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簡介

來源:文書谷 1.74W

堯簡介

中文名稱: 堯

又  名: 堯帝

性  別: 男

生平簡介

中國歷史上傳説的古帝王之一。始見於《楚辭·天問》、《國語》、《左傳》等書。堯、舜禪讓,是流傳很廣的故事。《山海經》神話中有“帝堯”之名,但在古帝世系中卻沒有,説明他在最早的神話傳説中地位不高。但在儒、墨兩家文籍中,堯是古代的聖王,儒家對他尤其推崇。《論語·泰伯》説:“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尚書》還專門編撰了一篇《堯典》來頌揚他的政績和德行,以及傳位與舜“光被四表”的盛業。但《竹書紀年》等書則説“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在戰國末年編成的古帝世系《帝系》篇裏,堯被編為黃帝曾孫帝嚳的第三子。《世本》還説“帝堯為陶唐氏”,但《呂氏春秋·古樂》歷敍古帝,陶唐氏位在黃帝前,而堯則在黃帝后第三位,可知二者原非一人。《史記》沿用《世本》的説法,史籍中遂稱堯為“唐堯”,與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名號一致,成了戰國後期流傳下來的“二帝三王”歷史系統中的唐帝。另外,在《五帝德》中,堯又被編為古代“五帝”之一(見三皇五帝)。

傳説時期的“帝”字指上帝,“帝某”常指某一天神。恩格斯指出“每個氏族都起源於一個神”。帝堯就是這樣一個氏族、部落的宗祖神,但也有可能為該部落一個傑出首領神化而成。就堯、舜傳説故事來看,當時應屬父系家長制氏族部落聯盟的盛期瀕臨解體前的時期。堯、舜只是軍事民主制中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而不是帝王。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堯,傳説中部落聯盟首領。又稱陶唐氏,名放勛,史稱唐堯。原居今河北唐縣,後徙居太原。任部落聯盟首領後再遷至今山西臨汾。相傳曾設天文官,觀察日月星辰變化以制定曆法、區分時令,用鯀治水。堯被視為典範的仁君,勤儉樸素,辦事公正,喝野菜湯,穿麻布衣,住茅草房。堯重用賢臣,使其發揮特長,制定曆法,安排農業生產。

帝堯

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故有天下之號為陶唐氏。其號曰[堯],史稱為唐堯。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徵求四嶽的意見,而且設立謗木,讓平民可以發表意見,設立多項政權組織,要求薦舉賢人,加以任用,後讓位於舜。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傳説堯帝發明圍棋

《尚書》堯帝

【原文】

日若稽古(1),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讓(4),光被四表(5),格於上下(6)。克明俊德(7),以親九族(8)。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百姓昭明,協和萬幫,黎民與變時雍(10)。

【註釋】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開頭德發語詞,沒有實際意義。稽:考察。古 :這裏指古時傳説。(2)欽:恭謹嚴肅。(3)允:誠實。恭:恭謹。克:能夠。讓:讓賢。(4)被:覆蓋。四表:四方極遠德地方。(5)格:到達。(7)俊德:指才德兼備德人。(8)九族:指同族的人。(9)平:辨別。章:使明顯。百姓:白官族姓。(10)黎民:民眾。於:隨著。使:友善。雍:和睦。

【譯文】

考查古代傳説,帝堯德名字叫放勛。他嚴肅恭謹,明察是非,善於治理天下,寬宏温和,誠實盡職,能夠讓賢,光輝普照四面八方,以至於天上地下。他能夠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親密團結。族人親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協調諸侯各國的關係民眾也隨著變的友善和睦起來了。

【讀解】

堯使古代傳説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開國元勛”。為帝王歌功頌德,使作為臣子的史官責無旁貸的職守,因為古代書寫歷史的人使官員,而不是學者,他必須站在官方的立場上維護最高統治者。這種做法後來相沿為習,很少有人脱出這個框框。

這樣一來,歷史就成為成功者的歷史,帝王功績德行的帳薄。歷史也顯得極端重要。他的價值主要在為統治者樹碑立傳。供後來的統治者學習借鑑,以便把好傳統發揚光大。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我們最早的帝王長相如何,習慣、個性、個人生活如何,但我們明確地知道他英明偉大,功高德重,萬民擁戴,名垂千古。所以我們不得不敬仰,併為我們有這樣德祖先而自豪,慶幸自己是他的後代子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