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6篇

來源:文書谷 3.02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6篇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既是一本歷史小説,又是一本智謀大全。其謀略內容的豐富,運用謀略時手段的高明,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三國演義》的謀略中,將計就計是很重要的一項謀略。

將計就計是根據對方的謀略而制定一套相應的計謀,以達到打敗對方或消滅對方的目的。將計就計包括兩個計謀:一是別人設的計謀,想陷害你;二是你識破了別人的計謀,再設一計來打垮對方。在《三國演義》中,將計就計的事例很多。

在第十二回中,曹操中了陳宮之計,進了濮陽城被一把大火燒得大敗。回寨後,他手下得大將拜伏問安,曹操仰面大笑説:“我中了匹夫之計,我必當破之。”於是曹操説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令只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攻。我伏兵於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擊之,布可擒也。”於是令軍士掛孝發喪,假説曹操已死。曹操去世了的`消息一傳出來,早有呂布的密探報告給了呂布,於是呂布大喜,自以為自己的計謀已成功,於是立即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剛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大敗。虧得呂布勇敢,才免一死,呂布曾設“火燒曹操”一計,目的是想燒死曹操後再襲擊曹營,可誰知曹操只燒傷並未燒死,曹操想報復呂布,於是將計就計,就呂布的計再設一計,放言自己已死,中了呂布的計謀。呂布自以為自己已經成功,於是出兵攻曹營,結果大敗而歸。

將計就計容易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方用計,自以為很聰明,當得知敵人已中自己的計後,就對敵人失去了警惕,因而對敵人再生的一計失去思想準備。

在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犯呂布的錯,一次考試成績不錯就得意忘形、趾高氣揚,而第二次考試卻成績一落千丈,所以在學習中我們要避免因驕傲而成績下跌,要一直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決不能因為一時的成績而失去其他的,這也是其他同學成績不穩定的原因。

以後我一定不會犯呂布的錯,盡力克服驕傲的壞毛病,做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三國演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記錄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描繪出傑出的歷史人物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最輝煌的歷史鉅著之一。細細品讀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一歸晉的故事。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大事,且將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準確預知,出山後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設空城計。他的事蹟激勵我努力讀書,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_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可是他沒殺自己膝下的劉備,又讓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劉備重情重義,仁民愛物,是一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鎮,都忠於職守,受人愛戴,他讓我懂得了熱愛百姓和忠於職守的深刻道理;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長;過五關斬六將,毫不畏懼,他誓與劉備共存亡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仁義十分重要;孫權為人謙和,少年得志,同為天下英雄,使我體會到寬容大度的重要……

《三國演義》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爭故事。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謀長節短,百戰百勝,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場刀光血影的場面;赤壁之戰更是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計,精密的借刀_計,和那動人心絃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宏偉的戰爭場面。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它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要動腦,步驟計劃想周到,心平氣和勤思考,謀長節短勝戰多,堅定信念不動搖,義重如山知回報,忠於職守待人好,一生美名樂逍遙。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兩三釐米厚的一本書,讓我痴迷了那麼久。皆是因為諸葛亮這個人。

《三國演義》講究的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講述了自東漢末年以來,天下分成三個大國:魏蜀吳。從桃園三結義開始,一直到晉國一統天下。塑造了諸葛亮、劉備、孫權、曹操、司馬懿等性格鮮明的人物。

這本書令我最愛不釋手的原因,方才已經透露了。是諸葛亮,蜀國的丞相。徐庶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説他:如漢得張良,周得呂望。還有水鏡先生司馬徽也説:鳳雛、卧龍,得一人,可安天下。

我很欣賞他神機妙算,用計謀行雲流水,好一個真軍師!還有他那一心只為酬三顧的精神更令我欽佩。他有句話説的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在他身上,毫不為過。有一幅對聯寫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而這麼多功績,卻只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三顧茅廬的情義。一心為蜀,只為劉備出謀劃策,幫劉備成就了蜀國大業。

我還看過一篇文章。一個植物學家想培養出純白的金盞花的種子,就貼發了一則廣告:誰能培養出純白色的金盞花,就重重有賞。一個愛花的'老太太聽了,就想培養出純白色的金盞花。

她先去買了一些金盞花的種子,種在地裏,細心培養。等花開了,她就挑出顏色最淡的花的種子,第二年接着種。

就這樣,10年匆匆就過去了,她的老伴離開了她,她的兒女們也拋棄了她。可她一直堅持着,不管是颳風下雨,她都要去看她的花。終於,有一天,當她來看她的花時,一朵純白色的金盞花綻放在最耀眼的枝頭她成功了!當老太太把一袋純白色金盞花的種子交給植物學家時,她已經95歲了!

看了這篇文章,再看《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一顆專一的心!做事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論多大年紀,永遠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我喜歡《三國演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是我的偶像,他的聰明才智,我們是望塵莫及,但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卻是值得讓我們每一個人一生學習。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暑假的每天中午,我都會打開電視看《三國演義》,越看越有滋味。爺爺見我這麼喜歡這部電視劇,便向我推薦了一套書——《三國演義》。

我捧着《三國演義》如飢似渴地攻讀起來,堅持每天看二回,當我看完一百二十回,便讀懂了故事的梗概: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書中的故事是圍繞機智和勇氣,伴隨着戰爭展開的。

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我看了第二遍,慢慢琢磨、用心感受,覺得書中的情節越來越引人入勝了。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再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後,但結局卻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狹窄,甚至於説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自私。而正是他這樣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裏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説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説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如果,曹操擁有劉備這樣的.胸懷,那麼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不應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應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應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俗話説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做事一定要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則你的路會越走越窄的。

《三國演義》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特別喜歡,也推薦大家閲讀!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為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序詞,無疑是家喻户曉。我也不例外,因為這句詩常使我想起另外一句詩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該詩作者正是被世人稱為亂世奸雄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少放蕩不羈,好俠,在任洛陽北部尉期間,以五色棒威震京城。自譙縣起兵以來,上兵伐謀,屢戰屢勝,平黃巾,討董卓,站袁紹,一統中原,氣勢之盛,無人敢攖其兵鋒。縱使赤壁一場大敗,天下也無人可撼動其天下第一諸侯的地位。

“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是曹操身上的大眾標籤,而在這標籤下的則是一顆孤獨的`雄心。他深夜殺死呂伯奢全家,留下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偏執一面,又有誠待關羽,送赤兔錦袍的慷慨一面。這種種的表現我稱之為“大忠大義”。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為君?何為臣?各個諸侯雄踞一方,獻帝劉協,只能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曹操深知百姓疾苦,天下需要儘快統一,為此他可以拋去一切名聲,榮譽,親人甚至生命。他的忠是忠於百姓,忠於天下。他的義是以不負本心為義,以實現夙願為義。既然如此就不必在意世俗的目光。

公元213年,曹操進九錫,封魏王,建立曹魏。在他終於完成了一統天下的第二步時,他已59歲。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漢中之戰,襄樊會戰,他仍用一顆跳動的雄心來支撐起疲弱的身軀,向人生的終點慢慢踱去。只可惜,天不待人。公元220年,一代明主隕落。

説他冷漠,那只是憂民憂天下的偽裝;説他多疑,那只是要親手統一天下的保障。這是一個悲情的人,天下的夙願在心中燃燒,從而迸發出屹立於那個時代頂端的豪情。想象中,赤壁下,營盤林立,鐵甲洪流,魏武揮鞭,大江東去。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三國演義讀後感20xx字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在五年級的學習中,總是提到《三國演義》,使我對三國演義產生了好奇心,終於這個暑假我如願以償的讀到了三國演義,瞭解了其中的一個個故事。

書中的情節是以劉備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嗎因為志向相同,所以在桃園三人結義,於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在課本中,早就領略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讀了《三國演義》就更為讚歎了,彷彿什麼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就是這本書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其建設蜀國的過程中,充分的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肯定為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材,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描寫的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描寫特徵刻畫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説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三國演義中,最熟悉的要算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在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的如何明顯,相對的,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都只會出現在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書籍,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情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都是因為漢人無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温文儒雅的畫家、書法家,改成了敢作敢當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以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權勢欺壓有多大的厭惡。

《三國演義》這本還有發、更精彩的地方,等待你去細細的品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