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小説的路徑

來源:文書谷 2.05W


學生喜歡讀小説,而喜歡的原因主要就是小説的故事情節吸引人。語文教材裏小説的篇章也不在少數,倘若學生離開了老師的教學解讀,他們對小説的理解還是僅限於故事情節吸引人好看的話,我只能説學生欣賞的水平還是沒有實質性的提高。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個例子,小説的教學是不是就應該像數學教學一樣,老師講授了一種類型的題目,接下來學生遇到了比較接近的題目就可以獨立完成了。
雖然這樣的比較顯得有些拙劣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可比性的。因為一般情形下,小説具備比較固定的要素。那就是我們常説的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這三個要素中人物處在核心的地位。為什麼這樣説呢?我們所熟知的環境的作用是這樣的:交代背景,烘托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襯托人物思想性格或中心主旨。例如《故鄉》開頭的環境描寫就起到襯托人物悲涼心情的作用。例如《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在教室之外所感受到的非同尋常的安靜就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曹操煮酒論英雄》中有關雷聲的描寫內容就為下文劉備借雷聲來掩飾曹操説破英雄而產生的恐慌做好了情節的鋪墊,這裏的環境描寫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而故事情節呢?它越曲折多變起伏跌宕人物的思想性格就越豐滿形象。一般情況之下,我們很難看出人物的內在思想性格特徵,而在故事情節的矛盾衝突變化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就會極大限度地展露出來。利益的面前可以區分貪婪和廉潔自律,困苦面前可以區分真情和假意,危險面前可以區分鎮定和慌亂等等。總之矛盾衝突越尖鋭人的性格展現越充分。故事情節裏的矛盾衝突越多情節就越吸引人。環境和情節的作用最後的指向皆是人物形象的展示。所以我們説小説的三要素中處在核心的是人物形象。小説中的人物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的,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化、典型化,小説雖是虛構的世界,但是又折射着生活。小説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的,體現社會意義的。
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在閲讀小説的時候就有路徑可以遵循了。那就是要求我們首先明白小説寫了怎樣的故事情節,其次找出情節裏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怎樣,人對人對事的態度是怎樣的,最後思考人和人關係態度為什麼會不同,探究態度不同的原因和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思考小説的現實意義。
例如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于勒由於好吃懶做把自己的和他兄長的那份家產全部佔完耗空之後被家人打發去了美洲,後來他寫了封信説自己發了財並且希望能夠賠償因自己而給家人帶來的損失,所以菲利普夫婦日思夜想,對於勒極盡讚美之詞,但是後來在菲利普夫婦一家人準備去旅行的途中意外的看到了落魄的于勒又背後責罵不休,回來的時候改乘了別的船。小説塑造的人物有菲利普夫婦,兩個姐姐,約瑟夫及於勒。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態度的變化無不反映了資產階級身上自私自利的本性,在他們的世界裏錢是第一位的,為了錢可以拋棄親情。而約瑟夫對於勒的態度與他們的父母恰好相反,作者塑造約瑟夫的形象顯然是為了反襯菲利普夫婦的。這個孩子給落魄的叔叔小費,心裏默唸着: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親弟弟,我的親叔叔。正體現了他身上的善良,但是小説的結局卻是這樣安排的: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了聖瑪洛號船,以免再遇見他。作者在這裏不是分明在告訴我們善良的力量在那樣的社會中是多麼渺小,那是一個金錢可以異化人的關係,可以吞沒善良的心靈的社會。作者在小説的結尾深刻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極度悲哀和深刻失望。
如果我們把欣賞小説的基本路徑指點給學生,相信他們會觸類旁通,自己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和提高。授之與魚,莫若授之與漁。當是也。

賞析小説的路徑

浙江象山荔港學校 程予東 郵編:31573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