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歷史般的旁觀作文

來源:文書谷 2.3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歷史般的旁觀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會歷史般的旁觀作文

學會歷史般的旁觀作文1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

愛憎矇住了理性的心。跳出愛憎,歷史會還給我們一份真實的面目。

霸王騎着烏騅化為了鬼雄,虞姬將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藍,於是心被感動了,那殿上之君只不過是無恥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就熱血沸騰。

可是就是這個被唾罵的人建立了中華大地的一代霸業。沒了他,哪來的張騫扶着駝鈴走向天山的雪蓮?沒了他,哪來的衞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飛沙?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告訴我們———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

煬帝踏着龍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慟。於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運河不再雄渾,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淚

可是就是這條勞民傷財的大運河,書寫了大都的輝煌,托起了沿河的`點點明珠之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告訴我們———京杭大運河滅了一個隋朝,卻也開闢了更輝煌的盛世。

人鏡對着太宗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創貞觀之治的盛世。於是雙手揮舞着高呼“明君”、“偉人”。

可即使是這樣一代聖明,我們又怎能忘了玄武門前的血泊?

歷史的高峯迴響着一個聲音:“再偉大的君王,他的身後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愛憎後的我們,會有一雙清澈靈動的心眼。環視世間一定會有新的認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觀。

以清澈的眼審視自己,對於任何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靈動的心審視世界,對任何對錯,保留一份最真實的瞭解。

給所有的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讓歷史的車轍輾過額頭,留下讚許的痕跡。(推薦老師:陳立學王樹華王先海)

短評:人們常説,歷史是公正的,但人們對於歷史的認知,往往並不公正,因為有了愛憎,有了喜惡,人們便戴上了有色的、變形的眼鏡。

歷史之於現實,又是一面明鏡,而如果添加感情色彩,明鏡裏也難以找到折射當今社會的真實。

於是,審視歷史,面對現實,我們需要摒棄個人的好惡,摘下有色的眼鏡,“給所有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

從現實到歷史,再從歷史到現實,感情色彩怎樣影響我們對歷史的反思,客觀真實與主觀感受又有怎樣的聯繫,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為我們作出了深刻和獨到的剖析。而這種深刻更藉助了形象,這樣獨到又不失於空泛;寫現實硬實,能以自然景物為喻,生動形象;評歷史事件,又以素描的方式勾勒人物,通篇融精闢的廣義於具體形象的“具象”之中,深得魯迅先生“形象論證”之妙。

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顯示如此厚實的底藴、如此俊逸的才華,委實難得!

學會歷史般的旁觀作文2

不盲從自己的感情,在現代社會顯得更為重要。以商界為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曾湧現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業,卻總因拋不開″任人唯親″的用人機制,任意進行而最終分崩離析,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捲走。反觀海外的大企業,能成功立於商場不敗的原因,正在於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業,用市場作為自己的風向標。香港首富李嘉誠,送兩個兒子出國留學,卻在兒子們學成歸來後讓他們從公司底層幹起,有人説他冷酷,而事實上,正是這種排除掉親情干擾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兒子得到了鍛鍊,成為香港新一代年輕有為的富豪。

心中的天平應架設在穩固的基石之上,感情雖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好自己的量度,只有這樣,才能撥雲見日,選擇到自己應走的那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下文從哲人談到李白、杜甫,又舉出現代事例,統統是為了道出觀點: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個量度。這使得文章論證的道理單一、集中,明確得易讓人接受。並且,作者的語言基本功相當不錯,開頭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因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

--古希臘哲人曾説,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選擇什麼作為量度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道德、理智、責任、信仰等都很重要,關鍵在於,你選擇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於自己又不損害別人的利益。

一個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會使他顯得親切而又冷靜;一個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會使他顯得高尚而又真誠;一個人如果能用責任感控制感情,會使他顯得堅毅而又可信。我欣賞李白的狂放灑脱:愛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愛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更能理解並接受杜甫的現實感、滄桑感。人,不能總活在夢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隨意釋放的感情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