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餈粑作文(6篇)

來源:文書谷 1.57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打餈粑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打餈粑作文(6篇)

打餈粑作文1

家鄉是我記憶深處美好又模糊的影象。寒假裏我回到了家鄉,那裏的房子都修築在水塘邊,只要站在家門口眺望,目光所及之處哪裏不是綠色?只要抬頭仰望,天空便會在你的瞳仁中滴上鮮亮的藍墨,或是俯身凝望水面,那真是好靜好美的一幅畫喲,是誰畫的呢?

畫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們的存在給這畫作添了不少生氣。我們親手製作了又香又糯的餈粑。打餈粑是個體力活,也是個細緻活,李伯伯用三輪車拉來了石頭缸,缸一着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噴噴冒着熱氣。木錘也洗淨了,就開始搗米,搗了一會兒,重頭戲來了,開始打餈粑。氣氛一瞬間活躍起來,一下一下地錘,一聲一聲地喊,糯米變得勁道起來,也更加有粘性,拉拽的時候就更費力了。“哎呀,不好!”不知誰喊了一聲,孩子們愣在原地,看見錘子上粘着一個白淨淨的東西,那不是餈粑嗎?李伯伯接住了差點“毀容”的餈粑,人羣裏沒有責怪聲,反而傳來一陣陣清朗的笑聲。李伯伯笑着説:“打餈粑的確是一門手藝,你們幾個年輕人沒經驗,讓我來吧。”李伯伯一上場,餈粑像見了老朋友,乖乖聽話,任憑李伯伯給它按摩,捶背,李伯伯果真是好手藝啊!在幾個人的配合下,餈粑變得又軟又糯,捶了那麼久,依舊熱氣騰騰,香飄十里。幾個嘴饞的'小孩兒沒等裹上面粉就掐下一小團,品嚐着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裏化開,大家笑得滿足極了。之後我們把蒸好的餈粑送進裏屋,郭奶奶給他裹上面粉,餈粑像穿上了新衣,姐姐還捏了一個餈粑小人,白白胖胖,樣子可愛極了。我吃着香噴噴的餈粑,心裏美滋滋的。

餈粑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好比我們的人生,反覆捶打,反覆磨練。這門打餈粑的老手藝值得傳承,下次我也要去學一學這門手藝。

打餈粑作文2

"度過了三百六十五個晝夜,地球轉了三百六十五圈,我們企盼了三百六十五個日月,終於迎來了這歡慶的日子——春節。

每到這時候,我的家鄉都會有打餈粑的習俗,今年也不例外,因為餈粑象徵着豐收、團圓和吉祥。

別看餈粑小小的一個,做出來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個晚上,接着把米放進木桶中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米飯拿一個“T”型的大木錘反覆在石槽裏敲打成飯泥,再拿一個木板,在木板上灑下面粉,把打好的飯泥放在木板上揉搓,分成一個個平均大小的米團,再用另外一個木板放在這上邊壓一壓,不一會兒,一個一個又扁又嫩的餈粑做好了,賣相極佳,讓人看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快望出來了。這時你要是站在這希望兒,肯定也很想吃呢,這可不行,這樣的餈粑還要放置陰涼處風乾,風班幹後放在水中泡起來,再保存個兩三天,就可以拿出來細細品嚐啦。

做餈粑也是聚會的大好時機,大人們不停地忙碌,小孩子們也不閒着,忙來忙去地幫大人們搬東西,這個場面右真是熱鬧,地無法形容,不過,這才是家人過年其樂融融的樣子嘛!

來,廢話少説,我來給你科普科普餈粑的'吃法。餈粑可以煮着吃、煎着吃、蒸着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經常在火爐上烤火,在火爐上搭個鐵架子,把餈粑放在鐵架子上烤,烤餈粑時火不能太大,要不就只會把外皮烤焦,而裏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性急。等到餈粑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餈粑里加些糖,這時你可不要被這它的外表誘惑地急於下口哦!不然燙得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舌頭了,咬一口餈粑,那真是濃深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澤,一口則令人流連忘返,二口則令人其樂無窮,三口則令人樂不思蜀,四口則令人醉生夢死,五口則令人飄顠欲仙……

餈粑好,餈粑妙,過年忙,餈粑香!怎麼樣?呼了我的敍述,想吃餈粑嗎?"

打餈粑作文3

小時候總覺得打餈粑是體力活,得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一下一下地把糯米放在石槽裏翻打。但這次回老家過年,我才真正瞭解到,那是以往的事了,現在大家都是用機械來打餈粑。

在親戚家,有一台奇怪的“鐵傢伙”,讓我和妹妹疑惑不解。爸爸告訴我,這是打餈粑的機器。我和妹妹圍着看了半天也沒看個明白。這時,姑奶奶端着一個冒着熱氣的木桶從後院裏走了過來,掀開蓋子,裏面是一桶白花花的糯米飯,糯米飯的香味瞬間撲面而來。我們頓時着急了,叫大人趕快開工打餈粑。

姑爺爺和姑奶奶兩人一起,一個用大湯勺往機器口放糯米飯,一個用木棍搗,你一下我一下,我看着覺得好簡單,心裏癢癢的,忍不住想要自己嘗試,但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挺難。

我用力地往機器口搗着糯米,但糯米在我的'手裏卻變得一點不聽話,經常整塊整塊的粘在木棒上,被我提起來。好不容易整好了糯米,又因力氣不夠,出口處斷斷續續,遠不如姑爺爺搗得那麼大塊。真是一件累人的活!才搗了幾下,我就累得氣喘呼呼,在大冷天竟直冒汗。

好不容易打完餈粑,我在手上抹上茶油,準備捏餈粑。

白白胖胖、熱乎乎的餈粑被放到了桌上,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捏起了一坨,但隨後像被電了似的,縮回了手,放在嘴裏吸吮着。那種想捏,但又怕燙的樣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在一旁的姑奶奶則嫻熟地捏下餈粑,滾成一個小糰子,遞給我,讓我放到竹台上按開。

拿着捏好的餈粑糰子,我左右手倒來倒去,迅速地把這些白又圓的小糰子放在竹台上,用手掌輕輕按開,一個圓圓的餈粑做了出來。按照這個方法,我和妹妹在不知不覺中越做越好。最後,我拿起一塊蘸着糖和妹妹一起吃了起來。自己捏的,果然又香又軟。

這次打餈粑的快樂,我將永遠收入記憶夾中。

打餈粑作文4

“八月裏,中秋到,家家户户打餈粑。快喊爹,快喊娘,燒開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搗糯米。”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最讓我開心的就是中秋節打餈粑。

餈粑最講究的就是蒸和舂。首先要選材,糯米粒一定要選那種圓圓的才會更糯更香。把米粒洗乾淨後再上蒸籠蒸,蒸出來的糯米飯晶瑩剔透,噴噴香香,整個村子都聞見那種香味,讓人感受到節日的喜慶。糯米飯蒸好後必須馬上放石臼裏舂,不能冷卻,否則就會舂不餈,會有很多米粒夾在中間。

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飯放在石臼裏。糯米飯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動;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麼粗的木棒用力舂打。一開始,有年輕人自告奮勇地來舂,可他們力氣不夠,方法不對,那晶瑩冒着熱氣的糯飯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麼也舉不起來了。於是外公這位”老將”出馬了。只見外公輕輕一舉就舉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飯上,發出”咚”的聲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飯黏在木杵上。舂飯、提起,再舂再提起,漸漸的`,糯米飯越來越碎,也越來越了黏,糯米飯條就拉得越長。我也想要嘗試一下,使出來全身的勁都舉不起來。

外公不斷用力舂打,大約十分鐘,一粒粒的糯米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飯糰,這個時候糯米飯就算舂好了。外婆趁熱把飯糰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團,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給鄰居們一些。外婆説:"大家都吃才會更香,好東西要一起分享。”我使勁點頭。

餈粑怎麼吃呢?必須準備好豆粉和白糖搭配着糯米飯糰。先用筷子夾出一小團,然後在外面裹一層豆粉和白糖,看起來都讓人流口水,顏色也十分誘人。輕輕咬一口,糯米的軟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讓人頰齒留香。吃完餈粑後每個人的嘴角粘滿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這節日的歡聲笑語中……

每年的中秋節總少不了餈粑,香甜的餈粑寓意着團圓和甜蜜,而打餈粑也成為我美好的童年回憶。

打餈粑作文5

如果説喝雄黃酒是端午的習俗,吃年夜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打餈粑就是清明節特有的習俗了。今年清明節,我就親眼見到了餈粑的製作過程。

做餈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淨放入一個木桶中,將木桶放在一口盛滿水的大鍋上,下面生起火來,不一會,熱氣就冒出來了。經過一番蒸煮,木桶裏的糯米熟了。熱騰騰的糯米出桶時,白花花的霧氣迎面撲來,一股糯米香直衝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個大石臼中,大人們開始用石錘擊打。打餈粑可是一項體力活,那石錘少説也有幾十斤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動,因此需要有好幾個壯漢輪流擊打。一錘子下去,即使是再堅硬的東西也會被砸碎,何況是這柔軟的糯米,因此同時還需要一個靈巧的人來控制形狀,添水揉糯米。

開始時,身高八尺、力大無比的舅舅首先上陣。只見他兩手一前一後托住石錘柄,與動作靈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舅舅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別看舅舅打得興致勃勃,但沒過幾分鐘,他就體力不支,敗下陣來。於是,後面的人就自告奮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輪下一個,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

待打得顆粒均勻時,糯米就變成了餈粑。熱氣騰騰的餈粑出臼後,倒入覆蓋着一層面粉的面牀上,用手和擀麪杖扒平,然後劃成一條條的形狀,放入各種餡料,用刀切開,如同包餃子一般包起來,再拉長拉細。這樣,香糯可口的餈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打餈粑作文6

每年的臘月,老家的大人們都忙着打餈粑。

餈粑是老家的特產,它相當於年糕,但又不同於年糕。年糕是粳米粉做的,餈粑是用糯米飯做成,而且形狀也不同於年糕的長條,餈粑是長方塊。餈粑是過年中自家和招待客人的主要點心。

打餈粑在夜裏進行。早上將糯米浸泡在大水缸裏,黃昏時將泡脹了的糯米放在大蒸籠,蒸熟後由一個身強力壯的人抱起裝滿糯米飯的蒸籠,將飯倒扣進大石米窯裏,緊接着由三四個人用T形木棍搗那熱氣騰騰的糯米飯,一個人喊着號子,其他人跟節拍圍着米窯快速轉圈,不一會就將糯米飯搗成粘糊狀。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給小孩捏餈粑糰子,小孩們來看打餈粑就是為這時候能吃到香噴噴的餈粑糰子。小孩們吃足以後,搗餈粑的人收起T形木棍,由一人掄起大石錘,使勁向石米窯裏的餈粑打下去,並由一個人不時地將餈粑翻動。整個過程的作用相當於和麪,將飯敲打成了和熟的面。

打熟了後再平鋪在撒有幹米麪粉的門板上。每打一米窯鋪一層。

第二天早上,餈粑幹了,用切菜刀劃成一個個大方塊,餈粑就算做成了。

老家打餈粑是集體互助活動,每家有一米窯或兩米窯,打好以後,疊放在一個門板上,早上自上而下,等着各劃各的,然後挑回自家。

餈粑有各種吃法,油煎、水煮、火烤都非常可口,但我還是最喜歡火烤的餈粑。冬天的晚上在火宕的炭火上支個大鐵火鉗,再把餈粑放在火鉗上翻烤,將餈粑烤得鼓脹鼓脹,然後在鼓脹的肚裏灌進白糖,那不僅是小時候的.美味,就現在我也沒遇上比那更好的燒烤。

現在每年春節前我都託人從老家帶來餈粑,現在的餈粑跟從前的餈粑沒有不同,所不同的是早已不用手工製作,而是用機器製作。那打餈粑的場面再也難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