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6.42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屈原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屈原的作文15篇

屈原的作文1

屈原是一個值得佩服的人。試問中國四大佳節,春節,那是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清明,那是祭拜死去親人朋友:中秋,那是與家人團圓的難逢佳節,而屈原一個人,就能為紀念他搞出一個端午……實在是,太厲害了,前無古人啊!我不佩服行嗎,華夏幾千年,屈原當真影響地深入骨髓啊。

屈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文采斐然,一人引領千萬騷客,為人極為正直,與惡勢力抗爭決不妥協,更是一個一生盡心為國的偉人,無論是“王甚任之”還是“大困”,對祖國永遠是一個堅貞不移,至死不悔。就是這麼一個有治國之才,愛國之心,剛正不阿的浪漫詩人。

但,他並不值得我學習,做榜樣。

屈原是一個迂腐的人,他的“忠”,我的確佩服甚至仰望,但那不過是“愚忠”。“王甚任之”時盡忠,無可厚非;但當整個王公貴族開始反對你,拋棄你,明明有康莊大道不走,依然一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模樣。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這些儒學倫理戰國之時還沒有盛行,正是這位偉大的屈原屈大詩人屈大忠臣,將這種忠君報國,存君興國的“偉大”“正義”的思想毫無保留深深的填入了這“更偉大”“更正義”的`傳統道德觀念中。試問:孔子所説,仁義禮智信,何來忠字?

就這樣屈原的故事成為美傳,中華美德,永垂不朽,成為一代代帝王的統治工具,成為萬千百姓的道德楷模,成為人們過佳節的紀念對象!沒有這忠君報國的汨羅一跳,也許,只能説也許,岳飛就不會慘死風波亭,直搗黃龍未必沒有可能,不會有那麼多的英雄不能戰死沙場而死於帝王陰謀的悲劇!屈原的汨羅一跳,不管本着什麼目的,什麼初衷,他本想狠狠震驚一下警醒一下祖國也好,不忍看到楚國江河日下的悲劇也好,或者是乾脆一了百了的消極逃避也罷,他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空前的!這樣的偉人,他本身的人品越好,為禍卻是越大!壞人為禍,為禍一時,為禍一世:好人為禍,為禍一代,為禍一民族!好人的“禍”——那些好人有意無意的光榮事蹟,成了帝王們俘怒蒼生的王牌,帝王們站上了道德的制高點,人人盡而忠之,這種“忠”,當事人認為很偉大,世人亦然,唯有帝王風輕雲淡心中一陣不屑:不過一條忠誠的狗罷了!

這種可怕的現象,兩千多年不止!

屈原是冤枉的,他的君子品行的負面影響,任汨羅江水流乾也不會知道一分。就讓屈原安靜一下吧,少講講他的“傳世美德”,讓它成為一個值得佩服、尊敬而不是一個被效仿,被榜樣的人!

屈原的作文2

話説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感歎於國君昏庸能幹,國家日漸虛弱,心生失望。一天,他單獨來到了汨羅江旁,天涯的雲慢慢黯淡,遙山的輪廓也匆匆依稠,空氣中恍如攙雜着眼淚,枯草在風中顯得那樣的蒼老,凋落的花散落沉沒在汨羅江上,就像走上了一條不迴路。

屈原捋了捋鬍子,散漲灰紅的頭領使他在風中更顯憔悴。他低着頭,無奈地喃喃自語:“楚國都城未破,國家也很速滅滅,身為陳時臣子,我還有何點綱見蒼天!”多少滴老淚滴到襟前。“想應始,楚王乃中原五霸之一,楚國何其強盛!唉,真是虎降平陽被犬欺!”他一步步走向汨羅江。

此時爾載着一葉小帆從江上漂去。

我左手握扇,左手高揚,叫敍:“請問老先生可是屈平?”屈原愣住足步,朝着我看來,“在下是~~”“在下乃21世紀的教生,不想在此逢睹老先生,實是三生有幸。”我下了舟,問談:“老先生在幹什麼?”

屈原一抹老淚問講“我~~我想隨波而往。”

“老學生為何這般想不啟?只不外是國度皆鄉被攻破罷了,凡事都有轉折的。”我撫慰路。

“唉,國已破,人安在?國家朝不保夕,庶民就會生涯於生靈塗炭中,哪還有什麼轉機?”

“豈非就不拯救之策嗎?”

“有。路漫漫其建遠兮,吾將高低而供索。我曾經有功解救之法,但當初我真的是意氣消沉。”

“不應當這樣啊!正如‘山從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碰到挫折,不要奮發圖強。首先,精力上不能被嚇倒。而應當用剛強的意志,不懈的盡力,去擊敗艱苦。就算都城失守,但我民的精神沒有消亡,楚邦還領有寬大的大眾力氣,只有把他們組織起來,以破斧輕船之勢去解救國野,事件就必定有轉機!”我再次安慰説。

“對,精神永存,精神永存啊!楚國還有千千萬萬的`民眾呀,我怎麼一時沒想到呢?多謝小弟兄,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屈原衝動地説。

陰鬱褪去碧空如洗。我的一席話使屈原深蒙飽舞,他好像感到面前的小草有‘野火燒不絕,東風吹又生。’之勢。特殊是這句‘山從水覆信無路,柳暗花亮又一村。’給了他極大的鼓勵。

很鈍,屈原組織大眾貼竿而起,收復了楚國。該然,這是後話。然而歷史仍舊沒變。

本日望前晨,汨羅江邊,散發言吟的逐君的屈本,掩涕歎氣,仰地長答。奸臣擅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替官結難,謫城家不能替臣分愁。性命的大寂寞鬱結於口奔湧於胸,使詩己縱身大江,蕩伏的漣漪是蘆葦哀叫的淚滴,在濕眼的夜色中淌流。青春的生命的枝節包裹訖千千萬萬國民的崇拜跟懷念,被投進歷史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厚的念思。

屈原留下他的滋味——曠達,不畏生逝世。這就是我最愛好的屈原爺爺所存在的品德。

屈原的作文3

第一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第二篇: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作文4

我最喜愛的屈原爺爺話説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感慨於國君昏庸無能,國家日漸衰弱,心生絕望。一天,他獨自來到了汨羅江旁,天邊的雲漸漸暗淡,遠山的輪廓也漸漸依稀,空氣中彷彿夾雜着眼淚,枯草在風中顯得那樣的蒼老,凋零的花散落漂浮在汨羅江上,就像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屈原捋了捋鬍子,散落灰白的頭髮使他在風中更顯憔悴。他低着頭,無奈地自言自語:“楚國都城已破,國家也很快滅亡,身為舊時臣子,我還有何面目見蒼天!”幾滴老淚滴到襟前。“想當初,楚王乃中原五霸之一,楚國何其強大!唉,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他一步步走向汨羅江。此時,我載着一葉小帆從江上漂來。

我右手握扇,左手高揚,喊道:“請問老先生可是屈平?”屈原停住腳步,朝着我望來,“在下是~~”“在下乃21世紀的學生,不想在此遇見老先生,真是三生有幸。”我下了船,問道:“老先生在幹什麼?”屈原一抹老淚,答道“我~~我想隨波而去。”“老先生為何這般想不開?只不過是國家都城被攻破罷了,凡事都有轉機的。”我安慰道。“唉,國已破,人安在?國家危在旦夕,百姓就會生活於水深火熱中,哪還有什麼轉機?”“難道就沒有解救之策嗎?”“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曾經有過解救之法,但現在我真的是心灰意冷。”“不應該這樣啊!正如‘山從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

首先,精神上不能被嚇倒。而應該用堅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去擊敗困難。就算都城淪陷,但人民的精神沒有滅亡,楚國還擁有廣大的羣眾力量,只要把他們組織起來,以破斧沉舟之勢去解救國家,事情就一定有轉機!”我再次安慰道。“對,精神永存,精神永存啊!楚國還有千千萬萬的民眾呀,我怎麼一時沒想到呢?多謝小兄弟,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屈原激動地説。陰霾褪去,碧空如洗。我的一席話使屈原深受鼓舞,他彷彿覺得眼前的小草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特別是那句‘山從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了他極大的鼓舞。

很快,屈原組織民眾揭竿而起,光復了楚國。當然,這是後話。然而歷史依舊沒變。今日看前朝,汨羅江邊,披髮行吟的逐臣的.屈原,掩涕歎息,仰天長問。奸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生命的大寂寞鬱結於心,奔湧於胸,使詩人縱身大江,蕩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眼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節包裹起千千萬萬人民的崇敬和思念,被投入歷史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思念。

屈原留下他的味道——曠達,不畏生死。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屈原爺爺所具有的品質。

屈原的作文5

孔子説: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又説: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屈原大夫,你死得不值得。

雖然當時信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一百度啥都能知道,但你好歹也是被課本評為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的三家之一吧?難道你就不能跟人打聽打聽孔子是怎麼説的?

楚王無道,你離開他是得其所哉,用得着傷心麼?再説你傷心有用麼?你是傷心百姓還是傷心自己的仕途?好吧,我假設你是目標崇高的,你是傷心百姓,那麼你不離開楚王,百姓就安居樂業了麼?楚王這麼無道,你還當高官,羞恥不羞恥?

屈原大夫,你不該這麼死的。

你到了民間,就安安穩穩地做貴族吧,聽説楚國破了,你還跳江了,得耗用多大人力物力去找你?老百姓還得用竹筒給你裝糯米扔江裏,造成多大的浪費?要是把這些人力物力支援國家建設,得多大成就?哪怕就是賙濟一下百姓也好吧?這個你事先不知道,也怪不得你,但是尋死就是你的不對了。

屈原大夫,你虧了。

你是楚國的貴族,登高振臂,從者雲集。所謂“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你就這麼死了,對得起那些追隨你的老百姓麼?有點志氣、有點出息,不行麼?雖然你不知道後世有個項羽能打敗秦國,但是你好歹是個能問出天問來的人,連這點眼光也沒有嗎?如果有志之士都學了你,現在怕是國家還姓秦吧?

屈原大夫,你何必非死不可呢?

連楚王也只是流放你,你非死不可是跟誰過不去呢?心高氣傲讓自己接受不了跟平民一起生活?才大志高卻前途黯淡,受不了人生的壓力?都有吧。但是我覺得你是個藝術家,是個天才,自古以來天才和瘋子都只有一步之遙,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覺得我所知道的藝術家能和你相比的'只有梵高了。梵高不堪折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想來你也是這樣吧。你的離騷、國風、天問並不比他的星空、向日葵差,只是外國人不懂欣賞中國的藝術罷了。

屈原大夫,別急着跳啊。

請留步,聽我一言。楚國雖然敗亡了,但是楚國的精神還在,楚國的文化還在。孔子還説過一句話:唯楚有才。以大夫這麼英偉的才俊,何苦尋這一時的短見呢?想振興國家,想解救萬民,更得留着有用之身啊。我不知道你能做到什麼程度,但是不要放棄,只要士不死絕,國家必有興盛的一天,人民也必有希望。

屈原,我想對你説——實在受不了的話,來片百憂解吧。

屈原的作文6

屈原是一個值得佩服的人。試問中國四大佳節,春節,那是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清明,那是祭拜死去親人朋友:中秋,那是與家人團圓的難逢佳節,而屈原一個人,就能為紀念他搞出一個端午……實在是,太厲害了,前無古人啊!我不佩服行嗎,華夏幾千年,屈原當真影響地深入骨髓啊。

屈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文采斐然,一人引領千萬騷客,為人極為正直,與惡勢力抗爭決不妥協,更是一個一生盡心為國的偉人,無論是“王甚任之”還是“大困”,對祖國永遠是一個堅貞不移,至死不悔,就是這麼一個有治國之才,愛國之心,剛正不阿的浪漫詩人。

但,他並不值得我學習,做榜樣。

屈原是一個迂腐的人,他的“忠”,我的確佩服甚至仰望,但那不過是“愚忠”。“王甚任之”時盡忠,無可厚非;但當整個王公貴族開始反對你,拋棄你,明明有康莊大道不走,依然一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模樣。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這些儒學倫理戰國之時還沒有盛行,正是這位偉大的屈原屈大詩人屈大忠臣,將這種忠君報國,存君興國的“偉大”“正義”的思想毫無保留深深的填入了這“更偉大”“更正義”的傳統道德觀念中。試問:孔子所説,仁義禮智信,何來忠字?

就這樣屈原的.故事成為美傳,中華美德,永垂不朽,成為一代代帝王的統治工具,成為萬千百姓的道德楷模,成為人們過佳節的紀念對象!沒有這忠君報國的汨羅一跳,也許,只能説也許,岳飛就不會慘死風波亭,直搗黃龍未必沒有可能,不會有那麼多的英雄不能戰死沙場而死於帝王陰謀的悲劇!屈原的汨羅一跳,不管本着什麼目的,什麼初衷,他本想狠狠震驚一下警醒一下祖國也好,不忍看到楚國江河日下的悲劇也好,或者是乾脆一了百了的消極逃避也罷,他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空前的!這樣的偉人,他本身的人品越好,為禍卻是越大。壞人為禍,為禍一時,為禍一世:好人為禍,為禍一代,為禍一民族!好人的“禍”——那些好人有意無意的光榮事蹟,成了帝王們俘怒蒼生的王牌,帝王們站上了道德的制高點,人人盡而忠之,這種“忠”,當事人認為很偉大,世人亦然,唯有帝王風輕雲淡心中一陣不屑:不過一條忠誠的狗罷了!

這種可怕的現象,兩千多年不止!

屈原是冤枉的,他的君子品行的負面影響,任汨羅江水流乾也不會知道一分。就讓屈原安靜一下吧,少講講他的“傳世美德”,讓它成為一個值得佩服、尊敬而不是一個被效仿,被榜樣的人!

屈原的作文7

屈原是誰?是一位愛國詩人,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士大夫。我國著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正是為紀念他而產生的。這些是身為一箇中國人,都該具備的常識,可對於開頭的問題,部分年輕人卻給出了五花八門的,令人怒其不爭的答案:是歌手,唱過《離騷》;是運動員,跳過江。是廚師,是醫生……數典忘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説是最大的不幸。

當今社會,有一個令人十分痛心的現象:部分年輕人對聖誕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文化如數家珍,卻對本國傳統文化漠不關心。他們在聖誕節當日戴着聖誕帽高聲喊叫“merry Christmas!”,卻在被問到春節的習俗時啞口無言。究其根源,我們不難發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此有着不容推卸的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價值取向,很大程度上會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也會受家庭教育的薰陶。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孩子。他從小就受到家庭予他的'京劇文化的薰陶和教育,這讓他在繼承梅派京劇時有了相當紮實的基礎和純正的文化素質。最終,他很好地傳承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梅派京劇,並使其得以發揚光大。由此可見,家庭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如能將其作用發揮好,則傳統文化便更易傳承。反之,若一個家庭一味推崇外來文化,那麼,崇洋媚外之風便不吹自起。

學校是宣傳文化的主陣地。年輕人走向成長的途中,多半時間要在學校度過。因此學校的教育不容忽視。有的學校為提高中學生外語成績,大辦“英語周”,大力營造學習外國文化的濃厚氛圍,卻將傳統文化排斥在外。於是,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在校內盛行,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到來時,只換來學生得以放假的歡呼。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校尚且如此,又談何讓學生傳承?

社會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社會的風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年輕人,甚至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的思維方式。“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一旦成為社會潮流,我國傳統文化便會面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弘揚傳統文化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社會更是義不容辭。唯有社會形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風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我們要記住的不僅僅是屈原,還有那些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屈原的作文8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xx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聯齊抗秦。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譭。楚懷王聽信讒言,便疏遠了屈原、後頃襄王繼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xx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麼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

屈原的作文9

幾千年前,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了,他發出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歎。幾千年後的今天,屈原輪迴成仙,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屈原高興極了,他想去人間看看今天有多麼熱鬧。於是他——下凡人間。

屈原漫步在一條大街上,雖然人很多,但好象沒有什麼紀念性的活動,街邊也很少有賣粽子的,好不容易看見一家,也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屈原想到預想中的那種場面,他的眉頭緊皺起來了。他走進一間屋子,發現人們正各忙各的,好象誰也不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似的。當屈原走到第六間屋子,他發現一對老夫婦正在包粽子,而孫子正拉着爸爸媽媽去吃麥當勞。“唉!”屈原歎着氣來到江邊,空蕩蕩的江面上,別説是龍舟,什麼也沒有。屈原望着江水,想起了若干年前人們賽龍舟時的`火熱場面,他的眉皺的更緊了。

(六個月後)屈原因事再次降臨人間,等他重新降臨那條街時,他驚呆了,大街上人來人往,人們沒有了往日的面孔,一個個喜笑顏開,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屈原邁進一家商店,商店各種各樣精美禮品都掛在一棵棵小樹上,人們正在那裏購買禮物。屈原越來越好奇,於是他化身為一個老人,他拍了拍一位正在買禮物的年輕人問道:“今天是什麼日子?這麼熱鬧!”那人盯着屈原半天,説:“您沒有病吧!今天什麼日子您都忘啦,老糊塗了吧。”説完一頭又扎進了人羣中去買禮物了。屈原走出商店,作了法術,“穿”進了一間房子裏,只見人們正在一起大吃大喝,談笑風聲,好不熱鬧,屈原仔細一看,他們吃的不正是那種叫西餐的東西嗎?屈原正在悶悶不解,忽然他聽見旁邊的電視中説的“慶祝聖誕節”這句話。“聖誕節?這是慶祝誰的節日呀?”屈原帶着滿腦子的疑惑――重返天界。

屈原來到天宮,發現大殿裏張燈結綵,熱鬧極了,屈原連忙掐指一算,想弄明白今天是哪位大仙的節日。“奇怪,不是啊!難道是一些小神仙的?不會啊!上次我的節日都沒慶祝。”屈原更是疑惑,他快步走進正殿,發現一名“老外”正在給玉帝及諸神送禮,那“老外”看見了屈原,也送了一份禮物給他。屈原正一肚子疑問無人解,就把一切疑問説了出來,那老外哈哈大笑説:“哦,今天是我生日,大家慶祝慶祝嘛。”“我叫耶酥。”屈原頓時愣住了,等他回過神來,那個耶酥早就去和玉帝聊天去了。經屈原的四處打聽,才知道他是西方國家的神。他望着熱鬧非凡的天上人間,想起了自己當日受到的冷落,他“哼”了一聲,扔下禮物,歎了口氣説道:“舉世混濁我獨清!唉!”

屈原的作文10

屈原,字原,名平,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

當我讀完《離騷》時,我更加了解了愛國的含義。愛,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愛,是一個民族最珍貴的感情。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情感在一切情感之上,它是一種紐帶,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不講愛國,國家將是一盤散沙;沒有愛國,就不可能抵禦外侵,一擊就破。

在文中屈原憤世妒俗的心情和對待人生的態度,流露出來憤慨惋惜之情。漁夫和和屈原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漁夫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着,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時推移,至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司馬遷把漁夫和屈原的觀點相對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讚揚和敬仰,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的同情惋惜。

愛國就意味着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愛國就意味着無條件聽從國家的召喚。當我們在巨大的個人利益面前,當我們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我們千萬別忘了我們的國家。我們要用生命和汗水捍衞我們國家的尊嚴,如果因為一己私利而損害了國家利益你,那個人將永受世人唾棄。屈原先生,您是古人,我是今人。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認為您的死屬於後者,比泰山還重。

文中司馬遷把您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説明了你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休慼相關的。

屈原,我想對您説:革命前輩徐特立説過”人民不僅有愛國權,而且愛國是一種義務,是一種光榮。“您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政治才能,外交才能,是一個裏裏外外為國家操勞的人。您在楚國的重要地位和對楚國的傑出貢獻是難能可貴的。您在祖國處於大困時期任然堅定不移的熱愛祖國,而且在個人遭受屈辱時仍堅定不移的熱愛祖國,這不更表現了您是忠貞之士?

屈原先生,您的愛國之心,不因楚國的治亂心衰而改變,更不隨個人的榮辱沉浮而動搖,您對待祖國確實有一顆丹心,一片赤誠,堅貞不移。屈原先生,俗話説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您的死雖然警醒了世人,但是活着就會為國家能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只要活着,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屈原的作文11

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微風輕輕地吹拂起書頁,其中夾雜着一絲書香的氣息,目光輾轉在用至情寫的文字間,細細地品讀着你——屈原。和你進行着心靈的對話。

離開郢都,流放江南,縱使這裏環境清幽,你依然心繫國家,心繫百姓,每到夜晚,總會有凝重的歎息聲在空氣中傳播。我能從你的歎息聲,感受到你對國家和百姓事那樣的執着,那樣的不悔。

面對湘水,感受着秋冬之交的寒風,任風肆虐地吹散他的頭髮,堅毅的臉上寫滿了疲憊,面對山峯,感受着雄偉壯觀的高山,不禁感歎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可是再美的風景你也無暇欣賞,你再一次在流放中哀愁。我聽到你內心的無奈與不捨,我勸你想開點,沒必要那麼執着,既然人家不重用你,你何不縱情山水,享受着詩意的生活?你卻對我的建議置之不理,內心愁緒萬千。

你在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仁而被逐下仍然能堅守住你內心的信仰,牽掛着你的百姓,你的王,如此堅定。“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你,將所有的哀思寄託在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只有此刻,你才能呼吸暢快。

那一夜,郢都被秦攻下,你哭了,你的淚水滴在竹簡上,與墨相溶,你的淚水滑過的長衫,深深地砸在地上。國家滅亡,百姓流離,你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抑鬱與憤懣,唱出《懷沙》這千古名詩。最終,你還是離開了,站在汨羅江邊。我求你不要離開,你的才氣不該就這樣被埋沒。誰知你心意已決,湯湯的汨羅江最終收留了你,可汨羅江太濁,盪滌不掉你的憂愁,汨羅江太淺,掩飾不了你的.遺憾。

你的身影永遠停留在歷史的長河中,留給後人的是你那“粉身碎骨渾不怕”的心,還有那對國家,對百姓的真摯的情。

然而,在電吉他轟鳴的時代,竟然還會有一種似古箏細膩婉轉的悠揚輕輕撥動我的心絃。在流行歌盛行的時代,竟然還會有一種纏綿迷離的情調跌宕起伏的氣勢叩響我的心門。

我傾聽你那迷惘的心聲,傾聽屬於你的歷史,傾聽歷史的跫音。

屈原之死給時空注入新的含義,這一道閃光的利劍劃破了千年長空,給生與死賦予了新的內涵,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箇中華赤子的熱血裏,融入炎黃子孫的靈魂中,死不是一種結束,而是一個偉大的起點。

屈原的作文12

伴着那一排排青銅質地的編鐘,在遙遠的歷史盡頭,某一個時刻敲響,渾厚而雅緻的左音右韻,由遠至近穿越滄桑的纖塵,在一脈脈古音的漣漪層層疊起中,我彷彿置身在戰火紛爭的楚地,夜空有飛鳥掠過的痕跡,細碎的月光隨着一顆閃亮的星辰隕落,風陳肆無忌憚地一浪浪襲來,眼前的畫面在沙漏的漸遠聲裏一幕幕切換,一縷揉碎的清香拂過我滾燙的臉頰,在這斷續的梔子花的暗香裏,我終於望見了你。

在汩羅河搖動的水波里,早汩羅河吐蕾的睡蓮裏,在汩羅河一槳一槳的漁歌聲裏。

那是你嗎?

帶長狹陸齋,冠切雲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長劍,離開渾濁的朝堂,放逐在祖國的山水件,一人獨醒。

那是你嗎?

朝飲欄墜露,夕餐秋菊落黃,自顧高馳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間,只因為心之所善,而雖九死其猶未悔。

那是你嗎?

質問天地萬象只理,尋覓存之興廢之端,不屑賢兇善惡之報,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説,用沙啞 的喉嚨,追求一個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嗎?

問天,黑了嗎?涉講,累了嗎?你寬大的衣衫可沾滿了荊棘,你高抬的雙腳可泥濘難提,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不!

雖然你曾長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艱,雖然你曾歎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吳戈,被犀甲,帶長劍攜秦弓,雖然你也曾恐懼美人遲暮,吶喊無人旁聽,但你依然在車 交錯中奮勇爭先,即使身首相離,也要讓魂魄為鬼雄。

這就是你,一個真實的你,一個執著的你,一個憤怨的你,一個上下求索的你,一個堅貞不屈的你,正是這樣的你,是支離破碎的祖國,是飢寒交錯的.百姓所必須的你啊!

屈大夫!

然而,你終於沒有機會在 旗蔽日的戰場,在槍林矢雨的搏鬥中完成你熱血最後的噴濺,當國 被踐踏,當生靈被塗炭,無助的你無奈地選擇的縱身一躍。

是的!

就是這樣震撼世人,撼動朝綱的縱身一躍,就這樣被定格成所有中國人兩萬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動,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為了歷史長冊最孤獨的一帶風景。

兩千多年了,棕香飄遍了大江南北,兩千多年了,龍舟的蒿子也震徹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帶,在這偉大復興的號角聲裏,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長劍,凌空一指,讓劍峯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閃電, 屈大夫,讓你的真誠和執著給龍舟上的鼓點增添力量吧。讓你的愛國和愛民給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讓你的激憤和無奈門頭的苦艾增添靈光吧。同為我們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們同為你而滿腔豪氣。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我們也記住了端午。

因為,你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高峯裏最惹眼的突起!

屈原的作文13

我總覺得屈原之死實在是不值得。我對他所做出的事情表示理解,但是對於這樣的極端做法我並不贊同。

屈原本人自視甚高,這點結論從《離騷》中“帝高陽之苗裔兮”“肇賜餘以嘉名”“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這些話中可以輕易得出。一個“知識分子”,清高是正常的,過分的謙遜才是不必要的,這樣既沒有魄力,也沒有大家風範。他的理想也很美好,“不撫壯以棄穢兮,來吾道夫先路”。他雖然有這樣的理想,也具備這樣的才幹,可是沒有遇上“聖主“,在楚國日薄西山之際他投江自盡,但這或許不值得。

首先,我對“秦滅六國之時,楚是最冤的“這一論調持有否定態度。既然是諸侯割據,那弱肉強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楚懷王夠傻,做出來的事情夠離譜,也不懂知人善任,最後落得個悽慘的下場就不能算冤。這樣的國君領導的國家,不被滅掉才是對其它國家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屈原這樣的行為,雖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於對楚國民生疾苦的感慨,但是沒有脱離愚忠這一範疇。

他大可以如管仲所言“不蓋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在當時,謀士效忠於不同的諸侯王是很正常的事情。改革政治不是件易事,不流血的'改革更是難上加難,在君主不重用時想憑一己之力改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愛這片土地,愛這裏的人民,就應該另尋聖主。助其以更少殺戮的方式奪下楚地,減少戰爭和不必要的傷亡才是良策。他一死了之,只能説明其境界未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地步。這裏為宋榮子抱不平,為什麼他這樣的人卻沒有名氣。當然,這是庸人自擾,宋榮子本人是不會在乎這些的。

不是為明君,那麼效忠國家就沒有了意義。如伍子胥一般被殺的臣子還少嗎?他愛的應該是國家、土地、人民而非其政治和國君。既然如此,投靠其它國家似乎就不是什麼壞主意,畢竟這樣對人民或許會更好。

無論如何,屈原最終選擇了死,留給後人一個值得回味的題材。沒有人會知道,站在江邊的屈原究竟想到了什麼,或許他有了足夠的理由去死只是我們不知道或者沒有想到而已。所以不過是從個人自由還是從他本人的現實處境出發來説,我們都是不能對他的死做出任何客觀評價的,我們所説的一切論斷都帶有因自己的聯想而產生的主觀性。

屈原的寂寞我不懂,也不想懂。

屈原的作文14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深遠(,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捨棄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回打撈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見後紛紛仿效。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屈原的作文15

昨天晚上我和媽躺在牀的兩頭,兩個人手中的扇子快速的扇動,甚至能聽得見輕微的風聲。媽輾轉反側,口中嘟囔着:“真是熱死了!”我翻了個身,回答道:“那你躺地板上睡吧,涼快點。”“現在不行,”媽壓低了聲音説,“快要到農曆五月了,地氣重,躺不得。”聽到這個,我突然想起臨近的端午節,五月初五在古人的眼裏是個“毒日”。

想必是屈原的冤魂久留不散吧,我挪到冰涼一些的席子上,想道。現在的人都很喜歡端午節:龍舟上急促的鼓點,打着振奮人心的節奏;荷葉裏噴香的粽子,飄散着一種沁人的糯米香;頸項上精美的香囊,一針一線精湛的繡工,沉澱了古韻遺風的沉香。人們總是沉浸在這個節日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源遠流長的節日的始祖——屈原。

當年,屈原兩次被頃襄王流放。他自歎滿腹詩書經綸,胸懷雄韜偉略,心中愛國深切,卻遭奸佞惡毒陷害,以致落得如此下場,心中不甘。於是縱身一躍,徑向汩羅江的深處走去,悲壯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樣污穢渾濁的社會下,屈原不受其感染,而同流合污,而是選擇了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控訴這個社會,證明自己的兩袖清風。他的壯舉被後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文章《漁父》中,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世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塵俗之塵埃乎?”漁父是一個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人,雖然他與屈原同處於一個黑暗的社會,但卻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己的節操;而屈原則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始終追求着清白高尚的人格,寧願捨棄生命也不願與奸佞同流合污,至死不渝。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都表現了崇高的人格精神。

轉為現實,我所生活的世界也同樣是這樣的。我身邊的環境,也讓我看到了屈原的那種絕望。我忘了是什麼時候,是誰對我説過的'一句話:“在我們這樣的影響下,你遲早都會被我們給帶壞的。”這句話讓我記憶深刻。當時我什麼都沒有説,但是卻在心裏暗暗的想着,就算是有你們不良風氣的影響,我也依然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知怎麼就想起了千百年前那個隨遇而安的漁父,那個忠貞不渝的屈原,那段簡潔而深刻的對話。以及我要在地氣極重的陰曆五月,創造出陽光喜人的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