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6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受感觸。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期間發生的事情。書中刻畫了近200個人物:生性多疑的曹操、多智近妖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武藝高強的關羽,還有忠心耿耿的趙子龍……在這些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諸葛亮了。他太聰明瞭,他的計謀真是太多了:空城計、聲東擊西、反間計、以逸待勞等等。

當年司馬大將軍帶兵十五萬去運城打諸葛亮,這城裏只有一些百姓和幾千人馬,諸葛亮當時十分慌張,但是他還是沉住氣,思考一下後叫人在另一條小路上埋伏。又叫人把城門打開,叫百姓不得在街道上活動,只在屋裏。然後讓兩個小童服侍在一旁,而自己卻在城頭上彈琴。等司馬大將軍來到後,看到這樣的情景就慌忙逃走。因為他認為諸葛亮平生非常謹慎,從不冒險,這裏面定有埋伏。等司馬大將軍走後,諸葛高就逃之夭夭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在生活中,我也用過空城計。有一天,媽媽忙完家務問我:作業寫完了沒?

我理直氣壯,一副被冤枉的樣子説:“當然寫完了,不信我拿給你看。”

媽媽看了看我:“算了,看樣子應該寫完了。”

等媽媽走後,我發現我後背的衣服都濕了。我趕緊把作業補了。

這一計用過之後,我認真地想過。我覺得自己要明辨是非,以後少這樣的的虧心計謀。

聰明的你,一定不會學我。

讀三國演義有感2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印象深刻,我也一樣,讀完《三國演義》這一回,讓我瞭解了紙上談兵的馬謖,也見識了諸葛亮軍紀的嚴明。

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魏國,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鎮守街亭。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被魏國大將張郃斷絕了水源,導致街亭丟失,諸葛亮進軍沒有了落腳點,把整個蜀國擺在了危險之中。馬謖是跟隨諸葛亮多年的弟子,諸葛亮跟他感情非常深。但是為了嚴明軍紀,儘管有許多人為馬謖求情,諸葛亮依然忍痛揮淚斬了馬謖,自己也上表連降三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嚴明紀律,才有戰無不勝的`可能。我們常説軍令大如山,對一個軍隊來説,不僅靠先進的武器裝備,更要靠嚴明的紀律。千軍萬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誰違反了紀律就要受到懲罰。正是因為諸葛亮軍紀嚴明,才讓他帶着本不是很強大的蜀國軍隊六出祁山,不斷殺得曹軍落花流水。

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加強紀律的重要性。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有了嚴明的革命紀律,才有了將士們哪怕冷餓交加,也不拿羣眾一針一線;才有了邱少雲哪怕烈火焚身,也仍然巋然不動,直至付出年輕的生命;才有了狼牙山五壯士哪怕身陷絕境,也堅守戰鬥,慷慨赴死,也才有了我們解放軍最後的勝利。

一支軍隊要軍紀嚴明,任何一個集體也一樣。一個班級要遵守課堂紀律,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人也要自律起來,沒有紀律的班級就像一盤散沙一樣,缺乏自律的學生成績會慢慢落後。所以我們要嚴明紀律,從我做起,遵守紀律。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在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像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裏講了三個國家互相戰爭,爭奪霸主的故事。書中的人物有的為人正直,有的為人奸詐狡猾。例如諸葛亮吧,他聰明機智、神機妙算,用自已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義。同時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喜歡他並不是他有着無窮的智慧,而是他對劉備的忠心,堅強的毅力。在他第一次攻打魏國,勝利已經遙遙在望時,後主竟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心產生了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失去了這大好時機。儘管如些,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人會問:“諸葛亮太傻了,明知蜀國不久將亡卻還做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我卻不這樣想,他可能知道這一點,但他卻不放棄,就算輸了,他也不後悔,因為他已經盡力了。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況。一些同學剛剛開始玩籃球,怎麼投也投不進籃框裏,旁邊的人就會哈哈大笑。這籃框偏偏和他作對,就是不讓進,但他面對着這些笑聲,不會退縮,因為重要在於嘗試,勝負並不重要,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爭強好勝,重在參與。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人都有嫉妒之心,當別人比他能幹,比他強時,他不是努力超過他,而是不擇手段的去陷害別人。三國演義中的周渝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的周渝知道才華橫溢的諸葛亮比他出色時,他就想出;月度年個軍中少箭為藉口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了。趁這天大霧瀰漫,就像曹營“借”了十萬枝箭提前七天就順利完成了任務,周渝的陰謀又一次失敗,他氣的直吐血。

聽了這個故事,我就想起了四年級上冊我們學的説勤奮,故事裏的童第周,他小的時候成績十分的差,可是他卻一點也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剛亮他就在學校裏讀書每天在睡覺之前,他還會,習慣的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就這樣日復一日經理了半年,終於他在班裏的.成績名列前茅,後來他遠渡重洋,完成可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知識基礎比別人差一些,不過只要肯下功夫,那是一定能成才的。

小時候基礎差的人還與很多如華羅庚等等,可是華羅庚最後還是成為了以為十分有名的數學家。他還説了一句名言:“勤能不拙是良訓一分才。

看來只要我們肯下功夫的那就一定會成為像,童第周,諸葛亮,華羅庚一樣會名聲遠洋給我們的朋友們留下一個十分美好的映像,不過,不要學周渝那樣心胸狹窄,而要學諸葛亮一樣想出十分多的辦法來幫助自己的家人和國家。

想到展開,我有的時候也會這樣,現在想起來是多麼慚愧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5

自從我接觸了《三國演義》後,我就非常崇拜諸葛亮。在沒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常常聽到有人誇讚諸葛亮聰明機智,無人能敵,是一個傳奇人物,因為我沒看過,就一直以為諸葛亮只是運氣好,敵人正好沒有想到某一點才輸給他的,才誤以為是他的聰明機智。直到老師有一次要求我們看《三國演義》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諸葛亮。

諸葛亮一開始被劉備請出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他不僅能預測天氣,還知人心,知道各種人的性格特徵與為人處事,使他百戰百勝。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在課文中出現過,那時諸葛亮在幫助周瑜,周瑜陣營裏又很缺箭,諸葛亮就觀察天氣,知道幾天後是霧天,又很清楚曹操生性多疑,一定會在霧天用箭來射敵人,就利用這兩點,在霧天那日就收到了曹軍射在稻草人上的'“禮物”——十萬多隻箭,差點把曹操給氣死了。看到這,我都有點驚奇,他是如何預測天氣的,再説當時也沒有任何儀器能用準確的測天氣,我不禁崇拜了起來。當然,他還有很多神機妙算的事,比如:空城計,三氣周瑜等等,讓我越來越喜歡諸葛亮。

不僅如此,我還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優點。神機妙算,使我能提前猜到老師要佈置的作業,從而提早完成;樂觀冷靜,使我在遇到任何困難或在比賽中遇到強勁的對手時冷靜下來,鼓勵自己,讓自己保持樂觀心態;足智多謀,在與同學玩抓人時冷靜分析同學會出現的地方,成為這個遊戲的大贏家……

但是這本書的結局卻不太讓我滿意,諸葛亮因為每日每夜都在為國家大事策劃計謀,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不幸去世了,這可能就是諸葛亮所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吧,他雖然死了,但他的足智多謀、聰明機智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東漢末年,奸臣當道,主上蒙塵,一位家道沒落的皇族後裔,一位多謀多疑的亂世奸雄,一位胸懷大志的少年英豪,一位抱着復興漢室的報復,一位懷着改朝換代的野心,一位帶着振興父業的夢,各自踏上了實現理想的路。

這便是《三國演義》。它的故事我們自記事起就有所耳聞了。其中,我讀罷後最有感想的便是諸葛亮這位神機妙算,似神似妖的人物了。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只是個每天躺在牀頭,嘴中吟唱着“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讀書郎,小鮮肉,但他已知天下三分。而早在諸葛亮還是位莘莘學子時,他便與一道學習的徐庶等人不同,他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觀其大略,因此他的才能比其他人高一等,所以,“卧龍”這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諸葛亮也是位有自尊,有自信的人。劉備三顧茅廬,才最終得以見諸葛亮一面並勸其輔佐自己,匡扶漢室,這説明諸葛亮自尊,他不甘被別人一叫便應,對別人唯命是從,他要別人對自己恭敬,再去恭敬別人。諸葛孔明這個人在出山之前,長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管仲和樂毅是和許人物?他們都是一代治世能臣,他們都是一代絕代智將,亮將自己比作他們,便説明他堅信自己也有治世的能力,自己也是位絕代智將,這説明他自信。

而他這自信,絕非是自負的表現,而是恰到好處甚至是貶低的比喻,我們從書中或是從小聽到的著名故事中就能深深地感受到這位諸葛武侯的超高智商和知識淵博,他是位料事如神而又用兵如神的天才,在古代人民眼中神一般的人物,是令敵人膽喪,讓敵人看見就害怕的強者,他是位一人當抵百萬師的神明,前者在那颳着秋風的五丈原上遠遠迴盪的“我有頭否?”中隱隱浮現,後着則由那已被黃沙侵蝕的古城之上的琴聲述説。同時,”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借東風”,“三氣周瑜”,“木牛流馬”和那讓我們歷歷在目,無懈可擊的激將法也將這位丞相的智慧永遠地留在了神州大地。

而諸葛亮除了有這樣令人無可比擬的'超凡智慧之外,也有他那被人歌頌不止的追求公平公正和體諒人民的心。揮淚斬馬謖,是他在情誼與國家法律之間的最終抉擇,自貶官職,是他在民心所向和高位厚祿之間的堅毅決定;在五次北伐時,諸葛亮也常常考慮到戰士們的內心,每次班師後都會等幾年之後才再度出擊,並將取勝得到的金銀財寶大部分分給士兵們,只為對得起他們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命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讀三國演義有感7

自從看過《三國演義》後,我一直念念不忘裏面的情節,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我認識了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書,它把我帶到一個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三國世界。

劉備為讓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不顧關羽、張飛的阻攔,親自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我佩服劉備求閒若渴、虛心求才的.優秀品質;更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出山後一展雄才大略,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了許多勝仗,贏得了半壁江山。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悠閒地搖着蒲扇,鎮靜獨自坐在城池中央,諸葛亮巧用空城計擊敗司馬懿,我心裏懸着的石頭才落了地。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了。他被人尊稱為“關公”。他很講義氣,為人厚道,作戰勇猛。他“刮骨療毒”的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進攻樊城時被曹仁的弓怒手用一支毒箭射中了右臂,華佗為他用刀刮骨祛毒時,賬外賬內的人都嚇得面如土灰,而關羽仍然自如地飲酒吃肉,還一邊下棋,看不出來有任何痛苦。我真佩服他鋼鐵般的意志和定力啊!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讀完這個章節後,眼前浮現出劉備、關羽、張飛在桃花漫天飛舞的桃林裏“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豪情壯志的畫面。他們團結一致拯救百姓的決心讓我感動,也讓我看到了三兄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將風範。

這本書告訴我們,強者不一定就會勝利,弱者不一定就會失敗。《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書,是一部值得大家學習的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嗎?相信大家一定讀過,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如:“三氣周瑜”“關羽大意失荊州”“雲長單刀赴會巧脱身”“卧龍出山”……我都很喜歡,可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從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個人如果想征服他人,就要得到他人之心。

當年劉備離世,南王孟獲開始造反,諸葛亮決定親自南伐孟獲,平定叛亂。第一次孔明調兵遣將大敗孟獲。孟獲不服孔明將他放了。就這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戰敗,就是自相殘殺,可孔明都放了孟獲。第七次孟獲請來了烏戈國藤甲兵與孔明交戰,此兵雖然強大,可也有弱點,藤甲是植物所制,用火燒即可。孟獲第七次被擒,這才心悦誠服。從此,再無叛亂之心。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孔明選擇了以德服人,七擒七縱孟獲,使孟獲心悦誠服。這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德服人的由來!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像諸葛亮一樣以德服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讀三國演義有感9

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假期的旅行計劃全部泡湯。行萬里路改成讀萬卷書了。今天我翻開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奸詐的曹操、謙遜的劉備、正義的.關羽、謹慎的孔明等。

除了這些人物,還有一些著明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主要戰役。官渡之戰主要由於袁紹不聽人勸而輸給對方,最終導致戰役失敗。而赤壁之戰是中國較為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疫,與夷陵之戰分別為火燒軍船和火燒連營。

三國裏面還有許多故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關羽水淹七軍等,這些故事都能夠使我不厭其煩的去讀它,去品它。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中最有智謀,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更是用兵如神。

通過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有很多感觸,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説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中國小説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説書成為一種職業,説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裏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説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是因為書中還告訴我們了許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建議大家都讀一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提起曹操,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稱他為“奸臣”,而我卻對這個看法抱以懷疑:他是一位多麼傑出的一位軍事家!文武雙全,膽識過人!那時,不過是因為帝王的昏庸,使得國家腐敗,曹操站出來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國家滅亡的危機罷了。難道因為這一點,就有必要讓他永遠戴上“奸臣”這頂黑帽嗎?

都説劉備重義氣,桃園三結義後,他便和張飛、關羽一同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關、張兩弟的信任,以致於張飛、關羽死後,他曾萌發過不想活的念頭。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關羽後,他並沒有殺害他,反倒好言相勸,使關羽歸順自己。金錢、地位、名譽,哪一樣是曹操沒有給他的?關羽知恩圖報,一舉拿下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當關羽聽説劉備的下落後,執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雖然他已經意識到了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對自己不利,但他並沒有食言,反而“放虎歸山”。結果,曹操落在關羽手中時,關羽想起當

曹操對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馬。正因為“義氣”二字,曹操既剷平了袁氏後患,又為自己博得了一條“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換取湧泉相報啊!

周瑜,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僅武藝超羣,更兼擁有不同凡響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敵”。可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點便是氣量小,心胸狹窄。正是被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把柄,三用妙計,活活氣死了。而曹操卻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戰,由於曹操的一時疏忽,將船連在了一起,與吳兵交戰。諸葛亮瞅準時機,巧妙地借東風放火船,使得曹兵無路可走,無法內外接應,致使曹兵遭遇慘敗。死裏逃生後,曹操抄小道逃跑,卻被諸葛亮連埋暗兵,險些丟了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仰天長

笑:“兵敗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會捲土重來,重整士氣!”頗有大丈夫的氣概。正是曹操的大度,並不把輸贏放在心上,贏了再接再厲,輸了毫不氣餒,使得他勇冠三軍,最後成了戰場上的“常青樹”。

從忠臣到背叛,從興起到慘敗,從失敗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撓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與謀,義氣與大度,是我們現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讓我們摘掉曹操頭上的這頂“黑帽”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縮寫本,受益匪淺,裏面講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愛民如子的劉備、英勇善戰的趙雲、忠肝赤膽的張飛、敢作敢為的曹操、忠勇兼備的關羽等等。

在這些人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關羽,他恩怨分明、剛正不阿、重情重義。在書中有寫到他千里走單騎、華容道放曹,從這兩個事情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是一個忠義磊落、知恩圖報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我還特地去查了《三國演義》原文,它是這樣描述關羽的外貌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一身英氣,難怪後世稱他為美髯公,因他的勇武,而稱他為關公,他的忠義真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在這些人當中,最覺得可惜的就是諸葛亮,從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並非神仙,有時候也會出錯,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了城池等,這讓我不禁想到,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會出錯,更何況我們這些小孩子呢,這樣一想,我們實在是沒有理由去要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因為自己取得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身上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另外,《三國演義》中還詳細地描述了很多著名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在裏面展示了很多高深的軍事策略,發現這些戰爭中多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經典畢竟是經典,註定了它有很多優秀的不可磨滅的東西在裏面,值得我們去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此詞懷古傷今,又將我帶入了這部歷史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説的開山之作,是明代小説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正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肯定了人的智慧謀略,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蜀國的龐統、姜維,都成了後人眼中智慧的錦囊。

生活中,智慧無處不在。我的夢想就是——用智慧武裝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勝強。1941年11月19日,黃昏時分,澳大利亞威名遠揚的`巡洋艦“悉尼”號和德國戰艦“盧茲”號相遇。“盧茲”號艦長道麥知道“悉尼”號的厲害,不管“盧茲”號是逃跑還是迎戰,結局都是被擊沉。道麥艦長立即將戰艦偽裝成商船,降下德國國旗,換上挪威國旗,並且裝作船已經起火,向“悉尼”號發射了“SOS”求救信號。“悉尼”號艦長巴尼特上了當,發出信號答應“盧茲”號,冰箱“盧茲”號側面靠攏,“盧茲”號突然向“悉尼”號發射了兩枚魚雷。這時“悉尼”號發現中計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盧茲”號上的機槍大炮一起射擊,“悉尼”號的船尾中彈爆炸,船舵被炸飛,被“盧茲”號炸成兩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有很多,鉅鹿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調原駐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邊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熱夏天的清風,讓你心曠神怡;智慧是醇香的涼茶,幫你提神醒腦;智慧是永久的護膚品,讓你永葆青春。讓我們用智慧來武裝自己!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許多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趙雲、關羽、劉備、諸葛亮……等。

他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地學習、奮鬥、拼搏,為的就是那心中無愧的選擇!趙雲,這位五虎將軍在長板戰亂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拼死保護劉備的妻兒老小?為什麼他在長板坡肯把馬讓給劉備的夫人?因為他心中有他那無愧的選擇,他最終把精神轉化為一種動力——從曹操八十三萬軍中衝了出來,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那首高亢激昂,鏗鏘有力的`詩:“血染爭袍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要常山趙子龍!”糜夫人在當陽板坡中,身受重傷,趙雲找到她時,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趙雲三番五次請她上馬,她卻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為了不連累阿斗和趙雲,為了讓趙雲順利衝出包圍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典韋,他是曹操的貼身將領,率領虎衞軍,為了保護曹操,他不惜捨去性命,他手無寸鐵,身無片甲的保護曹操,人們都説曹操是亂世梟雄,可為什麼這麼值得典韋保護呢?因為他選擇了曹操,就要為曹操效力,他認為為曹操付出生命是應該的,這難道不是從心靈上做出的正確的選擇嗎?這是他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返顧的大義。

請讓我們從內心,從心靈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吧!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閃耀着奪目的光芒。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上的大無畏的問心無愧的選擇。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知道古代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個國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歡的有三個人。

我喜歡的.第一個人是劉備,因為他仁慈,善於聽從部下的意見。雖然在東吳大將殺了關羽時不聽諸葛亮等大將的勸告,興動幾十萬大軍攻打東吳,最後幸好被趙子龍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絕大時間聽從部下的意見。

第二個是諸葛亮,子孔明,被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後請出山輔助劉備。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曾火燒新野、藤甲軍、赤壁,還水淹于禁七軍,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萬之箭,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使其心服口服,設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體現了他的善用計謀。

第三個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時懷疑敵軍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還興動全軍攻打新野,分五隊進攻光第一隊就被孔明燒的寥寥無幾了。五隊攻佔新野劉備全軍都以撤出。火燒新野後軍隊所剩無幾。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紅樓夢的悲慘故事,不像西遊記的神話傳説。但其中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