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來源:文書谷 9.18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

離囊已具,隨君千里

長途雲帆起,收束聽離笛。翻檢行囊,或不日而用,或久而無用,或欲而無徑可取,或通熒布囊,終歲不離。

不日而用者,如火粟椒慄,如纏身素匹。如莊子之言,“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我們依靠它們來跋涉險境,足養身形,不至神志滑昏,困於朔雨。它們最平凡樸素,無法為這行途賦上花錦,卻為累累險境奠下固基。

久而無需者,如夏日毳衣,旱時伴柄,看似無用,必有施展之機。所謂“賈人夏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猶言其是。它們是不時之盾,未展其形,但終有如鳳鳴朝陽之機。

欲而無徑可取者,喻不虞之險,難測之機,它們與懊惱相伴相行,嬰於身徑。但誠如雨果之言“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突變與出其不意難以避免,但只要坦然接受這種律動,滋味便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裏。

通熒布囊,終歲不離者,其為何物?孔隙愚見,其為操守,矢志不移。心遊塵軒,捬掌笑魚雁,裘馬浮袖展,饈鼎鎖之巔。遊於天地逆旅,自高則仰首致景行,齟齬則折頸墮污泥,人行於世,不求執筆名達宇內執筆珠璣,不可劣行塗地同舟而敵,必如許衡“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司兵則嚴宮牆,司禮則制典章,司刑則明鐐銬,人人恪盡其責,自輕其徑,則元元無過,四境之內必倉廩攘之!

通熒之物,源於操守,明於志向使命。麥家曾言,平庸的人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叫性命和生命;偉大的人有三條命,叫性命、生命和使命。我們行走在這世間,以一些人的退出為代價,也終將告別這世界,以白骨鋪就後繼者的坦途。當我們赤身裸體面見上帝,審判我們的'將會是使命之高低。莊子樂隱,恣肆山林;孔子樂道,仁澤可壇。貫穿他們人生圖景的,是人生之志向、使命。又如柳虯衣蔬食,未嘗改操;如徐勉“穿池種樹,少寄情賞”,陪伴他們走向遠方的,始終是志向、使命。時間前行,終會為高尚之行撰下碑銘,為苟且之輩揭下浮皮,我們在這旅途中,必以使命為終身伴侶,與其攜手共行,無論是通陌廣徑還是羊腸之居,終會易如平地。

嗚呼!風刃已起,何不離去?離囊猶新,必滿珍珠。但食米粟、飲泉澧,備不虞;但負雄志弘景,揚新機。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2

探究,作為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本應欣然接受。然而,在當下,它卻被人視為形式主義的表現,實乃痛哉!在我看來,探究者,不可缺也。

探究是授之以漁。古人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探究是在不給出結論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探索和深究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本身就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只是單純地授予學生知識。知識是無窮的,沒有人能掌握一切知識,但只要學會了探究,懂得如何接近真理,那麼,即使我們沒有老師,也同樣可以獲得知識。更何況通過探究所得知識會遠比被授予的知識更容易記牢,也更容易學以致用。由此觀之,探究,焉能缺乎?

探究是教學相長。學習並非只是學生自己的事,老師也需要提高進步,也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而探究是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通過探究掌握學習能力,老師也可在學生提問的同時啟發自己,總結學生的易錯點和盲點,從而更容易教導學生走向真知。曾有一次物理課上讓我難忘。當時老師突發奇想,編了一道題。對於這道題,她也沒把握,只是説讓大家一起來探究。一開始全班寂靜,直到後來有人提出了一種解題思路,頓時啟發了大家。於是,先後有五種方法被提出。而老師也受同學的啟發,提出了兩種新思路,並且最後總結了大家的探究所得。的確,教學借探究得以相長。由此觀之,探究,焉能缺乎?

也許有人仍會對探究心存偏見,會説探究容易流於形式而失去了實質。然而,在我看來,其實不全然。之所以他們會抱怨探究式學習是形式主義,是因為他們本身就不願參與其中,不想費力勞神去思考。而一旦失去了積極性,探究當然只能流於形式了。倘若大家都積極思考,勇於發言,何患一無所得也?或許有人會説,探究會沒有“標答”,努力一場都是徒勞無功。這其實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不確定的事物的一種恐懼和對探究本身的不理解。探究本身就是尋求真知的一個過程,其實質便是啟發人思考,探究未來之物。所以,探究不會徒勞無功,只要咱敢於嘗試,探究不會流於形式,只要咱積極主動。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3

我知道他們一定在外面等着。他們不像母親們那樣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談天談地。他們一定就那麼靜靜地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煙,不時看着這學校的大門,微微合一下眼,考慮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順利。他們不説話,只抽着那危害了他們一輩子的煙,粗糙的指間有着煙燻的痕跡,臉上刻着令人心疼的歲月印跡。他們,是父親。

我們都體會過,小時候最愛的還是他們。他們什麼都會,會騎着那“吱呀”的老自行車,載着我們去天南海北;他們會抓蚱蜢和金龜子,然後讓我們騎坐在肩頭,到處炫耀我們的成果;他們會在“六一”節的時候,帶着我們往人羣堆裏擠,在悶熱的天氣裏,排着長長的隊坐過山車。我們從不擔心會受傷,因為他們無比強大,好似棵樹,根紮在我們心裏。即使我們只知道兒童節與母親節,即使我們有悄悄話只跟母親説,即使我們從未對他們説過愛。他們依然無慾無求,用極少的語言去表達他們那温暖的愛。

我們是否知道他們的生日?知道他們的鞋碼?知道他們的心願?……也許我們只知道自己,知道他們會燒我們最愛吃的菜,知道他們會在我們的生日時送來最貼心的禮物,知道他們要我們好好讀書……

他們的偉大與愛是默默的。他們會在母親焦急打電話找晚回家的我們時,默默地在小區門口等我們。他們會在我們摔倒時,默默站在旁邊説:“自己起來。”他們讓自己堅強而無私。在四川地震時,北川中學的.操場上,躺着一具具孩子的屍首,他們則壓抑着無比的悲痛,扶着幾近崩潰的妻子,尋找着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羣父親,他們肩負重擔,在災難之地救死扶傷,他們聽着自己孩子捎來的問候,微仰起頭,努力讓自己的思念不表現出來,説着:“別太想我,我很好。”

他們,永遠如此沉默,不讓我們看到悲傷,不讓我們看到眼淚。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予我們,卻從不説愛我們。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

探即探索,究即思考、明白,探究即去探索、明白事物。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都是必須的。

在課內學習中,探究是一種思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在課堂上教給我們知識,解疑答問,這就夠了嗎?不,不夠,我們還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思考、分析、論證,要有發問的精神。對比中外教育的模式,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是由上到下的傳遞式,即老師教,學生接;而外國呢,例如美英,則是平等地面對面交流,你的看法是那樣,而我的看法是這樣。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的`平台。沒有他人強加的觀點,是純粹的自己的觀點。有這麼一個對比,一名學生因喜愛小鳥,將其帶入課堂,破壞了課堂紀律,老師發現後,轉而對學生講起了鳥類知識,並鼓勵了這名學生,最後這名學生成為了生物學家。同樣是將動物帶進課堂,另一名學生卻被老師當眾責罰,淪落為一名“不良學生”。前者,對老師的話進行探究,探究成了生物學家,後者,輕信了老師的判斷,一事無成。可見,探究之於人,如魚之於水,不可或缺。

在課外學習中,探究是一種實踐。走出課堂,走出考場,探索自然的奧祕。遠離終日伏案的痠痛,遠離紙上談兵的苦惱,在實踐探究中,明白事物的真理。魯迅曾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既然吃過螃蟹,也許吃過蜘蛛,通過實踐,他探究出螃蟹能吃而蜘蛛不能吃的結論。神農遍嘗百草,為人們留下良藥,在無意中發明了茶,這也是探究。而我們學生,要想認識自然必須得親歷自然。要知道:蘋果是長在樹上,花生是埋在土裏,而芝麻是長在稈上。通過實踐,我們既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又可以增長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課內外學習的探究,才能塑造成人。哲學上講,實踐出真知。哲學上還説,哲學源於對實踐的追問和對認識的思考。探究是塑造人們思考能力的鍊金石,是培養人們實踐能力的試驗田。只有真正能夠學以致用的人才算是成人,只有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才算是成人。

重視探究,努力探索,讓學習在探究中昇華。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5

曾幾何時,人們常被“人活着為了什麼?活着有什麼好處?”這樣的問題而困惑,找不到人生的座標,碌碌無為地結束了自我的一生。這樣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愛因斯坦説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是的,人生的價值是給予而不是得到,是付出而不是索取,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無私奉獻精神。

張思德雖然沒有像董存瑞、黃繼光那樣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行為,但他努力地燒炭,同樣也是為革命而奉獻了自我的青春和力量,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

像張思德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

20xx年春季,中央電視台報道了一位平凡的.郵遞員王順友的先進事蹟。20年來,他在蒼莽逶迤的大涼山深處,在危險孤寂的馬班郵路上,跋涉人生,只為做一件事:把郵件送到目的地。他説:“活兒再苦再累也得有人幹,只要我能走,就不會扔掉手中的馬韁繩。”從這樸實的話中我們看出了他人生的目標。王順友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收件人的微笑;王順友是平凡的,他在平凡中塑造了自我完美的人生。這正如馬克思所説︰“人只有為自我同時代的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到達自身的完善。”這些事情雖不是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甚至不足掛齒,但是卻能讓我們感受到他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因為他讓周圍的人感到幸福,感到快樂。他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有好處的。

有人説:“快樂就像香水,灑在別人身上的同時,自我也會沾上一點兒,這便是為他人奉獻時的真諦。”如果你期望自我的人生也像他們有價值,那麼就要經常反思諸如此類的問題:我能為他人做點什麼?誰需要我的幫忙?如果我這樣做,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帶來痛苦嗎?”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把這句話作為我們人生的座右銘,把奉獻作為我們人生的目標,甘於奉獻,樂於奉獻,在奉獻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6

當下,碎片化閲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而來,處身其中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着往來不絕的信息的衝擊,而完整的、深入的、豐富的“深度閲讀”,正在與浮光掠影的淺閲讀做鬥爭。當深思熟慮、嚴肅理性淪為雞零狗碎、東拼西湊的碎片時,閲讀的本質便發生了扭曲,我覺得,這是閲讀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我們羣體的悲哀。

碎片化的閲讀,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公交車上用眼一瞥今日新聞,下班後用電子書“秒殺”網絡小説——我們將閲讀時間分解,用簡化了的語言闡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們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

碎片化閲讀,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實,真正的閲讀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昇華。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閲讀體驗:我在書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裏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貫注的閲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而碎片化的'閲讀,最終只會讓我們的思想成為風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閲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更不必説靈魂的淨化和提升。

碎片化閲讀不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個體精神碎片化的困境。當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當斷章取義引發越來越多的誤會和矛盾,當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滲入到了人的思想,於是,我們的生存語境便成為一地雞毛,雜亂無章。我們對長篇鉅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無力,對功利與平等的渴望令人奮不顧身投身於成功學的羅網。於是,教授為官、文壇出位,文化淪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裏警告人類:我們將毀於自己所熱愛的東西。的確,碎片化的閲讀表面上看起來提高了我們的閲讀量,但也正是這碎片化閲讀碎片化了我們。

“我們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為不會笑與不會思考,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笑與為什麼不再思考。”在面對碎片化閲讀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為時代文化的失落與精神文明的失陷敲響警鐘。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7

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你飄逸的長髮;那閃閃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邊的一抹紅霞像是你温柔的脣;那霏霏的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

媽,你走後我變乖了。為了紀念您,我變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掃得乾乾淨淨;把物品放得整整齊齊;把傢俱擦得閃閃發亮。一切都像您從前為家裏做的一樣,就像您從未離開;以前您愛嘮叨我亂放東西,説女小朋友如何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得改掉。每次我總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嬌説有媽在我怕什麼。您在世的時候如何也沒方法改掉這壞習慣,總愛依賴您,現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這壞習慣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變得這麼乖,該有多高興啊,是嗎,媽?我真的`很期待您能聽到,為了紀念您我改掉了。

媽,您走後我更關心妹妹了。為了紀念您,我對妹妹就像您從前待她那樣温柔,我時常檢查妹妹的作業、考勤狀況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聽話,我們都長大了,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吵嘴惹您心煩,也許您不瞭解,連鄰家的九大娘都四處誇我們兩姐妹聽話懂事,還説要她的二狗娃以我倆為榜樣別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媽,您聽到了嗎?為了紀念您,我變得更像姐姐。

媽,您走後我就把頭髮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髮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髮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裏,他們都説這小朋友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髮剪得那麼短,説一點兒女小朋友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髮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説往後一點再説。現在我的頭髮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為了紀念您,我把頭髮留長。

媽媽,您走了,整個世界都變得那麼陌生,我無所適從。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我把家佈置得跟您生前一樣,媽媽您瞭解嗎,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談舉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兒的心上。我願意相信靈魂的存在,那樣,媽媽您便會了解女兒用了這些特殊的方式來紀念您。

媽媽您對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兒卻只能做這些小事來紀念您,願媽媽安息。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8

親愛的爸爸:

距離上一次跟你相見已經有兩年的光景了。學習的壓力,再加上時間的匆匆,讓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一放假就去哈爾濱看你。一週一次的電話也逐漸縮減為兩週一次,一個月一次了,現在算起來已經有兩個月沒有打電話給你了。不是女兒不孝,其實我真的有好多好多話想向你傾訴。只是那些,用語言真的沒法表達,那麼,借這個機會,寫給你。

其實,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怨過你離開這個家,也不曾怨過你不能陪在我身邊。父母的選擇我不能主宰,我所能選擇的只有享受你們給我的愛。所以,爸爸,您真的不用覺得虧欠我什麼,總想着要盡你所能用物質來滿足我,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我能感受到你對我的愛,就夠了,我不是那個哭着喊着管你要玩具的孩子了,真的不是了。

你結婚的消息還是媽媽告訴我的,轉眼間已經過去三年了,那句一直沒能説出口的“祝福”,還一直擱在心裏。我知道你怕我接受不了,想瞞着我。可是你的寶貝女兒真的不會因為這個而感到難過。因為我是真心地希望我帥氣的爸爸可以幸福,有人照顧。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啊。只是一直沒機會見到這個替我照顧你的女人,我總在想,這個女人一定和媽媽一樣漂亮。這樣和你才配。

小時候開始喜歡管你叫“老爸”,你總是拍拍我的頭説:“我哪裏老啊。”上次見到你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的老爸是真的老了。原本烏黑的'頭髮,現在也依稀可見銀絲,原本瘦削的身體也顯得有些發福。只是看我的眼神和那微笑沒變,十幾年來都一樣。你喜歡陪我買衣服,一次看着你忙前忙後的身影,我突然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初學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覺得誇張,心裏暗想,一個“背影”真的有那麼感人嗎,但在那一刻,我是真正體會到了那份感動。倘若我有足夠好的文筆,我也一定要寫那樣一篇文章給你,不用流傳千古,只給你一個人看,我親愛的老爸!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9

又是一個夏季,當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當我再次走進那熟悉的、猶如童話般美妙的煙霧中,曾經温暖的畫面,像一組慢鏡頭,映入我的眼簾。

又見到外公了,他仍然叼着我記憶中的煙斗。外公看見我就開心地詢問我學習的情況,隨即又開始叮囑我要好好學習,面對外公不知疲倦的教導和叮囑,我用力地點着頭。我瞭解外公的願望,他希望我能夠被北大或清華大學錄取。這時候,外婆不滿地説道:“總是説些大道理,和以前一個樣子!”外婆的一句話剎那間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冰封的曾經又浮現在我眼前。(自然的過渡,順勢開啟了下文)記得小時候,外公與煙斗就形影不離了,伴隨着那一圈圈的煙霧,外公總像有魔法似的讓我沉浸在他所講述的一個一個精彩的故事中。煙霧慢慢散開,故事緩緩落幕,一個又一個道理,從外公這個老教師的口中娓娓道出臨走時,外公塞給我幾本材料書,他説:“好好看一下,這對你的學習有幫助!”望着外公額頭的皺紋,頭頂的白髮,我不知該説些什麼。

走出家門,我才發現外面的'雨絲絲綿綿,樹葉現出亮麗的色澤,花瓣上滾動着晶瑩的水珠,此時,面前那雨,弄濕了我的眼眸。

外公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讓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明亮;如令人陶醉的海風,讓我的內心變得純淨而寬敞;如令人心折的白雪,讓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平和。外公愛的光芒已穿梭於我心靈的縫隙,繪進我靈魂的深處。

今天,我不禁又想起了那煙霧中慈祥的外公,腦海裏浮現出他吹出的温暖我心的煙霧,他那親切縈的笑容繞在我的心頭,刻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此時,月色已濃,夜空依舊。只是,曾經已不在外公,拼命想拉住那些我們的美好,卻只剩滿臉淚痕,枕巾濕透。想起你的笑,我擁有了太多的力量,你的期望,温暖我心,彌久難忘。

在那個夏夜,曾經一種彷彿離我遠去的感動,又重新被拾起。我多麼渴望外公和他的煙斗能再一次飄入我深深淺淺的夢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0

我站在人生的渡口,此岸的邊緣。滿眼是彼岸山水的靜謐,浸漬在風吹草低的呼吸;絲絲縷縷的夢幻,悽悽訴訴的百花留香;泠泠泉清,嚶嚶鳥鳴,芙蓉尚盈盈……

我要去彼岸。

有時,現實如同一場迷霧,比夢更長,比風更短,執着的心情,為所求、為所得,掩蓋了漫漫上浮起的黑暗。總有人,架起一隻牛角的船,以牛角尖的'方向,駛入夢魘深處的迷幻。

我還是要去彼岸。

為了那白鷺橫江水光接天的彼岸,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我可以不怕一切的險阻與艱難。此岸此時已變得醜陋,在彼岸的反襯下顯得如此迷亂不堪,我片刻難安,世界已被彼岸填滿,足以扣住我脈搏的彼岸……

我一定要去彼岸。

有時,世界像一口鍋,人生與得失煮沸在其中。看不清方向的人們跌落進形形色色的誘惑的罅隙。人生像一壺燒開的水,沸騰着翻滾着燃燒着不停消耗着自己,在沸點的極限上耗盡成壺口百態的煙,使我們老來莫名的感慨萬千。何為得,而何又為失呢?

我終於登上了彼岸。

如果説到達的所得能讓我短暫欣喜,那麼慾望冷卻後的冰涼如在心底挖空一個長眠的洞。這空空如也的殘缺是所得還是所失?我回首曾經的那個此岸,為何是翠竹搖風暄千林翠鳥的晨曲?又為何竟傳來紅梅映日吐萬樹紅霞的晚鐘?風雨交融,我又站在了人生的渡口,彼岸的邊緣。當彼岸成為了此岸,此岸又成為了另一個彼岸時,悵然若失是怎樣一個詞?

我躺在此岸與彼岸的邊緣,當我明白,這便是得與失的邊緣。

有時,得與失似乎竟在一念之間,而它們卻又是相互依存而在,這便如河的兩岸,人生忙忙碌碌,始終都是在此岸眺望彼岸。這世上沒有一味的得也沒有一味的失,琉璃鏡兩邊的世界如何能擇選?岸之得失,且正是人生之得失,人應為該得而得為該失而失,莫在這無窮無盡的困擾上心機算盡勞煩一生。韶光飛逝,才是人生最大的失!

此岸是真實,彼岸是風景。我頹然一笑恍若隔世。且讓子夜的音調洗淨潮聲,讓薄霧欲墜的迴響將飛走的月色反轉,流進我夢的血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1

我曾長久地駐立在祖父的中藥房門外,貪婪地聞着濃濃的藥香,靈魂彷彿也在這一刻得到救贖。

那是祖父的中藥房,病人們親切地稱它是“杏林”,我彷彿能感受到這中藥房後有一片杏林,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明媚的光芒。

望聞問切,我看見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隻佈滿皺紋的手輕按着病人的脈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華之脈,延綿至今。

祖父説:“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話深深打動,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藥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裏面的藥汁咕嚕地冒着泡,升起裊裊的藥香

我想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藥汁,正是中醫珍貴精華所在:救贖與自我救贖。

中醫在救人的同時,也洗滌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説:“如今的社會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醫院,醫生與護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從不曾見過。他們的儀器固然先進,但卻冷冰冰,不也少了點人情味嗎?”

説着祖母從裏面端出來一碗剛熬好的中藥,遞到一位病人手中,滿眼是關懷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風。

是啊,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欠缺,人們之間少了那份原始純樸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無味了。

有人説,這是良知的缺席,這讓我們變得如此孤單與孤寂。

中醫彷彿就是這樣一個民族的救贖者,在人與人之間,以一碗滿是藥香的中藥傳遞着,解救靈魂,在救贖別人的同時,一顆醫者接濟蒼生,懸壺濟世的悲憫之心也被救贖。

付出了温暖便會得到温暖,救贖了別人也是一種自我救贖,這是我從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箇中醫身上傳遞着的。延續了千年的人文關懷滲透着中華民族悠悠的悲憫之心。

我盼望着有一天,我也會成為這樣一個醫者,像我祖父或者更多同樣祖父那樣;也盼望着像我那樣更多的孫女會懂得這份救贖。

讓中藥之珍貴在這一份救贖中,再續濃香。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2

雨中遞給別人的一把傘,走前為別人關的一扇門,玩時隨手撿起的一個垃圾……這些都無形的體現着一個人的重要內涵—風度

在我印象中,最有風度的一個人是我的國中死黨,小丫。小丫呢,是我見過的最開放的一個女生,像個女漢子,我兩一見面幾乎就吵架,甚至還能動手動腳。但她身上有着好多人沒有的東西,叫‘風度’。

在某次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匆匆忙忙拎着袋子來到考場。剛準備拉開拉鍊時,卻發現袋子破了一個大洞。果然,裏邊所有東西全沒了。正當我哭得喊孃的時候小丫扔過來兩隻黑筆,眉毛一斜無表情的説‘先用着吧。’我呆呆地拿起這兩支筆,然後呆呆地看着她。

只見她手拿一把小刀,毫不客氣的把她的鋼筆橡皮從中間一切兩半,我看着牙齒正發癢的時候,突然有一塊橡皮斜向空中45度方向拋過來,穩穩地落在我的桌上。小丫白着眼跟我説‘看你還敢不敢這麼粗心大意了,要是真的到了會考,切你人都沒用。’雖然這話感覺拔涼拔涼的,但的我卻感覺心裏暖暖的。

就在這時,她又從她的筆袋裏抽出一把長長的直尺,啪啦一下,變成兩半向我扔過來。她用手指着她的文具説‘我們現在可是用的一樣的'筆,就讓這次考試讓我們一決高下吧。她壞壞的笑着。我也不甘示弱,昂起頭説道‘隨時恭候。”

我緊緊握着她給我的文具,心裏卻美滋滋的,心想‘原來小丫如此有風度,有她這樣一個死黨,足了。”

其實小丫在這件事情上,在生活中也一樣的有紳士風度。記得有次我兩同時看中了一件外套,而那件外套賣得特別火,就剩了一件。小丫搖搖頭説道‘我不穿和別人一樣的衣服,你拿走吧。’我微笑的看着她,以表達我的謝意,她頭也不回地走了。

就是她這樣的紳士風度,讓我對她特別敬佩。當然,她也是別人眼裏的一個極具風度的一個人。

紳士風度在當今世界很流行,它體現的不僅僅是個紳士模樣,更體現着一個人極高的文化素養。

所以,做一個有風度的人,度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3

人們常説,人生就是一條長路,每經過一個路口都會是經歷一次轉折。此時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個轉折處,茫然與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顫動。微風摩擦着耳鼓,我聽見冥冥中一個聲音:“這個轉折,你會如何去面對?”

我彷彿面對夜空,那幾億萬光年之遙的星雲,發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彷彿看見被貶的蘇軾,看到他面對轉折的從容與氣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激起了千百萬人內心深沉的迴響;我也彷彿看見盧比孔河畔的凱撒大帝,看到他面對轉折的果敢與堅毅,那一響亮的決定,成就了古羅馬的輝煌,也成就了人類歷史中值得永遠紀念的亮點;我還彷彿看見文革時期的沈從文,看到他面對轉折的高雅與昂揚,這位文學巨匠的心底荷花地依舊芬芳,人生路也彷彿充滿了荷花的高潔芬芳……

繁星在閃耀,好像是對我説:“你呢,你呢?”在這轉折的渡口,前人的帆影已經遠去,洶湧的浪潮已沾濕我的衣襟。我知道,面對轉折,需要我的樂觀、從容和勇敢。而這一切,無不源自一份對生活的信心。任何一個轉折都是一個新的契機,一個新的機遇,一個個轉折堆砌出生活的多彩。任何一個轉折都是一次對生命的考驗,一次與命運的較量;一個個轉折也就成就了一次次生命的偉大與輝煌。所以,我要微笑着去面對,平靜去迎接,勇敢去較量。相信轉折之後會有春光的旖旎,會有燕雀的啁啾,會有一條更為寬闊的陽光大道。

人生的轉折也許並不多,但每一個轉折的'影響都會非常大。這些轉折也許是因為自身的成長和經驗必經的路口,也許是生活中無辜遭遇的突變,但毫無疑問的是,都需要我們去面對。

抓不住的歲月的鳥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轉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紋,比羽毛還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們走到長路盡頭的時候,那每一道掌紋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個轉折的路口,都留下我們頑強的身影和從容不迫的笑容。

記得席慕容的一句話:“每一條走過來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而在這“走過”與“走下去”的轉折路口,待我以最充溢的信心和活力,去感受靈魂舞蹈如花之綽約;待我用最堅實的心靈和意念,去創造人生爛漫如霞之輝煌。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4

書使得文化得以傳承,書是人類思想與精神力量的支柱,一本舊書更是文明的載體、精神的財富。舊書雖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一本舊書,一段陳年往事,往事雖去,卻能勾起我們對往事的回憶。

每逢清明時節,當我回到故鄉時,一種莫明的感慨總會湧上心頭:故鄉依然是如此的破舊。看到那破舊的鄉村戲劇小樓如今已變成了堆放柴薪的房子,看到那殘破的寺廟如今只有一縷香煙裊裊升起,看到奶奶的墳塋前如今卻已長滿雜草,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漣漪。故鄉的一切似乎都是陳舊的;但,故鄉卻珍藏着我兒童時期多麼美好的記憶啊!故鄉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歷史,故鄉卻是如此的親切、和藹,如我的爺爺一般。

我還記得故鄉的那口古井,它就在離我家不遠處的一個小池塘旁邊。我仍記得兒時每當我路過時,便好奇地將頭探進去,然後大聲地向裏面喊,不久便會傳來古井給我的`“迴應”,我與古井成為了一對好朋友。我渴了,還會將古井上的木桶放下去,然後用木勺舀一瓢冰爽甘甜的井水來喝,喝下去便會有一種從喉嚨一直沁涼到心的感覺。

聽鄉里人説,在土地廟旁的那顆古槐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古槐樹的確很粗,估計要幾個大人圍起來環抱着才能將它抱住。或許古槐樹是和故鄉一樣大的年齡吧,多年以來它已將根深深地紮在故土裏,或許它要與故鄉一起老去,倒下時也要埋在故土裏,零落成泥碾作塵,成為故鄉深深的烙印。或許,古槐樹應該是最能見證故鄉崢嶸歲月的吧。

每次回到家裏,鄉里的人總會驚奇地指着我説:“你以前不是經常來我家搗亂的那個小鬼頭嗎?現在都長這麼高了。”故鄉的人要麼都到城鎮打工去了,要麼就是嫁到遠地,剩下的都是些老人。他們臉上的皺紋似乎是被那飛快流逝的歲月雕刻而成的,似一座座連綿的山脊,又似一條條枯藤。

故鄉的古井仍在,故鄉的樹仍矗立着,故鄉的人卻在慢慢老去,轉眼間我們已長大。故鄉是一本舊書,廓清封面上的浮塵,便打開了一幕幕不能忘卻的回憶。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5

“方形”與“圓形”是兩種格格不入的圖形,正所謂“方枘圓鑿”,意思是説,方榫頭和圓卯眼,兩者合不起來。由此引申出的“方正”與“圓滑”,也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談到“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正”:正色直言、正身明法、正身清心、正氣凜然、正言不諱、正己守道……這些詞,形容的都是“方正”之士。所謂“方正之士”,指的是品行正直、不阿諛奉承的人。司馬遷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出生於史官之家,繼承父業,專門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蒐集記錄本朝史實。對,是“史實”!他要記錄的就是史實。面對漢武帝的威逼,面臨正義與尊嚴的艱難抉擇,他,並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宮刑的'屈辱,他,含淚寫下了《史記》這部不朽的傳世鉅作。倘若他不是一個正身明法之人,又怎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倘若他不是一個方正之士,又怎會有《史記》這樣震驚後世的著作的誕生?每每想到他們這樣一羣正義凜然之士,內心總會湧起一股熱流。

與方相對的是“圓”,“圓滑”一詞在字典裏的釋義為“形容人善於敷衍討好,不負責任”。但“圓滑”一詞並不一定就是貶義詞,“八面圓通”一詞即指為人處世圓滑,處處應付周全或辦事圓通周到。圓滑之人有時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圓滑之人有時能結識更多朋友。其實,“圓滑”可以解釋為説話委婉、處事謹慎,在某些特定時間、特殊場合,圓滑一些未嘗不可。正如古詩所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亦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意思是説,做人要像水一樣,該“方”時“方”,該“圓”時“圓”,能屈能伸,不可一成不變,固執己見。身為父母官,就當秉公執法,正理平治,該“方”;作為主持人,就當善於隨機應變,面對不同情況,説不同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場合,我們要擔任不同的角色,説話處事的語氣和態度也有不同。器物的方圓之用,各得其妙,人生的方圓亦是如此,一個懂得生活、善於交際的人必定要懂得人生的方圓,認識人生的方圓,做一個“上善若水任方圓”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