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1.88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華文明贊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5篇)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説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温文儒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記得有一次看報紙,我對有一篇報道的印象特別深: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表裏如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你們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2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温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的今天,讓我們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3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

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台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當前,島內台—獨勢力非常囂張,特別是島內推行“文化台—獨”、“去中國化”,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割斷兩岸之間這種不僅是血緣,特別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紐帶。

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台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信息,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台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通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

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

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才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裏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為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為界,你所控制的範圍和地域。可以説,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 wall”,非常準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

許多學者認為,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説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説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説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説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為,秦作為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為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着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繫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為遊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遊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為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通過民族的融合。

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遊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佈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

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台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

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啟發意義。他説:“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為,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XX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4

在這裏,我們讚頌我們祖國母親的無疆大地;讚頌我們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讚頌我們"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的炎黃子孫!

那滔滔不竭的黃河流水,滋養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偉泰山,撐起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脊樑;那被尊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讓中華民族的眼界開闊目光長久,思想永不狹隘;幽靜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時刻使中華民族受到心靈的洗禮……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是一條騰飛的神龍,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浩瀚歷史長河中,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孔子;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現在,看我們尊敬的毛主席;看"導彈之父"錢學森,看"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人傑地靈,中華民族,是受天眷顧的民族!

儒家經典的.四書五經,道家經典的"莊子""老子",成就中華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藴。將古時中西商貿聯合在一起的絲綢之路,訴説着我國當年經濟上的強大。體現了我國航海術的先進的鄭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萬里長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發明……我們品析那些經典佳作,回憶那些光榮的歷史,讚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

我們的祖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看到中華民族昔日的輝煌,今朝的美好,讓中華民族的未來變得更加燦爛陽光!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完美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禮貌,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温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禮貌,懂禮貌,提高自身的素養。

禮貌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禮貌,遵守排隊秩序是禮貌,愛護公共財產是禮貌。禮貌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就應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讓禮貌貫穿(用詞不準,建議改為:常駐)在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讓我們驀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構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有職責做中華禮貌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我,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期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禮貌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多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中華文物浩如煙海,稱得上國寶的文物都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這些國寶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館中,想全部欣賞這些國寶,對於我們來説是很難的。所以我便在書店買了這本《國寶檔案》。這本書中收錄了56件“重量級”的國寶,分為6類,分別是青銅器類、玉器類、瓷器類、石刻類、書畫類和其他類。幾乎每一件奇珍異寶的背後都有着一個婉轉悠揚的故事,既回味悠長,又讓人流連忘返。每一件國寶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沉浸在這些故事裏,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長歎,與眾不同的流傳經歷讓這些無價之寶在視野中

慢慢呈現。迴腸蕩氣之餘,讓你在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交流中獲益匪淺。

這本書中有着濃烈的愛國主義氛圍,因為中國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不少國寶都“流離失所”,很多愛國主義人士都想盡一切方法來保護這些貴重的國寶,不被金錢、官職所利誘。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比如虢(音“國”)季子白盤,是劉銘傳家中四代的共同守護,才使得它流傳至今(現藏北京的博物館)。虢季子白盤這個青銅器是商代一個諸侯打鑄的,重達215。3公斤!劉家為了讓虢季子白盤不落入壞人手中,作為一條祖訓讓子孫們保護好它。後面三代傳人更是銘記着祖訓。每次有壞人來索要盤子,都被劉家以各種方法拒絕,他們氣急敗壞地在劉家掘地三尺,可仍沒找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劉家第四代傳人劉肅增解開了祕密:原來劉銘傳栽了一顆桂花樹,將虢季子白盤埋了下去,現在已長成了參天大樹。劉肅增含淚砍倒了這個“功臣”,將虢季子白盤取出毅然交給了國家。劉家四代竭力保護國寶已成了一段佳話,他們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國寶檔案》,覺得受益匪淺,他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國寶知識,而且還領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他們見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記載了中華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條血脈連載着過去、今天和未來。通過這些國寶,我瞭解了中國的發展歷程,瞭解了我國的燦爛文明。它們就像是立體的歷史書!《國寶檔案》帶您穿越時空,進入一個神奇瑰麗的世界。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穫,就是我從中讀到人的貪婪與正義兩面,有的人為國家獻出一切,而還有一種人為了金錢放棄了良心。

我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瞭解它們,對這些國寶進行更加有力的保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明贊》:

你是展翅翱翔的雄鷹,戰勝了自古以來的重重磨難;你是威武的巨龍,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在這裏,我們讚頌祖國無邊的大地;讚頌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讚頌頂天立地的'炎黃子孫!

滔滔不竭的黃河流水滋養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身邊一出出扮演。你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你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泰山屹立在祖國的齊魯大地,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你是“五嶽之首”,你是中華文化的“天下第一山”!

“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與人民智慧的結晶。《三國演義》恢弘壯闊,文臣武將交相輝映,讓人不得不感歎“一時多少豪傑”!《西遊記》想象瑰麗奇特,魔幻世界千變萬化,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道出了作者的多少豪情壯志,放蕩不羈;一部《紅樓夢》就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長廊,更是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羣芳譜”,讓人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水滸》就如一部英雄史詩,一百單八將個個有性格,人人是英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多麼豪邁,多麼暢快,英雄的人生,快哉!壯哉!

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它是一條騰飛的神龍,而我們則是龍的傳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深知:我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明天!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黃河贊不知多少萬年前,萬里黃河就猶如一條巨龍橫在祖國中原大地上。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開始為涓涓細水,流淌大地,而後匯成排山倒海之勢的巨流,踢開重巒疊嶂,穿過三門峽谷,在河南鄭州芒山腳下的桃花峪進入下游,形成了開闊的河面。遠遠望去,波湧連天,浩浩蕩蕩。儘管如此,黃河也有過憤怒的時候。黃河從大禹腳下流到我們這裏,也曾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多少次黃河氾濫,無數次黃河改道,使人民嚐盡了苦頭。但是在這同時,黃河也鍛鍊培育了人民堅韌不拔的性格,同黃河進行了數不清的搏鬥。這喚起中華民族奮勇向前的黃河濤聲,記錄着兩岸人民與天奮鬥、與地奮鬥的種種英雄業績。共和國建立之前的千百年來,黃河兩岸總是水災接着旱災,旱災接着水災,人民既怕黃河又離不開黃河,心裏總有一個良好的願望——什麼時候這滔滔黃河水,才能為人民造福呢?我漫步在黃河的故道邊,聽着那日夜不停的咆哮聲。順着時間的經線追尋着,追尋着孕育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曲大河文明的頌歌,在炎黃子孫的心中永遠傳唱着。那岸邊的泥土,曾燒成一個又一個的彩陶,上下翻滾的波浪,曾鑄成青銅器上多姿多彩的花紋。那千佛洞裏飛天壁畫,是先人用這黃河之水調配的。那神奇的甲骨文,是先人在黃河岸上構想的。那蜿蜒萬里的長城,莫不是這黃河東去的身姿?那萬里波濤的長江,莫不是這東去黃河的姐妹?在黃河流淌的土地上,藴藏着無數的謎:和氏壁、夜明珠產在何地?天池怪獸有何神異?“河圖洛書”如何祥瑞?在黃河流淌的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的神奇:從黃河的血液裏,不僅流淌出《詩經》、《離騷》、《長恨歌》,還流淌出哲人孔子,詩人李白,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更會流淌出千古不息的民族精神。我們把黃河稱作“母親”,她不僅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而且書寫了一部悠長的文明史。正因為如此,人們愛她、戀她、頌她。中華民族離不開黃河——母親! 40年前新中國誕生之際,黃河是怎樣的景色啊!河道長久失修,堤防低矮殘破。1950年在印度舉行的一次防洪會議上,一些資產階級學者斷言:“黃河是不可征服的。”他們根本不相信,新中國能夠治理黃河。某些帝國主義分子也幸災樂禍地等待着新中國在黃河災害中崩潰。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就把治理黃河作為安邦定國的重要措施。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入治黃資金達上百億元。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河南、山東兩省每年都組織幾十萬羣眾修築河堤,在險要地段,修建了5000多道石堤。今日的黃河大堤巍峨雄偉:堤坡上青草覆蓋,河堤兩側林帶蒼翠。古人幻想的“河清海宴”為時不遠了!一位外國朋友目睹黃河兩岸的.風光高興地説:“黃河是偉大的,我讚美它,但是我更讚美改造黃河的人們!”黃河奔騰了數千年,如今,它又嶄新的面貌向世人訴説着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今非昔比,中華民族是偉

大的,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業績!黃河呼嘯着,奔騰着,奏出時代的凱歌,奏出改革的樂章,和那民族覺醒的意識!它將以前所未有的雄姿步入更廣闊的天地!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9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吉林文廟》。

吉林文廟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後的戰略要地,雍正二年,辦理船廠事務的朝廷官員上奏皇帝,請求在吉林興建文廟,卻遭到了皇帝的嚴厲訓斥。當時清王朝對自己的滿族文化傳統相當重視,對吉林乃至整個關外另眼相看,一直對這片龍興地實行封閉政策,反對建廟興學直到1736年乾隆登基,這事才被重新提起。乾隆畢竟年輕,思想開放,下旨在吉林建立文廟。

吉林文廟是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內,主要建設是為了紀念孔子對中國教育事業開創性的貢獻,在此同時也有崇尚儒學、崇尚科舉的含義。吉林文廟在吉林市是首屈一指的,吉林文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吉林文廟,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有無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最奇的是它的.殿頂,一般文廟都是綠色琉璃瓦,而此廟卻是隻有皇家建築才能用的黃金色琉璃瓦,而這不僅在東北絕無,就是全國也屬罕見。文廟由殿堂、配廡、牆垣圍成三進院落,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院落四周紅牆高聳,院內大樹參天,共有殿堂、配廡64間,此外還照壁、轅門、泮池、狀元橋、櫺星門、大成門等附屬建築,規範宏大,佈局嚴謹。整座建築莊嚴肅穆,雄奇壯觀,金碧輝煌。由清代吉林提學使曹廣禎題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八個大字,他們分懸於東西牌坊之上,氣勢非凡。 吉林文廟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室、吉林碑林等。

中國是禮儀之邦,吉林文廟的建設對傳播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喜歡吉林文廟,我愛我的家鄉,但我更熱愛我的祖國!它的歷史淵源流長,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0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當敦煌的經卷被運出中國,湮滅在漫漫黃沙中的時候,我聽到敦煌無聲的呼喚。

當英法聯軍的鐵騎踏上中華大地的時候,我聽到圓明園無聲的呼喚。

余光中説,用了幾千年的文化似乎還是不夠用。而我們卻連傳承下來的文化也無法守住。中華文明在呼喚着人們的關注和保護。

中國傳統的用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被韓國人成功申遺,而與中華文明八竿子打不着的.聖誕節情人節卻在中華大地上愈演愈烈,大有席捲之勢。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被視為龍的傳人,但許多知名的教授卻叫嚷着要改換中華民族的圖騰。

斯巴達克斯,一個奴隸,但當他砸斷手鍊成為第一個站起來的奴隸時,他被當作是為自由而奮鬥的戰士,而被人們永遠銘記。

然而,在中華大地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

中華文化的呼喚,沒有人聽得見,因為人們正沉醉於功名利碌而數典忘祖!中華文明的無聲呼喚換來的只是不屑一顧甚至於背叛離棄。

長城被肆意破壞,古建築被鋼筋水泥取代,歷史被戲説,包公被惡搞成對選美大賽的冠軍---辣妹垂涎三尺的惡棍。

中華文化在某個角落裏無聲哭泣,竭力呼喚。雖然人們在醉着,但我仍想搖醒他們

只有守住中華文明,才能從容淡泊,精彩人生,才能繼續傳承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才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人們,摘下你們的名利耳機,去聽聽中華文化的呼喚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1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站在時代的今天,讓大家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大家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大家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大家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大家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大家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大家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大家的明天更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2

如果説指導學生寫作的意見,我覺得學校裏的老師都做得比較好,其實我也好希望大家都能坐下來好好談談指導學生寫作的方法。簡單談一談吧,希望我們一起共勉。可能今天我説得也不夠具體,想到什麼就説一點吧。

首先是確立中心的問題,許多孩子一寫作文就偏離主題,或者是缺少主題。這是極個別同學或者是低年級學生願意犯的錯誤,我覺得如果他有這個毛病,就一定要先讓他確立主題,講一講,他的哪些事件是圍繞這個主題服務的,即使是做鋪墊也要明確這些文字的作用。也可以先練習一下,給出一個主題,請全班學生圍繞主題討論,把討論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再一起分析篩選。記得以前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關於小狗的作文,可想而知,他要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他從兩個方面去寫,先寫了這個小狗很聰明,會和他玩捉迷藏,他到處藏,小狗總是能找到他,可是卻在後面寫了:有一次,他藏在了一個最為隱祕的地方,小狗怎麼也沒有把他找到,他那高興勁就甭提了。我們想想:這個小狗到頭來還是沒有人聰明。這不就是有些偏離了自己想寫小狗聰明的主題了嗎?我們一定要及時給孩子們正確的引導。

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表裏如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你們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3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得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得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得探尋。綿延得歷史、燦爛得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温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得美德;在現代得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得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得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得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得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得今天,讓我們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得民族經濟、需要堅實得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得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得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得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得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得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得新一代。黃河在我們得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得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得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得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得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得國小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得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得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得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得行動去感染身邊得人,用我們得真誠去打動他人得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得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得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得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得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我得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4

在莽莽蒼蒼的世界之林中,一隻雄雞正在朝陽下高歌,金燦的陽光灑在它的身上,發出耀眼的的光芒。她就是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踏着歷史的足跡,我們尋找中國的背影。來到綿延萬里的長城,像一條巨龍盤旋在高山之上,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傲視蒼穹,威武不屈。在這裏,我看到了秦皇的背影,放眼千里,青山雲繞,綠水長流,心中的豪氣不由而發,那是王者的氣概,那時中國的'自豪。來到長江,孕育中華的搖籃,奔流不息的江水滔滔而來,與天相接,怒號的江水拍打着江岸,沾濕他的衣襟,你,屈原,你那縱身一躍,顯示了自己的不屈,更顯示了一個民族的氣魄。來到黃河,多少中華兒女在這裏生息,把他們的膚色染成像你的河水一樣的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多少文人墨客被你感染,留下一段段的千古絕唱。黃河,長江,你們咆哮吧,怒吼吧,讓全世界聽見你們的聲音啊!

中國,你的美麗讓我們讚歎。揚子江,奔流出怒放的生命,詮釋生命的意義。洞庭湖,温文爾雅,沉着冷靜,顯示人格的魅力。泰山,五嶽之首,巍峨聳立,氣勢磅礴。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在這裏誕生。黃山,奇鬆怪石,雲海瀑布,嶙峋中透露這滄桑之美。

中國,你的文化我們驚歎。多少雅客為你歌唱。《史記》,被譽為“儒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他譜寫出中華三千年的輝煌,從皇帝到武帝,中間充滿多少曲折。《吶喊》,你使無數人不再彷徨,是無數人獲得思想的解放。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有誰敢傲言通曉。唐詩,宋詞,元曲,藴含着多少智慧。李白,杜甫,王維,有揭示了多上少文化底藴。現在,又有多少人在譜寫你的輝煌。

中國,你的精神讓我們折服,那是不屈不撓的真正含義。盧溝橋事變,我們的國門被侵略者打開,中國人絕不屈服,抗爭八年,趕走鬼子,取得獨立,那是偉大的勝利。人禍,我們不怕,天災更奈何不了我們,南方被風雪阻斷道路,我們用心搭橋。四川地震,我們用愛牽起生的希望。中國,不哭,中國,堅強。

我為成為中華兒女而驕傲自豪,來吧,所有中國人團結起來,讓這條巨龍永遠騰飛。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四大發明”可謂是人人皆知。它為整個中國甚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指南針的問世,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火藥的產生,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快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我們不僅有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還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藝術——唐詩,宋詞,元曲。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唐詩是唐朝時期文學成就的標誌,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新紀元。“詞”是始於樑朝時期,形成與唐朝,興盛與宋朝,所以被稱為宋詞。元曲是繼唐宋詩詞後形成的一種文學樣式,形式更為靈活,元曲分為元雜劇和元散曲,深受人們的喜愛。

到了近代,中華文明在經濟、科技等方面,曾遠遠落後與世界。而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引導下,偉大的民族走上了一條復興的道路。

説道復興,我們必然會想到“復興號”。是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復興號”的出現,讓在十年前還沒有高鐵的中國變成了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絡的中國。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位朝氣蓬勃的少年。我深深地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最後,補入一個感召結尾,昇華主題!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