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性源自磨礪_900字

來源:文書谷 1.59W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品性源自磨礪_900字

鳳碟一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脱皮,忍受着痛苦,最終成就了它展翅一瞬的優雅;梅花在寒冬中傲立枝頭,迎着凜冽的寒風,散發出泌人心脾的芬芳;金剛石經過上千次的打磨,無數次的修飾,才成為美麗的鑽石,閃閃發光……古往今來,那些品性高尚的人,大都是經過一次次磨礪的——品性源自磨礪。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越國。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嚐嚐苦膽,以告誡自己不能忘了戰敗之辱。就這樣勾踐與越國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磨礪,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勾踐的品性,源自每天卧薪嚐膽的磨礪。

屈原,戰國時間著名的愛國詩人,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朝內大臣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屈原的一生,屢歷磨難,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中,他不斷提升自我,煉就了他高尚的品性——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感。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他創立了“楚辭”,提倡《美政》,以投江前的一篇《離騷》贏得了萬世傳唱。

音樂巨人貝多芬,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從1818年起,在他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他耳朵全聾、健康情況顯著惡化,這對於這樣一位對音樂痴迷甚至瘋狂的人來説,是何等的痛苦啊。但是,貝多芬沒有倒下,在經歷了這樣的磨礪之後,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峯的時候,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他背對着觀眾,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就這樣演奏着,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磨礪,煉就了貝多芬巨人般的'性格、高尚的品性。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出獄後,發奮著書完成了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佳作《史記》……他們成就大業所需的品性,源自生活中一次次的磨礪。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寫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細細想來,這話是十分有道理的。在生活的磨礪中,我們能不斷地自我警醒,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高尚的品性正是這樣一點一滴凝成的。

故曰:品性源自磨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