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高效教學途徑的再探索

來源:文書谷 2.53W

高中語文文言文高效教學途徑的再探索

高中語文文言文高效教學途徑的再探索

學生戲稱學習高中語文的感受:“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文言文學習以難度係數最高而佔據榜首。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老師眼裏,一個字――累;在高中生眼裏,一個字——難。是什麼原因導致文言文教學讓人猛如虎?何時才能還師生文言文學習輕鬆愉悦的一片藍天?究文言文教學難出成效的根源,筆者認為歸根結底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改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剝奪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的權利,教師沒有緊緊抓住文言文學習需要――多讀、多記憶、多積累的特點。而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有必要首先深化理解“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對這一教學理念的理解,重新設計教學行為,抓好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作業三個環節。

誇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説:“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學生學習文言文需要多動手、多動嘴、多動腦,採用這種“生本課堂”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以幫助我們把誇美紐斯“少教多學”、“輕鬆愉悦”的理想變成現實,實現文言文高效教學。

一、課前預習裸讀

“以生為本”理念指導下的文言裸讀主要強調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所能掌握的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儘可能交還給學生,教師儘快讓學生活動起來,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行為託付給學生完成,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對於高一階段的學生,針對文言文教材較為淺、顯、易的特點,讓學生“裸讀”課文對於提高學生文言閲讀能力大有裨益。這裏,我以《師説》教學為例,讓學生拋開參考書,收起課本,只拿一支筆和一份教師印發的《師説》原文,藉助工具書,完全憑自己原有的知識積累和文言文功底,寫出對文言文的翻譯和對文章的理解。不可否認,這種做法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了畏難心理,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個故事,據説陸宗達曾拜國學大師黃侃為師,黃侃一個字也沒講,只給他一本沒有標點的《説文解字》,並説:“點上標點,點完見我。”陸宗達依教而行,接連三次,用時三個月,點破了三本《説文解字》後,黃侃説:“標點三次,《説文解字》你已經爛熟於心,這文字之學你已得大半,不用再點了。以後,你做學問也用不着總翻這書了。”這才給陸宗達講起學問來。後來,陸宗達成為我國現代訓詁學界的泰斗,他回憶説:“就是當年翻爛了三本《説文解字》,從此做起學問來,輕鬆得如庖丁解牛。”聽完故事後,渴求提升文言能力的同學們“裸讀”時一個個趣味盎然,無論是功底較好的學生,還是相對不好的學生,都絞盡腦汁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解讀。雖然有的同學寫出了“沒有富裕沒有貧窮”、“郯子的徒弟”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譯文,學生在小組交流時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愉悦的笑聲,在笑聲中,理解有錯的同學記住了正確的解釋。“裸讀法”要結合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在同伴的激發下,幾乎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話題,幾乎所有同學都有自己的參與空間,都能產生獨立探究慾望,探究、思考與記憶就在這樣令人興奮的氛圍中進行着,他們一點一點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認識,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看到了自己學到的東西,體會到了進步和成功的快樂。

“裸讀法”教學還沒有結束,學生還需要讀,大聲地朗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理解的文義,讀出自己理解的文言文每一句的語氣。同時,教師也需要“裸讀”,即使在頭腦裏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東西,也應該儘量讓自己恢復到初讀文章的狀態中品讀文本,儘量讓文本的真實含義“沒有遮蓋”地“露出來”。這樣才能更瞭解學生的閲讀實際,理解學生閲讀中的感受,以便更好地在課堂上開展引導。

二、課堂教學優化

身邊很多老師為了應對大學聯考,教學目標直指大學聯考,只注重文言字、詞、句的落實,只注重句子的翻譯指導,忽略文本內容的探討。殊不知,新課標除了要求“繼續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外,還有“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等價值定位。因此教師教學時需注意文章內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以及作品的章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真正能力只有在多讀多思中慢慢形成。而這一切教學都更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老師的講解只能起點撥作用。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該體現三種教學觀。一是重學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發展觀,不僅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發展學生思考文言文深刻內涵的智力;三是審美觀,把美的因素帶到教學活動中,藉助審美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愉悦身心。

我嘗試用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預習――小組交流――展示――大組交流――教師點撥――總結提升(含隨堂檢測)。運用這樣的基本模式,課堂從一言堂變為百家爭鳴。在講授《赤壁賦》一文時,探討文章的寫作手法、主旨,學生就蘇軾是否真正是一個樂觀、曠達之人及文中的主客是否是同一人的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辯。同學們從《赤壁賦》延伸到“也無風雨也無晴”,觸及到蘇軾儒道佛的三種思想,有的同學甚至搬出“東坡肉”佐證自己的觀點。在爭論主客是否是一人時,班上王培同學現場演繹了一段是否救助跌倒老人的思想交鋒;同學們更搬出了賈誼的《鳥賦》。當原本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文言文課堂變成學生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精彩迭現、踴躍發言的舞台;當學生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索時;當學生自發地把課本知識聯繫生活實際,並有意無意地縱橫聯繫其他學科知識的時候,語文教師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當然,教師還需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一定引導和指導,注意適時、適地地留出空白,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布白”是生本課堂教學中美的昇華。   三、課後作業自設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很多老師把精心佈置作業當做一項必做的功課。教師費盡心思、竭盡智慧佈置的作業,卻不能適合全體學生的需要,即使分層佈置了,也只是適合度相對提高。文言文教學作業往往是這幾項:熟讀成誦,默寫課文,翻譯課文,解釋加點的字詞,積累文中各種語言活用現象及文言特殊句式,再有就是對課文文意的探究及課外知識的補充等。其結果是有些學生耗費時間,做無用功,有些學生來不及完成,只能疲於奔命,而每天堆積如山的作業批改讓教師苦不堪言。

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讓作為課堂教學延伸的作業起到應有的'效果呢?一次佈置背誦《阿房宮賦》的任務時,班上的“記憶高手”無意中的一句“我早就會了”提醒了我,既然我們的生本課堂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主、自己學習,為什麼作業的佈置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呢?因而那天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就是“請同學們自己給自己設計一次作業”,自己設計作業,自己解答,小組內交換批改、督查。第二天,我帶着期盼又略微不安的心情看了學生的一份份作業。讓我驚喜的是,學生的作業既中規中矩,與我原先設想要求他們掌握的相差無幾,又不乏創新。而同學們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不僅完成了自設的作業,還學習了他設的作業,量上增多了,但質卻沒有降下,反而成倍增長了。與此同時,還增進了師生間的瞭解,使師生關係更加平等、民主、和諧;增強了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激情,為了“自設作業”,他們認真研讀課本,並蒐集素材,真正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設作業“解放了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了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定教,善待學生差異”的教育理念。

以學生自主活動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讓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顯著變化,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閲讀文言文的能力都有明顯提高,課堂上再也看不到以前學生臉上的迷茫、無奈、厭煩,更多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上台展示學習成果時的張張思索、自信的笑臉。

“以生為本”、“自主活動”的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嘗試告訴我:緊抓文言文教學預習、課堂、作業過程中的自主活動與小組合作,則古文教學的春天必將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