就是我對這次培訓的簡單心得,在此我感謝在這次培訓學習過程中給予我幫助領導和老師們,真誠的給你們説聲謝謝您,您辛苦了。最後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格言勉勵自己吧。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3

有幸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活動的地理學科的學習,深感機會難得,所以在八天的學習中,每天顧不上天氣炎熱,早早地趕到學校,認認真真地聆聽各位專家精彩的講評,有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心中對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滿了無言的感激。通過八天的學習,對我既是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收穫頗豐。

一、要有“愛”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不僅要熱愛地理學科,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心中有了愛,才能夠想方設法地探索各種教法、學法,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樂學、善學。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要“善”變新課標與舊教材相比,無論是從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變化比較大。所以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一定要善“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三、要善“動”新課標裏很多內容都要求老師和學生要動起來。包括眼、身、口、手、腦,可以説是全方位的。這個動不僅要出現在課堂上,還要出現在課前準備和課後的拓展中。通過這次學習,還解決了許多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線這塊內容時,我試圖自制一個模具,把等高線圖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內容,都始終沒能如願。而在這次學習中,我欣喜地發現了,原來等高線圖可以用鐵絲來演義。真是如獲至寶、受益匪淺啊!培訓是短暫的,但它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中,並作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力爭做一名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好教師。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4

炎炎七月17、18兩天,胡建強老師和我參加了全縣舉行的國中地理學科培訓學習。聆聽並參與了老師們的示範與展示,獲益良多。他們展示了教師的授課技藝與水平,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優秀教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手段的應用能力。以下是我們這次學習的一些具體的體會。

首先,他們的課前活動是豐富多樣的。在教師的啟發下每位同學都能很好的進行課前的預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就有了良好的開端,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師設置懸念,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講述海陸面積的時候,先提出問題,接着讓學生分組通過實驗解決問題。分工明確,一名同學閉眼點擊地球儀10次,兩人分別記錄點擊海陸的次數,一人記錄大家總結的結論。採用情景教學,問題的設置具有層次性、梯度性,有對問題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又通過活動得出結論,不生搬硬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視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管理者向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轉變,要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喚起成長渴望,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幫助學生建立其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恰當的自我評價的機制。課堂教學實現了變教為誘、變教為導、變學為思、學思結合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注重“探究與滲透”的實踐活動,鞏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後,老師們有着良好的專業素質,有着職業生命的温度、寬度和高度。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好的課堂調控能力,精心設計的備課,對教材把握的深度,這些都是我今後的工作中最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方面。特別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版圖和版畫。板書、版圖和版畫是地理課堂教學藝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板書設計的美觀動人,吸引了我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不繁不空,不雜不亂,綱目清晰,層次分明,文字工整流暢,符號醒目美觀,色彩搭配合理,圖文並茂,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師在運用是講繪結合,繪“形”繪色,引導學生一步步觀察,啟發其想象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觀念和概念,發展了地理思維能力。

勿庸質疑,學生越來越難教,面對學生的變化和問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鍊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要求。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5

雛鷹放棄了媽媽的懷抱,擁有了翱翔的自由;幼苗放棄了温室的呵護,擁有了參天大樹的體魄;我們放棄了與家人的歡聚,放棄了輕鬆愜意的假期,擁有了沉甸甸的收穫。在盤點收穫的同時還有些意猶未盡,甚至已經在翹首期盼下次集中培訓的到來。

一、環環相扣精彩紛呈

在教研室王鳳翠老師的精心籌劃下,在實驗中學周到細緻的後勤服務下,在常緒蘭、韓霞、於紅英、牟秀霞四位老師的精彩主持下,在全縣六十多位地理教師的密切配合下,這兩天的全縣集中培訓分三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首先是教材梳理,明確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是把前兩天在鎮校級培訓時進行的七年級上下冊教材的梳理情況進行抽籤展示。不管是整冊教材的分析梳理還是課時教學目標的確定,老師們都講解得非常細緻,層次分明,深入淺出。老師們對教材知識體系的把握,對教法獨到的見解,對教材重難點的處理都讓我受益匪淺。展示結束後指導教師及時給予了恰到好處的點評,真是精闢深刻,一語中的。

第二個環節是資源共享,精彩再現在這一環節,以學校為代表把我們最成功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展示出來和大家共享。我首先代表實驗中學展示發言,把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拿出來和大家共享,隨後老師們都爭先恐後,踴躍發言,紛紛毫不保留把自己成功的經驗説給大家聽,甚至為了解決一個難題我們總結了近十種方法,最後找出最直觀、最能使學生掌握的方法。於超老師還結合其它優秀的課例把參加省優質課的優質教學資源給大家進行了展示,更讓我們耳目一新,感受到全省較高水平的課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

第三個環節是分組討論,釋疑解惑指導教師事先把各學校老師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收集、整理、歸類,然後把問題分到四個小組進行討論,人人發言,人人蔘與,小組長做好評價紀錄、彙總,再次集合後負責把老師們的意見和方法向所有老師展示討論的結果。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老師們感到困惑的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另外,為了調節老師們緊張的心情和使後面的培訓更有效率,我們還在每天培訓的中間和最後設置了快樂驛站和培訓建議兩個小欄目,更具人性化。

二、盤點收穫,受益匪淺

從教學中獨到的經驗精彩展示到教學中疑難問題的爭先發言,從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到指導教師的精彩點評,無不顯示了老師們積極探討的學習熱情,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每一個環節我也參與着,思考着,並快樂着。我感覺,這是一次思維碰撞的精神盛宴,行走於一個個獨特的領悟、一個個獨到的觀點中,汲取和品嚐着大家共同釀造的玉露瓊漿,不再為“獨學而無友”苦惱。我驚訝於每一個人都在認真地思考,真誠地交流,我們分享着智慧,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這裏,我們獲得一個個的靈感,視野開闊了,見識深廣了,思想活躍了。這些教學方法和技巧,有些是我以前曾思考過的,有些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通過這兩天的分組討論精彩展示讓我茅塞頓開,大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我忽然慶幸,多虧了各位同仁,多虧了這些獨特的觀點,不然自己在今後教學中不知還要走多少彎路。

其實這次培訓我的另一大收穫,就是慚愧。當我看到別的老師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知識積累實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寫出妙筆生花的培訓感言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慚愧。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這種慚愧將成為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看我們走過的這幾天充實的日子,看這些豐厚的收穫,那些放棄就顯得微不足道。現在我們又坐在了微機桌前……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6

這幾天天氣很寒冷,我冒着寒風到了xx一中xx學校參加曾老師主持的新教師培訓,短短兩個多小時,就將心中的寒意驅散了。

為什麼一開篇就説這樣煽情的話呢?其實真不是煽情,是真情實感。這次培訓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地理教師的科研精神。作為一個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我對科研的熱情和盼望是非常強烈的,尤其是對我最感興趣的地理教學研究。同時,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我也非常盼望能有多方面的嘗試,不僅僅侷限於常規的國中地理課堂教學,還有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競賽班輔導、野外考察指導、地理課題研究等,甚至包括高中地理教學,不過正好碰上一中德勝今年在進行改革,很多學生活動都被取消,也就少了很多機會。曾經也有人跟我説,那是因為我還年輕,沒有家庭負擔,才會想做這些繁瑣的事情。其實我自己也不敢想象以後因為帶孩子而焦頭爛額的情景,我只想趁我還年輕的時候,儘量多嘗試。

最近我也有嘗試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是直接遭到回絕,我很受打擊,因為我很擔心自己在還有精力和激情的時候沒有得到機會,很快就放棄了。就在我的心也跟隨天氣進入寒冬的時候,聽了曾老師的話,突然覺得作為地理教師首先就要懂得堅持,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盡力嘗試,成果不是一兩天就會有的,而是需要一兩年甚至三五年。讀研究生的時候,老師們就經常會説,地理研究是週期最長的,也是出成果最久的,但成果都是驚天動地的,所以需要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從培訓時曾老師的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種精神。

我想,可能曾老師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各種困惑,不斷地在嘗試中破除這些困惑,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曾老師一樣,通過努力和思考讓自己快速成長,與時俱進,堅持不懈,讓自己的工作開展得更加有時代特色和個人特色,為學生呈現更有趣和有效的地理課堂。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7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在新課標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目前新課標的改革,無論從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體的要求上,都很貼近時代的脈搏,把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為地理課標目標的理念,加強地球學科、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和國家安全教育,並突出義務教育學段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徵,是真正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尊重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得出了以下幾點心得:

一、夯實基礎——空間感知

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引導學生逐步認識人類地球家園,從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國由遠到近的認識邏輯,將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學習邏輯很好的結合。地理學科中有許多章節都或多或少涉及對空間的感知。一位法國地理學者提到對於空間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則有,一是分佈的原則:看空間,二是調合的原則:看個體與整體之相關——空間聯繫,三是互關的原則:看要素間,人地間相互關係,四是因果的原則:看因果關係,五是演變的原則:看地理過程。從空間看待一切是地理學的根本思想。

二、開拓創新

新課標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户外實踐”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手,例如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情懷,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飛天”的種子。

三、與時俱進

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將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地球的演化過程,都會涉及到地理知識,這反映出地理學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除了要將地理知識準確無誤傳授給學生外,還要通過課程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8

今年開始的國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暑假對新課標的研讀,使我感觸頗多,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説明,使我對新一輪國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幾點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學習體會: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國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內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髮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更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學習更利於自身的發展。

二、地理新課標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從側重教學結果轉向側重教學過程,教師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以組織者的身份來參與學生的學習,改變以前的灌輸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等,也就是課堂以學生為主,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感性導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後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牴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儘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將知識點進行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於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後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4、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課標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地理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要做到這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題材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體現自我價值。

總之,地理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9

在這學期的頂崗實習期間,作為一名八年級的地理教師,我認真學習了國中新《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新《課標》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要求。首先,新《課標》在地理課程目標定位上有了變化,定位於“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而不是像過去地理課程所追求的培養地理學科專家那樣去確定目標,這是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昇華的本質特徵。其次,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的內容昇華本質表現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第三,地理教育從實踐層面看,在新《課標》中從三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得以昇華,其昇華本質顯得地理教育越加具活力和魅力。地理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

一、對於教材新的感受

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他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繫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並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註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二、對於開放式課堂結構的學習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封閉的課堂是學生活動的唯一陣地,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教師預先設計的程序之中,缺乏自主性、積極性,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新地理課程理念要求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主張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材特徵,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設計教學方法,開放課堂,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主動、深入學習地理問題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中獲得有用的知識,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鍛練動手、動腦能力,初步獲得了人生的體驗,學得了繼續學習和探究問題的方法,並且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學會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些無疑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三、對於新師生關係感悟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在課堂是不斷地向學生灌輸教科書中的知識,教師的講授就是權威的結論,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師生之間缺乏合作、互動,相互交流,師生關係是一種明顯的不平等關係。

地理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學過程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從而獲得發展的過程,認識活動的承擔者是學生,而國中學生往往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衝動性等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心理特徵,往往不能全面評價自己和別人,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合作意識,要“擺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以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權威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達到新課程強調的師生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互教互學的境界,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以實現教育“雙贏”。課堂上,以微笑對待每一位學生,允許他們提出任何質疑,哪怕是幼稚可笑的問題,以大海一樣的胸懷接納每一位學生的“邪端異説”,以朋友的身份對待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在寬容、輕鬆的環境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勵,一次機會,多給一點關愛,師生間應該建立起平等、親切、和諧的關係。

四、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地理老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課程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學存在的依據。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要素,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資源來支撐,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而言。因此,新課程強調要積極併合理地利用學習校內外各種地理課程資源,使其為教學服務,提升教學質量。人們常常誤以為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編寫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是學科專家的事,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就是搬教參、教科書。這樣教師就成了教科書的機械執行者,也就喪失了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力。就地理課程而言,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物質和條件的總稱。地理學科所具的物質,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環境、地理教學設備設施、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來自課內外各方面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可見,地理教師要承擔起課程資源開發者的角色,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新課程對地理教師還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0

本人,由於工作在農村邊遠國中,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説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説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

一、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學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

二、教材的分析與運用,為教師們分析了教材,同時還教給了運用方法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人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面對着層出不窮的模式,許多人也隨波逐流,失去了自我。然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只擁有教學模式還遠遠不夠。教學模式只不過是一個框架,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到教學中,讓其指導教學,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確實推進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三、國中地理教學設計與有效教學,從地位與功能到設計與實施為我們做了具體的講解,再通過各種案例做了現場教學指導

各位專家在分析教學過程中都明確指出學習要拓展,注重和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熱點即關注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課的一大重要特徵,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例,補充生活中的地理,採取聯繫實際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四、探究型國中地理教學內容選擇與實施:從理論依據到教學目標再到實施步驟,並結合相應的課堂實錄和活動評價做了很好的詮釋

各位專家強調:實現高效課堂給眾多老師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現在我們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構建高效課堂為重點。高效課堂就是要擺脱以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主動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就可以了。

五、區域地理教學策略與課程資源開發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髮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使得教學雙邊的各個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師抓住時機善於引導、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於思考、積極參與,並善於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其能力不斷髮展。

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裏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1、培訓期間這些課程的設置,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專家講解,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新課程標準規定,國中地理的目標是通過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通過這次培訓,彌補了我們在課標認識、使用方面的缺口。今後我校國中地理教研思路:1、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鼓勵個性發展。在地理學科教學知識時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教師通過自己的科學邏輯思維,把地理的科學事實、專業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認知邏輯。

2、拓展視野,多多學習,要求進步,努力上“好”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總體而言如果這一堂課,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一點變化,向好的方向變化,那麼説明這節課是成功的。怎麼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變化?就是通過拓展訓練,看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所以努力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化解課改下的困惑和煩惱,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所學的理論不斷實踐,不斷提高。實現高效課堂,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為學生做的更好點。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1

一、修訂思路重視育人途徑

課標在修訂思路上,高度重視育人途徑的表達,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以綜合育人,實踐育人。這就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地理學科對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的意義表達,可以從情境教學、深度學習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實踐。

二、課程目標註重核心素養

國中階段的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旨在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樂善樂學、不畏困難,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感悟人地關係。

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和諧觀、共贏觀、發展觀,可以從空間視角、區域視角認識人地關係,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

三、課程內容着重實踐性特色

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遵循基礎性、綜合性、時代性、實踐性、靈活性原則,在地理活動中,突出地理實踐性特色。在“課標的內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學”的要求;在“教學提示”中,結合主題內容,從情境設計、素材選擇、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提示。

四、學業質量反映核心素養

地理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綜合評定學生面對不同情境時,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反映出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和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

這就對我們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核心素養培育的整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要聚焦重點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要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活動要強化基於真實體驗的地理實踐活動,然後通過一步一步的診斷、評價,不斷矯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向,改進細節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學業質量要求。

講座的最後,韋老師勉勵教師們要轉變觀念,深刻領會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突破難點,推動義務教育地理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守正出新,創造性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從師路漫漫,任重而道遠。“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挖掘知識背後的素養意義,達成核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希望通過地理老師們對課程標準要求的落實,能夠共建出一個生動、智慧、高效的地理課堂,助力學生成為活躍的、負責任的時代新人。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2

國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對於國中地理新課改有了些許心得和體會,也發現了新課改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後

(一)教材的改變

今年七年級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於重點內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重點內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閲讀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的第一節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佈》中的比較。 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麼抽象的內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並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於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添加則是一個創新之處。新教材更加註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二)練習與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於教材的改變只能説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採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説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後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於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塊考試兩者分數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説,新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相對於以前的傳統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國中地理會考。只有國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於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逐步啟發,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點,無疑是很好的,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學來説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於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國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處,請指正!

國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3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本週認真研讀了《地理課程標準》前兩部分內容:前言和課目標,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內容總結如下:

一、對地理課程性質的認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繫,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

二、對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三)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的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四)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繫,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五)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