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熱)

來源:文書谷 1.8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熱)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

家鄉的8月15是中秋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這天月亮會特別圓,特別大。

有一次中秋節,那時我們一家都在老家過中秋節。那一天,媽媽和爸爸做了好多好吃的,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裏吃團圓飯,此時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看到這皎潔的月光,突然我想起了遊戲:“我們邊吃團圓飯,邊説關於節日的'古詩吧!”隨後爸爸又問:“輸了有什麼懲罰?”“輸了自罰一杯酒或果汁,行嗎?我提的建議大家雙手贊同。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我立馬就想出來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然而妹妹也不示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妹妹背完這首詩,我瞪大了雙眼,我居然還不知道,妹妹居然會這首詩,於是我就帶頭鼓起了掌來。“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咦,是誰背了一句詩呢?原來是我的表哥。一開始我們都愣了愣,之後一陣歡呼聲爆發出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一輪遊戲結束了。就是我和妹妹喝的果汁最多,我們的小肚已經裝不下了。奶奶一看吃完了飯,就把早已買好的月餅拿出來當甜點,接着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成語接龍,玩到十點多才去睡覺。

雖説中秋節不像其他節日一樣熱鬧,但它留給我的回憶總是最好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2

要説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元宵節”啦!在中華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例如:吃元宵、猜燈謎、踩高蹺……而在諸多習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吃元宵”這一習俗。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這不,我和媽媽就動手來包元宵啦!首先我們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來就到重要環節啦!先取適量糯米粉,倒入少許水,揉成糯米糰。這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糰的`時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媽媽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哈哈!

然後要把糯米糰分成大小適中的小團,在中間挖個洞,加入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芝麻餡,繼續揉成團。就在這一過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誰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場面叫一個激烈:只見媽媽手疾眼快,一個接着一個可愛的元宵誕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邊的我臉漲得通紅,看着媽媽動作的迅速,給我急得直跺腳。我已經猜到了結局,只好主動認輸,並向媽媽請教。最後終於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一煮,完成!晚飯桌邊,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種湧上心頭的幸福,那是團圓的幸福!

“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元宵節,團圓,幸福,祥和,美滿!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在我的家鄉新興縣,一提起那裏獨有的是熱鬧的“走大王”活動,連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飛色舞地向你道來。

活動還沒開始,已經到處擠滿了人。我擠在觀看的人羣裏,周圍的人們都開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邊舉着大大的風車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勁地往裏擠;還有的孩子被擠在了外面,急紅了眼。風吹着路旁的樹發出了“沙沙”的.響聲,似乎是在為即將開始的“走大王”活動而歡唱,風車快速地轉着,似乎為“走大王”活動快樂地舞動。

活動開始了,每一間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來,排在第一間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護一方之地的力量,當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時,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來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遊完畢之後,人羣爆發出了更大的歡呼聲,因為比賽開始了。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點處,“三,二、一——開始!”話音剛落,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勁往前衝,生怕比別人那坊慢,奪不着好彩頭。

比賽期間,觀眾們也沒閒着,紛紛把頭上的帽子、手上的風車高舉過頭,熱烈地揮舞着,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氣,似乎自己的加油聲能讓參賽人員們跑得快一點。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畢,熱鬧的“走大王”活動結束了,但人羣還遲遲不願散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閲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户卻因為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台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5

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傳説,是説從前有一個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裏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三個弱點。所以人們過春節的時候就再也不會看到“年”了。

三十兒晚上吃完飯以後,我們就一起去姥姥家樓下放鞭炮。記得當時爸爸給我們買了很多,有在地上開的,有在天上開的,還有兒童鞭炮等……記得當時我和表妹一人拿了兩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當成小公主一樣,卻遭到我的吐槽説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藍色的仙女棒跑來跑去,把自己當英雄一樣在打怪獸。當時媽媽問我們:“你們知道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嗎?”我們四個都用最快的速度説出了答案:“是因為要嚇走‘年’這個怪獸!”媽媽笑着點頭説我們聰明。這時,買鞭炮的爸爸説道:“放鞭炮啊,有着辭舊迎新之説,寓意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我們幾個在那裏津津有味地聽着。也都明白了這些知識。

通過這次放鞭炮,我們都明白了很多知識,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裏學業有成!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有着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着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祕密,這祕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着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着一對大饃説,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麪,裏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饃説,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麪,裏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麪;最後,老人家會指着僅有的'幾個大饃,説:“這是城裏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台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祕。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裏有了什麼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台,這麼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裏,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後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台“包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着耳朵聽吧,這人羣是任憑你怎麼擠也擠不進去的。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着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説並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説:“這裏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裏,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外地趕回來吃團圓飯,全家有説有笑,其樂融融。

當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豐盛的菜,還沒開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兩面金黃的水餃,還有白花花撈的水餃,雞鴨魚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來很超級好吃,大人們叫我們吃,我們就像幾天沒吃東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最開心的是收到壓歲錢了,看着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猜想,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聲音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別人腳下,看到別人嚇了—跳,特別搞笑。還有煙花稱仙女棒,可好玩了,點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繽紛,星光四射,五彩斑斕。

新年就是快樂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着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龍江大慶。

從小年開始,家家户户就開始忙碌了——大家開始掃除,把家收拾的乾乾淨淨的。就連平時不光顧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掃的一塵不染。而在掃除時,各家也有各家的習俗,媽媽常説:“二十四,掃房子。”而我們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參與其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而在十八時,我們就要在門口貼上對聯。相信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我們家有個習俗——貼對聯由小孩來貼,既有守歲的意義,也有希望我們勤勞能幹、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戲就是年夜飯了!前期大家坐在沙發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賞着春節聯歡晚會。在凌晨12:00的鐘聲響起時,餃子準時“閃亮登場”,大家開始分享元寶樣的餃子。噓~不瞞你説,我們的餃子裏可是有“寶藏”的!“寶藏”就是我們餃子裏的硬幣!我們把餃子裏包上餃子。小孩吃到硬幣表示新一年能夠茁壯成長、學業有成;大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越長越年輕、工資越來越高;老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體如泰山、延年益壽。不瞞你説,沒到三十,我們都瘋了似的吃餃子,不吃到就不罷休,我還曾有把硬幣吞進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回到媽媽的家鄉——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過年很熱鬧,除了團圓飯,最過癮的就是看“打火龍”了。

“打火龍”是客家鄉村的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鄉俗活動。火龍是由木棍和稻草紮成的,長達10幾米,龍身上插滿了香燭。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團圓飯,“打火龍”活動就開始了。照例是一輪煙花炮竹,這時,龍身上的香燭已被點燃,八個經驗豐富的壯漢將火龍高高舉起,舞動着行走起來。圍觀人羣激動起來了,發出雷霆般的歡呼聲。我和村裏孩子們在幾條火龍之間來回穿梭着,邊跑邊叫,嗓子都喊啞了。人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熱鬧,火龍走到哪,人們也跟到哪。遠遠望去,火龍身上閃着的燈火綿延幾百米,場面十分壯觀。火龍上下舞動着、跳躍着、歡騰着,龍身越燒越旺,在夜色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在一條條火龍的舞動之下,客家鄉村的春節也漸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龍”,興奮和熱鬧過後,心裏總是暖暖的。媽媽説“打火龍”的習俗在她小時候就有了。傳説是神龍下凡趕走妖魔鬼怪,驅邪避災,來年就會風調雨順,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在,我想起“打火龍”,在心裏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龍能驅除瘟疫,驅走冠狀病毒,讓我們早點開學。

明年過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打火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節。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麪,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着揪下若干麪糰,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裏,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着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於湯圓的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於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後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後,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製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後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們延邊朝鮮族有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老人節”。

1982年以來在朝鮮族聚居的延邊地區,各地成立了老人協會,1984年,將8月15日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們都會佩戴大紅花,接受兒孫們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還會給老人備制“麻克烈”、打糕條、冷麪等。圖們市委市政府還會在圖們江廣場,為老人節準備了歌舞表演、傳統娛樂活動。

俗話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民族把尊老敬老當做傳統美德。現在的圖們市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輕人,上要照顧老人,下要關心孩子。今年的老人節,媽媽帶着姥姥和我,到圖們江廣場觀看老人節活動。在廣場上,我見到很多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老人。他們身着傳統服裝,依偎在子女身邊,觀看傳統活動,滄桑的臉頰帶着幸福的笑容。老人們見到相識的.老夥記時,都會向對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們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們也不忘回憶起年輕時曾經一起走過的崢嶸歲月。

“老人節”是一個值得向全國推廣的節日。因為是現在的老人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趕走了日本鬼子;是現在的老人們用血汗建設起祖國的富強;是現在的老人們還在老家為子女帶孩子。

我想對全國的老人説一句:“您們辛苦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五月五,是端午,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着一股草藥的味道。

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這天温州人習慣用草頭湯為小孩子洗澡。據説,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後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為陽數,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於氣候温熱的原因,食物容易變質,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時,温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説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於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麼呀?”我指着盆裏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後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的風俗可以永遠流傳!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着黑就會起牀,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粽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着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着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着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着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着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中國是一個大國家,由許多許多的城市組成,每一處地方的食物不同,語言不同,習俗更有差異。

每年快到春節,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土生土長的徐州有這樣一個慣例,把一張張的黃紙折成一個錐形,用線一個一個串起來,還會把一片片金黃色的紙疊成一個個大元寶。最後再成袋成袋的將這兩樣東西燒給祖先。每到快要上墳的時候,媽媽總是為這事“犧牲”好幾天。而在連雲港,這一切都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了:先買來一沓子黃紙。將黃紙分成二三十張一摞,用底面是一個古代銅錢狀的“紙鑼子”,像蓋章似得把“銅錢”刻在紙上,最後再將這些黃紙分散成扇子狀,這些工序完成以後,我們就能帶上酒肉飯菜去祭奠祖先了。

春節期間,我們也不能光祭奠祖先,還要熱熱鬧鬧的圖個吉利呢!

瞧,那高高的、挺挺的`,站在寒風裏的叫“搖錢樹”。顧名思義,就是搖一搖就能掉下錢來。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在每家每户的院子裏看到這些挺拔的“搖錢樹”。爺爺每年都不惜花大價錢買來又高又茂盛的“搖錢樹”,希望我們全家都能發大財,行大運。我家鄉的習俗十分有趣吧,有空兒,你們也來親眼看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