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諸葛亮作文

來源:文書谷 2.8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諸葛亮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諸葛亮作文

諸葛亮作文1

英才之眾,莫盛於三國:三國英才,莫過於諸葛。

在這羣雄並起、戰火連天的時代,你如一條伏龍高卧於卧龍岡之上,用一雙敏鋭的眼睛審度着天下大勢,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我知道,你並非苟全性命於亂世,你是在等待一位仁君,等待一個時機,因為你有自己的高尚追求和遠大抱負。

於是,你等到了劉備。初出茅廬的你面對着無數的輕視和譏諷,空有經天緯地之才,卻無法一展身手。終於,你迎來了博望坡之戰。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你安然自若,井井有條地佈置着對敵良策,一把大火燒得曹軍片甲不留。初試身手便大捷而歸,你卻一笑了之。我知道,對你來説,這不過是雕蟲小技,你的抱負是成霸業、興漢室。

曹操率兵百萬順江而下,勢如破竹,鋭不可當。你前往東吳欲結成孫劉聯盟,共拒曹賊。走進東吳的.大殿,面對羣臣的侮辱、鄙視和挑釁,你仍然面不改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厲聲呵斥着他們的貪生怕死、膽小如鼠。以寡敵眾,舌戰羣儒,你那尖鋭的目光和激烈的言辭,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刺進他們的胸膛。你揮舞着手中的羽扇,泰然自若,眾人不覺一驚,面面相覷,盡皆失色,無言以對。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你再也不是一個小小的謀士,如今的你已是蜀漢的丞相。身居高位的你仍然一絲不苟,事無大小,都親自主持。你是治國之能臣,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正因為你這樣公正嚴明地依法治國,才使得吏治清明,兩川人民,才祈樂太平,夜不閉户,路不拾遺,舉國上下,無不稱道。

先主的逝世無疑是對你的沉重打擊,已年過半百的你,為了完成先主遺命,毅然決定揮師北上,平定中原,臨走前只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出師表》。你通天文,識地理,知奇門,曉陰陽,看陣圖,明兵事。這時的你,終於可以大展軍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罵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嚇退司馬懿……六伐中原,鞠躬盡瘁,一心只為匡扶漢室。你終於盼來了上方谷之戰,眼看勝利在望,怎奈天降大雨,只能仰天長嘯:“蒼天助曹不助漢哪!”

此情此景,何等悲壯!嘔心瀝血幾十年,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躬耕南陽、意氣風發的少年,已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隆中的遠大理想,也隨之破滅。你帶着無限的悲哀、痛苦、憤恨和無奈,永遠地離開了。好一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好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幾千年來,你倍受景仰,你的智,你的忠,你的義,將永駐我心。

文已至此,吾已潸然淚下——孔明啊,“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共存盛德,應歎古今無!”惜哉,惜哉!

諸葛亮作文2

千年的古風未老,氤氲出一雙睿智的眼,訴説着他的情,他的志……

——題記

江山如畫,左右了古今多少豪傑。猶記天下三分,他一雙鋭利的眼,洞悉了一切。自信如他,一抹英氣由眉間漾開,指點着天下江山……

卧一間草廬,品一杯清茗,躲避亂世,抑或是在蒼茫人海中等待知遇知己。依稀望見劉皇叔時,他那平淡如水的眸子,霎時似若有了星光點點,直覺告訴他,這便是一生都要追隨的人。面對皇叔的真摯、虔誠,不免心生一絲猶憐,一縷感動,一份堅定,羽扇輕搖,淹盡了眸中的百感交集。他的瞳仁,像碧藍的湖水般,深邃而平靜,令人永遠捉摸不透;最終的堅定,恰似陽光灑滿了湖波點點,從此,三顧頻煩天下計。

卧龍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感念三顧之誠,你無悔,無悔走出這個田園。

江畔,霧瀰漫。江水間,徘徊着戰鼓的`鏗鏘。江岸上,燈火通明,萬箭齊發。他着一身青衫,執一把羽扇,持一杯美酒,言笑晏晏間,早已借的數十萬箭,那響徹天寰的“謝將年箭”,盪漾了對手多少的自信與倨傲!黑夜,濃霧,他的眸子,似璀璨的星,雖然無奇,卻裝點了天空,無盡的英明與智慧,盡斂其間。

孔明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志向,你要成就一番偉業。

彈一曲古箏,飲一壺濁酒,慵散地坐子危城之間,談笑風生中,眼望面前十分雄兵,眸中,仍舊是平淡如水,波瀾不驚,更添了幾分自信,幾分得意。嘴角略微勾起的一條孤痕,此時恰恰幻化作一把無形的利劍,將對手的來勢洶洶,刺得體無完膚,任再多十萬精兵,也不能震動這座空城半分。有誰曾望見那平靜如湖水的眸中。多了一份釋然,一份從容,恰似一顆小石子打入水中,漾起陣陣綠的漣漪。

諸葛丞相,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無奈,你無奈七年北伐,終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雙睫微垂,神色黯淡,清淚潸然而下,浸染了滿卷斑駁。此時,他的雙眸中,萬分糾結:先主的崩,天下的鼎立,臣子的無奈,出師與否的進退兩難,令人頓生萬般感觸。想起先主的恩惠,他的雙眸頓時放出了光芒,堅定,再堅定,一顆熾熱的心,揮動三軍,為攮除奸兇,興復漢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知在風餐夜宿的紅軍途中,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遙望蜀川大地,眼中是期盼,還是惆悵,最終都付之於一聲心酸的歎息。

有誰曾見七擒七縱的欣賞與渴望?

有誰曾見揮淚斬馬謖的無奈與惱恨?

有誰曾見六出祁山的睿智與歎息?

秋風吹打着梧桐,亮如明晝的營帳中,他的雙眸依舊不減少年時的英智,自知大勢已去,那雙眸竟沒有絲毫的痛苦與生死的憂傷,在一生的最後一刻,他有哪一分打算是為了自己?朝思暮想,殫精竭慮的是劉阿斗的江山,是紙醉金迷,笙歌燕舞的劉阿斗啊!抑或是,先主的知遇之恩,點燃了他一生邁往終點的明燈。

這就是愛國主義的真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抬望眼,他的眸中依舊似湖水般平靜,波瀾不驚……

諸葛亮作文3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然有神仙之概。”他手搖羽扇,緩緩走來,月光撒落於他的眉眼之間,清明而透亮,渾然見“有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的孤傲。然而,手揮羽扇談笑風生之間,千軍萬馬灰飛煙滅。恍然之間,我讀懂了諸葛亮。

在才智上,我讀懂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與學富五車。在我的印像裏,他富有傳奇色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綸,飽讀詩書。未出隆中,他一番宏論談盡天下三分之勢,初露鋒芒,令劉備露出驚慕之色。火燒曹營,又助劉備於赤壁中大敗曹操。奉命入川,直激黃忠,斬殺夏侯淵,奪取漢中,為漢業之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擒孟獲,則彰顯了他寬廣的心胸與聰明機智。

在謀略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足夠自信。書中最讓我拍手叫絕的莫過於“空城計”了:當諸葛亮錯用馬稷,因此失去街亭,只好駐守西城縣時,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奪取城池。諸葛亮身旁的眾文官、士兵都慌了神,一個個哭喪着臉,卻又將希望全寄託在諸葛亮的身上,此時全城生死皆握在諸葛亮的一念之間,而諸葛孔明卻毫不慌張,依舊面色如一,搖着羽扇,思考半晌,才説出對策,眾將領像吃在定心丸,這才舒了一口氣。然而,司馬懿率領眾兵停與城下,看見城門大開,煙霧繚繞,只有二十幾個百姓在清掃街道,而城樓上,諸葛亮焚香撫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司馬懿心中疑慮,但又不感貿然前進,謹慎多疑的他終是沒有攻打,反而將率領眾兵返回。在千鈞一髮之時,兩方都不能確保,所以都不敢貿然行動,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但諸葛亮卻深知司馬懿的猜忌多變的性格。他用他的'自信在賭,不可否認地説,諸葛亮的眼中,洋溢着智慧與謀略的寒光。

在為人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高尚品性與忠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他對自己兒子的諄諄教誨,教導兒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才能成就大事。不僅對兒子要求嚴格,對自己亦是如此。曾記否,先帝涕哭:“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聲音依舊在耳畔迴響回,而諸葛亮卻堅定地回答:“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死乎!”他説到就做到,儘管劉禪平庸無志,但他依舊竭盡全力輔佐後主,至死不渝,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讓他對知遇之恩湧泉相報。他雙肩擔着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被寄予興復漢室的厚望。出師伐魏前,他怕一去無回,於是將點點心血化為文字,真情流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成《出師表》,為後人傳頌。

漢末三國,羣星燦爛,但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英雄之風,山高水長,其光澤事蹟,必將

永垂不朽,和天地共存,和日月同光。我輩少年郎,更應以此為榜樣,於這繁華盛世中,志存高遠,報效國家。

諸葛亮作文4

1800年前,一位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東方智者,穿越歷史的風塵,款款走向舞台的中心。從此,人們無不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為他的聰明才智而傾倒。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歎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

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羣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廬,他“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個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七星台上巧借東風,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帳中首屈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他依然笑容滿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

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明知那裏有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葭萌關下,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説服馬超投降。他從未有過私心,一心一意追隨主公劉備,為蜀漢大業嘔心瀝血,為民為國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劉備將子劉禪託付於他,並稱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為蜀漢之主。但他並沒有被飛黃騰達與金錢名利所迷惑,身體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饋了皇叔當年“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劉備死後,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軍馬,沒有讓魏國乘人之危而滅蜀的計謀得逞;在其後的九年中,他開始計劃和準備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獲”,解除了蜀漢的南部之憂;而後六出祁山(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北伐中揮淚斬馬謖,大擺空城計,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公元234年,54歲的他積勞成疾,不久便與世長辭。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個戰場,也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他這一生,為了戰爭拼搏了二十多年,從隆中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一生託付給戰場。他能言善辯,卻從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極高,卻從不張揚個性;他神機妙算,卻從未孤傲輕敵。誠如散文大家樑衡所言:“18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卻贏得了從此以後所有人的心……”

在歷史的風霜裏,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於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於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偉人!

諸葛亮作文5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創建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勛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為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為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説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着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為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説:“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説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説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才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作文6

夜,已深。

燭光照亮了帥帳。他吃力地轉了個身,拿起銅鏡,想看看自己的容貌。

淚,在眼中漸漸形成一個晶亮的環。朦朧中,他看到在隆中的自己,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淚,滑過蒼老的臉龐,燭光搖曳的鏡子裏,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臉,而是那顆被揉碎的心。

白髮,如病毒一般,蔓延在他烏黑的頭髮中,今天,似乎看不到黑色的髮絲了。

他用手輕輕地敲了敲牀檐,低聲説:“傳姜維。”

一位身披線紅鎧甲,邁着方步, 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走到牀前,跪下來,雙手抱拳:“丞相請指示。”

在姜維身上,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這兒,他嘴角上揚,理了理散亂的長髮,臉上也有了幾分血色。

姜維有些不知所措,把頭壓得更低。

“伯約,把我扶起來,巡營。”

姜維愣住了,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巡營。”他深邃的眼眸中多了幾分光彩,又有幾分堅定,更多的,則是一種決心。

他很清楚現在是什時候,司馬懿與他兩軍對峙,準備放手一搏,而且這個同樣精明的人也猜出他現在的情況。那一句:“你家丞相小吾六歲,若撐不住,便是輸了。”想到這兒,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他剛走出營帳,一陣寒意襲來,他迎着蕭蕭寒風一步一步艱難前行,沒走多遠,便覺吃力,視線也越來越模糊。但他內心一直有個聲音:“不能倒下,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麼多年了:先帝走了,關、張走了,士元走了,孝直走了,子龍也走了。現在,自己便是孤身寡人了。

他走上車樓,拿起那熱悉的羽扇,挺直了腰板,面對四萬大軍,完成了人生中最後的演講。

在演講中,他忍着痛苦,保持着平穩的聲音,鼓舞士氣。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相信:白衣羽扇的丞相又回來了,他們依然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河對岸,司馬懿軍營中忽然燈火通明。魏軍將土心頭的恐懼被釋放了出來。司馬懿又想起了魯城之敗,對諸葛亮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營後,諸葛亮一頭栽下去,不省人事。

昏迷後醒來,他看見一干武將跪在地上拭淚,他努力撐着牀檐,坐起身,他雙眼凹陷,發白的臉消瘦得只剩皮包骨,花白的頭髮在燭光下也黯淡無光。

他緩緩拿起白羽扇,撫摸着玉八卦圖,把它貼在臉上,此刻,他感覺它們都在呼應自己,道着別,他貼着這個陪伴自己一生的扇子,任淚肆意橫流,內心稍稍平息後把羽扇遞給費禕。

“文偉,交給月英。”

所有人都知道,訣別的時刻到了。

他艱難地下了牀,向西跪下:“臣有負於先帝囑託,我到地下再向您謝罪!”他整頓衣冠,坐上帥椅,眼睛裏的光一點點消失。

忽然,一顆紅紅的東西落入溪中,乃是一顆隕石,姜維一遍遍唸到:“天石落了,丞相走了……”

時隔千年,每當我在背誦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想到那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心中就湧起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歎惋之情。

諸葛亮,已在我心中活成了一束光,永不隕落。

諸葛亮作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看這詞就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蜀、魏、吳三國之間的事。書上一共有39個故事。其中有3個故事我很感興趣分別是:孔明草船巧借箭、空城巧計退仲達和死孔明嚇活仲達。諸葛亮的智慧讓我佩服,使我欽佩。

孔明草船巧借箭主要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聰明,甚至想除掉他。但必須要找一個好藉口才可以。他想了很長時間,於是他請來諸葛亮説:“我們和操曹的水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水中弓箭是最厲害的'武器,可我們的箭不夠,你十天之內要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斬首。”諸葛亮告訴他三天就可以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又讓士兵在每條船上紮了多個稻草人在船的兩邊。第三天晚上霧很大,諸葛亮讓二十條船向北岸曹軍的營地劃去,接近操營時諸葛亮讓士兵擂響戰鼓,曹操以為周瑜來了,可霧大看不清,他就讓士兵射箭。不一會稻草人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箭,遠遠不止十萬支。我真佩服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把這些運用到在現實中。

空城巧計退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下令全軍退回漢中。然後帶着五千士兵來西城搬草糧。可剛到西城,司馬懿領了十五萬大軍進攻西城!諸葛亮登上城樓,看見魏軍往西城殺來,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讓把城門全打開,每個城門前要有二十個士兵掃地。他帶了兩個童子上樓悠閒自得的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看見諸葛亮在城上彈琴,自己來了也沒反應,他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認為城裏有埋伏:“讓我進去,我才不上當呢!”於是他帶着軍隊退了回去。看見魏軍走了,諸葛亮終於舒了一口氣。這點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遇事不驚慌。

死孔明嚇活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聽説後,高興極了,急忙帶着軍隊追殺蜀軍。魏軍剛進入蜀軍的營地,就聽見四周一陣鼓聲,蜀軍把魏軍包圍了。司馬懿驚慌是錯時看見“諸葛亮來了”。司馬懿嚇慘了,原來諸葛亮沒死,又中了他的計。他趕緊跑出了蜀軍的包圍圈,逃走了。其實一切都是諸葛亮生前的計策,剛才的諸葛亮是木頭做的。所以説諸葛亮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一直傳到今天。死人用生前的智慧嚇跑了活人,太了不起了!

書裏面還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好多有趣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及各類社會矛盾。書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的形象。眾多個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我看這些書時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就好像來到書中的世界一樣。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悲傷、一起緊張、一起舒口氣……猛一抬頭,才知道自己沒在故事中,而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

諸葛亮作文8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寫的人物十分精彩,曹操的“奸”,關羽的“義”,諸葛亮的“智”,這些描寫栩栩如生,為這部名著增色不少。

我認為諸葛亮的`“智”最令人佩服。在赤壁之戰中就把他的智寫得津津樂道。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餘萬餘,將士二千餘人,而劉備擁兵不到六萬,將士不到十人。孫權的兵雖比劉備多些,但和曹操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兩軍稱得上是雞蛋碰石頭。孫權手下的謀士大多要投降曹操,在這種場面下,諸葛亮舌戰羣儒,使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等人啞口無言。

諸葛亮又使孫權堅定了抗曹之心。他道:“劉備雖新敗,然關羽還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也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劉備,輕騎一日能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今將軍誠能與劉備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曹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有力,而鼎足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這樣一席話説得孫權心悦誠服,同意與劉備一起滅曹。周瑜是孫權帳下的一號大將,文武全才,兩人又有親戚關係,周瑜對孫權影響極大,所以必須説服周瑜。諸葛亮説:“曹操之子曹植曾寫一賦,名為《銅雀台賦》。

賦中之意是:他家成為天子,勢得二喬。”周瑜聽後,怒不可遏年,原來這大喬是孫權之妻,二喬就是他的妻子。可曹植所寫的二喬是指兩座大橋,諸葛亮就這樣激得周瑜堅定了抗曹之心。諸葛亮舌戰羣儒,怒激周瑜,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孫權、劉備相連抗曹的形成,充分展現了其“辯”功。不久,周瑜以造箭為理,要諸葛亮三天造好10萬支箭,諸葛亮不費一錢一鐵,一兵一卒,就讓曹軍乖乖送上15萬支箭,其智慧真可謂高超無比。素以足智而著稱的周瑜,面對曹操大軍束手無策,幾乎生病。魯肅找來諸葛亮,諸葛亮對周瑜説:“欲破曹軍,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他又説:“我自己曾遇異人,可以呼風喚雨。”果然,諸葛亮説借東風,就借東風,周瑜就利用東南風火燒曹軍之船。鬼神一説,作為我們現代人是不應相信的,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借來東風呢?

可以知道他非常精通天文地理,他夜觀星象,知道近幾日會有東風來。曹操敗走後,諸葛亮算準曹操會走華容道,他叫關羽在小路燒煙放火,曹操就會走小路。果然不出所料,關羽生擒了曹操,但是關羽太講義氣,又把曹操放了回去。但這也是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諸葛亮的智謀在赤壁之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智謀造就了赤壁之戰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眾多歷史名人歌頌過這場戰役,直到現在,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被人津津樂道。

羅貫中對諸葛亮“智”的描寫,讓他似乎擺脱了“人”而成為“神”了。

諸葛亮作文9

我一直認為,小説是精神產品,給人帶來知識、趣味。

從下筆的那一刻起,我小説中的諸葛亮,一定要閃耀出“智慧的化身”這個角色。

諸葛亮的聰明,在於他把各種軍事思想領悟得比較深。在這個書中,這個“戰場”擴大化了,但諸葛亮的聰明依然淋漓盡致地表現。

小説中的愛情,必然是讓人感動肺腑的,對主人翁的情感,力圖刻劃得深刻。

為了給讀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構建我的故事情節,如果讀者滿意了,這就代表着我的成功;如果讀者不滿意,説明我做得不夠好。

傳統中的`諸葛亮,一直是一個儒將風範,在我的小説中,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説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強大,肆意屠殺之輩。這些人,渾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諸葛亮的聰明,是他服從了這些客觀規律。諸葛亮靠着他的善良與純真,最終他打敗了這些人,也是順從了天理。

書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會閃耀出來的,小説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心與友愛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壓與殺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説中表現了她與諸葛亮純真的戀,另一方面,表現了她作為一個愛心大使的形象,樹立於讀者心中。

小説來源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過小説中的人物,作者將盡力地表現出來。

對於小説中的戰鬥場面,傳統中聲勢浩大的兵戰,本小説中是與諸葛亮熟練運用軍隊是連在一起的。最吸引讀者的是,本小説引用《諸葛亮兵法》的諸多名句,讓讀者親身領略這位傑出的軍事家的才能。

對於書中女主人翁,黃子香,她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温柔多情的女子,他對諸葛亮體貼倍置,顯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裏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愛上她,是自己的福氣。

關健時刻,子香會上陣,他會幫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説故事中展現了她温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與諸葛亮的愛,沒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與温馨。對於與諸葛亮相愛的場面,作者力圖用各種温馨的情調進行渲染,展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中,讀者會領略到它的美。

愛情、爭鬥、智慧、在這裏,一起盡情地展現,每一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得到樂趣,還能獲得許多豐富的知識。面對這樣的小説,你還得等什麼,千萬別錯過哦!

當你在生活中匆忙地過着,當你心情鬱悶,覺得沒有什麼讓你心動的,打開這部小説,你會覺得世界是多麼可愛!原來生活是有很多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現。

最後要説的,本書的作者曾是商務類專業畢業的,其中會插入商戰方面的描寫,是值得現代經商階層去看的。

當一本好書,已悄悄地在你面前打開,趕緊找開吧,悄悄地進入這個世界。

諸葛亮作文10

昨天夜晚,我躺在牀上隔着窗户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着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裏,前面擺着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着雙股劍,帶着護心甲,然後我試着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着,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説:“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説着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説:“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裏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裏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説:“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為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終於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説:“將軍有何事?”我説:“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説:“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着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眾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作文11

炎熱的下午。原本清涼宜人的天氣,不想卻在近一段時間裏忽地就變得熱起來了。明晃晃的陽光,伴着過高氣温,炙烤着行人。5月1日,我們乘火車趕往武侯祠。

那天天氣很炎熱,坐在火車上,由於開着空調,感覺不到絲毫的熱。望着窗外,鐵路兩邊翠綠的樹,只覺得一顆又一顆的映入眼簾,然後又飛快的從眼中飛過。

走進大門,重重殿宇莊嚴肅穆。一條在很多古建築中都很常見的中軸線一直向裏延伸,不見盡頭。偌大的院子,植滿柏樹,綠蔭是有的',但“森森”卻談不上。杜甫筆下的那些柏樹,只能成為一種記憶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選擇了一個時間和家人武侯祠訪古。漢中武侯祠號稱“三國聖地”,得天獨厚,“諸葛大名垂宇宙”和“三國正統”的儒家思想,所有這些,皆不可或缺。

“武侯祠”匾下,印着郭沫若的手筆“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如“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等等。諸葛亮在靜遠堂中塑置,大殿門口有一幅對聯曰“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徜徉在武侯祠的堂前殿後,仍然無以為解。就這樣行走在丹桂掩映、樓臨荷池、茂林修竹、紅牆曲徑之中,心卻又飄向那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感歎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情懷

來到正殿,那便是諸葛亮的雕像了,那金身塑像的諸葛亮端坐正中,綸巾羽扇,雙目凝思,神態自若,彷彿胸有百萬雄兵,妙計千條。望着塑像,有關他的種種事蹟和傳説,那樣熟悉,那樣清晰。

“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一樁樁,一件件,千古流傳,讓人們百聽不厭,百談不倦。而他的旁邊正是兩位蜀國大將,也是和他一起為了蜀國的事業打拼的忠臣。關羽,這位在三國演義裏被羅貫中稱為“戰神”的英雄,氣宇端莊的立在那裏,右手拿着與他征戰多年的寶刀,左手捋着自己的鬍鬚。張飛,他的雕像和關羽比起來則遜色許多,瞪着眼睛,凶神惡煞的樣子,左手拿着丈八點鋼矛,像是一直在為諸葛亮守衞。

在諸葛亮被後主強令回到成都後,知道自己離西去之日不遠,便託付姜維為自己的徒弟,讓姜維待自己死後,支持大局,具三國記載,姜維的才能在當時只能算二流,諸葛亮在無奈之下才選擇了做自己的接班人。當時蜀國已無良將才子,只因為諸葛亮在世期間,不知道挖掘人才,用人只用自己覺得滿足自己要求的人。導致在危難時刻,沒有能擔當大任的人。此乃諸葛亮的第二個遺憾。

武侯祠,將一個人的精神和人格,把老百姓的追求和嚮往,濃縮在了一個古樸的庭院裏,向世人昭示着。

盤桓在武侯祠,彷彿蕩悠在1500多年前的歷史長河之中,心中無限感慨。憶當年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代臣君並肩闖下江山,到頭來只留下翠柏紅牆。

諸葛亮作文12

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機妙算而聞名。他為子孫的打算,也是算計得比較久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説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諸葛亮擔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説:“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樸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這就是説,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慾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可見,諸葛亮讓子孫生活儉樸,是為了使他們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説“超俗”遠大!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着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裏。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裏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裏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説。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裏,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着説:“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作文13

有一天,諸葛亮正在花園裏散步,走了一會兒,他説:“現在世界和平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如果能穿越到未來看看,那該多好呀!”説着説着,一位諸葛亮的下士對他説:“孔明先生,我研究出可以穿越時空的錘子,你想穿越到什麼地方都可以。”這時,那位下士不小心跌倒了,錘子正好砸在諸葛亮頭上,諸葛亮馬上失去了知覺……

等諸葛亮醒來,發現四周都變了樣,他忐忑地説道:“這是什麼地方啊?”隨後,房間裏又傳來一陣迴音,他又慌忙地後退了幾步。這時,呆在房間做作業的我隱約聽到了人的聲音,可我想:“媽媽不是出差了嗎?家裏只有我一個人啊!難道是強盜?”我走進房間一看,驚呆了,怎麼諸葛亮在我的家裏?諸葛亮看了一眼我,就説:“你怎麼穿着這麼奇怪的`衣服呢,小孩兒。”過了好久,我們都呆若木雞,難以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諸葛亮先生,你既然穿越到了現代,那就趕快換件衣服,不要太引人注目!”換好衣服後,他對我説:“這到底是哪裏?”“諸葛先生,這可是成都呀,好幾百年後的成都!”沒等諸葛亮反應過來,我已把他帶到了繁華的街上。

我帶他到了一個飲料店,諸葛亮又開始發問了,“這是什麼地方,是大本營嗎?”我把手指放在嘴前,小聲地説:“別那麼大聲。還有,這可是現代的飲料店!”“那什麼是飲料店呢?”我心想:“算了,算了,給你這古代人講不清,可以説是賣白開水的店。”他並沒打算就此罷休,一直問個不停,把我弄得暈頭轉向的。

為了感謝我,他爽快地説:“俺來結帳!”於是,他走了上去,給了收銀員5個古幣,大聲地説:“給俺兩瓶白開水。”收銀員傻了眼,吞吞吐吐地對老闆説:“這……怎……麼……算……帳……啊!老闆。”老闆也驚呆了,他繼續對服務員説:“來兩瓶白開水,外殼的瓶子要用黃金做!”半晌,服務員才回過神來,給了他兩瓶外殼是銀色的白開水。

買完後,我對諸葛亮説:“以後別用這錢買水了,太驚人了!”他納悶:“為什麼?”不等我把話説完,他跑向了一個遊戲廳,我進去一看,哇!是超級大腦比賽區,原來諸葛亮也想試試身手,報名參加了!

果然,不愧是諸葛亮,直接進入了決賽:愛因斯坦pk諸葛亮。裁判宣佈:“下面來出最後一道題,請聽題:一支槍的射程為100米,為什麼可以打到兩百米外的狼?”最終諸葛亮答對了,因槍長100米,還拿了獎盃和金牌。他轉過頭對我説:“現代社會雖好,但終究不屬於我。”我要走了,這金牌給你留作紀念吧!

通過幾天的相處,我對諸葛亮先生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雖然對他依依不捨,但想到他畢竟不是現代人,他是屬於古代的,他在那個年代才能施展他的才華,千古留名。於是,我笑着對他説:“想我了就來找我玩哦!”

這時諸葛亮回到了古代,對下士們説:“未來世界真好玩,下次,我們一起穿越吧!”

諸葛亮作文14

他,神機妙算、才華橫溢,但卻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也因此成為了世人皆知的卧龍——諸葛亮。

即使已經過去幾千年了,但他的事蹟,卻被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家喻户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是一個智勇超羣、忠貞不渝的人。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孟獲,最後使孟獲心悦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作文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説:“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説“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