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95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劉備從孤家寡人,到桃園結義,到建立了一支擁有百萬大軍的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因為不僅知識淵博,天文的理樣樣精通,而且會隨機應變,把學會了的東西用出來,所以才能隨時想出計謀,幫助劉備聯合孫權,一次次的順利擊敗曹操的`大軍,從劣勢轉為優勢,獲得了一場場戰役的勝利。我真為劉備有這麼一個曠世奇才而感到高興。

我們作為一個國小生,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學習,為將來的一番事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們首先必須把書上的知識瞭解透徹;其次可以看看新聞、看看報紙,瞭解一些國際和國家的大事,瞭解我們現在的時代;另外我要多閲讀課外書籍,增長文學、藝術、歷史、的理、科普等類的知識;學習之餘,我們還可以旅遊,這樣既能放鬆大腦,又能瞭解各的的風土人情,親身體驗和考證書本上學到的知識。

總之,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並學以致用。長大以後,一定能成為像壯官吏那樣的棟樑之材,為祖國爭光添彩。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2

提起《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便會自然的想到其中的許多人物。如:寬厚仁義的劉皇叔、重情重義的關羽、生性多疑的“奸雄” —— 曹操、陰險狡詐的司馬懿、心胸狹窄的周瑜......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寫了近百個特點鮮明的人物。從一開始的張角、張寶、張樑三兄弟爆發了黃巾起義到晉國的三分歸一統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不論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還是“七擒孟獲”、“空城計”,無不叫人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那多變的情節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在所有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神機妙算的“卧龍”先生 —— 諸葛亮。他“傅望坡”設計燒曹軍;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羣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又以“空城計”退敗司馬懿五十萬大軍......從這些計謀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知識淵博,我們應該要多學習他。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知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裏,沒有戰火、沒有硝煙,又有先進的科學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呢?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3

讀罷《三國演義》,我猶如入身到那三國鼎立直至天下歸一的亂世情仇中,書中的一個個英雄給我很多激勵和啟發,《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其次,曹操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我很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他的這些舉措,使得他籠絡了一大批能人才士,為他的大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曹操是奸雄還是梟雄,他在我心中都是英雄,他有勇有謀,才藝俱佳,在這些人中,他是最有領導才能的,所以最後他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

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有讀了《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英雄,真是精彩紛呈。

我知道了許多人物;比如:英俊瀟灑的劉備,有粗壯如猛的張飛,還有具有美貌官名稱的關羽。又心胸狹窄煮酒論英雄的曹操……

其中最著名的有劉備三顧茅廬,最著名的戰役有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

具有百萬雄獅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北方,地勢十分強大,地位也十分高。

孫權一表人才,他佔領江東,人才眾多,國富民強,天下比較太平。

劉備相貌堂堂,他也是漢朝的王族,他為了拯救漢朝,到處收留人才,以德教化人民。由於他德才出眾,真心誠懇,冒着大雪三顧茅廬,他的'誠心被諸葛亮所感動,終於答應劉備出山幫助劉備,輔佐漢室。

諸葛亮一表人才,學富五車,他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統一漢朝,收復失地。

讀了《三國演義》,在許多英雄中,就比如像在如今人才濟濟的社會裏,如果你沒有博學的知識和學問,你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反之,如果你有堅強的信念,堅定的信心,博學的知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一定會在社會上立足的。現在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後要有博學的知識。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5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經過清代人毛宗崗加工潤色後更名為《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説。共一百二十回,70餘萬字,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拉開帷幕,至西晉初結束。

東漢末年,爆發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眾多英雄竟相湧現。描寫了在爆發黃巾起義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滅吳統一全國這一時期的故事,通過桃園三結義,體現了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義氣。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每個人物,比如説劉備這個人物: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開頭也引用了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此書非常吸引我,因為它不但形象地描繪了每一個人物,就連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都描寫得很細膩,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用詞都準確,體現了優秀的.中華禮儀文化。作品自始至終貫穿着“擁劉反曹”的思想,體現了人民擁護明君、嚮往和平美好、反對動亂的願望。作品顯示出曹操的兇殘、毒辣和狡詐的人物個性,與之相反,劉備愛民如子,以禮待人,受子民愛待。

讀了《三國演義》,我收穫很多:做人做事要像諸葛亮那樣機智,像劉備一樣以禮待人,像孫權一樣事先有計劃,不能像曹操那樣狡猾,毒辣。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經過了桃園三結義,王司徒巧定連環計讓呂布來刺殺董卓,曹操大戰呂布,曹孟德煮酒論英雄,官渡之戰,袁本初敗兵折將,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孔明先生,赤壁之戰,最後劉備打下四川,就形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人物有:孫權、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趙雲、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在這上表現了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任正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苛政,寄託了人民渴求的`明君任正,社會安定的願望。

我喜歡《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和趙雲。我先説諸葛亮吧!他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孔明聰明過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界上的事都瞞不過他,像火燒新野、捉張任、大破魏兵、空城計、草船借箭,這都是誰精心策劃的?是孔明先生!據説孔明沒有打過敗仗,真是太聰明瞭!再説趙雲吧!他姓趙,名雲,字子龍,趙子龍勇冠三軍,超過關羽、張飛。他的銀槍上下翻飛,武力過人,像曹兵認識到趙子龍的厲害,有的都從馬上掉下來了!趙子龍外號小霸王。趙子龍單騎救主,這也太勇了!一個人去救劉備的夫人,超過想象!

讀完《三國演義》我覺得諸葛亮非常聰明,趙子龍很勇敢,一個智,一個勇,這是奇才呀!我們要儘量去學他們,雖然我們比不上他們,但是要努力呀!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7

特別喜歡看三國,想推薦一下。為什麼這麼問?原因是《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人物豪放,情節優美。

東漢初年,各路英雄攻打黃巾軍後,紛紛衝向各路大軍,赤壁之戰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個國家實力相當,在鬥爭過程中湧現了很多英雄。我最喜歡的有:趙雲、馬超、黃忠、黃蓋、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司馬懿、袁術、呂布等。他們有的功夫好,有的忠心耿耿,有的`足智多謀

三國中的連環計是人所共知的,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等。最著名的兩個發明是諸葛亮的水牛木馬,提高了物資運輸效率;周瑜發明的火車增強了戰鬥力。

赤壁之戰是三國中最著名的戰役。由於曹駿不擅長水戰,龐統給了曹操一個計劃,説:北方士兵不能坐船,但他們可以把船上的鐵環連成一排,三五十個,輔之以木板。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建了一個環來連接船隻。孔明藉此機會用火攻擊,火隨風燒進了曹穎。船被鎖上了,全都着火了。曹駿一片混亂,無數人中槍中箭,被淹死了。這場戰役也帶來了三國局勢的巨大變化。

最後三國以王武、孫皓統一天下。

看完三國,我看到更多的是英雄之愛,值得學習。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8

從小就喜歡讀《三國演義》,插圖本、精簡本、無障礙本到原著足足佔了自己大半個學習桌。它不但讓我懂得了精彩紛呈的歷史,讓我增加了許多智慧,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思考。在中國歷史上被稱得上是智慧化身的人有,但不多,相信無論從正史、野史或是民間小故事中,諸葛亮肯定是最為人們所認可的一個。之所以説諸葛亮智慧,最為人津津樂道地就是他的錦囊妙計、料事如神,這些不用我去多説,看過《三國演義》和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孔明許多神奇的`故事,他的箭囊妙計可以救人一命、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成敗、甚至與似乎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諸葛亮的一生,成就自不消多説,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的錯誤也有,失街亭當算一個,但責任也不全在他,因為在將街亭交給馬謖之前他是一再叮嚀並與馬謖立了軍令狀的,這還不放心,先派王平輔佐,又派大將接應,總之一切的一切(包括失敗)都想到了,最後也果如他所料,還真的失敗了,自己都後悔沒有聽先帝“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的話,自責到自貶三級才算了結,馬謖死的不冤,因為他沒聽諸葛亮的話。除此之外,諸葛亮先生的一生是謹慎的,在這之前和之後都沒犯過什麼大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不算非常貼切,因為死後還用計把有“反骨”的魏延殺了。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燦爛的一頁,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會被書中的人物深深的吸引着,打動着,讓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期間發生的事情。書中刻畫了將近200個人物,有生性多疑的曹操;有心胸狹窄、忌才好勝的周瑜;有求賢若渴的劉備;有忠心耿耿的趙子龍;還有武藝高強、當時響噹噹的.人物關羽,在這些人物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關羽了,他温酒斬華雄、降漢不降操、過五關斬六將。雖然關羽是英雄,但是他太過於驕傲和大意,導致蜀國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借”回來的戰略要地——荊州九郡,拱手相讓給了吳國。

當年關羽駐守在荊州,孫權苦攻不下,整日發愁,他的謀士陸遜給他想了一個計策,就是假借歸順之名,向當時的荊州守將關羽送了許多美女和好酒,以達到麻痺關羽的目的,果不其然,因關羽的驕傲自大,蠻橫無理,使得孫劉關係進一步惡化,最後由於志驕意滿失了荊州,功虧一簣,致使他敗走麥城丟了性命。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段時間的段考,因為我的驕傲和大意,結果語文閲讀分析題做漏做錯,最後只得了個89分,失策失策!這正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我大意失分數!以史為例,以史為鑑,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以驕傲自大,在任何事面前都不可以鬆懈,否則必然會敗北。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0

近期我看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裏面的人物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國統帥曹操的優點是有謀略和慧眼識人,他麾下猛將眾多,司馬懿更是謀略過人。謀董卓曹操獻刀,曹操本想殺董卓只是形式有變,最後變成了獻刀。歷史上的曹操可稱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分裂混亂的三國時期,對統一我國北方,曾起過相當的作用。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個人生哲學是極端錯誤的。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雖説曹操是一個有謀略也有才幹的人,但在我心裏認為他還是比不上我佩服的一個人,那就是諸葛亮。他可稱的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足智多謀有膽識有謀略機智果敢,沉着冷靜。本書中所講述他的`戰績,就有數十回之多。例如,第四十回諸葛亮火燒新野,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羣儒,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五十回諸葛亮智謀華容……最讓我驚歎的是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區區幾百人就破敵幾萬人馬。就因為他知道司馬懿,瞭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的這種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緩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真可謂知己知彼大智大勇。真叫人折服

總之,看過很多章節之後。有時使我震驚,有時使我遐想,有時使我熱血沸騰使我瞭解了很多歷史知識,使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歷史知識。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1

《三國演義》裏有一個偉人諸葛亮。他致力於協助劉備,為他建言獻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對付曹操。其中《草船借箭》展示了諸葛亮的巧妙手法。看了文章,得知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傷害他。而“草船借箭”是他挑起的陰謀。兩軍戰時急需弓箭,但周瑜有意讓部下缺造箭的材料,使諸葛亮三日內造不出箭來,可用軍法處置。諸葛亮利用魯肅的'忠厚老實,在曹村借了數萬箭,不得不讓周瑜自卑。

人,不是更有效嗎?一開始還擔心諸葛亮三天造不出箭來,後來看到他的高明計劃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拒絕三個月的期限,而説只用了三天,是因為他算了一下,第三天河上會有霧。而曹操的猜疑恰恰幫了他。諸葛亮不僅運籌帷幄,還通曉天文地理。他還是很受歡迎的,可以用。其實諸葛亮能有這樣的神通,離不開他勤奮的學習。要不是他對兵法、地理、天文的刻苦鑽研和細心觀察,諸葛亮現在也不會長生不老。所以,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就能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俗話説,書還是藥,好好讀能治愚人。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2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的其中之一,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展示了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周瑜千方百計想謀害諸葛亮,於是逼迫諸葛亮立軍令狀: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在第三天夜裏,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營駛去,

不一會兒,船上已經射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戰鬥時的`足智多謀: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擴大自己的軍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能果斷行事。雖然以前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人們靠智慧和雙手戰勝了敵人,一雙雙兵器都是靠人們的手工打造的,説明當時的人們為國家民族的前途着想。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多少年來被人們稱頌,他的故事讓幾代人讀了又讀,如今,已不再是戰火硝煙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民族責任感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3

在我的書架上,擠滿了一排排或新或舊,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的書。它們伴我成長,是我的精神食糧。在這個浩瀚的書海里,我最喜歡的書一枝獨秀。它是長篇,卻不是累牘;他刻畫了上百個活靈活現的人物而毫不乏味,它就是舉世聞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天下大亂。這是,曹操、劉備、孫權分別建立魏、蜀、吳國政權,呈三國鼎立形勢。之後,三國戰亂紛紛。劉備、諸葛亮相繼去世後,劉禪無力治國,蜀國被魏國吞併。不久,魏國司馬家族兵變,改魏國為晉國,然後南下消滅吳國,一統天下的故事。

書中的人物被羅貫中先生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那麼多的人物,竟沒有兩個人的性格完全相同。劉備謙和善良,諸葛亮聰明機智,關羽沉着冷靜,張飛勇敢無畏……其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他躬耕隆中而知天下事,他舌戰羣儒毫不膽怯,他足智多謀又神機妙算……他的聰明才智讓他在很多事件中都有令人拍板叫絕的.表現,比如:草船借箭、七擒七縱、空城計等等。諸葛亮的一生,無論是出世時的躬耕不忘天下事,還是入世後的為蜀國鞠躬盡瘁,都是胸懷遠大抱負的體現。

俗話説“有志者,事竟成”。雖然我沒有諸葛亮的才智,但只要我從小立志,努力學習,“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己任,那麼總有一天,我也會有一番作為的。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4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在這四本書中,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輕輕地誦上一段,感受那滄桑的歲月,彷彿又迎來了那刀光劍影的亂世,驀然回首,那一個個能文能武的謀士與將士,似乎還歷歷在目: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其中,我最佩服關羽。因為他武藝高強,曾過五關,斬六將,温酒斬華雄……我不僅佩服他的武藝高強,更敬佩他對朋友忠肝義膽。他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當他投降曹營時,雖然受到十分好的待遇,但仍心向着劉備。他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次他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天氣,手臂疼痛,醫生説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立即伸出手臂給醫生,開始刮骨,鮮血湧出,而關羽卻在下棋,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才叫英雄氣概呢!

《三國演義》也描述了許多戰爭的場面,而發生戰爭就是百姓遭殃,參與戰爭的人員大多都是來自百姓,戰爭中死傷得最多的也是百姓,戰爭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只有遠離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讓悲劇重演!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5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讓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讓得吳國的壽命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