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憶屈原作文9篇

來源:文書谷 1.21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憶屈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憶屈原作文9篇

端午憶屈原作文1

端午時節憶屈原又到端午,我看着面前散發着清香的粽子,不禁陷入對千年前這一天的遐想……想到屈原跳江的那一幕,我不禁產生了一絲疑惑:除了跳江自殺,他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屈原愛國,多次上諫,直到被流放,最後因不忍看楚國滅亡,悲憤交加地跳江自殺。我認為,這種精神可敬,但做法不可取。他為什麼不學學項燕呢?項燕也是楚國大臣,忠心,愛國,在他被秦軍團團包圍之時,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他仍然堅持戰鬥,最後一刻,他身負重傷,但仍未放棄,用最後的力量喊出了那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楚雖三户,亡秦必楚!’幾十年後,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起義,打的全是‘楚’的.旗號!秦被滅,是被楚而滅,被項燕而滅!

項燕只是一武將,便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屈原呢?以他的才華,定能把愛國之情根植在人民心中,把反抗之火燃燒在人民心中吧。可惜,屈原死了,只留下了一世清名和那篇[離騷]。被世人所懷念,卻沒能真正地挽救楚國。屈原是如何愛國的?説到底,只有兩個字,上諫。是的,上諫。面對楚王,他做的,只是不停地上諫,但這樣昏庸的楚王,會聽他的嗎?所以,他註定了要被流放。為什麼不換一種方法救國呢?楚國上層已經沒有指望了,能不能從下層入手呢?

孔子和孟子周遊列國失敗,他們沒有灰心,著書立説,廣傳弟子,數百年後他們的弟子成就了他們的理想。項燕不也是發動羣眾,把反抗的思想傳遞到民間,雖然他反秦失敗,但他的子孫卻成功了,‘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才是一種真正的方法。用自己一死去喚醒世人,尤其是上層,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可惜,屈原死了,帶着他滿腹的才華和滿腔的愛國情一起沉入江底,被世人所歎息。其實,自殺是一種逃避,但逃避並沒有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才是關鍵。

端午憶屈原作文2

又逢五月五,家家過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處處瀰漫着鬱悶空氣,坐在電腦前搜索着關於端午風俗文化的我,看着每篇介紹端午都關乎着屈原的資料: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幸的是,楚國被秦國打敗了,眼看就要亡國了,屈原非常傷心,就跳江自殺了。老百姓怕屈原的鬼魂捱餓,就用竹筒盛米,扔到江裏給他吃。可是米全被魚兒給吃了,於是人們就乘龍舟將用粽葉包的飯糰扔進江裏給屈原吃。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這天就有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的`民俗活動。

在屈原投江之後的20__多年裏,人們仍然敬仰和懷念他,他所創造的《離騷》經久不衰,永垂史冊。但是對於他投江而死卻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屈原之死重於泰山;有人則認為屈原之死輕如鴻毛。我們作為20__多年後的國小生該怎樣正確理解和認識在那個時期人的生與死的價值呢?通過查閲資料,我認為,屈原之死重於泰山。

屈原之死,死於愛國。他將國家興衰置於自己得失之上,這種精神永遠激勵着愛國志士,鞭撻着賣國之人,有如此深遠之影響,有如此深遠之意義,怎能説死得“輕如鴻毛”呢?

屈原之死,死於抗爭。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如文天祥雖死猶生,丹心照漢青;還有于謙,千錘萬鑿,清白人間。選擇死亡,並不是平淡的沉淪,更不是無能的表現。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後一站,將生命與信念的光輝和偉大展現給世人。

端午節,這個偉大的節日!我要永遠記住它,記住這個熱愛祖國的偉大詩人屈原!屈原投江是一曲壯烈的悲歌,一捶擊破昏暗的響鼓,一聲震撼歷史長河的驚雷,屈原是矗立於人類心中的永遠豐碑。我們要像屈原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隨時準備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

端午憶屈原作文3

端午節到了,往年這時候,我都會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卻覺得手裏香噴噴的粽子沉了許多。因為我上了一堂課,一堂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課,一堂關於屈原的課。

聞着粽香,我的思緒飄回到千年前。我化為屈原的書童。屈原扎着高高的頭髮、飄着長長的鬍鬚,穿着墨綠色的長袍,在家奮筆疾書地寫着國家法律。過了一會兒,只聽“砰、砰、砰”幾聲,門開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進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擬定的國家法律,屈原卻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我看見上官大夫使勁地皺了皺眉頭,瞪着眼睛走了,把門摔得震天響,我心裏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趕緊跑去問屈原為什麼不給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擬定好前,誰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職高的人也沒有特權: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麼莊嚴,那麼果斷。

20年後,汨羅江邊,我又看見了屈原,他的頭髮依舊高高紮起,依舊穿着墨綠色的長袍,依舊飄着長長的鬍鬚,彷彿若有所思。這時候的汨羅江彷彿更冷了,江風彷彿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國滅亡了,屈原也可以隱居呀。況且,屈原這麼有才華,別國的'君主也一定會很賞識他的。

想到這裏我急忙跑上前去勸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幹嘛呀!”但他的身影還是固執地消失在了滾滾江水之中。我多麼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個書童;我多麼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時候拉住他;我多麼希望當時沒有老百姓紀念他;我多麼希望我們如今還沒有端午節……

我知道屈原是去學習了伯夷、是去學習了叔齊,他們不食周粟,餓於首陽之下,屈原也不會做其他國家的官,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突然,只聽“啪嗒”一聲,汨羅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幹什麼呢?粽子都掉碗裏了。”媽媽的聲音突然從耳邊響起。“啊?哦。”我從碗裏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裏卻沉甸甸的。

端午憶屈原作文4

當每家每户的屋子裏傳來一陣陣粽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着味道鮮美的粽子,讀着“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後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後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後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着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財官污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彷彿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為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於理想的精神食糧!

端午憶屈原作文5

布穀鳥走的時候,端午來了。

我對端午一點概念也沒有,我只對放假有概念。不過是吃食上多了粽子,其他的一點變化也沒有。紀念一個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來很是無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個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大騷人顫抖地來到江邊,想仰天長歎“啊,我活不下去了!”卻又怕驚擾了不遠處的漁夫。正思索着怎樣與這花花世界來個大大的告別,漁夫卻來了,帶點崇拜與欣喜。他問他,:“你怎麼來這了?你不是屈原嗎?”

屈原這時肯定是一副長髮翩飛,劍眉微皺,雙眼迷離,衣衫瀟灑的模樣,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靜。他答了這麼一句:“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夫看他這麼落魄,象徵性地安慰安慰。一轉眼,人沒影了,原來是跳下去了,、。他最後的遺言説得響噹噹,不知撼動多少壯漢,“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後來,百姓為這個男人幹了眼淚,可是,這隻能説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軍心,臣心呢?他統統棄了去。所有的世界裏有項潛規則——千萬不要當大好人。不然下場不是自殺就是他殺,正反一個字——死。

人們為了他而包粽子,定紀念日。興許開始時還滿是沉痛地哀悼,後來就變成了開開心心過節。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後人還把這當成了名俗延續了下來,定為端午節。在我看來,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變成了人們娛樂的契機。沒有人——也許有,但也只是少數,會為他祈禱——他真可憐,所以他死了。

換種角度,人家是自殺的,多懦夫!不可否認他的'文壇地位,卻可否認他的性格,所以這種人死了沒什麼,或者説大家在他的忌日開開心心團聚沒什麼——但畢竟死者為大。所以,這端午節,究竟該不該過呢?這是個從未被人念起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習慣了,我們只是在等放假。

端午憶屈原作文6

又是端午節了。包粽子,賽龍舟,喝黃酒.整個中國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人們對端午節的起源仍有不同的看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其中最廣為接受的説法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被流放在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説楚國被征服,悲憤交加地沉入汨羅江。沿海的人帶領船隻營救他們,並投擲食物以防止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人都會舉行這樣的活動來表達對他的懷念。此後,划龍舟、包餃子成為端午節習俗的主要內容,逐漸被稱為端午節的起源。

屈原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忙,吾將上下”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憂患精神,是一個超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無法在世界各民族中自立。屈原在執着追求生命的永恆、價值和理想的同時,始終關注着國家的興亡。然而屈原的命運卻是悲劇。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活在今天,看到中國今天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河邊嗎?

今天,我們真幸運。作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華似錦,我自上而下探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和四川的孩子們一起流淚,分擔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説都是不尋常的一天,我們知道自強不息和努力工作的意義。今天,我們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的精神,但我們不會擔心,因為我們相信中國明天會更強大、更繁榮!

端午憶屈原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一早起來就吃粽子,我很納悶兒,為什麼平時都不吃粽子的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吃呢?我眉頭緊鎖,一直想不出答案,對着一桌粽子發呆。爸爸見了,問:“怎麼了,有什麼心事嗎?”“不是,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哦,這個簡單呀,你聽沒聽説過屈原?”爸爸問。“屈原——嗯——聽過,不就是投江自盡的那個英雄嗎?”“對,這端午節就跟他有關係。”“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因為楚王聽信奸臣之言而不與齊國結盟,眼看就要被強秦所滅,毅然投江自盡而不做亡國奴,楚人知道後就投竹簡飯入江,希望河魚不要吃他的身體,又競相划船到下流尋找屈原的屍體,這就慢慢演變成了後來的吃粽子,划龍舟了。”爸爸感慨地説。原來如此,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屈原這樣的人,如:我們的'老師,他們挑燈夜讀地為我們備課,絞盡腦汁地思考怎樣讓每一節課變得生動有趣。雖然我們不是老師親生的孩子,但這一年來,老師卻在生活中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生活老師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回家。一年級小同學剛剛踏入校門,還不適應學校有規律的校園生活,尤其是那些住校的住宿生,每當看到走讀生的媽媽們大手牽小手地走出校門,便想到自己的遠方的媽媽,心裏便不是滋味,有時更是不由自主地哭起來。這時生活老師便會象媽媽一樣來哄他們,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起唱歌,直到他們忘了剛才的事情。

他們的這種舍自己休息時間獻給同學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他們!

端午憶屈原作文8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這延續了千年的傳統,親愛的朋友你想聽聽它的故事嗎?

説到端午節的來歷,這還要把時間穿越到戰國時期。某天,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信上説要請楚懷王訪秦,可是如果去,秦王則會用計把楚王關在秦國,然後藉機向楚提出苛刻的條件,威逼大臣做出無益於楚的舉動。可若不去又怕得罪秦國。楚懷王正陷於兩難之中,大夫屈原認為不去為妙,以免中了他們的`圈套。但是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認為秦楚和好才是正確的選擇,最後楚懷王聽了公子子蘭的建議去了秦國。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立刻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後路。既而,秦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否則他們將把楚懷王押在咸陽。楚臣見國君被押,便把當前的太子立為新君,公子子蘭為令尹輔佐新君共同抗秦。因為楚懷王太軟弱,才被秦王押上沒多久就命喪黃泉了,日後楚國便日漸衰敗。屈原也因大臣們的排斥而告老還鄉。重回故地後,常常在汨羅江畔獨自低泣,鄉鄰聽到後便問屈原為何如此愁悶。屈原説:“如今的楚國已是日漸衰敗。朝廷上唯我乾淨,他人都是骯髒的。與其將乾淨的身軀陷於骯髒的地方,我寧願跳進江心,埋進魚肚子裏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污泥裏,去染得一身髒。”説着便跳入了汨羅江。鄉鄰們聞訊後,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偌大的江面哪還能找到屈原,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搜尋了半天也沒找到。大家都很難受,他們對着江面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來年的五月初五,當地的百姓們又想起了屈原投江的日子。他們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裏去祭祀他。懷念這位一生都在憂國憂民,並留下詩歌鉅作《離騷》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我又吃起了粽子,又看起了精彩的龍舟比賽,又聞到了陣陣艾葉的清香,再一次憶起了屈原。

端午憶屈原作文9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説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説法是紀念屈原説。唐代詩人文秀有一首詩這樣寫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據説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羣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他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着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

我想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抵禦各種災難,屈原還會去投江嗎?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粽葉飄香,端午吃粽,緬懷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