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學生演講稿模板7篇

來源:文書谷 2.64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演講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大學生演講稿模板7篇

大學生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一進大學便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業雙向選擇了,進校園就得想着找工作。李白在《行路難》中説過,行路難,行路難,難於上青天。在當今大學生的嚴峻問題下,真是就業難,難於上青天。今天我們就根據大學生就業問題展開一些探討。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像是剛剛孕育成熟的生命一樣,迫切希望可以很快融入社會,一展自己的才華和報負。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了。在剛剛過去的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就遭遇了暴風雨的襲擊,當今社會屬於高科技發展的時代,所以大學生與就業崗位呈現不平衡的態勢,造成大學生與就業條件產生極尖鋭的矛盾。究其原因,不僅僅市工作崗位少的原因,還有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大學生自身心態不端正等原因造成的。

雖然當今社會中許多企業都看重文憑不重視實力。但畢竟這也是一種發展態勢,僅憑大學生是不能扭轉乾坤的,所以要使自己儘快融入社會,就必須使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把自己的地位放低,別説自己使天之驕子。

90年代的大學生往往揮斥方遒或自命不凡,總想着自己畢業後找個怎麼好的工作,卻從未做過從基層做起的心理準備,大學生應該增加在校期間的實習經歷,最好能夠爭取在寒假、暑假的實習經歷,通過網上調查,超過90%的企業公司不僅看重學歷文憑,同時業注重的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實習經歷。大多數大學生會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四處出擊,再優秀的人也不會等待,都把自己作為商品,努力推向市場。天之驕子的冠冕堂皇早已被市場經濟的洪流衝散了。當代大學生的關鍵詞就是競爭。不過過分的強調競爭會對長遠的發展不利,抓住市場經濟這朵雲彩,把自己地位放低,做好從基層做起的心理準備,自己才會飛得更高、走的更遠。

二、有饅頭就足夠了,不要再求雞鴨魚肉。

就業的雙向選擇就意味着優勝劣汰,一些畢業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太冷,導致在求職過程中很不自信。但不論競爭多麼激烈,都應該保持平常心態,因為畢竟接受了高等教育,人文修養和理論技能已比較完備。需要的只是社會的錘鍊。這樣不自信顯然是一種逃避現象,最終會陷入自敗的困境。

另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在求職時飢不擇食,帶來所學專業和工作的對口問題。一般而言,所學專業畢竟是最熟悉的領域,“專業對口”有利於工作的發展進步。所以,求職時應該強調對口,但不必非對口不可。

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就業問題就非常嚴峻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這是應該提倡的。但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個全面的評估。然後再做決定,要記住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視。

很多用人單位放映剛就業的大學生衝勁很足,但不踏實。這樣始終適應不了社會角色。所以大學生應儘快轉變,認清自己的實力。有一種説法時“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所以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有從最壞處着想、從最好處努力的思想準備。

對大學生而言,就業需要能力,適應社會更需要能力,勇氣和自信時逐步培養的。在求職期間應積極接觸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體制的保障也需要大學生自身努力。

大學生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非常感謝學校能夠給予我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來到這個地方作自我介紹,我叫YJBYS。不過很令我愧疚的是,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面是愧對於我的父親和我的名字,因為我無法用優異的成績來回答我的父親。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過,我一直在努力,從國中一年級的差生到九年級年級的尖子生,並出人意料地考入了淮陰縣中學就是現在的淮州中學。從進入高中時候的700多名到高三年級的300名,這些表現都在見證着我的努力和進步。在高中的生活中,我擔任了班級裏面的學習委員,並在“建團八十週年的徵文”大賽中,我的詩歌《林中的黑影》榮獲了徵文大賽一等獎,並在《淮安日報》上發表,我想那是我在中學生活中,最開心和最驕傲的事情了。在六年的生活中,從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為他的生活,為他的理想而奮鬥着,有成功有失敗。在這個六年中,我知道了如果你認準一個目標,只要你堅持不懈,那麼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即使沒有雷雨之後沒有彩虹,至少是一個好天氣。

如果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來形容我的中學生活的話,那麼我想用一幅對聯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那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

我想大學生活是我在受教育以來,最為開心,收穫最多,感悟最深的一次經歷。從進入大學擔任班級宣傳委,團支書到擔任院信息協會副會長,再到和同學一起創辦淮陰師範學院首個專業的心理學社團——博愛心理諮詢社,擔任網絡部,編輯部兩個部門的部長,讓我受益匪淺,組織能力和策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我們策劃的面向新生的“首屆新生老生面對面”和“淮安市首屆心理學校園行”活動,對我的交際和團隊合作能力也有非長大的提高。創辦社團的兩年,我們社團由一個默默無聞變成了院三星級社團,並獲得了十佳社團活動,為此我也榮獲了“院優秀社團幹部”的.稱號。

當然在組建社團的同時,我並沒有忘記對自己學業的要求,順利地通過了國家英語和計算機二級考試,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我閲讀很多課外書籍,自學了網站設計,成立自己的心靈工作室,探討心理學的應用前景,尤其是與一些人文學科結合的途徑與方法,同時我也非常關注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我在大二那一年,在友人的幫助下,我們創建了“教子有方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雖然最後結果失敗了,但是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印象是,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對孩子起決定性影響的是家庭教育。我相信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也會非常關注這個方面的信息。

大學四年的生活是非常精彩的,但是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沒有看更多的書,現在偶爾碰見一些大一的學生,向我詢問一些大學裏面的成功的方法。我都會笑着説,學我吧,從我身上就可以知道成功的方法,因為我作為一個失敗的典型是非常的成功的!

大學生演講稿 篇3

在XX年,政府極力推行“大學生創業”,因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畢業就好比失業,沒有一個好的崗位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只有自己創業才能更好的來發揮自己的能力!

然而,創業並非一些熱血沸騰的大學生所憧憬的'那樣順利。創業是一件很嚴肅的問題,需要靜心來思考創業的路線。

創業最重要的是選擇好的創業項目,縱觀現在社會行業,可以説無微不至,什麼網絡業,餐飲業,旅遊業,交通業。。。都是已經被人所“佔領”,初來乍到的大學生僅僅靠政府的創業貸款是很難在此類行業中有所作為的。就拿發展部就得網絡業來説,已經發展到了幾乎飽和的狀態了!什麼網絡購物,網絡交換,能想到了,人家已經在經營了!所以涉足這些行業是很困難的!

其次要創業還要考慮成本為題,雖然有政府的補貼,創業初期是很夠用的,但是越來越大的花費使身無分文的大學生開始吃緊,最總有可能導致創業失敗,這是很慘痛的結果。所以在創業初期自己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才可以應對未來創業中所發生的一切不可預料的事情!

最後,創業必要的就是人才,自己的團隊。只要有一隻自己得力的團隊,應對事情是得心應手!事事皆順,而想保住自己的團隊,經營好自己的那個“團隊”是一般畢業生不能做到的,因為這裏麪包含很複雜的社會關係學,所以,與人溝通交往是贏得團隊信任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我想在此告誡那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創業有風險,進入需三思!

大學生演講稿 篇4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今天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樣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在大家看過剛才的視頻之後,大家應該會對我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我是來自計算機學院05級的劉婧。我雖然學習工科,但我確深深的愛上了藝術,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孕育着對藝術的熱情,直到大學,我將我小小的夢想逐漸放大,走上了理工大的舞台,從此開始我的T台夢想……

我想這在我的成長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第一參加校園模特大賽,到湖北省的世界頂尖超級模特大賽,再到後來的天津汽車模特大賽,一次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挑戰,這一過程給予我的不僅是舞台上的專業技巧鍛鍊,更多的是讓我學會一個人堅強,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中摸爬滾打,一路趕,拼;除此之外,我得到了很多的朋友對我的力挺和幫助,尤其是真正指引我走上服裝表演舞台的一位很有能力的學姐——劉洪利。我們正是因為這個舞台而相識,記得參加湖北省超模大賽時,她花費大量時間親自幫我準備比賽服裝,看到我一路順利晉級,她欣慰的對我説:如果條件允許,在你決賽的那天,我會給你做套最閃亮的紙裝。

記得大三加入藝術團,作為首任模特隊隊長之後,我帶領了我們模特隊的優秀隊員參加了“森馬杯”湖北省大學生服裝秀比賽,那時正值12月寒冬,每個隊員都帶着飽滿的激情積極的準備比賽,天氣雖然寒冷,但大家相處的和諧氣氛將每個人的心中都加了温,我們在秦曉靜老師和前任團長的配合下,來到了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的比賽場地,依稀還記得大家在後台忙碌的閒暇還忘不了相互之間的鼓勵,我們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彼此之間的默契,我們是有凝聚力的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團隊,缺少哪一位都不會完整,T台上的博弈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人生的舞台上也需要我們並肩一路前行!

在“那夜花開”畢業晚會的一個月緊張的籌備工作中,我也榮幸的加入了由劉洪力帶領的化工學院晚會工作組,雖然在最初的宣傳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但在而後的外聯,新聞,後勤等部門的協調下,由我負責的模特演員工作也逐漸順勢展開,從來沒想過,自己要承擔起六七十名模特的安排工作,要根據晚會的要求,將模特分為開場,經典,古裝,晚裝,婚紗五個組,再分別安排每個組的排練,人員調度,這樣的壓力對我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不僅僅是能力上的,更來自於心理,很多的.疑問也會出現在我的頭腦中,如何從100多位報名者中選出最合適的60多名模特;在一個小小的西院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場地裏,如何安排這麼多名模特的訓練;每一場秀要如何編排……這一個個的問題在我身上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壓力感和使命感,很怕哪一個環節會因為自己的原因出現問題影響整體,甚至有時會不理解劉洪利學姐為什麼會把這麼大的責任放在我一個人的身上。工作一步步按照計劃進行着,我一點一點地摸索,慢慢得讓自己進入這樣的軌跡中運行着,在這過程中將之前的那些問題一個一個的解決,當不知不覺中一個月已經過去時,最後的晚會也即將上演,我們所有工作人員和全體演員都盼着激動人心的那一刻早點到來,當一場完整閃耀奪目的晚會呈現在我們眼前時,看到無數的觀眾為我們歡呼時,我發現自己曾經付出的都是值得的。前任團長喬江語重心長的對我説:這次之後,你也跟着它一起成長了許多。是的,我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我更加熱愛這個舞台,我更加熱愛這個舞台,更加熱愛這裏一起奮鬥過的集體,同樣我也相信其他的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都為能在這樣的集體中奮鬥過而感動。

大學生演講稿 篇5

各位同學:

今天是學校黨委組織的“中大學子氣質大討論”活動的啟動儀式,我很願意、也很高興借這個機會與同學們面對面,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大學生素質建設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準備與同學們交流的題目,叫做“我心目中的中大學生”。眾所周知,人才培養是大學最根本的使命,如何通過若干年的大學教育使一大批具有良好潛質的優秀青年“成才”,是我們作為大學老師和管理者必須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如何通過在大學中若干年的學習使自己“成才”,則又是諸位同學們必須認真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對心目中理想的中山大學學生所應具備的素質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我心目中的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

説到大學生的素質,如果全面而言,那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如果具體而言,可能是見仁見智的,人們對這個問題或許會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大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要讓他們成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所謂“成人”,也就是説我們應該着眼於培養學生的理想人格;所謂“成才”,就是要培養智力和能力,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本領、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在中山大學講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就不能不講我們的校訓,孫中山先生希望中大的學生應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大家知道,這十個字同樣也出於儒家的經典,它們是達至孔夫子的“君子”境界的途徑。我想儒家的“君子”,就是古代聖賢眼中的一種理想的人格,它對於我們現在對大學生“成人”和“成才”目標的討論是有着重要的借鑑意義的。隨着時代的變遷,理想人格不斷被賦予具有時代感的新的內涵。在這裏,我不想就理想人格過多地談古論今,只想談談我個人心目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所應具備的一些素質,這些素質大概有以下七個方面:

1、知禮。“禮”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簡單説,它強調的是社會的規範和秩序。而“知禮”,則是一個人自處於社會的一個行為準則。中國古代歷來重“禮”,但目前的中國,隨着社會的迅速轉型,禮儀的缺失已成為了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孔子説過“不知禮,無以立”,我們的大學生作為將來中國建設的棟樑之才,“知禮”自然是其必備的素質之一。

我們應該培養“知禮”的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首先應該對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乃至言談舉止有一個恰當的引導。這裏我想講兩個例子,一個是20xx年在我們學校珠海校區舉辦的“五月的鮮花”活動的例子,那次活動是由教育部主辦,我校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幾所單位聯合承辦的一次大型詩歌詠唱會,並且由中國教育電視台和浙江衞視現場直播。但是在演出當日,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相伴,儘管如此,卻絲毫未能減低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的表演熱情,整場演出一直持續了近三個小時。然而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所有在場的珠海校區的同學,儘管大雨瓢潑,但是為了能夠讓活動繼續,讓現場直播不至於中止,他們堅持觀看到整場演出的最後,而且秩序井然。演出結束時,現場一點紙片都沒有。當時,我也是和教育部的領導與同學們一同舉着傘看完了演出,當老師和同學們接過工作人員準備好的薑湯時,負責整場節目電視直播的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電視台的領導熱情擁抱,祝賀活動成功,他們盛讚中大的學生高素質,認為他們是盛開在珠海最美的“花朵”。

第二個例子是在20xx年我校80年校慶期間青年志願者的例子,由校團委組織培訓的一千餘名青年志願者在校慶期間承擔了大量繁重具體的工作,他們對嘉賓實行了一對一的服務,他們出現在校慶活動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校慶活動中一支生氣勃勃的力量,他們熱情周到、積極主動、彬彬有禮,成為校慶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青年志願者們在校慶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愛校情懷、良好素質,給各級領導、校友和嘉賓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很多參加校慶活動的同志都跟我提及這些學生,認為他們展現了中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中大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我想,無論是珠海校區那些可愛的同學們,還是出色完成校慶工作的青年志願者們,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看到了泱泱大校學子所應表現出來的風範。

一個“知禮”的學生,應該有敬畏之心,應該遵守社會的基本規範和秩序,應該懂得去尊重別人。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讓學生們知道各種場合都有不同的禮儀,要自覺地去了解、遵守這些禮儀。這兩年我們學校開始在校慶日舉行學位授予儀式,其目的,就是希望學生接受一種禮儀的教育,知道何為“敬畏”,何為“感恩”。

最近我又向校長辦公室提議,從今年開始是否對學位授予儀式再作一些調整,我想我應該給所有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學位的學生,尤其是本科生們一一授予學位,當然,如果這樣做,大概要進行近二十場,但為了學生,我認為值得去做。同時我也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我們一定能形成一個符合中大實際、又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山大學的學位授予儀式的,學校所作的這種種嘗試,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重建大學禮儀的一種努力。重視各種禮儀制度的重建與規範,是中山大學乃至全中國的高校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知禮”的教育,使我們的學生形成一種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文素養,從而成為一個“文明”的現代人。

2、誠信。我認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是一條底線,也是現代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如果説“知禮”的教育強調的是對社會秩序的遵守的話,那麼誠信的教育強調的就是一個人內在道德感的培養。只有內誠於心,才能外信於人。誠信是由內心誠實表現的自願行為,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薰陶。誠信危機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痼疾,建立誠信的社會道德體系是我國當今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學要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首先就要培養具有誠信素質的學生。講“誠信”,首先就要“知恥”,內心不知恥,就無所謂“誠信”。例如大學中作弊現象,對待這一現象,在大學中甚至還不能説有着共同的價值觀,許多學生在作弊的時候,並不以此為“恥”,反而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誠信”並不是第一考慮的選項。甚至是一些老師,還會為因作弊而受處分的學生求情,説這個學生“品學兼優”。大學應該是社會良心的所在,如果在大學裏都不能形成一致的誠信的價值觀,那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就真的令人憂慮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校一直以來對作弊行為嚴懲不貸的原因所在。

説到誠信,我還想到了學校“仲明助學金”的例子。“仲明助學金”與其他的獎助學金不同,它是一種道義貸款性質的助學金,受過資助的同學都知道,凡是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都還要與助學金的基金會簽訂一份道義契約,這份道義契約是道德約束而並非法律合同。根據契約,受助者畢業後要從“受惠社會、回報社會”的道義出發,在有能力償還時再將助學金歸還至基金管理委員會。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畢業的受助學生大部分恪守道德契約,並把這種內心的道德信條轉化成為現實行動,很多同學工作後陸續返還了助學金,為以後的受助同學樹立了榜樣。我想,這項助學金不僅解決了受助同學的生活問題,而且也讓他們有了一次誠信教育的經歷,懂得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這個經歷對於他們的人生而言具有更大意義。

3、擔當。敢於擔當,是一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孫中山先生對大學生“做大事”的期待,正在於“擔當”二字,他親筆題寫的校訓中強調“篤行”,意義也在於此。我們知道一句話,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也知道李大釗的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大學生要敢於接受並承擔責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擔當社會責任,要有愛心去奉獻社會。我想舉一個我們學校政務學院學生的例子,學院04級的一位同學患了重病,而且家境拮据,班級的同學得知了這件事,就組織了一次捐助活動,捐助活動幾天內就籌集了上萬元。一位該班作為交換學生留英的同學,還將自己的獎學金全部捐贈出來,但是,受救助的同學知道後卻堅決不要,她説自己不能讓同學們為她付出這麼多,後來捐贈活動的組織者找到了患病同學的父親,才最終説服她接受了這筆捐贈。我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從參與這個活動的同學家長那裏知道這件事的,我聽了以後非常感動,我們的同學多麼可愛啊!我想,這其實也體現了我們的學生對社會的承諾,有愛心、有正義感,才能承擔社會責任。

其次,大學生要有能力去擔當起社會責任。記得我還在浙大工作時,曾與寶鋼有很多接觸,寶鋼人事處的幹部告訴我,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不同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同時進廠,在培訓過程中,廠方要組織一些活動,就問同學們某某工作誰願意做,舉手的往往是清華的同學,爭着説“我來幹、我來幹!”我當時就想,這就是清華的學生,他們在這培訓的過程中就能夠脱穎而出。今天回頭來想想,這種敢於擔當、捨我其誰的領袖氣質,正是我們要求大學生們應該具備的品質。

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就是社會的建設者,而不是社會發展的觀望者。這種責任心,從大處講是將自己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聯繫在一起,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勇於將責任放在自己肩頭的勇氣;從小處講是一種意志堅韌而富有愛心的精神。如果一個人總是遇事推諉,逃避責任,那麼與此同時,他就可能錯過了成就事業的機會,擔當和成功是相伴隨的,是離開校門後有所建樹的基本素質。

對於家庭來説,青年是家族的希望,因為從物種進化的角度,年輕的一代擔負着這個種族繼承與繁衍的責任,所以,青年人都被父母親朋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安身立命、光宗耀祖。對於國家來説,青年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負着興國安邦的使命,梁啟超先生説得好,國家的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因此,在同學們身上,肩負着家國的責任,任重道遠。

4、勤奮。勤奮原是學生之為學生的題中之義,本沒有太多值得討論的餘地。但我們面對的現狀是,我們的學生在上大學前一定是刻苦學習、拼命讀書的,否則是不可能進得了中山大學的,但一旦進了大學,有一些就鬆懈了,甚至還有些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因此,我們還是要強調讀書的勤奮。知識的獲得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不勤奮,一切都無從談起。這裏我想強調的是,如果説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要提倡給學生減負,那麼在大學階段,你們已經是成年人,應該自覺的“加負”,主動地去汲取知識。

我想,這裏其實包含了兩種態度,一是要“非功利”的讀書,一是要“去惰性”的生活。首先,自覺地勤奮學習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非功利”的求學態度,是一種腳踏實地的風範,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品質。與此同時,大學生活自由而多彩,而求知與讀書確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同學們還要注意克服惰性,要把讀書、尤其是“非功利”的讀書當作一種習慣,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有助於克服惰性的生活。總而言之,勤奮就是好學,是善於學習,一個善於學習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地訓練自己從而達至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

5、超越。敢於超越,是社會進步、國家強大的要求,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們培養的大學生要在國家現代化和社會進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要有超越意識,要敢於超越前人,敢於超越自我,敢於超越常識。只有敢於超越,才會產生創造力,才會成為我們常説的“創新型人才”。

還有一點,超越又具有人生態度的意義,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真正具有超越的意識,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都能夠超越世俗,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能夠理性、通達地直接面對內心不愉快的感覺,能夠“將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歡或有感情衝突的人和事,那麼,我們所取得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教書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種道德上的成就。

6、陽光。同學們應該有所理想,應該胸襟寬廣,應該自信向上。孔子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曾經在一些場合説過,如果要交朋友,千萬不要和那些經常抱怨世事不公,總是覺得人生暗淡的人作朋友,因為這樣的人是不會給你陽光和力量的。換一個角度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有陽光心態的人會有很多朋友,可以説這是一個人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

似乎可以這樣説,越是擔當重大的責任,可能遇到的“麻煩”就越大。以此推理,大家目前即使遇到了麻煩,也只能算是“小煩”,如果被這些“小煩”就擊退了,當然更不用説去承擔更大的“煩惱”了。比方説,有的人因為失戀了一次,就説看透了感情;因為找工作失敗了幾次,就説看透了社會。這種所謂的“看透”,其實是一種老年人的心態,是消極的態度。西方有一句諺語,叫做“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所以,我在這裏説要“陽光”、要“永葆朝氣”,沒有朝氣,只有暮氣,那不是一件好事。在座諸位是青年人,更應該有一股蓬勃朝氣,那是一種陽光的、向上的、不循規蹈矩的、充滿擴張性的精神狀態。有一句話説:人要詩意地棲居,我想,人首先要熱愛生活,才能像詩一樣地生活。

説到這裏,我想起了去年嶺南學院畢業的一位女同學,由於骨癌,她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化療,但是她始終以樂觀的精神支撐着自己,每當有老師同學看望她時,她總是用充滿陽光的笑臉面對,從沒有過抱怨生命對她的不公,在治療的過程中,她曾經休學過,但只要有可能,她就申請復學。最終,她在大劑量化療的後遺症中以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大學學業,在去年順利畢業。我想,她這種對生命的陽光態度正是我們所應該提倡的。

我想,青年人應該總是能夠首先觸摸到時代的脈搏,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一個陽光的青年,應該表現出積極的精神面貌,體現出時代發展的特徵。另外,我還想強調體育對於陽光心態的培養。生命在於運動,體育對於一個人的陽光心態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應該養成對體育的愛好,培養一項或幾項擅長的,可以陪伴你一生的體育活動,這將使你受益終身。

7、職業準備。我曾在一次全校就業工作會議上説過,我們的就業教育應該貫串於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我們的學生應該有一種切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職業觀,如果大學生的就業產生困難,對於中國這樣國民平均素質較低的國家來説,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費。大學生應該在就學期間就不斷地重新評價自己,認真考慮自己今後的職業取向,作好充分的職業準備。

我校的校友、鳳凰衞視的主持人馬鼎盛就是一個例子,他在我校讀歷史學,但他對自己的職業期待則是傳媒,因此,他讀書時,尤其關注的是軍事史的學習,甚至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還組織了一個專門討論太平天國史的4人讀書小組。前些年,已經是著名的軍事評論員的馬鼎盛回到了母校,給我們的同學作了兩場演講,題目叫做“中大不比哈佛的差”,講如何論證海灣戰爭美伊軍事力量的對比,與哈佛、牛津的專家學者唱反調,以一箇中大本科生的學歷打敗了世界頂尖大學的博士,預見性地論證了戰爭的結果。他説,“我為什麼不比哈佛的人差,因為中大是個加油站,而且加的油都是環保的,可以循環利用。”他認為,中大的老師、中大的學風和治學傳統對他的成長及職業生涯的影響是深遠的,正是超脱地、歷史地看待問題,才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

對於中山大學的學生而言,他不應將未來的職業僅僅看作是一個“飯碗”,還應該看到更崇高的職業使命,看到我們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否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應調整到與社會進步聯繫在一起。這與前面所提到的敢於擔當的社會責任心是聯繫在一起的。

以上七點就是我對大學生素質的一些個人看法,或者説是我所認為的中山大學對人才培養的一個預設目標。既是列舉,就一定會有疏漏,但還是可以對上面幾點作個總結,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應該是一個“文明的現代人”,他們誠信知禮,積極向上,敢於超越,勇於擔當,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善於吸收現代世界文明,富有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

總之我想,中山大學培養出來的本科生,尤其應該與眾不同,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説,你們應該是“社會的精英”。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大學本科可以説是一個人的“出身”,因為大學本科階段是人生知識技能奠基、思維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趨成熟的重要時期,在一所名牌大學所受的四年大學教育,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們中大的學生們都能在中大的學習過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脈中注入中大精神,並終身以此為榮。同時,我也相信,這樣的大學生,才是真正適應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人才。

正如我曾對院長們説過,各個學院都應該對本學院的特色,對學生培養有一個預設的目標一樣,我想,每一位同學對於大學生的素質都可以而且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有一個自我的期望,但是,我認為,關鍵並不在於我們的目標內容如何、期望值有多麼高,而是要為實現這個目標去不斷實踐和努力,我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徑去實現各自的夢想。那麼我們能否實現這個夢想呢,這就是今天我要説的第二個問題。

二、中大具有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精神土壤

也許有人説,大學培養人,無非就是組織大學老師上課、保證學生修滿學分、最終順利畢業而已。我想,這是對大學、尤其是像我們這樣具有大學精神的學校的一種誤解。我剛才説,大學教育可以重新塑造一個人,這絕非僅僅通過進修課程就可以實現的,否則,中山大學就與普通的教學型學校沒有區別了。我堅信,中山大學是具有大學精神的大學,所謂大學精神,應該是大學悠久的歷史傳統,是厚重的學術積澱,是和諧的校園氛圍和蓬勃的發展趨勢。這種精神不可捉摸,但可意會,它時刻在塑造着大學中每一個人,尤其是像諸位這樣可塑性更強的青年學生。

中大的文化傳統毫無疑問地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這裏,我不能不談我們的校訓。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集中體現,代表着這所學校的終極追求,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中的每一個人。因此,校訓給我們留下的豐富涵義,已經成為我們學生素質形成的文化基礎。我們的校訓出自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庸》,原文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其親手創辦的國立廣東大學題寫訓詞,寫下了這十個字,1926年,為紀念故去的創辦者,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而這十字校訓則一直沿用至今。

“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的校訓,比較簡單的解釋就是:要有廣博的學識,能仔細地探究,去謹慎地思考,可以明確地辨別,最後要切實地去實行。這十個字其實是儒家對於讀書、治學、做人的經典詮釋,是達到“至善”之境的途徑。今天,我不想對此作過多的學理化論述,只想通過幾個例子並以我個人的理解來解釋一下,這樣讓大家對我們校訓的內涵有一個更深入、直接的瞭解。

先説博學。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有學問嘛,但怎麼樣才算有學問呢?我聽過錢鍾書與黃永玉之間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黃永玉先生畫了一幅以鳳凰涅槃為寓意的國畫,作為國家送給廣島的禮物,一位國家領導請黃先生説説“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他原以為很簡單,但找了《辭源》、《辭海》、《中華大辭典》等典籍,結果都是沒有,實在憋得沒辦法了,他忽然想到了當時住在隔壁的錢鍾書,就打了電話過去,於是錢先生就在電話裏給他解釋説,這是郭沫若1921年在自己一首詩中編出來的題目,是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確實沒有地方找出處。但是鳳凰跳進火裏面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在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但卻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説不定和埃及和中國都有點關係,可以去《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本第三冊找找。黃永玉一去找,果然找到了。

我想,這個例子可算是博學了,但錢鍾書先生畢竟和中大沒有直接的關係,下面我想講五個中大的例子或故事,分別説説中大校訓中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

説到博學,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陳寅恪是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被公認為是繼司馬遷和司馬光之後中國最傑出的史學家。陳先生的最後二十年是在中大度過的,晚年他視力不好,幾乎失明,住進康樂園後,學校為了保護他,專門在他的住所周圍修築了一圈柵欄,還在門前砌就了一條白色的水泥路,這也是因為陳寅恪的視力只能辨別淺色而鋪設的。陳寅恪故居和那條水泥路都還保存着,大家可以回南校區康樂園探詢一下這些建築,或許可以體會到與大師之間近距離接觸的感覺。我記得20xx年金庸先生來中大訪問時,特別提到希望到故居憑弔陳寅恪先生,我還陪同他滿足了這個願望。

下面説説陳寅恪的博學,有一個例子,陳先生在寫他的鴻篇鉅著《柳如是別傳》時,眼睛已經看不清東西了,書稿是通過口述,由他的助手幫助撰寫而成的。在書中,他總是引經據典,當遇到不確定的問題時,他總可以告訴助手,在他書架的哪一層的哪一本書中的哪一頁,可以找到問題的出處。我想,如果不是對治學抱有強烈的慾望,不是飽讀詩書、博學強記,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這與錢鍾書先生在電話中解釋“鳳凰涅槃”的故事可謂異曲同工,應該是對博學最好的詮釋了。

説了博學,再説審問。所謂審問,就是仔細地探究,要善於提出問題。什麼叫善於提問,怎麼樣能夠提出好的問題,我認為,只有通過詳細地探究,認真地考察才能做得到。這裏我想舉一個德國總理施羅德來我校演講時的例子。20xx年,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來廣州訪問,他在中大的懷士堂為我們的學生作了一場演講。説到懷士堂,這是我們中大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當時德國外交部的官員們在為施羅德演講選址時還在考慮應安排在廣州還是在成都,在看到了我們的懷士堂並瞭解到它的歷史以後,當即就決定將演講地點安排在廣州了。現在想想,我還真的佩服他們的眼光,因為就在去年,在國家郵政總局發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的紀念郵票中的第四枚就是中山大學,郵政總局的設計師們選取的票面內容也是這座懷士堂。據我所知,這是繼北大和復旦之後,第三個國內大學登上“國家名片”。

當然,施羅德總理在演講的時候並不知道這麼多故事,但是他對中大還是充滿了興趣,我記得他在演講之後説,期待與我們的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我當時就特別説明,“請總理閣下親自指定同學提問”。因為,我相信,中大的學生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有深度的問題的。事實也確是如此,這些同學的問題提得非常好,涉及到中德關係、中歐關係,民族歷史觀的問題,他本人的從政經歷等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們中大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的一個成員的問題,他説德國學者海德格爾曾經説過,人要像詩一樣地生活,請問總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輕鬆的心態,享受生活?施羅德對這個問題非常滿意,他十分認可這種生活態度,他説生活中應有美好的因素,什麼是美好,要自己去努力尋找,比如他自己就喜歡打網球,並從中體驗到了快樂。我想,這些問題如果不是通過認真思考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比方説剛才的問題,我也不曾知道海德格爾這樣的名言,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學習,因為我曾經對中大的師生們説過,希望他們學會享受在工作、學習中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樂,而海德格爾卻要人“像詩一樣地生活”,比我的想法更高了一個層次,對我來説,當然也是一種提升。

施羅德總理也對中大學生的提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説“同具有這麼廣泛知識的學生交流非常有意義!”而更有説服力的應該是當時陪同來訪的外交部官員的評價,他們説,中大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亞於清華學生的水平,這應該是中國最好大學的學生了。

其實,我聽到自己的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心裏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我知道,能否提出高水平的問題是衡量一所大學學生素質的重要標誌,從某種程度上説就是代表了這所學校的水平。所以,去年我來這裏與東校區的同學們做講座的時候,曾開玩笑地提醒大家不要提膚淺的問題,要提有深度的問題,結果很多人後來就真的不敢站起來提問了。當然,我是鼓勵大家提問的,只是希望你們在提出問題之前,要經過仔細地探究,要讓提問的過程同時也成為自己增長知識的過程,這才是我的目的。

“審問”之後説“慎思”,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細緻、謹慎地考察、分析問題,要將所學為己所用。我認為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階段,通過對已知問題的真正吸收,然後融會貫通,進而進行反思,這是在治學過程中思想的一次飛躍,只有這樣,學者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對知識有所創新。這裏,我想講朱熹平教授的例子,可以説是對“慎思”的完美解釋。

大家一定知道朱熹平教授與他的夥伴合作破解了“龐加萊猜想”的報道。正如朱老師自己所説,他是通過對“龐加萊猜想”相關理論的系統研究,運用美俄數學家的理論方法完證了猜想。他曾説過,國際上很多團隊都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俄國數學家,這個猜想的完成,是國際數學界的同行們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來的。他説自己只是比較幸運,完成了“臨門一腳”。

我覺得,用簡單的話來説,就是朱熹平教授真正讀懂了美國數學家漢密爾頓的東西,真正讀懂了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的東西,並且吸收成為了自己的知識,這篇論文——《“龐加萊猜想”暨幾何化猜想的完全證明: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理論的應用》,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説明了運用佩雷爾曼的思路來證明“龐加萊猜想”是行得通的。吸納前人思想,融會貫通,然後再有所創新,我想,這就是“慎思”的真正意義吧。

我們校訓的第四點是“明辨”,學理越辨越明,不辨就難分真偽,不辨就難分是非。説到“明辨”,我想舉奪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的中大辯論隊的例子來説説。先要弄清楚,此辯非彼辨,也就是説,辯論的“辯”不同於辨別的“辨”,既然不同,為什麼還要舉這個例子呢?因為在辯論賽場上,每一輪比賽的辯題都是現場抽籤決定正反方立場的,所以,我們的辯論隊在準備比賽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場來準備比賽,因為那樣最多就只有50%的獲勝機會。如何才能做必勝的準備呢,那就是必須認真分析每一場比賽的辯題,通過透徹的分析而讓自己具備駕馭問題的能力,這樣在比賽中,無論抽取到何種立場的辯題,都會處“辯”不驚。因此,要“辯論”,必先“辨析”,只有做好了辨析的工作,才能有必勝的把握。也正是如此,我們的辯論隊才能披荊斬棘,奪得全國大專辯論賽的冠軍,繼而摘得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總之,我覺得正是運用了“明辨”的方法,才有了中大辯論隊奪取世界冠軍的成績。

説完了“學、問、思、辨”,最後還要落實到“行”,可以説“篤行”是治學的最後階段。“篤”有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意思,只有實踐所學的知識,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從而體現人生的價值。我想了一下,在中大,“篤行”的例子還是有很多的,這裏我就講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去年,我到湛江一家很有名的海產養殖企業參觀,這家企業與我們的生科院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的研究成果應用在養殖技術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記得那次我一走進那裏的養殖基地,就有幾個漁民樣子的年輕人衝着我微笑,説“黃校長好”,我還十分“得意”,以為連湛江的“漁民”都認識我這個校長,誰知等到他們報了家門以後才知道,原來這幾位年輕人是中大的動物學專業的博士生,他們長期沉在企業裏,為企業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風吹日曬,看上去好像和漁民沒什麼兩樣,以至於他們有次返回學校,還被門口的學校保安誤認為是外來閒雜人員,拒絕他們進校。此外還有五六位我們的教授,每個月至少會有兩三次到企業去工作,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幾位生科院的教授,他們常年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地區從事蟲草的人工養殖試驗,去年暑假我去看望過他們,那裏環境十分艱苦,每天要驅車幾個小時往返於駐地和養殖基地之間,還要承受高原反應給身體帶來的不適,現在,他們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國家提出對西藏的支持要變“輸血”為“造血”,我想,我們這些教授從事的就是一項“造血工程”,因為他們的工作不僅可以改善當地因挖掘蟲草而破壞的環境,更可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請大家想想,什麼是“篤行”,我覺得這些教授及其學生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

同學們,我們的校訓體現了大學求知、求真、求善的道德感和貢獻社會的使命感,這裏面閃耀着大學精神的光芒。校訓為我們指明瞭讀書、治學、做人的途徑,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學問思辨行”其中的邏輯意義,真正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那麼也就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如真能如此,那麼我們的學生培養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想,中山大學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傳統,這是中山先生和學校的先賢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大人珍惜和傳承。然而,在傳統之外,我們大學還需要寬鬆和諧的學術氛圍、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以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是我們所有中大人都應為之努力的目標。我想,這個目標,大學的管理者尤其應該重視,因為大學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教師和學生無疑是主體,學校制定一切規章、制度都應以發展學術、尊重教師、

善待學生為出發點,必須要以培養學生、培養人才為軸心。

當然,大學的管理不僅是保證大學課程的設置,還要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這次在東校區舉行的“我與校區共成長”的植樹活動,就是在校長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的。學校認為,植樹不僅是美化生活環境的活動,更可以讓同學們產生熱愛母校、熱愛生活的感情,我從來不認為愛校甚至愛國僅是個口號,愛校也好、愛國也好,從來都是具體的,是要通過培養對母校、對國家的感情而逐漸形成的。當然,植樹僅僅是一種形式,我們希望同學們都能夠親自動手,當你們的汗水浸入到這塊土地之後,你們也就自然對它產生情感,在你們畢業之後,這將成為大家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你們的行動也將被定格在中山大學的記憶之中。

最後,我想針對大學排名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想,這的確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大學的發展是要有一個目標,但大學排名只能部分地説明問題,而且他們的測量指標和評價體系也不一定很科學。我相信我們中大是在向前發展的,而且是穩定地前進,但是別人也在發展,否則中國的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就要下滑了。可喜的是,我們現在有很多重要指標都是比較好的,比如近年新晉的長江學者、傑青、甚至院士的情況都較理想,近年入選百篇優博的形勢也很好,説明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水平是高的。我覺得,大學的發展,校長負有最重要的責任,但是,中大的希望更是在於大學中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的努力,當然也就包括在座諸位。如果大家都能認為這個學校是值得我為之熱愛的,願意為學校的發展而付出努力、為之奮鬥,我們的學校就一定會因你們的努力而發展、而進步。總之,我們不能浮躁地看待大學排名,中大的發展就在於你我他、在於我們共同的努力。

同學們,今天我所講的算是個漫談,但其中有一條主線,也是我的一個期望,就是中山大學的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中山先生説,“學生要立志做大事”,對於什麼是“做大事”,他説“專心做一件事,幫助國家變富強。”我的理解是,我們專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是在做大事,就會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這也可以説是大學培養人才的終極目的。

總之,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傳承中山大學的精神,繼承中山大學的血脈,要葆有蓬勃向上的朝氣,成為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而最終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這就是我作為校長對心目中學生的期望。我想今天就講到這裏吧,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大學生演講稿 篇6

有人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希望之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着他們的努力的方向。

有的人的理想是當飛行員,在飛行中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人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有的人的理想是當一名環保大使,讓沙漠變成綠洲,使祖國變得更美麗……我的理想卻是到外國去辦學校,把中國的璀璨文化廣泛傳播,讓外國人更加真實準確地瞭解中國。

有的人會問:“你為什麼要選它做你的理想呢?”那得從去年説起……

有一次,在李詠主持的“詠樂匯”欄目中,風靡全國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接受了採訪,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後我突發奇想:既然中國人在國內開“新東方”教國人外語,是為了去其他國家瞭解和學習更先進的'東西,那中國人也可以到外國開“新西方”,去傳播中國的文化,讓外國人真正瞭解中國。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繁榮昌盛的21世紀,中國人經歷了無數次戰爭與磨難,在無數次的失敗與成功中,祖國終於越來越強大。中國的崛起充滿了神奇色彩,讓全世界的人們對中國充滿好奇,對中國人刮目相看。

有了理想和目標,該怎樣實現呢?要去外國辦學校,當然要學好英語,更要全面瞭解中國文化,給別人講中國文化自己卻不清楚這怎麼行啊!從現在開始,我下定決心要更加好好學習英語。當我有點懈怠和放鬆時,就會想起媽媽的話:“還説去開‘新西方’呢,連課文都不想背還怎麼學好英語,更別説教外國人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趕緊打起精神繼續學習。

而且,我就像一個準時的鬧鈴,每天中午收看12:45播出的《百家講壇》。在《百家講壇》中,我聽了曾仕強的“易經”,蒙曼教授的“武則天”和“唐玄宗”,錢文忠的“三字經”,鮑鵬山的“新説《水滸》”,酈波的“風雨張居正”,還有現在正熱播的騰飛教授的“塞北三朝”,這些都使我留戀往返,越來越喜愛中國文化。

我會為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最終走向成功。

大學生演講稿 篇7

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劉暢,劉暢的劉,劉暢的暢。幼年時曾作過許多色彩斑斕的夢,當個播音員、或者當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是我的夢想。於是,我利用一切機會學播音,練演講,説相聲,打快板,表演舞蹈,主持節目。我參加爸爸所在部隊的春節文藝晚會,我表演的快板書繞口令受到戰士們的熱烈歡迎。我深深的知道,作一名合格的播音員或者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長的道路上會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沮喪;會有收穫的幸福,但更多的是耕耘的艱辛。但我有勇氣、有決心去面對這一切。於是,今天,我站在了同學們中間。我和在座的同學們一樣,渴望展翅高飛,渴望將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施展才華的更廣闊的天地。我想,有耕耘就會有收穫。未來的四年裏,由各位老師的傾情傳授,我們一定會有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

好詩好畫好山水,鄉曲鄉音鄉情美,一曲龍船調,迴繞洞庭北。兩江匯流,三鎮鼎立,九省通衢。我的家鄉是湖北省的省會——美麗的江城武漢。親不夠的是巍然屹立黃鶴樓,看不夠的是晴川芳草鸚鵡洲,唱不夠的是長堤畫廊鋪錦繡,愛不夠的是東湖碧波盪温柔。

故鄉不僅美麗,而且深邃。揮卻世紀的風煙,掀開歲月的史冊,美麗的江城,孕育了多少民族的精英、革命的先輩;譜寫過多少傳世的詩章、不朽的讚歌。在她的身邊,辛亥革命的鈎刺挑落了封建君主最後一頂皇冠;在她的胸前,無產階級的鐵錘迸出罷工怒潮的鋼花鐵火。浩浩蕩蕩的長江啊,是中國近代革命史最的見證。看不盡那裏滄桑的疊映,講不完那裏歷史的厚重,那截江流曾載走多少不屈的吶喊,那片土地曾淹沒多少不死的英靈。那裏曾飄走惆悵萬千的孤帆遠影,那裏曾響起搗毀帝制的激烈炮聲。那裏的人民曾傾城出動,和祖國一起迎來新生;那裏的人民曾充滿豪情,歡呼改革大潮澎湃洶湧。今天,那裏的大地已是碩果累累,那裏的藍天已是萬里碧空,那就我可愛的家——武漢市武昌城。

各位老師、同學們!我的敍述,可使您躍躍欲試?我的描繪,可使您心情激動?歡迎您到我的故鄉去做客,歡迎您去遊覽江城的美景。我會為您唱起家鄉的小曲,讓您盡情領略醇厚的湖北風情:

正月裏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要拜年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陽雀叫啊捎着鶯鴿啊捎着鶯鴿。妹娃要過河是那個來推我嗎?

(鼓動同學喊):我來推你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