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師讀書心得

來源:文書谷 1.42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1

金秋時節,人們都忙碌着,收穫着莊稼,收穫着果實。稻香和着果香混合在空氣中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漫步在景色怡人的東城校園裏,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濃厚的書香味,手捧着《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細細品味。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的作者高萬祥是一位喜歡讀書、思考的校長,是一位鼓勵和引導教師讀書、思考的校長。本書對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成就優秀教師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書中結合作者近30年從教的經歷,從古今中外許多優秀教師的事例,從閲讀、觀察、思考中,作者總結提煉了優秀教師在專業修煉、職業提升和事業追求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並積極踐行的9件事。其實作者所提出的9件事,也正是教師職業攀升的9個台階,也正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9個生命密碼。

第一件事,讀書修身,讀書致遠。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人,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生活在書籍中的人。應該是淵博如一座圖書館的人。

第二件事,仰望星空,自我反思。優秀教師的一個重要人格特徵便是具有反思意識、批判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反思自我,要時時懷着一種敬畏感,仰望自己心中這一片教師天職的星空。

第三件事,教育科研,拯救自己。一個優秀教師和一個平庸教師的最大區別,就是有沒有科研追求和科研能力。

第四件事,大愛聖心,大德厚生。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具有愛心、細心、耐心、恆心和責任心的`教師。教師事業成功和生命的燦爛之花,一定盛開在這種大愛情懷之中。

第五件事,一流口才,蓮花巧舌。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口才的背後是學識、教養、自信和自我實現。 第六件事,我寫我心,我思我在。寫作是實踐和思考的結晶。中國最好的老師,一定是最能寫作的老師。魏書生如此、李鎮西如此,錢夢龍如此、竇桂梅也如此。還沒有哪一個老師課上得非常得好,不會寫作的。名師都是著作等身。

第七件事,生活教育、注重細節。如果我們不能做偉大的事情,那就懷着一顆偉大的愛心,去做好那些平凡的小事。特蕾莎修女的話,為細節決定一切的行為理念作了最好的註釋。

第八件事,家校溝通,必有我師。好父母其實一定是真正的好老師。家校溝通和合作的過程,也是教師接受教育和薰陶,從而不斷優秀起來的過程。

第九件事,調整心態,享受快樂。教師是最光輝的職業,也一定是最快樂的職業。然而,現在的中國小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普遍偏低。原因何在?除了客觀因素,便是自己的心態。

我們做不了魏書生、李鎮西、錢夢龍、高萬祥、竇桂梅那樣的名師,只要咱們按照這九件事的提示去踐行,我們也可以做優秀的教師,退一步説,做不了優秀的教師,我們也可以做快樂的教師,至少在自己原有的專業基礎上,水平有所提升,教出學生的學業質量能有更大的進步。不過,話又説回來,你的專業水平提升了,你的學生學業進步了,你也就快樂了,下一步你也就優秀了。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2

由劉恩山主編的《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職教師細讀的實踐性強的從業指導書。

作者從中學生物學教師的任務與崗位要求的角度來編排本書。本書分為十二章,分別是:中學生物學課程、科學的本質與生物素養、生物學教育有關的學習和教學理論、基本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直觀教學與直觀教具、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中學生物學實驗、生物學教師的備課、中學生物學教育評價、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與教學中的安全、,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及專業素養的發展。它包含了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從"台前"到"幕後",從準生物教師的適應到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本書都一一進行闡述。

在緒論中,本書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建議:以教師(或實習教師)的身份參與到本課程的學習,以教師的角度主動觀察,主動思考。把自己當成一教師,我們才可能快速轉變角色,適應角色。

面對現在教育界片面強調向學生傳遞生物學知識這一現狀,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學有四個維度以及科學課程四個維度要有適當的均衡理論。作者把理論與現實狀況緊緊聯繫在一起,有力的表達了科學課程還應該向學生傳遞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在我看來科學課程應該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現實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項探索活動開始之前就被告知結果,你還會有探索的慾望嗎?很多時候,我們獲得了知識,也開始依賴現成的答案......這些跟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關係。

在本書第三章,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於其中的"個人的學習被看做是新舊知識、經驗交互作用的結果。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不應是簡單抽象的,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這段話,我深有體會。高中階段學習球的體積公式時,我做過各種各樣的相關題目,機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嚐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一隊建築工人不懂球的計算公式,用圓的面積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那個近似球狀石塊的體積,避免了堂哥多花錢。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識的實用性,感受到了可以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樂趣。我對球的體積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我認為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是值得推崇的。

本書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學教師的備課。我十分認同作者"瞭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以及"以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為起點"的觀點。瞭解學生的"知"與"不知",瞭解學生的"知"的來源和內容,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症下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同時我覺得教師應該知道他的學生會在哪個學習環節有困難,在哪個知識點上會出現認知偏差。也就是説,教師應該從宏觀和微觀的水平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保證"教"與"學"的不脱節。

作者在第五章介紹了概念圖策略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概念圖間接地促進了學生把新的知識整合到先前的知識當中。這就意味着概念圖能幫助學生聯繫前後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如果中學時代有人明確地指導我運用概念圖去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或許我就不用學習的那麼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級的中游辛苦折騰了,因為當時我一直都覺得我學到的知識是孤立的、零散的,無法聯繫在一起,也無法融匯在一起。

合作學習是一種能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策略。作者介紹了合作學習的原則和方法,總的來説就是從目標、資源、利益、分工與責任等方面將每個成員緊緊捆綁在一起。我覺得學生的分組和學習進程的跟蹤指導是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事。讓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是組內成員融洽相處,成員分工明確。教師要安排適當的人做組長,還要安排人選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方便自己瞭解情況。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就進行過學習小組的嘗試,後來不了了之。我始終覺得學習小組的人數過多是一個致命之傷。小組成員有10多個,導致了溝通局部不暢,分工不明確,成員責任感不強,所以我認為小組成員過多是導致我們班的學習小組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後一個章節裏,作者介紹了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與專業素養的發展,為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專業的指導。

通過本書的學習,我瞭解到作為一名中學生物老師,我不僅要學會各種的教學技能,各種教學理論,還要理解課程理念,學會從科學的本質出發,整體把握生物課程的教學。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3

本學期我閲讀了虞永平教授撰寫的學前教育專著《幼兒教育觀新論》,受益匪淺。

《幼兒教育觀新論》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虞教授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數據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從兒童觀、教育觀、活動觀、課程觀、環境觀、生活觀、遊戲觀、知識觀、教師觀和評價觀十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主要闡述了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和這些問題在現代的新發展,對於教師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基本問題,改變教育的觀念的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有着很大的幫忙。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與幼兒遊戲有着直接的關係,在幼兒遊戲中扮演着許多主角,從時間的規劃,到環境的創設,到行為的觀察、活動的指導,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支持與參與。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遊戲觀”,不僅僅個別小案例是我們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還帶給了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仔細閲讀着每一字每一句,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忙的信息和經驗。

書中的第七章第三節“幼兒園遊戲情境創設與觀察指導”的闡述資料令我感觸頗深。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觀察者、記錄者,更重要的還就應是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該章節中重點講解了對幼兒遊戲的觀察與指導,總結出了三種最常見的觀察記錄遊戲的方法:整體掃描法、定點觀察法、個人追蹤法,透過各類記錄表和觀察實例,對幼兒遊戲中教師的參與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指導。作者用了一些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願、需要與衝動,以及老師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明白他們的思想,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運用恰當的方法介入、指導等等。作者以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幼兒園遊戲中也摸索出了五種促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擬人法、情景再現法、拋磚引玉法、媒體輔助法、問題設疑法。

如:巧用“擬人法”,遊戲時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賦予小木偶、玩具小動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話題的一種方法。運用擬人化的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説得簡單,通俗易懂,複雜的説教變得形象,易於幼兒理解和認可,其效果遠比單純的説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個性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進而激起幼兒與“小動物”一齊説説、做做的願望,師生間的互動自然產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現法”,這是一種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幼兒必須的情感體驗,參與遊戲分享討論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我覺得情景再現的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情景再現法的使用是讓幼兒在一種直觀、用心、愉快的情緒下參與分享討論,有情感的參與,幼兒自然會投入這樣的情境中,與教師的互動討論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種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選取適宜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遊戲,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閲這本書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將再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相信透過我進一步細緻地觀察、全面的瞭解,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定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4

班級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為在組織個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常規習慣的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育,常規教育史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教育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姣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學期,班級常規培養也是我們班級工作的重點,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本學期,在常規培養方面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及幼兒的表現,在以後的常規培養方面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規範言行舉止

幼兒好模仿、好學習,這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俗話説:"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影響至深。他們不僅把周圍的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有板有眼的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檢點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自己喜歡的孩子放任自流,孩子會看在眼裏。

二、講究方式方法

常規要求應根據幼兒的情況分階段提出。教師和幼兒可以坐在一起討論制定規則,請幼兒發表他們自己的意見,提出恰當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會樂意接受並遵守。

三、規範物品擺放

教室的環境,應該便於孩子自我管理。物品擺放的位置要便於幼兒取放。可以在櫃子上貼上和籮筐對應的標記,這樣孩子不用老師提醒就能物歸原處了。

四、創設有效環境

在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中讓幼兒自覺地、潛移默化地改變不良習性,以培養孩子喜歡學習、學會做人為基點,而認知應將其放在第二位,在教育方式上要立足於讓孩子體會教師讓他們這樣做的快樂,對孩子產生的行為要留給他闡述的機會、留給他解釋的機會,然後用學習內容去吸引他,使我們的教育完全是立足於去發展每個孩子,從而在孩子面前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建立起一定的秩序。

這樣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相信孩子們的常規一定會培養的很好,成為自然法則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5

波蘭女詩人辛波斯卡在《博物館》裏寫道,"王冠的壽命比頭長。手輸給了手套。右腳的鞋打敗了右腳。"肉體終將被歲月消耗,容顏從未到達永恆。就像是陳道明在江一燕的新書《我是爬行者小江》序言裏寫的,"不少演員費盡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樣子,我卻寧可你花更多的時間來涵養你的才情。比如像現在這樣,寫一本書……"

江一燕是誰?走進公眾的視線,她是女明星、女演員、女文青、女歌手、旅行者、公益者……總之,是風光旖旎的俏姑娘,生活在一個浮躁奢華的圈子裏。人人都是説文藝圈是個大染缸,好姑娘也好得不夠長。可是,在這本書裏,我們遇見的是江小爬、江軟軟、江不怕、江老師、灰姑娘小江。她不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裏的周蒙;不是《南京、南京》裏的江香君;不是《雙食記》裏的COCO;這一次,她要做成她自己!"請允許我做我自己",她以行動衝着陽光大聲宣誓,背起行囊,打開心房,向屬於她的世界出發!去收集路上的比物質更寶貴的經歷、體驗和思想。

從未試着打碎銀屏上的邊框去審視一位女明星,斷想水銀燈下的光鮮是她們享用一生的甜蜜。然而,江小爬説,"悲傷和快樂一樣美好"。小江文藝女青年的氣質是她一生逃脱不掉的宿命,就像如來佛是孫悟空的宿命一樣。宿命的眷顧充滿愛意,她是天生的寫作者,她用墨跡傾訴愛戀與孤獨、清醒與迷失、純潔與污濁、渴望與寂寞,這些情緒像氾濫的河流,衝入她的身體,每七年一次輪迴,為她的蜕變成長提供給養。那篇《紅》,就是一見鍾情與長廂斯守在歲月的蒼穹下傾盡一生的博弈,真絲紅裙是他們爭奪的信物。書中那些明豔的、灰暗的、欣喜的、悲傷的照片是所有感情的註腳,它們陪小江一起走過日本、坦桑尼亞、肯尼亞、德國,陪她流浪在青春路上。

小嘎村,是江一燕魂牽夢縈的地方,甚至連下一場大雨,她都念念不忘,"我的孩子們藏好了嗎?"如今的.公益事業彷彿是一處逗秀場,充滿喧鬧和匪夷所思。在人們一邊痛罵裸捐,一邊泡酒吧逛夜店的時候,小江開始了她的公益爬爬之旅。她不管別人做什麼,她不聽別人講什麼,她只聽自己的心靈説話,她知道簡單與真實是對抗浮華的最佳武器。業餘女教師小江在廣西的大山瑤寨裏,給留守兒童們唱歌、跳舞,放電影,用愛築成了山寨裏最美的風景,享受自我褪變成蝴蝶。

我的表妹在鄉村支教,之前發來短信説,她所在的國小十七年沒上過音樂課,學校裏的老師都身兼數職。學生根本不懂什麼叫吵鬧課堂,對於知識的渴望讓他們捨不得花時間去鬧課堂。看着書中,小江離開小嘎村時的那張照片,她後面揹着大包、前面掛着相機、手裏提着吉它,她瘦弱的身體竟然可以揹負這麼多東西,可見聚集無數正能量。表妹和小江都是八零後女孩,不同的是,小江是明星偶像,她可以照耀得更遠,影響更多的年輕人,就算是爬行,也會很有力量!

小江將自己比喻成灰姑娘,唱歌、演戲、創作歌詞,都為了尋找存在的價值。那隻遺失的水晶鞋,暗喻內心的自我,她一直都在路上找尋。她懷揣理想闖世界,"在一個日漸妥協的社會,理想主義依然,活着!"當小江做回自己的時候,是一朵開不敗的姑娘!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6

《優秀國小語文教師必須要明白的7件事》這本書很適合一線教師閲讀,它是竇桂梅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我對語文、對國小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更詳細列舉了一線國小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瞭讀書的不一樣境界。

其中“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在竇桂梅教師説的七件事中,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藴,應對學生何來侃侃而談的底氣?又如何能引領學生暢遊書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説的是:如今好多學校都要求學生很多進行課外閲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及終身發展都有好處,可是在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教師讀了多少書?

説真的,當時應對這三個問題,我覺得慚愧。我是語文教師,我問自我:我讀了多少書?雖説有時也看看,專業的,人文的,休閒的,都會涉獵一點點。但細想想,卻從來沒有過讀書計劃,想看時就翻翻;也不成系統,全憑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堅持,有時間就看了,沒時間就作罷,如此這般,總覺得沒什麼收穫。“讀書,是的精神美容”“和學生一道在閲讀中呼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這本書中,竇桂梅教師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語文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贊同她的觀點。掩卷沉思,自我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了,感覺自我讀書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堅持,記讀書筆記還很欠缺。

“讀書,然後才有育人的底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僅有經過讀書,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園。同意竇教師那種“擠一點兒,佔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

中班教師讀書心得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説過:"讀書能讓人得新知,增學問,養性靈。"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們不斷地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讀過《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對我今後所要從事的教育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你想幸福一生,請你熱愛你自己的職業!我深深地愛着教師這一職業。有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像園丁一樣把雨露灑滿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但是,看過《一個都不能落》後我常常問自己,我真的就要像園丁一樣嗎?園丁的工作是修剪樹木,讓樹木花草按照圖紙上的設計成長,稍有偏差就進行修飾,最後讓人們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如果説從辛勤培育、細心呵護角度理解,教師是園丁;如果説學生有錯誤,教師要幫助他整改,教師是園丁,可是花草雖然有生命但卻沒有意識,學生則是有意識有靈魂的,如果教師真的完全像園丁一樣去"修剪"學生的話,那便是一千個讀者,一個哈姆雷特,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不是園丁,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日常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層次不一,有學優生也

有學困生,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些學生能夠在知識的海洋裏如魚得水,而在他們享受着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的時候,另一些學生卻難以融入其中,對所學的知識仍然是一團迷霧。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教學中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也不會讓課堂成為任何一個人心頭難言的.傷痛。我的教育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千篇一律的學會同一個知識,應用同一個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而是適時地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予以幫助,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一個都不能落》這本書總結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教學提供了參考,例如書中提到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過度貪玩兒,課堂上違反紀律,課後不按時完成作業,有時甚至因為攤貪玩而逃課。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學生如此貪玩兒?怎樣才能轉化這些貪玩兒的學生呢?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我,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但是《一個都不能落》給了我答案與幫助。

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自身因素造成的,他們有些人自制力不足、基礎過差或者是注意力差;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一些外界因素造成的,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教師的填鴨式教學,家長的疏於管理等等。教學中我們能忽視他們嗎?我們應該以學優生的標準約束他們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不要讓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要耐心的教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嚐到成功的滋味;要循循善誘的進行教導,同時還要善抓反覆、確保轉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因材施教。

當老師最開心的就是能夠看到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搏擊,健康成長,但是,老師不能為學生做一切事情,需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學習,不要忘了,我們不再是園丁,而是一名澆花匠!我們要用赤誠的愛喚醒迷茫,點燃青春,讓希望這片沃土開滿燦爛的個性之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