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的演講稿

來源:文書谷 1.52W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1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五篇

人生之樂,樂在讀書。書能使我們置身歷代巨人之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書,能讓我們與出色的人為伍,同他們感情交流,悲喜共鳴。書,真的給人無窮的快樂。下面是分享給大家的教師讀書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是台灣蘇明進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本書以教給學生成長的36種能力為主軸,為我們娓娓敍説有關“希望教室”的故事。全書在36個平凡而動人的小故事中,展現如天使般純真的童心和身為教師的快樂。同時,它極生動地揭示了“教育即喚醒”的真義。同時,“教室”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於是,我繼續閲讀其它和“教室”有關的故事:美國雷夫《第56號教室》、淄博常麗華《守住自己的教室》,今年又聽説濰坊的李紅霞在用她的統合教學法打造她的幸福教室,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者們在締造完美教室。

從第56號教室、希望教室、幸福教室到完美教室,可見教室不再是簡單的一間間房子了,它被賦予更深刻、更豐富的含義。

什麼是教室?雷夫老師説,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常麗華老師説,決定一間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壞,而要看是誰站在教室裏!教室是我們的願景,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決定每一個生命故事平庸還是精彩的舞台,是我們共同穿越的所有課程的'總和,它包含了我們論及教育時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説,讓教室成為師生幸福的源泉。

朱教授説得好:幸福的獲取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人和財物的關係,掙的錢比別人多得多,可能會幸福;第二種是和人的關係中,更容易給我們帶來幸福,當我們從同事目光裏,從孩子們的眼神中,能夠讀到滿足和尊重的時候,就會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是第三種,於內心,是人和自己的關係。擁有自己的夢想,大膽地去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會感到幸福。從這點來説,守住自己的教室,關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關注教室裏的每個孩子,關注教室裏的每一件事,就會收穫幸福。這也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説的:完美教室是一付扁擔,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開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書寫生命傳奇,讓每朵生命之花在教室裏綻放。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守住自己的教室,靜待花開!

教師讀書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號選手,我彙報的題目是《向着明亮那方》。

6年前,我懷揣教育的夢想,踏上神聖的講台,循着常規教書,捧着熱心育人。我如一葉扁舟,身在溪流,心在遠洋。我鼓足風帆,向着大海奮力划槳。

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我們教師應該“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顧不上欣賞沿途的風景,來不及品味遠航的甘苦。雖力倦神疲,卻總也找不到理想的彼岸。我迷茫、困惑:遠航的燈塔在哪?我人生的航向又在哪? 古語有云:“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成長需要經驗+反思,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是借鑑他人;更有效的是讀書。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説,多讀書,讀好書,更是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為基點讀書,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閲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

今天站在這裏,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成長故事。

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教育,天然需要教師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温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和所有的青年教師一樣,教學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通過反思,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它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積累。 好書,就是遠航的燈塔。每一本書,都別有天地,與一本好書相對,就是與智者相對。著名詩人狄金森在他的詩中這樣説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讀書,讓我深悟了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出色,由出色到卓越的'成長途徑。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台、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為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 ___,讀書學習是我生活中的快樂,但我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帶給了我成長的喜悦!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以貫之的激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書,更要育人。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澱為人格。她還説: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一個教師能走多遠,他的學生就能走多遠。

讀《論語》,我懂得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受到了善良、質樸和堅韌的品格;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耐心、智慧所感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會學着他那樣微笑着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驚奇。

讀書讓我眼界大開。隨着閲讀量的增加,我的眼前好象打開了一扇窗,備課變得容易了,課講得生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濃厚了。

書是無垠的大海,它的浩瀚永遠映襯着我的渺小;書是智慧的使者,它的厚重永遠警醒着我的單薄。不管多忙、多累,我鍾愛讀書。書滋潤了我乾涸的心田,引領我告別了初為人師的青澀,走向教育的成熟;書充盈着教師的生命,激勵着我不斷地開拓創新。

只是分寸的寬敞,也要向着陽光照射的方向。教師的成長在課堂,構築理想課堂是我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工作沒了激情,課堂沒了活力。職業倦怠的困頓中,我又讀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書。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在與朱永新教授“交談”之後,我豁然開朗。 教育是什麼?在他新教育的合集中説:“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有一顆母親的心/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裏/有一條破浪的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