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詩作文

來源:文書谷 1.1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與詩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與詩作文

我與詩作文1

清淡的歡愉,最美的本質。

——題記

車水馬龍,高樓聳立,夜晚的燈紅酒綠映在我的臉上,擾亂了我的思緒。躁動的搖滾,喧囂的人羣,耳邊一片紛紛擾擾……在這個十字路口,我迷失了自己,看不清方向——學習的壓力層層疊疊地堆積在心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如機器般日復一日地循環,愈發迅速的節奏,讓我覺得前途一片黑暗。漸漸地,我跟不上生活的腳步,成了個迷惘的孩子……苟且偷生罷了!我多想逃離這個世界,在這世俗裏,隱藏自己。

所以,我回到了那個地方,暫且做個隱逸者。

那兒就是我的故鄉,一個古樸的鄉村。沒有新房,沒有科技,只有那灰牆青瓦,低矮的土屋。放眼遙望,平曠的農田裏玉米挺立,點綴着幾間木屋。屋舍的盡頭,盡是青翠的竹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終於山底。山腳下有一泓渠水,渠中的水清澈見底,金黃的銀杏葉隨流波飄向遠方。“綠的草,藍的水,紅的葉,白的山,我看着這一切秋天的童話發呆。”我品着林清玄的句子,散落在秋天的角落裏——原來世上不只有燈紅酒綠,不只有機械地學習。

鄉村的日子過得極其簡單。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規律的`生活,卻充滿了隨性。男人們熱愛勞動,聞雞鳴而起,哼着小曲兒扛着鋤頭便幹活而去。在田裏,他們邊收割着莊稼便話着家常,在他們的臉上,一點也瞧不出累的蹤影,反而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和滿足的笑容,流淌的汗水是他們夢想的結晶。

而鄉村的女人們也是如此。被初升的晨曦喚醒,在小水潭邊洗衣,悦耳的浣衣聲和着鳥兒的小令,彷彿奏起了《田園交響曲》,舒緩而寧靜。

我坐在藤條編織的吊椅上,品着一杯綠茶,享受着此時清雅的畫卷,耳邊聽到的不再是躁動的搖滾,而是自然的音符。我漸漸地放慢了腳步,與這座鄉村並肩而行,感受到了慢的魅力。傍晚,暮色四合,我和爺爺奶奶坐在竹籬圍成的小院裏,捧着粗茶淡飯,品着清香苦茶,但見頭頂,月光淋漓。在這個樸實的鄉村裏,我找尋到最本質的自己——簡單純真的自己,不受約束、隨性漫步,猶如在另一個緩慢而詩意的世界中生活的自己。

林清玄曾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説:“清歡是來自對於沉靜的疏淡的簡單的生涯的一種酷愛。當一小我能品嚐出野菜的清臭賽過了粗茶淡飯……這些便是‘清歡’。”大概,生活在快節奏中的我們,偶爾所需要的,就是這樣有詩意的清歡生活吧!

此時此刻,在與這座古樸鄉村——故鄉的相遇中,我邂逅了詩意的生活,到達了心靈的遠方。

我與詩作文2

有人説,生活不能限於苟且,要追求詩與遠方。

時代變更,年華更迭,處於新時代中的我們,可以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實現我們的遠方的夢,無論是中國,還是令人充滿期待的歐洲國度,我們大可以一覽大江南北之景,感受大自然的巧工藝術,不枉時光的恩賜。

這就是所謂的“詩與遠方”麼?

在一般人的理解裏,“詩”代表美好,“遠方”代表天涯。象徵着希望,與美好的未來。但這解釋是否太過片面單一?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類社會,柴米油鹽,車水馬龍,避無可避。一個生活在市井中的人,牽扯着很多東西,會擁有家庭,會贍養父母,會成為千千萬萬人中為生計奔波的螻蟻。然而,有些人把這稱為“苟且”。這一言論難道是合理的嗎?作為一個普通人就是苟且嗎?難道只有流浪才是所謂的'“遠方”?然而這是錯誤的。芸芸眾生中忙碌,是人生之常態,而那些追求功利,枉費時光,權利緊握的人,才是“苟且”。我們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做一個善良、勤奮、老實的人,是可敬的,而那些守在手機電腦前做“鍵盤俠”抨擊別人,無度揮霍的人,卻不知自己正困厄在所謂的“苟且”中,無法自拔。

我們要知道,“説走就走的旅行”要在一種自我充實,精神飽滿的狀態下實現,要在完成社會中最基本的任務之後,一種精神與生理的放鬆,是在安排好一切後,去感受天空與田野的魅力,讓自己得到片刻的歡愉,然後又重新迴歸市井,繼續朝九晚五的生活。大冰的書裏有一句話,“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這是一件確確實實發生的案例,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活成我們理想的模樣,真的有人在世界各國開連鎖店,既有穩定的收入,又可在周遊列國的同時,結交許多好友,在江南河畔開一家小店,讓匆匆趕路的人休息片刻,喝酒談笑唱歌,或一起過春晚,得以相互取暖。這樣的人,少之又少,那我們既然做不到,為什麼不能安分過日子,為什麼寧願浪費時間精力去在社交論壇上發表廢話,也不願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足夠強大,讓自己成為別人的依靠?

詩與田野,大海與遠方,都是過眼雲煙。我們不是古人,沒有戰亂與武俠,如今和平安寧的盛世,我們應當慶幸,可以安穩,可以詩意,旅遊要去,但不能摒棄世俗,遠方不能當飯吃。要時刻保持一顆赤誠初心,在任何時候,一個乾淨品行端正的人,無雜質污濁的人,才是真正的詩人,達到一種境界,才有資格大聲和別人説:“我不苟且!”

詩與遠方,是一種精神歸宿,是一種看不見的靈魂裏湧動的嚮往,我們不能做泛泛之輩,可以和美景來一次短暫的心靈的碰撞,我們要做一個擁有純淨心靈的市井之徒,即使身在激流,也要澄淨如斯。

我與詩作文3

詩於我而言,似童年的夢,似成長的懵懂,似經歷後的頓悟,但它其實就是生活,亦是人生。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這一刻就是美麗的。

凡是令我傾心的“詩”,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題記

歲月如梭,白駒過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切都隨着清風悄然而逝。可成長道路上,我卻不曾孤獨,似星星點燈,照亮我回“故土”。因為有它一-一詩,自此,我不再獨自前行。

“囡囡,來,阿婆教依讀詩,背出來,請依吃糖。”在孩提時期,這句話格外耳熟:外婆操着一口輕柔的上海話“誘惑”道。我總是嘴饞,撒開小短腿,捧起書本,煞有其事地跟着外婆吟誦着:“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時晃晃小腦袋。現在想起竟覺得有點好笑。背完之後,就去“要賞”,眼巴巴盯着外婆。她慈祥地笑了笑,遞上小小的`糖,放在我小小的手心裏。我迫不及待吃了起來:嗯,詩是甜味的嗎?

後來長大了,我要背的“詩”越來越長,只能苦悶地“秉燭夜讀”,死記硬背了。印象最深的還是李白的《月下獨酌》。我扶着額大聲背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嗯·····舉杯······”咦,後面是什麼?我倒了下去。嗯,我被詩歌“虐”了。我的心間不由得燃起一股無名之火,憤憤地捏着書角。“舉杯邀明月,哈哈,對影成三人!”突然,一聲爽朗的聲音敲入我的耳畔。睜開眼睛,哦,原來是我爸拿着酒杯,喝着小酒,正看着我:“詩可不是這麼背的。如果李白還健在,不得被氣死,你別毀我偶像啊!”“酒鬼對酒鬼,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媽媽奪走爸爸的酒杯,朝他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別影響我女兒背書。”看見他倆的舉動,我不由得被逗樂了,好奇地問:“媽,你的偶像是誰?”我媽想了一會兒,看似隨意道:“李清照吧,女中人傑。”我聽了以後,默默記下:哦,原來詩人是父母的“偶像”。可,究竟什麼是詩呢?隨着歲月在指尖中滑過,我讀的詩歌越來越多。漸漸明白了每首詩的意境都是不同的,那我可真是一個“花心”的人:我不僅愛李白、杜甫、李清照,還愛魚玄機、李商隱、温庭筠,但我最愛蘇軾。因為李白是仙,一生瀟灑不羈、自由浪漫;杜甫是聖,憂國憂民、腳踏泥濘;唯有東坡是人,他走在塵世,從挫折裏爬起來一步步走着,向陽而生。

詩於我而言,似童年的夢,似成長的懵懂,似經歷後的頓悟,但它其實就是生活,亦是人生,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這一刻就是美麗的。或許你不知將去哪裏,但你已經在路上了。長路漫漫,願負重前行,素履所往,一葦以航。詩將相伴我,永遠,永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