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論語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8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薦】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1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論語十則》讀後感400字。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的讀後感2

其次,我們要同正直的人、信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諂媚的人、背後毀謗的人和誇誇其談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公冶長)我將孔子這六類人的對舉看作是對第一條標準的具體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線。我覺得以上這兩條標準非常符合孔子對“仁”的追求。從“恭、寬、信、敏、惠”這些“仁”的細目來看,“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質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實踐“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滲入了他的這一標準。直、諒和多聞分別從立身、對人和學識三個方面對選擇朋友提出了一個簡明而又完備的要求。

論語的讀後感3

林老師講,孔門三樂中學習的快樂來源於實踐。我認為,除了實踐的快樂,還有獲得知識的怡悦。當我們,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了任務時,內心會非常的高興,因為我們學有所用了。這樣也讓我們把自己在背後因為努力所付出的那些痛苦,都給忘記了。

孔門三樂中的第二樂,是與朋友交流分享的快樂,我認為那種快樂是更高層次的.快樂,是長時間且不留遺憾的。初級的快樂一般都是短時間的,很快就會離我們而去,被我們拋諸腦後,隨之而來的呢,是跟友人分離的那些痛苦。學校最近講的《滕王閣序》讓我有了這樣的體會。王勃在經歷了非常宏大的場面,會見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名人之後,馬上感到自己非常的失落,因為他知道勝景在下一刻就會成為往昔的回憶,那不可能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東西。所以説,在酒宴上的快樂都是短暫的快樂,並不是孔子所説的高級的快樂,那應該是與人分享後的不留遺憾,是一種知識,是認識上的傳遞,這不會因為與人的分別而減少。

論語的讀後感4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裏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的讀後感5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餘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裏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説:“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的讀後感6

所以,我覺得,這話可能有這麼兩種理解:

1、缺少上下文,這句話孔子可能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歎。

2、講“由”釋做“行”,將“知”釋作“識”。這樣該句就成了:可使民眾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讓他們僅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參見《孔子淵源》,韓永賢,國際文化出版社P128)。

再看一看曾經作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話: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耶?”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如果不看前後文,孤立地看“無違”二字,很容易將孔子對孝的`解釋誤解為盲從。其實,略微注意一下後文很容易發現,這裏的“無違”講的是“無違禮”。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説到這裏,應該把“聯繫整體,聯繫生活地把握”這個原則説得比較清楚了。下面該回到前面沒説完的話題上去。前面講到《論語》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點的特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該再舉幾個例子説明一下。

論語的讀後感7

作為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脱俗,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因此,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希望她會從中有所啟發。《論語》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閲讀的'第一本。

我以前沒有系統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起讀時才發現,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原來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依據。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閲讀過《論語》,更希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願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

孔子的學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闢的經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我不認為女兒學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為聖人,學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了“學而時習之”就能學會學習,她的領悟需要時間,閲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啟蒙。

論語的讀後感8

這學期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那就是: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書》、《禮》、《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當中有我們時代流傳的名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的意思是:學習的時候經常複習,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難道不是快樂的`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這難道不是君子嗎?

孔子的思想中心就是仁,在論語中一共有109處寫到了仁。仁是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你居住在有仁德風俗的地方,就薰陶上仁德風俗。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所以説“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論語是一部不錯的書籍,我們難道不需要讀它嗎?

論語的讀後感9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要不斷學習,不要感到厭煩;教育別人,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特別適用於我們學生。孔子還説,“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説明孔子很愛學習。可是,我們有些學生,成天只想着打電腦,玩遊戲,不願意多讀書,有的甚至連作業都不想做,真實非常錯誤啊!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將來建設祖國的重任落在我們肩上,這樣不學無術可以嗎?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人“學而不厭”的精神,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做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為人師表的人,能夠做到誨人不倦是很重要的。教師是學生的示範,教師做好了,對學生的.影響就好,學生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和恆心。可是我們的老師沒有真正理解和做到這一點,他們常常在課堂上發火,感情衝動,有的甚至還打罵學生。這些都是沒有耐心的表現。它們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對人對己都不利。所以,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誨人不倦,做好學生們的典範。

論語的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説:學習好像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

配的啟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貧窮,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辦法學習了 ,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牀上默默背誦。一天夜裏,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着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藉着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 還強。從此以後,孫康經常夜裏蹲在雪地裏映着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裏,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於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鬆,一放鬆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啟蒙 故事裏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為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 ,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的讀後感11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説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裏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論語的讀後感12

每一則語錄雖然都寥寥數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頻繁使用幾個賦有表現力的關鍵語氣詞,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甚至説話人的神態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眼前,是什麼文章這麼精煉,表達又這麼生動、形象呢?不知道?我來告訴你,是《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對於知識,“學”只是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和“習”結合起來,只有用豐富多彩的知識點綴自己的大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朋友從遠方千里迢迢的'趕來,我們應該感到無比快樂與榮幸,我們可以取長補短,增加友誼,這樣難道不開心嗎?我們做人要坦坦蕩蕩,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瞭解就杞人由天,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對待事物。

我知道了怎麼學習,我知道了該怎麼做人,《論語》十則讓我懂了許多許多……

論語的讀後感13

今天我學習了《論語》學而篇中的這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 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這段話表明了孔子的思想:君子應當莊嚴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嚴,只有莊重威嚴才能認真學習而所學牢固。君子還要謹慎交友,還要有過則勿憚改的對待錯 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這一思想把君子從內到外的修養聯繫,對世人的內外在修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個人內心端正莊嚴,會反映到氣質容顏上來,神態莊重威 嚴、大方得體,就會使人感到穩重可靠,人們自然就會加以敬重、信賴;反之,一個人倘若儀容不修,散漫隨意,舉止輕浮,人們也就會隨意帶他。故人必自重而後 人重之,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要重視學習,善於結交朋友,着眼於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遇到錯誤的`時候,要正確對待 ,不逃避掩飾,勇敢地加以改正。

這就是我學完這句話後的感受!

論語的讀後感14

我今天讀《論語》的第九章——子罕與第十章——鄉覺,讓我最喜歡的一則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一句話的意思是這個消逝的時光啊 !像河水一樣,日日夜夜不停的,非常的流去。

讀了這一句話,我的感悟十分深刻,是啊,光明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如水般的時間已過去了十年多了,我也步入了中學的大門了,我們的時間會如急流、 瀑布一般的快,這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時間。古代讀書人五灣筆下的《次北固山下》上寫道”海日生夜,江春入舊年“,不錯的舊的一年好似還沒去,而新的一年卻 已將要將舊年給推去了。

這真是一名至理名言啊,它寫得是多麼的正確,我們以後應該要更加的去珍惜時間,不讓它白白的流去,更應該以這一句話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刻刻的提醒自 己惜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以上的就是我對這一則《論語》的全部感受。

論語的讀後感15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列位子所著。

初讀《論語》,我感到無比乏味,因為我領會不到其中的奧妙所在。但隨着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我漸漸領悟到了——

《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教我們做“真人”的。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想治天下,就一定要學會做“真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讓百姓擁戴的明君。俗話説的好:“禮讓孝為先”《論語》十分注重孝道有些關於“孝”家喻户曉的説法: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願``````由此可見,孔子也是一位孝子。

《論語》崇尚做“真人”,做孝子,做君子。我對君子的.理解是處處行俠義,不易生氣,不易與別人爭論,鬥嘴``````孔子對君子的理解是君子擁有高尚的道德,遠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

《論語》教會我許多東西,教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教我做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紅領巾,教我做一個道德高尚、胸懷寬廣、視野開闊的國小生,它更教會我做一個遵紀守法、愛護祖國、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中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