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團作文(精選30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包青團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青團作文(精選30篇)

包青團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別人眼中,清明是寒冷的,可在我眼中,清明是快樂的。因為這天可以包青團,吃青團。

我們包青團用的材料有許許多多,花樣百變:青色的艾草、白色的麪粉、透明的水和小小的紅豆……瞧,我們開始包青團了。

先把艾草磨碎,再把磨碎的艾草擠出汁來,把汁放入水中,讓水變成綠汁;接着把綠汁倒進麪粉裏,讓麪粉變成綠色的。如果你在這時聞一聞,會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你心曠神怡,心情都變得“萬里無雲”了。然後讓麪粉變成一個麪糰,再把麪糰分成一個個小糰子,輕輕的`在小糰子中間壓出一個小洞,讓它變成一個“小墊子”;接着把磨好的紅豆放入其中,最後像穿衣服一樣將它包起來。一個清明糰子就包好了,隨便瞄一眼,已經有五個了呢。於是我們把清明糰子放在“加熱房子中”,讓它們暖和一下。過了幾分鐘,小糰子就出鍋了。輕輕一咬,甜甜的,真好吃啊!味道讓人回味無窮,我還想吃幾個青團。

外面處處是寒冷,裏面角角是温暖。我真喜歡這個傳統節日,喜歡這個又寒冷又温暖無比的清明。

包青團作文 篇2

一到清明節,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團,這次,我就要親自包一回青團。

材料都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動了,先把艾草洗淨,煮熟,加上米粉使勁揉,等到粉團變成綠色之後,就開始包了。

我撕下一團,壓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後一步揉成圓形。我開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於是我第二個就做了一塊甜甜圈,第三個做了個……,越做越好玩,不一會兒,形形色色的青團就出來了,不過,有幾個我包着包着,一個不小心,一用力,“啪”一聲就爆了,裏邊的豆沙噴得滿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樣了,於是,我伸長了頭頸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麼呀?爆餡的爆餡,漏餡的漏餡,有的居然還被挖了個洞,餡全流了出來,還有一個競是實心的,沒餡!

再看看外公包的',個個都很圓,幾乎都一樣,在桌子上一放,還會滾動,不像我一樣五花八門,也不像弟弟一樣潰不成形,這才是最最樸實無華的青團呀!

這個清明節,我過得很快樂。

包青團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媽媽又開始忙着包青團了。

看着媽媽那熟悉的動作,我真想學會這一招呀!於是我就問媽媽怎麼包青團。媽媽滿口答應,還給我做了示範動作。我高興極了。媽媽一遍又一遍的説着包青團的'方法,我都聽得不耐煩了,就大聲説:“我會了,讓我親自來包一個吧。”

我先拿一小糰粉,再把它不斷地揉,揉得很柔了,再用拇指在粉團的中央打一個洞,然後向四周捏開,口子不斷擴大,四周的粉也越來越薄,再把餡放進去,然後封口,但是由於餡放得太多了,口雖封好了,但還有不少餡露在外面。我心裏想,包青團這麼難,不幹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説:“幹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不能半途而廢,知道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還手把手地又教了我幾遍。於是我又包了一個,這一次可比上次好多了,媽媽誇獎了我呢。

就這樣,我一連包了四五個,有好幾個還和媽媽包的一樣好。

包青團作文 篇4

聽到包青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但要包好青團可真不容易。

清明節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後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後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後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後開始包着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嚐了我自己包的青團。啊!可香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誇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裏樂滋滋的。

清明,踏青、包青團、祭祖,已成了我們國家傳統文化。

包青團作文 篇5

“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每逢清明節,家家户户都會在這一天做香噴噴的青團,我家也不例外。

這天,看着大人一邊沖洗着艾青葉上的雜質,一邊又把艾草放進攪拌機裏攪拌成汁,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每年都是媽媽做香噴噴的青團給我吃,今年我也要包一回青團,不能繼續再當“吃貨”了。

説幹就幹,首先我把綠油油的艾草汁倒入米粉裏,使勁揉搓。糟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面團給包圍了!我用力地甩啊甩,再往手上灑了一些麪粉,青糰子終於從我的小手中脱落下來。然後我慢慢地揉,直到艾青汁和麪粉合二為一就可以包了。

我把大面團分成了一個個小麪糰。接着拿起一個小麪糰,把它揉得圓溜溜的。再把大拇指插入麪糰中間,讓它變成小碗的'形狀就可以包餡了。我躡手躡腳地把豆沙球放進“碗″裏,然後趕緊把它包起來,免得餡從裏邊掉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的青團也快要大功告成了。“終於做完了!一個,二個,三個……”我興奮地數着,“一共有十五個,剛好每個人分三個!”説完,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把這幾個青團蒸熟。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美味的青團,一邊看着電視,別提有多高興了!

包青團作文 篇6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説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包青團作文 篇7

青團是一種民間小吃。它的顏色是綠色的,外形是橢圓的,它是用糯米與艾草的汁混合後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軟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遊蕩,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雖然青團的歷史不是很悠久,但是關於它還有個故事。

傳説有一年的清明節,李秀成為了逃避清軍,請了一個農民幫他躲過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設崗,防止他人帶吃的'給李秀成。那個農民心生一計,採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與糯米混合做成了糰子。青色的糰子混在了青草裏面,躲過了哨兵並帶給了李秀成。李秀成吃到了團之後,安全返回了大本營。之後,李秀成下令要太平軍團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青團就這樣流傳開了。

關於青團,我自己也有一段經歷。

沒吃青團之前,我非常抗拒。青團那綠色的樣子,我看到就會犯惡心。就算大人們把青團放在我嘴邊,我都不會去吃,反而還會神情厭惡地推開。那段時間,我看見青團都繞着走。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沒吃飽飯,肚子餓得呱呱亂叫,家裏又沒有其他東西吃,無奈之下我拿出青團一臉嫌棄但又無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軟糯但又甜而不膩,糯又不黏的青團被我咬在了嘴裏。我嚐到了味道後,三五除下就把一個青團給消滅掉了。吞下去後,嘴裏還留着艾草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從此以後,我對青團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現在,青團變成了我最愛吃的零食了。

包青團作文 篇8

清明節到了,瞧,又下起了牛毛細雨,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詩: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在今年清明節,我們一家掃墓結束後,媽媽要自己做青團讓我們嚐個鮮。我也洗乾淨了雙手,興致勃勃地學做起青團來。

開始做青團啦!媽媽先把綠油油的菠菜在水中煮熟。接着又熟練地把煮好的菠菜放進一個又大又深的鐵盆。再往裏面放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加一點沸水。媽媽將糯米粉和菠菜用力揉捏,過了好久終於揉好,成了一個綠綠的糯米糰。然後我們每個人掐了一點糯米糰搓圓,捏成小碗狀往裏面放了香噴噴的黑洋酥,再把口“封”起來,最後,我們把青團放進了鍋裏去蒸。還沒蒸熟,一股香味已撲鼻而來。“真希望快點好。”我一邊想着,一邊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廚房,等待吃了!終於好了,我發現青團的顏色變成了墨綠色。吃着自己做的.青團,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清明節,它不僅讓我們追憶已故的親人,續親情,還帶給了我們一份悠閒,一份難忘。

包青團作文 篇9

做完功課,我和媽媽原本打算到超港買馬卡龍,到店後發現沒有了,正準備離開,媽媽一眼就看見了擺在櫃枱上的青團。服務員殷勤地上前介紹:“青團是在清明前吃的,現在買有優惠。”媽媽果斷地買了幾個。

青團綠油油的,外面很有光澤,就像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青團圓圓的,摸起來黏糊糊的,特別可愛。青團的.皮是用糯米粉和艾草製成,餡有很多種,有肉鬆蛋黃味、芝麻味、豆沙味…味道有鹹有甜。

説起青團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傳説太平天國的領袖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農夫救了他,把他藏在自己家裏,但清兵加兵設崗,防止別人給李秀成送東西吃。那位農夫把艾草和糯米粉包成團藏在青草裏,送給李秀成吃,使他安全返回大本營。回去後,李秀成下令讓廚師學做青團,於是,青團就這樣傳開了。

青團是綠色健康的食物,小朋友們可以多吃哦。

包青團作文 篇10

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燦爛地開放了。這個時候,在鄉間的小徑旁、河畔、山野裏,艾草正長得鮮嫩。用手輕輕一掐,揪下一根來,放在手心裏一搓,滿手都是綠色的汁液,把雙手湊近鼻前,只聞見一股清香沁人心脾。這個時候,最適合做一種美食了。這種美食叫青團,是我們寧波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它其形如圓月,手掌般大小,上面印着精美的圖案。由於這種美食外面還粘着一層金黃的松花粉,所以又稱金團。咬一口,又軟又糯。再咬一口,香甜的.芝麻黃豆餡兒從青團裏流入口中,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嚐,就已滑入肚中。松花香、艾香和着甜甜的餡兒,真叫你吃了一口又一口,停不下來呢!你想知道這種美食是怎麼做的嗎?哈哈,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首先要準備糯米粉、新鮮的松花粉,剛採摘的艾草和自家做的黃豆餡、芝麻餡,等這些食材準備好後,一切就緒,先把艾草煮熟,擠出苦汁後,和糯米粉放在同一個蒸籠裏蒸熟。等蒸熟後,一同倒入一個大石臼中,然後兩個人配合着,一個人用木杵捶打,另一個不停地翻,到最後艾草和糯木粉完全融為一體,青色的糯米糰像黏土一樣,就可以開始做青團了。由一個人先捏出一個小圓球一樣的糯米糰,遞給下一位。第二位就把糯米糰捏成小碗狀,然後把餡兒舀一勺放進“小碗”中,把“小碗”的口封住,再遞給下一位。第三位就把這個有餡的糯米糰在松花粉中打個滾,撣一撣,讓青色的糯米糰變成渾身金色的,再遞給最後一位。這最後一位呢,拿來木頭做的印花板,將糯米糰放進去,用手心輕輕地壓一壓,再倒出來,呀!一個帶“喜上眉梢”金團就做好了!

青團的味道就是我家鄉的味道!要是你來到我的家鄉,我請你來嘗一嘗這美味,保準你吃了忘不了!

包青團作文 篇11

聽到包青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但要包好青團可真不容易。

清明節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後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後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後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後開始包着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嚐了我自己包的青團。啊!可香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誇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裏樂滋滋的。

清明,踏青、包青團、祭祖,已成了我們國家傳統文化。

包青團作文 篇12

清明節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過我們的教室,你一定會聽到我們一陣陣歡樂的笑聲,聞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會問我們:“你們在做什麼?”我們會回答:“我們在做青團!”

下午一點到了,每個小組紛紛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擺放在桌子上,彷彿正開展着一場食品展覽會。瞧:有綠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餡兒;還有一個個道具。道具準備好,就蓋和麪了,這可是製作青團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見一個個和麪高手——老師請來的家長們陸續登場。她們嫻熟地將麪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許的.水,接着,陳冠宇媽媽將手伸入盆中,熟練的揉了起來。慢慢地,原本鬆鬆散散的麪粉在陳冠宇媽媽手中變成了柔軟的大面團,然後,再倒入事先準備好的青汁,繼續和。終於,青色的麪糰揉好了,家長們把麪糰分成幾段,依次分給每一個小組。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取出了一箇中等大小的麪糰,在手中來回揉。揉成一個光滑的圓球體時,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麪糰輕輕壓扁,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壓扁的麪糰窩成一個圈,再把豆沙餡擠在裏面,注意不要擠太多,小心餡兒會漏。擠好餡兒,用筷子把餡兒往裏面塞一塞,再把麪糰一捏,一包,之後用保鮮膜將青團包好,這樣一個完美的青團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駕麟在青團上來回抹上黑芝麻,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黑”團,不知道蒸出來味道怎麼樣?看看成婭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團一起搓,使青團變成了一個“大花臉”……其它小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頭奮力做着,整個班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第一課下課了,朱老師給我們每個組評了獎。我們這組光榮地獲得了“最佳紀律獎”我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組製作的青團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陳申一組的青團,他們十分創意,有“長方形”;有“五角星”;有“餃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飛船”;還有“青團一家”……他們這組不愧是“最佳創意獎”。獎評好了,就該把青團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裏聯想起了青團的味道,一定是軟軟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美味的青團,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青團,剝開保鮮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説道,這青團帶着一股黃瓜的清香,吃進嘴,軟軟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腦海一直浮現着下午活動的場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團飄香。

包青團作文 篇13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春遊後我要跟我們班的十九個同學一起去參加製作青團活動。

到了中山公園,老師先教了我們三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這三首古詩分別是:杜牧的《清明》;韓翃的《寒食》;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學完古詩後我們就要開始製作青團了。老師分發給我們材料有:一袋加了糖的糯米粉,一小袋艾草粉,老師説這是從艾草中提煉出來的,而不是直接用艾草做的,還有一包紅豆餡和一些肉鬆。對了還有一個小碗和一杯水。

我們開始做青團了,我先用麪粉倒滿碗的三分之二,然後加入一點艾草粉和二十分之二的水開始和麪。不過我把水加多了,結果我的'麪糰變成了“冰淇淋”,後來經過老師的幫忙後我終於弄好了。不過到做第二個麪糰時我加了太多的糯米粉而把我的手套黏在了碗裏,經過老半天跟糯米麪團的鬥爭後我終於擺脱了困境,來到了加餡料這個環節。我打算做一個紅豆餡青團和一個肉鬆餡青團。“啊!”是誰叫這麼大聲,我轉頭一看,原來是思媛包的紅豆青團被她揉破了,紅豆餡料和糯米糰子簡直分不出兩者是誰。我還看見了幾個同學的肉鬆青團被揉散架了。我心裏不禁擔心起我的肉鬆青團,不過幸好我的肉鬆青團命大,並沒有像其它肉鬆青團一樣散架。

通過這次製作青團的活動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去傳承的。

包青團作文 篇14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清明節。

我覺得清明節時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團了。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試身手。做青團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個盆中,然後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勻,再一邊加熱水一邊揉,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團。這一團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點綠,但不是完全碧綠的,和吃的青團不一樣。我問奶奶:“怎麼不綠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着説:“等把這些青團做好蒸熟,就會變綠的。”我將信將疑。

奶奶抓起一團糯米粉把它捏圓,然後捏出一個小窩,就像一個窩窩頭,放一勺調好的豆沙進去,然後一點一點地把口子捏上,再輕輕搓圓,一個豆沙餡的青團就做好了。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由於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攏,總是漏出來,幸好有奶奶幫我才收住了口。

做完後就開始蒸了。先把水燒開,然後把青團放在蒸籠上。蓋上蓋子蒸上二十多分鐘,鍋裏就會飄出糯米的香味,還帶着艾草的清香。掀開鍋蓋,一個個碧綠透亮的青團就好了,看着多像一個個碧玉糰子呀!

包青團作文 篇15

又是一個秋天。一場霽雨打濕了我的記憶,又是食青團的季節,美味縈繞在脣齒間的快樂之外,似乎還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尤如滿園的艾草,長了割,割了又長。故鄉的一切都在我的記憶中迷濛,卻又揮之不去。 ——題記

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水鄉煙雨迷濛的小巷,長長的弄堂口,我又一次見到了青團,濃郁的水汽夾雜着淡淡的艾香,把我帶回了那久別的故鄉。

小時候,我關於青團的記憶,全都來自於我的外婆。外婆燒菜很好吃,做點心的手藝也堪稱一流。她點心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青團。

新摘下的艾草,只在水裏漂一漂,加一點石灰水上鍋去蒸,待到鍋蓋在濃厚的水汽中噗噗躍動,艾草也就蒸好了。一開鍋蓋,水汽便卷攜着清苦微甜的艾香你推我攘地擠出了鍋,散了滿屋,滿屋便都是故鄉艾草的清香。

艾草放涼後,便要用紗布過濾。這是年幼的我被允許參加的為數不多的部分。我把軟爛的艾草裹在細紗布中輕輕擠壓,青綠的汁液便一點點滲了出來,一滴滴滴落在碗中,綻放成一朵朵轉瞬即逝的碧玉做的花。

將艾草汁倒入和好的糯米粉中,稍加攪拌,艾草汁便在盆中輕輕地流轉起來,它和米粉首尾相接,互相追逐着旋轉,待到和好了面,外婆微笑着,熟練地把麪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在劑子上用拇指按出一個小坑,在坑裏放進一團豆沙,再用手掌並指輕輕揉捏,麪皮温柔地將豆沙菓覆,青團便圓圓地窩在掌心。

青團蒸透了,拈起一個放入口中,牙齒微微用力破開薄而柔韌的表皮,滾燙的豆沙餡便迫不及待地流淌而出,活潑潑地在舌尖上流動。它以豆沙温潤的甜,卷攜着艾草清苦微甜的.香,它以故鄉的氣息,席捲過飽受化學添加劑折磨的日漸麻木的舌尖,席捲過迷醉於城市燈紅酒綠而日漸浮躁的靈魂。

“姑娘,青團要趁熱吃,熱着吃才好吃。”阿婆的聲音把我從故鄉的記憶中喚醒,暮然回首,眼前仍是那異鄉的煙雨迷濛。手中捧着的青團已涼了,舌尖上仍殘留着異鄉青團的滋味,儘管皮厚餡少,內餡也是西化的巧克力餡,於我卻有些太過甜膩了,與記憶中故鄉的味道更是相去甚遠,但我仍細細咀嚼,慢慢品嚐,卑微而貪婪地尋求着故鄉的味道。在那些青團、年糕、米花糖前躊躇,在那些水車、瓦檐、青石板旁徘徊,於其中尋求那一絲絲故鄉的影子,攫取着有關於故鄉的一點一滴,一絲絲在心中繚繞成故鄉昔日的夢影。

去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我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我僅希望借食青團緬懷那一處故鄉、那一段過往,卻僅是聊慰吾心罷了。

人不能忘本。也許,我們也正需要一些像青團一樣傳統的味道,需要來自鄉村純淨質樸的氣息,帶給我們這些塵世中的人們些許心靈的依託,帶給我們被遺忘的故鄉的感動。

感動,在這樣一個秋天,也會在以後的每一個秋天……

包青團作文 篇16

又是一年清明,望着桌上剛剛買回來的青團,我不禁愣住了,姥姥親切的臉龐又浮現在腦海中

兒時,與姥姥、姥爺住在一起,小小的農家小院承載着一家人濃濃的親情,每逢清明節姥姥便會準備好一切製作青團的食材在廚房忙碌。

我和姐姐可不會錯過這種有趣的事情,姥姥剛剛開始上手,我們便一個人搬一個小凳子坐在桌子旁,姥姥見了也不趕,只是笑着警告道:不準亂摸哦,衣服髒了可是要捱打的。我和姐姐低頭看了看剛剛換上的新衣服,乖乖地點點頭。

艾汁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開來,清香頓時襲捲了廚房,我和姐姐深深的嗅了一口。姥姥用那雙蒼老温暖的手把面和在艾草的汁液裏,白色的糯米粉一點一點融入艾汁的綠色裏,不一會面團就揉好了。姥姥把麪糰揪出一小塊一小塊的,用雙手搓成一個圓溜溜的球,隨即用大拇指壓在圓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轉動,做成一個小碗的形狀,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進去,雙手不停地轉動把小碗的口子慢慢收攏。一個可愛的、小巧玲瓏糰子就做好了,一個個青團如同一塊塊光滑的翠玉。

我和姐姐這時也顧不得什麼新衣服了,站到凳子上去拿面,姥姥見了,也不惱,揪出兩個小小的麪糰放到我們的'手中,教我們該怎麼做。臉上的笑容彷彿融進暖暖的陽光中。

把青青的糰子放進蒸籠,蓋上蓋子,靜靜等候着。蒸籠上開始冒熱氣,許是糰子太綠了吧,竟連這冒出的熱氣也是綠綠的了。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面而來,在外玩了一天的小花貓也尋着香味回家了,趴在灶台邊,不肯離開。

抬頭朝窗外一看,已是傍晚,姥爺早已在院子裏擺好了桌子,姥姥把青團和菜端出去,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抓起剛出籠的青團,被燙得嗷嗷直叫,趕緊把青團扔到盤子裏,姥姥連忙拉我們過來把手放在水裏,嗔怪道:怎麼這麼不小心。眼裏的疼惜似乎要從眼眶中溢出。

回到桌邊,拿起已經沒有那麼燙的糰子,塞到口中,一股清香在口中肆意遊竄。姥爺拿起那個已經不知用過多少年的白瓷杯,啄了一口酒。姥姥在旁笑着,眯起的眼睛裏滿是幸福。小花貓卧在桌腳,慵懶地伸了個懶腰,趴在那兒,睡着了。

想至此,回過神來,抬手拂面,不知何時淚叮咚地落下。拿起桌子上的青團,輕輕咬了一口,滿口清香,卻不是熟悉的味道。一滴淚滑到嘴裏,鹹鹹的,澀澀的,歎了一口氣,輕輕離開桌邊。

原來,當年的味道再也找不回來了。

包青團作文 篇17

清明節我們沒去掃墓,沒去户外踏青,但我們做了一道美食青團。

這段時間正是青團最佳的品味時間,也是最佳的製作時間。

青團做起來似乎不難,因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實也很考究。青團的點睛之筆是艾青,它長得一點都不出眾,沒有太多的辨識度,在我看來就像是雜草,但它卻成就了美味的青團。

首先便要將這個點睛之筆洗乾淨,蒸熟,泡點水。這個步驟並沒什麼難的,難的是揉麪,因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謹慎,一出錯就會翻車。太軟太硬都不行,還要有彈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馬上就要變成糰子了。外婆先在中間挖了個坑,然後往裏填滿熱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來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勁使勁地揉,要揉無數次,水也要倒無數次,想想青青的小糰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邊給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勁地揉麪。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麪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會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麪好像很難也很麻煩,電視裏不就一放水就變成糰子了,可自家做起來怎麼這麼麻煩,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團,然後再加些水,加些粉,繼續揉,光滑的糰子出現出現之前,別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們剁肉拌餡很快也就好了。接下來就是捏糰子,放餡之前就是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後往裏放餡,最後捏成團,就這樣一個一個捏完,鍋上蒸。很快,可愛的綠團團就出生啦!

清明節真是一個有實踐意義的節日。

包青團作文 篇18

星期天上午,天氣晴朗,陽光燦爛。

一大早我就起牀了,心情非常高興。一會兒,奶奶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早點過去。於是爸爸開車載着我和媽媽來到奶奶家,一進門,我就看見奶奶正忙着做青團,我就跑過去説: "奶奶您在做什麼?" 奶奶説: "我在做青團,你在邊上看着,等你長大後做給我們吃。" 我説: "我現在就要做。" 奶奶説: "那好吧,你看奶奶做,跟着學,做幾個小的'試試。"

奶奶就給我一個粉團,我拿在手上跟着奶奶學,先把粉團搓成圓形,然後右手大母指伸進小圓裏,左手轉,右手捏,慢慢地把粉團捏成小茶杯一樣薄薄的形狀,再把陷肉放進去,左手把青團抖一抖,右手把口子閉合捏成三角形,然後繼續揉,揉成圓圓的。左手到右手,右手到左手,象拋球一樣拋幾下。然後就放進蒸籠裏蒸。

一會兒功夫,我的作品就出蒸籠了,我把它拿給爸爸媽媽吃,爸爸媽媽邊吃邊説: "真好吃,由由你長大了,會做青團了! " 我心裏樂滋滋的。

包青團作文 篇19

迂迴的小巷,斑駁的青石板,墨綠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皺就像老樹身上脱落的樹皮,長在歲月的光輝裏,卻註定要在歲月裏失去光華,在喧囂中被掩蓋真容。

多年之後的今天的清明,再次來到這鄉間小巷採艾草,想起幾年前春日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綠葉在青石板上,在草叢中,在青團的蜜汁中流過,此處的清明不是“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淒涼悲哀傷,而是活潑的,我與父母邊採艾草邊踏青,樂在其中。空氣中瀰漫着艾草的清香,我走着。

“這裏的艾草不能亂摘的,這是我自家的。”一聲粗獷的鄉音,帶着厚重的鄉調傳入耳中,我正興致的採着,父親猶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來買點吧。”細一看,那原來是為老婦,身着樸素,臉上的皺紋顯露出歲月的滄桑。原來這快是老婦的田,我們便隨着老付進了他家要付錢。

那老婦與他的老爺子的小屋十分簡陋,大概也就20來平方,並且那老婦是沒有手機的,還是借的手機讓我們付的錢。我摘瞭如許的艾草老婦卻只是淡淡一笑,説:“10塊錢給你了吧。”我有點驚訝。

老婦和那老爺子都十分淳樸,穿的很簡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潔,原來他們也正做青糰子呢,他倆採用的是最傳統的做青團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燒着的柴火散發出糯米香,這種香只有在鄉間才能感受到的,老頭子拿着一把木錘勻錘,在老婦翻動的糯米糰中,每一錘都是那麼有力均勻。我看着有點怕,怕老爺子的'錘沒握好就砸在老婦手上了,可他們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們在一旁看着,驚訝於他們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動於他們那份淳樸。“吃幾個吧。”老婦平淡的説到,我們品嚐這裹上松花粉的一團團的青團,軟糯香甜,相比市場上那些黑心商家,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雙柔和而寧靜的眼,又帶着厚重的香音微笑着説:“小夥子吃一個吧!”

我們又買了幾個青團,不禁要揮手告別了,“下次見!”,可我不禁難過起來,這一次見面也許是永別,下次可能就見不到了,我凝然的雙眼閃出愁怨:世間像這樣的人,還有幾個呢?

小巷依然是那麼悠長,墨綠的葉子,落下幾點細碎的陽光,那座小屋披着午後的光韻,默默守候着,將這美好品質傳承下去。

包青團作文 篇2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吧。沒錯,他選自《清明》這首詩。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掛艾草、吃青團,我只吃過青團,但沒做過青團,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團。

我和媽媽準備好了做青團的材料,有綠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麪粉,還有做餡料的豆沙等。説幹就幹!我們先一起擇艾草。擇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葉子。接着我開始洗艾草、洗好後放到鍋裏煮一煮,最後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裏搗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麪用的,它就像個魔術師,可以讓麪糰變綠。

媽媽拿出了昨晚我們花了一晚上時間煮爛的豆沙餡料。進入做青團的關鍵時刻啦,我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一步。媽媽一邊教我和麪一邊説:“要做青團,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勁道,青團吃起來才有嚼勁,否則就會粘牙齒。“我們把艾草泥倒進糯米粉和麪粉裏,用手將它們混合起來。我擼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個青色的大面團就完成了。接着我用手掰了一小團的粉團,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圓球,用大拇指在粉團中間壓出一個深深的洞,接着往兩邊捏,把洞變大,捏成一個碗狀。再用勺子把豆沙餡舀進粉團的大洞中,最後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圓,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終於鬆了口氣。然後我繼續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好幾個青團,做完豆沙餡,我靈機一動,把豆沙、紅糖和紅棗全部放進了餡裏,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團一個個包好以後,我立馬要蒸幾個嘗一嘗。15分鐘後,鍋子裏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團換上了碧綠碧綠的外套。我彷彿看到調皮可愛的小青團在向我招手。我連忙拿起一個先咬一口,哇,餡甘甜爽口,整個糰子香甜軟糯還香氣四溢!

第一次做青團竟然成功啦!沒想到做青團也那麼不容易啊。我既體驗到了做青團的樂趣,又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真是一舉兩得呀!

包青團作文 篇21

清明節時,家家都會準備好佐料做青團,這星期星期六,我家也要做青團。

媽媽連夜準備佐料,為了明天早點有青團吃。上午,我一進廚房,看見桌了上有一個巨大的粉團,旁邊還有很多的餡料。只見媽媽站在桌前,用手抓起一小團的'小粉團,把小粉團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小粉團中心壓出一個洞,接着把洞變大,又把粉團捏的薄一些,用勺子把餡舀進小粉團中,最後把口“補”好。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看媽媽很熟練,心想:媽媽都會了,我還怕不會。一股好奇心湧出心頭,自己也想動手試一試。説幹就幹,我也學着媽媽的方法,抓出一把粉團,揉成小圓球,用手壓出一個洞……但我做的青團並不很好,再把團捏薄的步驟中,小團破了一個洞,露了餡,失敗了。我浪費了一些材料,不行,我得再試一次,我再次試了一次,還是失敗了。也浪費了一些佐料。進過兩次的失敗,我清楚的知道,不能再浪費佐料了。心想:這還不簡單,做得小一點不就好了。

我就把青團做的比媽媽做的小四分之一。除了把口補的不好以外,我以為這一僅是完美無缺了,可是等媽媽把我親手做做青團燒熟以後,我咬了一口,竟沒有咬到餡,我再咬了一口,算是要到了餡。原來是皮太厚了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

包青團作文 篇22

在時間的長河裏,華夏悠悠五千年文明,沉澱出了許多寶貴文化遺產。勤奮智慧的炎黃子孫,創造出了許多奇蹟。

立夏快到了,在我的記憶裏,立夏總是飄着一股清新悠遠、揮之不去的艾草香。每逢這夏日伊始,春季接近尾聲的美好節日,一大家子人總是齊聚一處,一起做“米鴨蛋”。立夏做“米鴨蛋”,是家鄉的風俗,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流傳不衰了。

做米鴨蛋的第一步自然是取材,當雨季來臨,春天拉開帷幕,就可以去田間採摘新鮮的艾草。我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剪足滿滿一盆的艾草。這可能需要在田埂上蹲上好久,可是卻別有一番趣味。剪艾草也是有講究的,手法要恰到好處,不然就會影響米鴨蛋的質量。拿着一把大剪刀,經歷了一次次地實戰,我才學會熟練快速地剪艾草。無論艾草隱蔽的有多深,都無法逃出我的眼睛,摘着摘着,看着盆裏的艾草越來越多,最後滿載而歸。接着需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把這些艾草清洗,燒熟,冷卻,再切得細碎,和和好的麪糰揉在一起。開始艾草和麪團還很分明,用力搓揉一陣後,就逐漸變色,淡綠色溢着清香氣味的汁液融入了麪糰中,直至兩者合一。這看似簡單機械,可是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外行的我只搓了一會兒,就覺得雙手發軟發酸,麪糰似乎沒什麼變化,而我再也沒有力氣了,只好甘拜下風。

麪粉和好了,一旁的'媽媽也將餡料拌好了。最常見的餡料莫過於鹹菜筍餡和黑芝麻白糖餡,配置的過程都很簡單。而包米鴨蛋的過程更是全家一起動手: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我,甚至是六歲的小妹妹都吵着要一起包。我用雙手輕輕拈下一塊麪團,把它揉成扁平狀,再往中間倒上一勺餡料,最後小心翼翼地搓成橢圓形,一個米鴨蛋就初具雛形了!剛開始,我包的米鴨蛋總是“露餡”,而且相貌奇醜,奇形怪狀。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再加上我的小心謹慎,終於能包出像模像樣的米鴨蛋了,餡料也終於聽話地藏在裏面不再流出來。把一個個帶有我們汗水和笑聲的米鴨蛋放進鍋裏蒸一會,待到出爐時,滿屋都是艾草獨具的清甜而悠遠的香。

至今回想起那一鍋大小、形狀不一的米鴨蛋,也像回想起了那段濃濃的親情和鄉情。又糯又香,甜而不膩,餘香裊裊,經久不忘。

米鴨蛋以及它的製作過程,都是我們寶貴的遺產。它象徵着濃濃的親情、鄉情,是家的味道。願這份艾草香在我的心裏,在奉化這塊土地上經久不散!也願這份親情、鄉情鐫刻在每一個奉化子民的心中。

包青團作文 篇2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日,除了掃墓,令我無法忘懷的,還是奶奶做的青團……

我們家每年都少不了吃青團的環節,臨近清明,廚房裏就會多上一盆青團餡。奶奶先是剁好餡,再和些麪粉,艾草碾碎後摻進麪粉裏,原本潔白無瑕的麪粉變成了鮮綠色,用勺子上餡,就可以放進鍋裏蒸上一會兒了。

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煎過的東西,特意把青團放到煎鍋裏煎至兩面金黃,再讓我慢慢品嚐,咬一口,外香裏軟,一股艾草的清香在嘴裏擴散開來,再往裏咬一點,就能品出五香的氣味了。

青團不僅可以充當主食,還可以當點心呢!學業繁重的六年級自然會有數量驚人的作業。每當我結束白天的學習,一臉倦意地回到奶奶家吃完了飯,奶奶總會拿着兩個熱好了的青團走過來,對我説:“回家作業寫累了,別忘了吃點心哦!”這時的我,手裏捏着熱騰騰的青團,心頭也會突然一熱,啊,奶奶!您為我無私地付出,該讓我如何報答啊?夜裏,我做完作業,順手拿起那兩個還有餘温的青團,忍不住大口吞下去,要知道,這可是奶奶對我的愛呀!

貼心的奶奶知道,我不喜歡長時間吃同樣的一種食物,就不斷地變着法兒更換花樣,有時是蠶豆青團,有時是紅豆青團,甚至還有蝦仁青團……奶奶不愧是我的“知已”在各種方面上都儘可能地使我滿意,不愧是我的'“私人廚師”啊!

奶奶做的青團,在親戚好友之間也是出了名的一道美味,每當掃墓時親戚們對青團讚不絕口時,最高興的還是我,原來奶奶做的青團這麼好啊!我真幸福!

這就是牽動我情思的青團,奶奶的青團,讓我終生難忘……

包青團作文 篇24

飲料給你!桌布拉一下。水放好了嗎?班隊活動在同學們的沸騰聲中開始了。

當揉好的麪糰放到桌上時,大家一湧而上,伸手去搶。幾番拉扯,原本蠻有型的麪糰變成了超級大窩窩頭。

我靜靜地看着,等各方平息之後,才上前去扯了一把麪糰。隨意地掏出一個小洞,把橡皮般大小的'豆沙泥和一勺芝麻放了進去。封口的時候,我發現餡多得太多了,根本就粘不起來。怎麼辦呢?我小心翼翼地撕開粘好的邊,取出一點兒餡,再一次粘合。我將做好的糰子放進模型裏一壓,自以為大功告成。沒想到取出來時,因為用力過猛,糰子掉到了地上,摔得沒有了樣子。看着地上的青團,我的心裏挺難過的。不過,我可沒有氣餒,一個接一個地做着。

桌上的青團越來越多,媽媽們忙着擺放,忙着去蒸。不久,青團的香味從蒸籠裏飄出來,瀰漫了整個教室。我們不住地張望着,張望着,期待那誘人的青團早一點出鍋。

包青團作文 篇25

一到清明節,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團,這次,我就要親自包一回青團。

材料都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動了,先把艾草洗淨,煮熟,加上米粉使勁揉,等到粉團變成綠色之後,就開始包了。

我撕下一團,壓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後一步揉成圓形。我開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於是我第二個就做了一塊甜甜圈,第三個做了個……,越做越好玩,不一會兒,形形色色的青團就出來了,不過,有幾個我包着包着,一個不小心,一用力,“啪”一聲就爆了,裏邊的豆沙噴得滿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樣了,於是,我伸長了頭頸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麼呀?爆餡的.爆餡,漏餡的漏餡,有的居然還被挖了個洞,餡全流了出來,還有一個競是實心的,沒餡!

再看看外公包的,個個都很圓,幾乎都一樣,在桌子上一放,還會滾動,不像我一樣五花八門,也不像弟弟一樣潰不成形,這才是最最樸實無華的青團呀!

這個清明節,我過得很快樂。

包青團作文 篇26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做青團,我們準備了糯米粉、小麥粉、豆沙餡還糯米等材料有。

媽媽先和好帶艾葉的粉團,我搶先拿了一小塊搓成圓形,再壓扁,然後把四周圍再翹起來一點,接着用勺子盛了一點豆沙餡放在綠色粉餅的中間,把豆沙裹起來,可是豆沙怎麼也包不進去。媽媽説:“你麪粉餅太小了,放的豆沙太多了!”哦,原來如此!媽媽説:“你索性再拿點粉把它裹起來。”於是,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去做,先拿一塊小粉團,拍成扁扁的,再把小粉餅往上一粘,嗯!果然好了許多,我又將做好的`糯米青團放在白米堆裏滾了滾,終於大功告成了,一個小雪球一樣的青團出現在我的眼前!

一個、兩個、三個……也不知過去了多少時間,青團都做好了。媽媽馬上點火蒸煮,不一會兒,陣陣清香從鍋裏冒出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媽媽趕快拿出來,可媽媽卻説還沒熟,又過了10分鐘,媽媽終於打開鍋蓋。 “好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伸手就想去拿,媽媽眼疾手快擋住了我,我連忙改用筷子,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一邊吹一邊往嘴裏送,啊!柔中帶甜,太美味了!吃着自己親手做的青團別提有多高興了!勞動創造甜蜜的生活一點沒錯!

包青團作文 篇27

青團,是漢族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之一。為了加深對這個傳統節日的認識,在老師和家長們的精心策劃下,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包青團的活動。要説吃,長這麼大我已吃過多次青團了;可要説到包,我可是初次嘗試,面對桌上那一大團揉好的青麪糰,我躍躍欲試。

看來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師才宣佈活動開始,只見六、七隻小手紛紛伸向麪糰,轉眼間,麪糰就變了型,這邊一處高山,那邊一片窪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團麪糰,軟軟的,還帶着點餘温,聞了聞,一股濃郁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我先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後放在桌上用力壓扁,變成了一張薄薄的麪餅,接着往麪餅中間放了兩勺豆沙餡兒,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邊合攏,把邊緣壓牢並按出花邊,我的第一個清明餃就這樣出爐了,看着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就做成功,心頭湧出喜悦和成就感。

趁熱打鐵,接下來做個什麼呢?瞧了瞧身邊的同學們,對,清明團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我又揪了一團麪糰,把它揉圓,然後在中間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現出一個碗狀的坑,為了讓我的清明團能多裝些餡兒,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敗怕什麼,重新揉過,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團呢!”我不禁想到。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壓,中間的坑逐漸變大變深,耶,我成功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次包個芝麻餡兒的,放好餡兒後,我一手拿着糰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點點捏攏,直到封住為止,為了美觀,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團的'模具上按一下,一個漂亮的花形清明團就呈現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帶勁兒,越做越有信心,又連續做了好幾個動物形狀的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一個比一個有特色。望着桌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團,它們彷彿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帶着我走進了艾的童話世界!

包青團作文 篇28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平時一到清明節,爸爸媽媽都會到商店裏去買現成的青團,一個個青團圓圓胖胖的,惹人喜愛,下午,老師帶我們親手做青團,親自感受清明節的習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媽媽買了幾根黃瓜,把它們一起放在榨汁機裏,那嫩嫩的黃瓜被榨汁機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們組帶來了五花八門的原料,你瞧,王棗棗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餡兒,張澤龍帶來了碧綠的青汁,尹株文帶來了做得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邊忙着擺放用具,一邊交頭接耳地交談着該怎樣做,一個個興奮不已。

開始和麪粉了,老師向盆裏倒了點水,然後把麪粉倒進了裏面,還請了幾位和麪高手—-幾位同學的媽媽,奶奶來和麪。陳冠宇的媽媽拉起袖管兒,把自己纖細的手放進了麪粉中,頓時,麪粉象散了隊的隊員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來回搓着,麪糰象一個個孩子乖乖就範,任憑她的揉搓,隨着搓的節拍上下翻飛,老師把青汁倒入麪糰中,不一會兒,麪糰娃娃就換上了節日的盛裝,一身碧綠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體,更顯得可愛。

老師把麪糰一點一點地分給我們,説了做時的注意點,不一會兒老師就開始宣佈做了。我先請教了陳冠宇的媽媽,然後拿起一些麪粉,搓成”小圓子”再把中間部分捏凹下去,我學着老師的樣子把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圓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圓的頂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麪糰被捏變了形,我拿起一點芝麻放進了裏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可是這調皮的'芝麻一下子從裏面逃了出來,呀,這下子青團了”大花臉”,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創意!我不灰心,繼續搓着,我把捏好的青團往芝麻裏一放,頓時,青團一身黑,成了”黑團”,我一邊看一邊笑,把它放進了盆裏,…我環顧四周,只見旁邊的同學都做的熱火朝天,有的同學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學老是做不起來,愁眉苦臉,還有的同學跑前跑後,着急得直跺腳……看着青團被送進食堂,我心裏癢癢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這段時間裏,我心裏萬分焦急,想着想着,我彷彿置身於其中,感受着青團的美味。

過了一會兒,青團上來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趕忙咬了一口,滾燙的青團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飛,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過這次活動,既讓我們增強了動手能力,又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清明的習俗,真是一舉多得啊!

包青團作文 篇29

星期六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場買了做青團要用的材料,中午我們一起提着東西去阿姨家一起做青團。

媽媽和阿姨先把餡切好炒好,寧波的青團是甜餡的,我們做的青團是鹹的。裏面包着肉、豆腐乾、筍、還有大蒜。我覺得比這裏的好吃多了。爸爸去把粉和成一大團。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去洗好手開始做青團了。我看媽媽拿一小團捏成碗一樣的形狀,然後包餡放進去再捏好成圓形,我和天天兩個人跟着做,可是覺得有點難。阿姨叫我們可以隨自己的想象,想捏成什麼樣就什麼樣。這下我們可高興了,就跟捏橡皮泥一樣玩開了。不一會兒,桌子上面擺了我們兩個人的作品。有我做的蘋果、小包包、花籃、足球,還有天天做的.太陽、啤酒瓶、花兒、茶壺,可好玩了。

做好了,我們把青團放在鍋裏蒸,蒸好了我們一起搶着吃自己做的青團,感覺這次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因為是我們親手做的。

包青團作文 篇30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在這個清明節裏,我們四年級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清明時節、青團飄香。

下午一點鐘到了,我們班同學迫不及待地將教室裏的桌子以四個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們組八個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帶來的材料放在桌上。我們組同學帶來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圍裙,有塑料盆,還有芝麻和豆沙餡兒。

一些和麪的高手---請來的家長,陸陸續續地走進了教室。只見他們麻利地把麪粉、生粉和青團汁放在起,使勁和了起來。不一會兒,麪糰和好了。隨着老師把注意點簡單地説了一下後,同學們就有條不紊地做了起來。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從青團上用力扯下一小塊,把它輕輕揉成圓形,再把它使勁壓成扁圓,仔細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剛倒上去的芝麻卻一骨碌從上面滑落下來。我想:只要把麪糰的四周做成凸起來的樣子,餡兒就不會滑落下來了。説幹就幹,我急忙把麪糰四周捏成凸起來的樣子。果然,芝麻滑不下來了。接着我輕輕地把麪糰四周凸起來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圓形,這樣,我做的第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最後,我用同樣的方法又做了許多大小各不樣的青團。班上同學們做青團的場面好不熱鬧,同學們有的在使勁壓麪糰,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麪糰裏增餡兒,有的在用力搓麪糰,還有的同學在捏麪糰……場面熱鬧非凡。第一課下課了,我們把做好的青團放在托盤裏。瞧!我們做的青團的樣子可真不少,有北極熊,有火腿腸,有水槍,還有火箭……隨着我們嘖嘖的讚歎聲,老師和家長開始頒獎了,我們組得到了心靈手巧獎。

老師讓幾個同學把托盤送到食堂裏去煮。我們在教師裏等待着,在這四十分鐘裏,我們班同學個個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同學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學急的坐立不安,還有的同學甚至把沒用完的餡兒放在嘴裏了。突然,聽見“砰”地一聲,門被人打開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去搶青團。我拿了兩個青團去送給英語老師,又拿了一個自己吃,這青團香噴噴,熱乎乎地,在甜味中還包含着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極了。

通過了這次親手做、吃青團的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清明的喜愛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