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6.14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讀後感

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讀後感1

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從諸葛亮三出祁山到六出祁山。重新關注了兩個人物:魏延和李嚴。

我從小就看《三國》卻看得支離破碎,不解為什麼孔明臨死遺言説魏在其死後比反,並定計除之。現在看來,其實從魏殺韓玄歸順劉備時,孔明便因其叛主而欲殺之。我所不解的是:其他城池的從將也有殺主將而獻城的,卻沒有讓孔明懷疑什麼。

從首出祁山魏延便有一些戰術思想與孔明不合。孔明更是對他日益不滿,説此人生有反相,常有不平之意,因念其驍勇善戰而用之,日後必為禍患。我看“反相”之説純屬無稽之談,不過是找一個迷信的藉口。

有人説因為在諸葛亮臨死前禳星祈壽時,最關鍵的時刻,魏延闖入導致主燈熄滅,祈壽失敗,所以諸葛亮才要殺他。

又是迷信!因為根本原因是司馬懿察覺出了蜀營的異常判斷諸葛將亡,因而挑戰試探。魏延是因為緊急軍情才闖帳的,這件事該殺的`是司馬懿,可惜殺不着。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諸葛亮不能正確領導魏延,甚至有時讓人覺得有點小肚雞腸。當然諸葛亮確實比較喜歡老實聽話之輩,話又説回來了,哪個中國的領導骨子裏不是呢?而魏延的悲劇其實也就是性格悲劇:他太自大了。

自始至終,他都是想轟轟烈烈的建功立業的,至死都是因為不聽諸葛亮的遺命,想自己去接着和司馬懿打仗才落了個身首異處。

覺得諸葛亮死了就沒人限制得了他了,可以由着性子建功立業了。可諸葛亮多麼老謀深算呀,怎麼能給他機會?但是他雖然“反”了諸葛亮的遺命,卻並沒有對蜀國變節,比起時下受到大肆爭議的施琅還是好很多的。我對魏延是並不討厭的,實在是覺得可歎!

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讀後感2

若説《水滸》是一首好漢長歌;《西遊記》是一幅頑猴的漫畫;《紅樓夢》是一曲破落家族的輓歌;那麼《三國演義》則是一班將相的粉墨。

在羅貫中的筆下,誕生了許多的三國人物,有人只記得“心宅仁厚”的.劉備;賢相諸葛亮;“霸氣十足”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然而你們可曾記得那位“勇貫三軍,氣貫長虹”的常山趙雲——趙子龍!

想起在那烽火狼煙的戰場,一員猛將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一切使我想起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惟有常山趙子龍。”

“襲袁紹,獨戰曹軍樹十萬人馬,暫殺曹軍大將五十七員,斬裴元紹,奪卧牛山,單騎救主,截江奪阿斗,拒漢水單槍寡敵眾”這種種汗馬功勞,皆出自趙子龍之手!真是“橫刀立馬夕陽下,一朝功成萬骨枯啊”!

有人會説:“趙雲文不及孔明、公謹;武不及呂布、關羽;威不及曹操、孫策;仁不及劉備、陶謙;無可敬之處,誠然,你説的也對但為什麼不能換位思考呢?趙雲武勝孔明,智勝呂布,仁勝曹操,勇勝劉備!”

我讚美趙雲:道勝一籌,義勝一籌,智勝一籌,謀勝一籌,仁勝一籌,文勝一籌,武勝一籌。

雲有八勝,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寧死不降的氣節,更佩服他那顧全大局的品德。

我想羅貫中筆下的三國因趙子龍而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