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與不助作文

來源:文書谷 2.6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助與不助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助與不助作文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個“毫無疑問”卻變得“猶豫不決”。當別人真正有困難時,我們往往卻在糾結“助”或者“不助”?但究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問題呢?

幾年前,孫儷和她的媽媽資助了一個叫張海清的學生,後來考上了大學,漸漸地開銷變大了。她不僅瞞着自己有獎學金和學校資助的事,還每個月都向孫儷伸手要錢,有的時候10天就要1000元,造成了孫儷對他的不滿,中斷了對她的資助。只是張海清卻將此事告訴媒體,將孫儷形容得十分小氣。

俗話説:“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沒有一個人是理所當然地幫助你的,包括父母朋友。有時朋友幫你只是一種情義,朋友尚且如此,更何況孫儷和張海清這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呢?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到底是助還是不助呢?每個人幫助他人其實並不一定圖什麼回報,只是希望自己的一臂之力能為他人排憂解難,讓他人有個圓滿的結局,而孫儷自然是希望作為學生的張海清不為學費而苦惱成為國家棟梁。可面對孩子只會每月要錢,開銷越來越大時,此時的助人是否會讓孩子養成一種依賴性呢?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呢?是否真的是對孩子好呢?

古人云:“助人為樂,快樂之本”。但是如果在可以自助的情況下,又何必去勞煩別人呢?有些時候我們可以讓別人幫助你一時,但並沒有人會幫助你一世。所以,你必須學會自立自強,不要總想着別人會幫助你。沒有自主意識,沒有自立能力,隨波逐流,任其漂泊,最終會被浪濤所淹沒,猶如孤弱的南唐,被浩浩蕩蕩的北宋蹂躪於腳底之下。所以,對於一個大學生或貧困生,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幫助自己。

不僅僅是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當面對別人遇到的困難,大多數人還是會遲疑到底是助還是不助。

在馬路上,一位年邁的奶奶摔倒了,引來眾人圍觀,卻無一人上前扶,都面臨着到底是助還是不助。為什麼面對一件如此簡單的事人們卻想的這麼複雜呢?原因是當今社會老人摔倒已經不是純粹的摔倒。人們都害怕對方是“碰瓷”,害怕自己被老人或者他的兒女訛上,害怕自己做了好事卻還要吃官司。社會風氣的敗壞讓人們都不樂於助人,生怕惹禍上身。當好人的利益不斷受到傷害時,人們正漸漸失去信任和同情心,所以,並不是人們不想助,而是助不起。於是面對這樣的問題,人們首先考慮的是對方是不是壞人,怎樣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然後選擇“悄悄走開”。當人們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時,就表明現今人們所提倡的助人為樂的美德,已漸漸被利害得失所替代,如今的社會風氣也讓人越來越麻木不仁。

有位哲學家曾説過:“現在大家是有心做好事卻擔心惹事。長此以往,人際間會慢慢形成一種冷漠,許多人會對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失望感,同時每個人也會對自己有一種暗示,認為自己發生什麼事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了。”

助?不助?為什麼當今社會的知與行如此背離?為什麼助人為樂的美德如今卻被利害得失所替代?為什麼我們最讚賞的品質,在需要我們去履行時,我們卻如縮頭烏龜一樣,縮進了明哲保身的殼甲裏?也許,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美德就是從這裏破滅,被人們自己一手摧毀,人類助人為樂的文明之花也從此凋謝了。

助?不助?這是當今社會人們所面臨的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助人為樂”是出於良知和義務,應該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甚至是面臨困難依然伸出援助之手,所以,當面臨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做出理智的判斷,既不會有害於他人,也不會愧對於自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心,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