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背的作文

來源:文書谷 1.38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背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背的作文

關於背的作文1

我從小在他家長大,他有一隻眼睛看不見,但是他的視力一直挺好。小時候總愛叫他揹我,他揹着我去趕集,去種樹,去挑水。日子是在背上,在我的指尖消逝。四歲那年我被接回城裏,他與外婆去了北京舅舅那裏。從此我的生活裏少有了他。他説我小時候極愛問他問題,他説這孩子一定很聰明,他説我就這麼一個孫女,我不疼她疼誰?可這都是後來的事了,我想念他,想念他彎彎的背。

小時候看見電視裏的宰相“劉羅鍋”,便總愛説那是他,他總會開懷大笑,説我的外孫女真是聰明。他揹我的時候總會滑下來,他只好停下來,再把我扶上去。那時候他的背還是那麼寬厚,他的大手還是那麼有力。他還會跟我滔滔不絕的講道理。那時候他可以抱着我,帶我走過一個個日月輪迴。我以為他可以永遠揹着我,我覺得他就是最温暖的天堂。

可是我長大了,他更老了。他待在北京照顧我新出生的弟弟,弟弟也愛趴在他背上,同我一樣。那日早晨我們一起下樓散步,弟弟嚷着讓他背。他點頭應允着,慢慢轉過身,蹲下來,弟弟高興地躥上去,他小心翼翼地起身,竟十分吃力。他邁開步子,走得好慢,原本就駝着的背更彎了,步子亦是有些搖晃,還未走幾步,他的額頭上就佈滿了細細的汗珠,順着臉頰,流至一片無邊無際的背悲傷。只一會兒他就停下了,把弟弟放下來,牽着他的手,一手撐着腰,他直不起來的背隨他的呼吸起伏着,像一座氣喘吁吁的山。

他的背更彎了,他的背上多了弟弟。

曾幾何時,他竟不知不覺的離開了我那麼遠。偶爾的電話也只是幾句寒暄,我竟不知道,他最近身體如何?在北京待得可是習慣?那天他與外婆趕來學校看我,給我送了他親手做的'食物,當我趕到他眼前時,高興地撲上去,可是他的身體何時變得如此瘦小的,又是什麼時候我已高出他一大截?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他那隻尚好的眼睛流露着喜悦,只停下他手中的筷子,説着“多吃點、多吃點”。吃完飯他們便要離開,我拉着他的手,他輕輕拍了拍我,支持幾句。父親大步走在前,他與外婆便慢慢跟在後頭。那天的陽光刺得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我看見寬闊的馬路變成了老家的小道,我看見他揹着兒時的我,我們高興的趕往集市。

他的背依舊駝着。

關於背的作文2

“霧氣因山見,波痕到岸消。”

我又在背詩了。

這是每天早上出現在我家的一幕。

班主任吳老師給我們買了一本《給孩子的古詩詞》,從四年級寒假開始,讓我們一天背一首,今天應該背第147首詩了。

一開始,我非常不情願,心想:“本來作業就夠多了,現在又加個背默古詩的作業,這不是累死的節奏嘛!”日復一日地揹着、默着……慢慢的.,我覺得背古詩成了我的一個習慣。

小時候我就記憶力超羣。二歲的時候,才剛剛學會説話,媽媽重複不斷地讓我聽着《弟子規》兒歌,自然而然就會背前二三十句。四歲時,還大字不識幾個的我,去學小小主持人,拿着“天書”一樣的稿子,聽着旁邊一起上課的小哥哥小姐姐讀背稿子,一節課下來,我大概也會背了。

現在吳老師讓我們背古詩,並和我們強調,學習古詩詞是有多麼的重要,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可以受到美的薰陶,可以傳承民族的文化。雖然這些好處我還沒有體會到,但是,我發現古詩出鏡率挺高,課文中有,作業中有,試卷上也有。

但是我並不喜歡背書、背詩,即枯燥又死板,還要和原文一字不差,要死我多少腦細胞啊!我適合理解記憶,或者聽多了,在無形中也就記住了。

沒有辦法,我不敢退縮,硬着頭皮上,一天一首……

記得有一次,已經晚上11點多,我還有一首古詩沒有背默。我只好頂住睡魔的攻擊,又坐回枱燈前讀起來,讀着讀着,我居然趴在書桌上睡着了,顯然當天晚上,我沒有完成古詩背默的作業。第二天早上,6點就起牀的我,馬上開始讀背古詩,才讀了5遍,前後一共花了10分鐘,我居然會背了。原來每天清晨,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從這以後,我每天早上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讀背古詩。

雖然我不怎麼喜歡背詩,但我會堅持下去!因為堅持就會有收穫!

關於背的作文3

隨着,《中國詩詞大會》“古典才女”美譽的落定,思想界對背誦古典詩詞是否有助於弘揚傳統文化展開爭辯。不在少數的人認為機械地背詩只是比記憶力,與一個人的古詩鑑賞能力無關,更有甚者指出這是大學聯考模式的可悲延續……可真的是這樣嗎?詩詞本非死物,皆由情由感而生,讀之誦之豈會無感?

何為詩詞?對於最早詩詞來源,古語有云:《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由此可見詩詞的本質就是人情感的傾訴表達,亦大有述往事,思來者之意。前人的思想情感匯成了有温度的語句,又怎能不引起後人的共鳴?生而為人,思想的傳承石永恆不變的,前人後代之間的交流,之所以有跨越千載一説,便是文化載體——詩詞的作用。

當然,思想的交流碰撞時常會擦出火花,交流不只是情感的傳遞,更是智慧與道德的補註。“《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詩詞帶來的收穫是無法估量的,卻有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才有“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事實。讀詩詞是古代才子必不可少的功課,哪個才子不是讀前人之詩,悟前人之慧開始的?日復一日的`薰陶,換來的是深淵持久的影響,傳承的是歷史的風骨和智慧。

試問: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答曰:何莫學乎詩?又有什麼能比詩詞中藴含的傳統文化更深邃精益的呢?在這個外國人都能吟上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是故鄉。”的時代,詩詞已無疑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況且自古便有“胡兒能誦長恨歌,童子解吟琵琶曲”,可見詩詞的感染力極強,古今中外,無時無刻在展現出其旺盛生命力。是故誦讀古詩,內可修身養性,外可博學敏思,近可強基固本,遠可發揚國粹。何樂而不為?

單論背誦古詩詞贏得比賽是一種形式,但卻並不是讓人照書死記,單拼記憶來贏得比賽的映射。從古至今,不背不讀而成人才者,未之有也。讀背的形式後,是背詩的內涵,更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