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戲台作文

來源:文書谷 1.0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戲台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戲台作文

我的戲台作文1

我愛家鄉的夏夜,愛家鄉的戲台,因為那飽經蒼桑的戲台曾藏匿了我童年時多少的歡聲笑語。

家鄉的夏夜總是那麼醉人,繁星閃閃,流螢點點,帶着淡淡花香味的立夏安靜的笑着。我的奶奶可是個老戲迷了,誇張點説,哪裏有戲唱,哪裏就有我奶奶。因此,從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我,沒少看戲,什麼《白蛇傳》呀,《女附馬》呀都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可奶奶卻依舊繞有興趣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奶奶説,聽戲就彷彿心靈得到了淨化。情感的靈魂得到了昇華。我心想,真的有這麼妙嗎?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那時我還小,只知道戲只是許多人搬了凳子坐在戲台下看台上那些穿得五花八門的'人咿咿呀呀的説些“外國話。”

再大些就覺得戲好聽了,有韻味了,就跟奶奶搬了凳子坐在戲台下靜靜地聽,輕輕的哼,默默地看,找尋着,欣賞着,沉醉着,就像到了天堂。即使身上被蚊子“親”了,也滿不在乎。可調皮的我也不會長時間安靜坐着看戲。坐在台上一會兒啃冰棍,一會兒嗑瓜子,等到冰棍啃完了,瓜子嗑光了,就乾脆溜之大吉,來到鄰篷的小櫃前看提線木偶。這木偶本就是我最愛看的劇種了,一個個精靈般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詼諧有趣,可不多時,又被奶奶揪着耳朵提回去了。回想起來,正如魯迅先生在《故鄉》看戲説的那樣“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聽,聽,聽風的笑聲,雲的歌唱,戲的曲調;看,看,看月的舞蹈,葉的流淚,白蛇的舞袖。小時候最愛看《白蛇傳》這一出了。特別是素淨的白蛇,白色的衣裙泛着古意,低低地訴説着驚天地泣鬼神的浪漫悲劇,它讓我夾雜在羨慕、憤怒、痛苦的情感中不能自拔,自失起來------

一朵飾花就是個美麗的世界,一個戲台就是一個美妙的精靈,它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能抓住你我的心。悲歡離合的故事情節不禁讓人滿目淚潸,精彩的武生對打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這也許正是戲曲迷人之所在!

我愛你,家鄉的夏夜,家鄉的戲台!

我的戲台作文2

那座戲台不見了。

兒時隨父母走過那空曠的場地,遠遠的聽見熱鬧的喧囂聲,好奇一望,便再也無法如挪開眼。也是第一次懂了什麼是戲台。

如今近十年了,每次當我穿過幢幢高樓,走過車水馬龍的街道來到那空曠的草地時,心中還是會湧起一種像是自豪的,激動的情緒。

那戲台不過是用木板製成,歷經多年的滄桑早已有些破舊,讓人擔心有一天它會塌陷下去,可是它沒有。數道劃痕像是老人頭上深深淺淺的皺紋,似乎印證了台上生旦淨醜的的“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它不如劇院裏那種經過拋光,打蠟,多重工藝製成的戲台,而是簡簡單單的甚至是簡陋的露天戲台,但卻有它獨特的韻味。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它的頭頂,它便瞬間充滿活力;當夜空中瑩瑩月光鋪在他的身上,它便徐徐進入甜蜜的夢鄉。當暴風雨連夜沖刷它瘦弱的.肩膀時,它卻宛如一座巍峨高山般屹立不倒;當狂風呼嘯着襲擊它舊傷未愈的傷口時,它卻強忍疼痛,堅毅如戰士守衞邊疆般不折不撓。這些都是室內的戲台不曾擁有過的多年閲歷。我為它自豪。

然而,在災難卻如死神般悄悄降臨。在不知何時,多去了他年邁卻鮮活的生命。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徑直走向那邊空地,卻看見那觸目驚心的一幕:戲台不見了,只剩下幾塊殘破的木頭孤零零地扔在角落,一邊幾個工人正計劃着在這兒建商場的事情。我瞬間楞住了。不知站了多久,卻感覺自己的腳不受控制那般向着木板走去。輕輕彎腰,耳邊似乎聽見了戲台殘舊的靈魂在哭泣,哭泣着自己背慘的遭遇,控制着人類的暴行,憂慮着自己前途未卜的命運……

此後不到半年,那座新商場建好了。開業那天,人聲鼎沸,我卻留在家裏。遠遠聽見熱鬧喧囂聲,卻再也沒有好奇地張望。因為我知道,那裏我心動的戲台已經不見了,它在時光長河中流逝,流回了當初那般淳樸無華卻令人心馳神往歲月。

我的戲台作文3

小時,我就喜歡戲。

那時,對戲只不過是一知半解罷了,只知道有京劇。而黃梅戲,卻喜歡它的腔調,總是在媽媽面前自以為是的咿咿呀呀地來上那麼兩句,雖不像,卻有幾分韻味。

三年級時,一天大陳老師跟我們説劇院有學琵琶,南戲的機會。琵琶是什麼?還是報南戲吧!嘗試一下!就這樣,我的戲台從家中移到了劇院裏。

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下發了戲詞和練功服,以及扇子。練功服裏有一件“水袖”。由紅白相間而成滑得像水一樣。彷彿穿上就可以變成仙女。戲詞是《梁祝》選段《十八相送》。既然是《梁祝》就會分男女兩個角色,我就憑我的嬌小身段而扮演了祝英台。

在學習過程中,我知道了南戲又叫越劇,鼻祖是瑞安的高則成。他寫的《琵琶記》流芳百世。

我們每天練的都是唱詞和動作,在一個月的苦練後柔和的唱腔流利而出,下腰,劈叉等更是不在話下,一笑一顰的'動作三個月後才能展現出來。經過半年的勤學苦練,我們已能演出半場戲了。

一天,央視來我們團裏拍紀錄片。我們像往常一樣,穿着水袖,扇着扇子。像古人一樣走台步,念唱詞,心中泛起一股自豪感。

暑去寒來,一年的光陰過去了。我們迎來了結業的演出。我們的戲台也搬到了大劇院裏。我們穿上了長衫戲服。戴上了狀元帽。這帽子又重又笨累得頭疼。

長衫戲服由於第一次穿不習慣容易摔跤。剛開始我們像大老爺一樣得讓家長攙扶着在場外練習走路。生怕一上台就鬧笑話。表演開始了,背景音樂響起,我們穿着代表角色的紅色和藍色戲服的夥伴們精神飽滿的分別站在了舞台兩邊,然後一對接着一對邊唱邊走向舞台中央靠攏,口中唱着“書房門前一支梅……”手中拿着摺扇相互作揖行禮,我們像小鳥一般在台上邁着輕盈的台步,做着各種戲曲動作。一曲唱罷我們甩出水袖轉身而去。我們呈現的《十八相送》選段贏得了台下一片掌聲。也為這次學南戲的經歷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人們都説京劇是國粹,南戲又何嘗不是?是戲,上我愛上戲台;是戲台,讓我愛上南戲;是南戲,讓我愛上國粹!有機會我還要繼續我的學戲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