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4.65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我看到這首詞時,我就想起了《三國演義》。

三國,一個英雄薈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誕生了許多英雄人物,在這些豪傑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關羽。温酒斬華雄,顯示了關羽的勇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護二嫂,顯示了關羽的'忠心;華容道義釋曹操,顯示了關羽的仁義;下棋刮骨去毒,顯示了關羽的堅毅。關羽的這些品德,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在學習生活中,我要像關羽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縮;碰到失敗,毫不氣餒。

三國,一個文采飛揚的時代。前有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後有曹植的《洛神賦》,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千古流傳。這些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各種好文,我們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

《三國演義》真好看,每次看完我都回味無窮。

讀三國演義有感2

看罷“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喜歡諸葛亮的大可不必為諸葛亮喝彩,熱愛周瑜的也沒有必要為周瑜難過,因為以上純屬虛構。

在三國曆史上,南郡之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役,如果要弄一個名次的話,其重要性應該僅次於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滅吳之役、滅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為正是這場戰役最終確定了曹操、孫權、劉備在荊州的勢力範圍。和演義中不同,歷史上的南郡之戰主要表現的不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韜武略。

為什麼這麼説呢?

南郡之戰前,曹操派在荊州的具體兵力雖不明確,但從曹仁、樂進、徐晃、文聘、李通、滿寵率領六路大軍參戰來看,曹軍的總兵力應該不下六萬,而周瑜手下只有二萬多士兵,劉備兵力尚不足兩萬,而且還要分出一部分奪取和維護江南四郡,因此孫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遠遠不敵荊州曹軍總兵力。由當時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周瑜能用一年時間奪取南郡的確是軍事上的極大建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赤壁之戰後,劉備、孫權藉機發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為曹操所敗,比如孫權先後在合肥、濡須戰敗,韓當赴廬江郡接應陳蘭、梅成被臧霸擊敗,關羽的“漢水別動隊”為曹軍所敗,劉備名為斷後實為搶地盤的軍事行動結果也是無功而返,所以可以説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多次針對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勝者。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雖然流傳甚廣,但其實和周瑜無關,把妹妹嫁給劉備那是孫權自己的主意,這應該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為孫權的臣子,他怎麼敢建議孫權把妹妹作為政治籌碼(説得更嚴重些就是政治犧牲品)送給劉備呢?周瑜也許會想到這個主意,但敢於説出這個主意並付諸實施的只能是孫權,所以,筆者可以斷定,“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周瑜無涉。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裏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説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終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説:“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主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詐狡猾,也説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可是他善於用人,以往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裏才構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以往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讀三國演義有感4

翻開書頁,嗅到了中國文化的芳香;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璀璨;聽到了中國文化那輕巧的步伐,向日漸強大的祖國邁來。這是我對《三國演義》最初的印象。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開創了歷史小説的先河,代表着古代歷史小説的最高成就。小説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藝術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者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部屬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眾的'苦難和他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小説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寬厚仁愛的劉備,多疑奸詐的曹操,正氣凜然的關羽,勇猛異常的張飛,還有頭戴綸巾、手搖羽扇的諸葛亮,以計謀見長的司馬懿。《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曹操“官渡戰敗袁紹”、陸遜“連燒七百里”、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巧擺八陣圖”等,他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早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的典範,是研究歷史的根本。是你值得信賴的歷史導師,走進他,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國之間,如同一曲亂世吹響的戰歌,為統一而戰,為生靈而戰,為和平而戰。

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傑。因為《三國演義》,我可以跨過時空的距離,近距離地觀看那些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痕跡的人。曹操是否真的那麼剛愎自用、自私多疑?他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狠心人,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梟雄。那個曾使出“空城計”的諸葛孔明,是否能超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漢朝名臣張良?那個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的劉備,為何會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提出了一個個令我不解的問題,又在閲讀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三國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因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在那扇門後,我看到了一個殘酷而精彩的`世界。原來,在千年之前,我腳踏的這片土地,也曾有過如此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七擒孟獲、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過五關斬六將,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三國,我們會少了很多故事,華夏的史書詩書,也將缺失幾頁;説起能言善辯,我們不再有“舌戰羣儒”;説起無可奈何,我們不再有“身不由己”;説起貴人提攜,我們不再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三國,我們的歷史將會缺失多麼可愛的一塊!

請讓這首亂世的戰歌,永遠的成為我們的緬懷,讓我珍愛現在的生活,讓我們銘記千年的歷史,讓我們不忘自己的血脈,讓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6

當我拿到我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時,我就被這裏面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他讓我看到了人物的鮮明對比。

曹操為人十分張狂,奸詐為了自已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且力人無情無義,,他曾説過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讓我感受到做人不能自私自利。

而與曹操相比,劉備則仁義忠厚,熱情愛百姓,百姓也愛戴他也驗證了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還十分愛自已的兄弟,張飛,關羽,諸葛就是一個個先活列子。

關羽是中醫的象徵,諸葛亮是賢相的典型,也是軍事和政治智慧的化身。張飛的'勇猛魯莽。心直口快,趙雲的渾身是膽,冷靜忠誠。一千個活靈活現的人物讓我記憶深刻。

《三國演義》不愧為我國的四大名書,他讓我學到了為人要忠減不能貪財貪色。

讀三國演義有感7

剛一到暑假我就捧起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

在書中我讀到了狡猾奸詐的曹操,曹孟德;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孔明;善用人才的劉備,劉玄德;忠心耿耿的關羽,關雲長;性情暴躁的張飛,張翼德;武藝高強,長阪坡救阿斗的常山趙子龍,趙雲。還有周瑜、郭嘉、司馬懿、黃忠等人物……

書中我最敬佩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而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篇章是桃園三結義,是這樣的: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人叫劉備,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那時候國家的秩序很亂,有個叫張角的人與朝廷作對,官府就張貼榜文召集天下英雄去討伐他們。因為這夥人的頭上包着一塊黃色的頭巾。所以叫他們黃巾軍。

劉備已經28歲了,官也沒當上錢也沒賺着,還是賣草鞋度日。想起自己曾經立下的遠大志向,心裏非常難過,所以他看到官府的榜文後,深深地歎一口氣。

劉備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説話,“哼!大丈夫不為國效力,還在這裏歎氣,算什麼英雄好漢!”言語間很是不屑。

劉備回頭一看,我的.媽呀!這人黑的像一塊兒炭,腦袋像豹子,眼睛像鐵環,滿臉大鬍子,虎背熊腰,像半截黑鐵塔。看他的樣子,劉備就覺得是條好漢。

劉備問他叫什麼名字,這個人説:“俺叫張飛,字翼德,是個殺豬的,剛才聽到你在歎氣,所以才問你。”

劉備説自己是漢室宗親,聽説黃巾軍造反,想報效國家,只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空有一番殺敵立功的志向卻不能施展,所以很發愁。

張飛就要跟劉備喝個酒,還要招募一些年輕人,幹一番大事。劉備裝作很鎮定,其實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談話,兩個人越聊越高興!劉備覺得張飛豪爽,張飛覺得劉備仁義。不知不覺已近中午。這時劉備看見一個箭步如飛的大漢,邁着大步走進酒館。説:“快給我上酒,我還急着去投軍呢。”

這個人就是關羽關雲長。劉備覺得他是個好漢,就讓他一起來喝酒。以前在家鄉打抱不平殺了一個壞蛋。被官府抓到處躲藏,聽到這裏要徵兵才投軍的。喝完張飛去他家做客。劉備説了自己的志向要招兵買馬,所以關羽特別高興,問是不是人越多越好。能不能帶上自己。劉備,張飛非常歡迎。張飛説他們家有一個桃園,明天去結拜兄弟做一番大事業。

第二天在桃園裏,三人燒香跪拜天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洗,從此結為異姓兄弟。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劉關張好像我生活中的一些人。比如,我們一同學就像張飛,脾氣特別暴躁,一生氣就像核彈爆炸了一樣,她的脾氣就像99℃的水,只要再增加一點兒,就燒開了。

生活中還有的人就像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狡猾奸詐的曹操;忠心耿耿關羽,趙雲,我們要學習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友情,學習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司馬懿的管理,還有學習書中各種人物優點,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事方法。

《三國演義》這本震撼世界的名著,要是讓我一點兒一點兒的給你們講,我怕我講上三天三也講不完,這本書要你們自己去細細品味,充分利用時間去讀書,去尋找書中的精彩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8

談到《三國演義》中的英雄,大家立馬會想到:關羽、張遼、諸葛亮。可到底誰才是三國裏的真雄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揮之不去。

劉備?曹操?還是孫權?曹操在《青梅煮酒》這一章時稱劉備與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較一番這倆人。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因他而起的戰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卻極少參戰,若不是諸葛亮、趙雲、關羽等英雄好漢相助,恐怕此生連一場勝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親自領兵,靠着自己過人的才華,贏得了多次戰爭的勝利,難道這不是英雄之舉嗎?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歇後語吧,“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當趙雲拼盡全力,好不容易才救出了劉禪,而劉備卻故意將劉禪摔在了地上,這實在不像英雄之舉。而曹操的將士們並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吧,荀彧在曹操還毫無名氣之時就離開東吳,投奔曹操,而這又是為什麼呢?正是因為曹操的英勇果斷,會選人用人,不論戰役是勝還是敗,始終都為之一笑,這種種原因合在一起,難道曹操還不配為真正的英雄嗎?

好了,説完劉備,再説説孫權。孫權的這一切,都是他哥哥孫策拼盡全力打拼出來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曹操作為一代軍事文學家,詩詞歌賦,文學武藝,樣樣都行,而孫權在東吳一直沒有什麼大作為,還把整個東吳的兵權交給了周瑜,這還有可比性嗎?

但是,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也有缺點,他太多疑了,就因為多疑而害死了華佗,但是他的優點勝過缺點,不然也不會讓魏氏江山如此穩固。

不過,能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大名,必定也是有過人之處的英雄好漢,能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學習曹操的博大襟胸,學習劉備的為賢為德,學習諸葛亮的過人才智。

“東漢末年分三國,説不清對與錯。”我又想到了這一句歌詞,這個問題終於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恆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讚歎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鉅製。我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説明了凡事成於細心,敗於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人們常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是在我小時候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我是那樣貪玩,不愛讀書。直到上國小三年級時,我在姑姑家書櫃裏發現了一本《三國演義》。那時我已經知道《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出於好奇,我打看來看,才發現書中內容很精彩很有趣。尤其是紅臉關公過了無光卡就斬了了曹操六員猛將,單刀赴會更是讓孫權嚇破了膽,實在是勇猛。不僅如此關羽還是重情重義的君子,為了感謝曹操的幾天盛情款待,他居然讓敗走華容道的曹操離開了,為了找大哥他不惜自己的生命拼盡全力找大哥。還有那個忠心耿耿為了救主人兒子,不惜千里走單騎的趙子龍。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書把我深深的吸引了,我真的喜歡上讀書了!

當我再大一些時,再次品讀《三國演義》又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精神而屈服。不出茅廬便可算三分天下的情況,草船借箭更是氣死周瑜,七擒孟獲,俘獲人心,為了劉阿斗的天下盡心盡職。與劉備的兄弟情誼,師生關係讓人感動,為了劉備臨死前的幾句囑託真正做到了為了蜀國,為沒用的劉阿斗鞠躬精粹,死而後已。我欣賞諸葛亮的機智以及忠心。

而在一次考試失敗過後,我感到特別的失落。當我計算出自己的分數,聽到那一聲:“顧羽,20!”心都涼了半截!晚上睡在被子裏,怎麼也睡不着,半夜裏想起了我一直討厭甚至可以説憎恨的小人——曹操。曹操,一個起初只是不起眼的人物,憑藉這自己的堅持,憑藉着一種信念,讓天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的`一生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打到曹操,反而讓他更加強大。記得他在刺殺董卓失敗,卻沒有因此而隱居避世,躲避風險而是脱離危險之後,籌建起自己的軍隊他敗走華容道,赤壁之戰雖然讓他元氣大傷,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一直堅持着自己的稱霸大業。

有的人説曹操是一代梟雄,有的人説他是奸雄,在我的眼裏不論曹操是梟雄還是奸雄,都不得不承認曹操的才華和他的那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的詩句中的那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多麼的豪氣,充滿這自信,充分體現了他那不拍失敗,頑強奮鬥的精神。再想想自己一次考試失敗就讓自己如此的失落,迷茫。不知所措。

曹操你教給我的是堅持,讓我明白了堅持可以戰勝一切。“振作起來”我不住的在心裏默唸,時刻牢記這曹操那不屈的故事。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着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説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着“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為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説:“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隆中對”乃戰略失誤嗎?

——讀《龍之魂》札記

閒暇之餘,於書欄上覽毛澤東的歷史筆記解析《龍之魂》,書中毛澤東自成一家,反叛歷史定論,挑戰史學權威,他認為百世流芳文景帝是維持會長,竊國大盜新王莽是代表農民,荒淫暴君殷紂王是開拓功臣,千古絕唱隆中對實乃決策失誤,荊州,這座在蜀漢政權建立過程中立過汗馬功勞的地盤構成了蜀漢政權不可克服的戰略缺陷。

毛澤東認為蜀國的失誤在“隆中對”中,孔明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固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可身卒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這就是史學上堪稱極品的“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從圖中原”的隆中決策。毛澤東指出這個戰略的缺陷就在於使本來有限的劉備兵力又分散了。劉備佔據荊州後,再佔益州,就必分兵讓關羽守荊州,這就是毛澤東所説的“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後來,劉備佔了漢中成都之後,諸葛亮又長期領兵經營漢中,這就是毛澤東指出的“三分兵力”,千里之遙而分兵,必首尾不能相顧,結果關羽失了荊州。劉備起兵伐吳,大敗而歸。至此,蜀漢的鼎盛時期就過去了。諸葛亮無論多麼能耐,亦無力迴天了。從總的戰略角度看,孔明兵出祁山,無荊襄之兵呼應,戰勝的可能性不大,且祁山道路險峻,不易運送糧草,司馬懿只守不戰,孔明糧盡必退,因此從征伐割據的戰略角度看,兵出祁山並非良策,似乎只能是一種以攻伐守的防禦戰略;從戰術角度看,孔明每次兵出祁山,都是大軍進攻,用兵方法缺少變化,過於呆板,不符合“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原則。《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才,優於戰略。《項籍》中蘇洵亦言:“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

赤壁之戰後劉備借孫吳之力巧奪荊州,以此結束了劉備流連忘返,寄人籬下的.悲慘流寇軍事生涯。劉備若不得荊州,無立錐之地就無從談得益州,璋州等地;若劉得益州後而不讓關羽守荊州,而讓“二分兵力”合為一處,這雖然符合了毛澤東的“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但荊州乃富庶之地, 實乃糧食補濟和後勤供應的重要基地,若棄之,實如毛罵宋襄公般“蠢豬似的仁義”,不要荊州的上上策, 即與東吳交換一塊與蜀漢相鄰的土地,而若大一個荊州,從社會經濟而論,益川地的糧食單產量豈可與荊州相比肩耶?待天下有變, 則令一上將出祁山,一軍出荊州, 這就突出了荊州對劉氏圖取中原的重要性,孔明的防禦戰略是攻擊性的,孔明所想的出必不是合兵一處再圖取中原,而是以祁山之敵擊之,而荊州兵為現在所謂的“預備役”吧,荊州兵以荊州民眾養之,亦不需成都憂慮,且進兵時還可以互為犄角,彼此牽制中原兵馬,然後再會師於曹操魏之地, 也或許如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把戰爭區引向敵區!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雲長都督荊襄九郡事,“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友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徒許都以避其鋭。”史載:“卻説關公擒瞭解于禁,斬了龐德,威名大震,華夏皆驚,聚方武商議曰:‘孤素養知雲長智蓋世,今據荊襄,如虎生翼。徜彼率兵直至許都,如之奈何,孤欲遷都以避之。’”由史可知 ,雲長守荊州時曹操魏政權的統治中心亦構成威脅震攝,完全達到了當初諸葛孔明的戰略構想,而云長之大意失荊州,才是蜀漢政權淪為悲劇導演的真正因素。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巴金説過:“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讓人變得更好。”讀書如吃飯一樣,飯可以一日不吃,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草船借箭,它主要講:

曹操大軍南下,勢如破竹,對東吳志在必得,周瑜巧妙利用行使反間計,成功除掉了蔡琩、張允兩個心腹之患。這一計策被諸葛亮看破。周瑜忌妒諸葛亮的'才子,以散體安內造好十萬只箭為由,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憑着自己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以及善於識別天象的能力,預先測算曹操可能的放音好舉動,利用大霧做掩護。巧妙地像曹操借了十萬只箭。使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和神機妙算。

故事以“借箭”為主,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先寫借箭原因,接着寫借箭的準備,重點寫借箭的過程,最後寫事情的結果——十萬支箭如期交付給周瑜,周瑜自歎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敍述得清清楚楚。周瑜心狠手辣、暗藏殺機。周瑜為自己的計謀得逞而喜形於色。而諸葛亮料事如神,將計就計,胸有成竹卻不露聲色。兩者相比,諸葛亮較高一籌,一目瞭然。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有情有義的人擁有勇闖天地氣概,他們的事蹟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古往今來,領導者都是求賢若渴的。人才,是一個話題,因為,一切爭鬥最終比拼的都是人才。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買來看一看哦!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讓我手不釋卷,讀來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説,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拜年的歷史風雲,再現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魏蜀吳”三國羣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許多英雄人物讓我敬佩不已。劉備為了成就大業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重情重義,俠肝義膽;諸葛亮巧用“空城計”,足智多謀;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始終有統天下的壯志雄心。

在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以後,決定南下一統天下,他派出了八十萬大軍來作戰。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羣儒,與孫權聯合抗曹,他們知道自己的'大軍不比曹軍多,可他們還是英勇作戰。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慣水戰的弱點定下火攻之策,巧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聽取龐統的建議,將戰船連在一起。諸葛亮巧借東風,黃蓋帥率軍士點燃柴草在赤壁火燒敵船,大敗曹軍。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和周瑜展現出的驚人智慧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也同樣需要智慧和勇氣。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成為強者。去年我去宋城玩,一座鐵鏈橋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看着在橋上開心地晃動的遊人們,我也心癢難耐,禁不住上了橋。誰知我剛走了幾步,橋晃動得“翩翩起舞”,嚇得我趕緊跑回了爸爸媽媽身邊。站在橋頭我有點不甘心,難道真的過不去了?我心想,這只不過是一個膽量和技巧的問題。我注意觀察在橋上開心地行走的遊客們,逐漸悟出了技巧。於是,我壯着膽子再次走上橋,順利地走過了橋,我的臉上露出了勝利者的笑容。對於我來説,也是成長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戰。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指路燈,讀《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華。我要像英雄們那樣,敢於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強者。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最近我讀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他是由我國古代著名作家羅貫中所寫的。讀了這本書我收穫了很多。

這本書是長篇歷史小説,主要講述了官渡之戰曹軍在許攸的幫助下,殲滅了袁紹勢力。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諸葛亮和周瑜的縝密設計下,讓曹操的勢力沒能擴展到江東。東陵之戰後,劉備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等人勸説,最後死在了白帝城。

看完了《三國演義》後,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新的印象。曹操:治國奸臣。夏侯惇:驕傲輕敵。劉備:衝動。張飛:有勇無謀。劉禪:軟弱無能。周瑜:心胸狹窄……每個人物都各有各的特點。

在這麼多人物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諸葛亮才智過人,神機妙算,善於計謀。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了。諸葛亮明知道是周瑜設的'圈套,卻還是順着周瑜的意走,並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得到了十萬支箭。這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顧全大局。

《三國演義》這本書對我來説百看不厭,就像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永遠都不會覺得厭煩。《三國演義》在我困難時給了我力量,在我傷心時讓我找回了信心。在困難來臨時,我們也不能當膽小鬼,要勇敢去面對。不要像周瑜心胸狹窄,也不要像劉備太過沖動,要像諸葛亮一樣,遇到事情要沉住氣。

《三國演義》就像一條畫廊,其中每一幅畫都有自己的色彩,都有着自己的收藏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