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君先生傳..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1.8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閲讀題,而與閲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閲讀題的金鑰匙。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竹君先生傳..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竹君先生傳..閲讀答案

朱竹君先生傳..閲讀答案1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朱竹君先生傳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進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以過降級,復為編修。

先生初為諸城劉文正公所知,以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樂大典》,內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局使尋閲,且言蒐集之道甚備。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為非政之要而徒為煩,欲議寢之,而金壇於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卒用先生説上之,四庫全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未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尤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見上,語及先生,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得發,先生以是獲安。其後督福建學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歸數月,遂卒。

先生為人,內友于兄弟,而外好交遊。稱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後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學強知不衰,時於其間屬文。其文才氣奇縱,於義理、事務、情態無不備,所欲言者無不盡,尤喜國小,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詩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餘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餘,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內,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勝,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亦勞矣。餘南歸數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歿年才逾五十,惜哉!當其使安徽、福建,每攜賓客飲酒賦詩,遊山水,幽險皆至。餘間至山中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先生初為諸城劉文正公所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B.會上下詔求遺書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C.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D.所欲著書皆未就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與“以過降級,復為編修”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富國以農,距敵恃卒

B.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D.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3.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朱筠“寬厚待人”和“生性耿介”的一組是 ( )

A.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 而博學強識不衰

B.與文正固爭執 去而人愛思之

C.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 所欲言者無不盡

D.與言論若同輩 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 )

A.作者在二十多歲時就認識了朱竹君,並在一起慷慨談論。他認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過於喜歡喝酒,二是朋友眾多,交往甚密而導致過度勞累。

B.朱竹君年輕時就以善於寫文章而聞名,考中進士後先後擔任過編修、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安徽學政和福建學政等官職。

C.朱竹君建議開局搜尋古籍,得到軍機處大臣劉文正、於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開設四庫全書館,朱竹君也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編撰。

D.文末提到朱筠當年“遊山水”的情景,但是題名雖在而先生已經不在的現實,令作者無限感傷惆悵!全文於此戛然而止,意韻無窮,充分體現出作者對朱筠的緬懷之情。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D

4.C

5.(1)朱竹君先生反而沒有去拜訪晉見他,還時常因為堅持館中公事與他意見相違,文襄很怨恨。

(2)稱頌述説別人的優點,唯恐説得不周全;如果有過錯就袒護他們。

(3)(兩人)聚在一起慷慨激昂的談論時事,切磋學習,他的志向確實很偉大,難道只是想做一個小小的文士嗎?

(意思對即可)

朱竹君先生傳..閲讀答案2

朱竹君先生傳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進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以過降級,復為編修。

先生初為諸城劉文正公所知,以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內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局使尋閲,且言搜輯之道甚備。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謂非政之要而徒為煩,欲議寢之。而金壇於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卒用先生説上之,四庫全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

未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尤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見上,語及先生,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得發,先生以是獲安。其後督福建學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歸數月,遂卒。

先生為人,內友于兄弟,而外好交遊。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後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學強識不衰,時於其間屬文。其文才氣奇縱,於義理、事物、情態無不備,所欲言者無不盡。尤喜國小,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詩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餘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餘,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內,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亦勞矣。餘南歸數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歿年才逾五十,惜哉!當其使安徽、福建,每攜賓客飲酒賦詩,遊山水,幽險皆至。餘間至山中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

(選自《古文鑑賞辭典》)

B.朱筠為人內友愛兄弟,外喜好交遊。待友誠懇,提攜後進,後進之士多因他的稱許而得名。

C.作者在二十多歲時就認識了朱竹君,並在一起慷慨談論。他認為朱竹君志向偉大,才能卓越,不到五十歲就早逝令人感到痛惜。

D.文中陳伯思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與朱筠一樣“皆高才耽酒”。文中寫伯思即是在襯托朱筠。

4.C (第:只,僅)

5.B (A項中,前一個“以”為介詞,憑藉;後一個“以”為連詞,相當於“而”。 B項兩個“之”均為助詞,定語後置標誌。 C項前一個“者”為助詞,放在後置定語後面;後一個“者”為句末語氣詞。D項前一個“於”為介詞,在;後一個“於” 為介詞,跟。)

6.C “不到五十歲”錯。原文“先生歿年才逾五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