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

來源:文書谷 2.7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1

前陣子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帶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説:“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為了幫助孩子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為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説:“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是啊,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這個暑假,我沒有能好好guǎn lǐ自己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做作業、看書。我又想到,我的'一個姐姐在常熟市重點中學1200名學生的入學考試會考到了第2名,而她媽媽卻向來不太管孩子的學習,我對姐姐的聰明絕頂佩服不已。而媽媽卻説,姐姐能取得好成績,都是靠自己的勤奮與自覺。她沒有參加任何輔導班,媽媽也只讓她自己學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姐姐自己抓重點、做練習,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優秀成績。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樣學習,我會不會也會有她那麼好的成績呢?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姐姐通過自己的勤奮、自覺取得好成績,而我卻仍然事事靠老師,靠家長,總希望別人推着自己前進。可現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們不能靠老師、靠家長,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奮。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及時改正錯誤,自我約束,奮發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2

這幾天我讀了《論語》,覺得這句話不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對品德高尚的人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沒讀過書,別人也會認 為他讀過書。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講禮貌,這樣的話,別人才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論語》要這麼説的`原因吧。

我們每天走進校園時,都要向在大門口值勤的老師問聲好,以表達謝意;老師也微笑着點着頭表示讚許。不管在校園內外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的心理便會有絲 絲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陽光照過一樣。

我認為同學之間也要講禮貌,有一次,一個同學撞倒了我,卻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大家都認為他沒教養。還有一次,在餐廳排隊吃飯時,一個同學突然插了 隊,別的同學讓他按秩序排隊,他竟然還動手打人;這時,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為一個學生,不光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處處有文明,處處講禮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個文明人吧。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3

于丹論語心得有自信者,生命無限可能首先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謂鷦鷯巢於深林,一枝而已。小鳥在大樹林子裏面也只需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飽它那個小肚子,一隻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這個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資源?其實你不管住一個多大面積的豪宅,你那張牀也就那麼大,人一生佔的面積也就那樣大而已。

所以,你的資源不可以給別人嗎?你為什麼會怕別人分享呢?有時候我就跟我的學生講,我説那是因為你內心不夠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吳越春秋的時候,越王勾踐打敗了,他在卧薪嚐膽的時候,身邊有一個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幫助勾踐,能夠含辛茹苦,最後一舉再反敗為勝,建立越國。

我們大家都會覺得説,這樣一個人,他以後一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功受賞、榮華富貴。他的同事文種當時也這麼認為,説我們兩個等着分封。范蠡説,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現在這個國家不需要我們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這個人就從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傳説中帶着美女西施去小舟,從此是江海寄餘生了。

但是兩三年之後,整個這個社會又出現了另外一個輝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諸宮,也就是説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了,但是他開始成為一個天下最成功的商人。這個人還有人生其它的可能,這在於他自信,他知道他還有一種可能性。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國重新有難的時候,他派自己的兒子散盡千金,拿着自己的錢財重新去復國。國家再佐助起來以後,他散盡了千金,一掙錢又回來了呀。

我們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説是個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幾個願望他都能一個人一生做到。其實我現在如果問問大多數成功的男士,你們的願望都關乎於哪幾點?無非是政治的權力、美色還有金錢。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這是為什麼,其實是在於他永遠敢於否定自己。他永遠可以去做得更遠。所以其實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願意伸手去幫助他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命不夠自信。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君子不器大家知道論語裏面還有一句話,説得很簡單但是很好。四個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説一個真君子,不要過早地把自己做成一個容器。我就是一個瓶子,或者我就是一個杯子,我就是一個話筒,或者我就是一輛火車。你一旦説我自己就是什麼,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為其它。所謂君子不器,是指一個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動的、變化的、提升的,他可以應時運。温暖世道農村婦女亦是聖賢

當一個人可以這樣的時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懷始寬,他還有什麼仁愛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實,我們的態度會決定了當下的行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個最為樸素的,沒有什麼身份的情況下也對人抱着這樣一種內心的友善呢?這是取決於你內心的一種道德、一種倫理的支點。中國大陸現在每一年由中央電視台,最大的媒體要做一個評選叫做“感動中國”,就是它會把全年度中國一些普通人物的作為提升出來,最後全國有一個28人的推委會,大家來遴選,選完了以後由這些評定委員選出來10個年度感動了中國的人物。然後他們最後的頒獎盛典,每一個人會有一座封杯,上面蓋着一個幕布,掀開上面都會有四個字,是這個推委會給他們的一個評定詞。

那麼今年,有一個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個六十多歲,中國農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從嫁到這個村子開始,就主動地去贍養這個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貧困,她跟人家講説反正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吃窩頭,我們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麼你吃什麼,但是我一定會給你們養到老。所以有些人她養8年,有些人她養13年,也有些人養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終。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從小就認為這些爺爺奶奶就是他們家人。所以在媽媽忙的時候,他們從5、6歲就去給老人洗腳、剪指甲,就一直這樣做。

那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實這個人的最後的推薦詞是我來寫的,我寫推薦詞的時候,我説,如果是富人做這樣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個窮人可以做這樣的事,她就是聖賢。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質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讓這些老人得養千年。其實這是什麼?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還不夠嗎?所以最後她的那座杯掀起來四個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蒼涼的市道。其實,什麼是仁人?就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在我看來,她是聖賢。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4

《論語》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書,它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深受我們愛好。《論語》裏的每一句話都很短,然而其中藴涵的情理卻很深遠,細心品之,總會從中挖掘出良多實用,通用的道理,六肖,它以深刻淺出的情勢告知我們怎麼工作,學習和生活,怎樣做人,交友和處世。前一段時間,北師大教學于丹用它感性的腦筋和獨到的思考,把《論語》加以剖析,把其中的真理和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接洽起來,在百家講壇進行講授並書寫《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對這本驚動一時的暢銷書,開端時我並不認為然,由於時下出書的作家如車載斗量,多不勝數,再加上一些作家常常用炒作的辦法出書,波,聞名,所以素來沒有自動去讀此書的願望。可是當學校要求讀這本書時,我被那淡黃色的封面以及封面上那幅優美的丹青吸引,那幅山水田園畫給了我難以相信的平靜,於是急不可待鋪卷讀來,當一行行清爽的小字擦過我的視線,當一個個故事掃過我的頭腦,我立覺茅塞頓開,通篇讀後,播種頗多,受益匪淺,現我就從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角度就《于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觸。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説:“天人合一”。于丹説明説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天然中的和諧。我們作為一名一般的老師,我們的協調是什麼?我想最基本的應該是先生與學生的和諧。我感到教師很學生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峙的組合。這就是我們學習這本書後,我們應該尋求的和諧。

孔子教育學生時立場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心的。我們作為一名技校的老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特別的羣體,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紮實的學習功底。這就請求我們在教導我們的學生的時候可能心態温和的教育學生,而且要對我們自己的學生有信念。可以發自心坎的確定我們的學生。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並對其進行了解釋。談到“恕”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説自己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逼迫給別人幹。我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學中興許已經遇到過相似的事情,我們怎麼處理的?我在教學工作中有過這樣過錯的意識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所以我不想幹的事讓你來幹。現在看到這樣的一個“恕”字。我不僅對自己有這種思想而認為不該。這是沒有正確懂得“教師”這個名詞的成果。而“仁”解釋是“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當看到這裏我不敢問自己我對別人做到“仁”了嗎?我只問自己對自己工作、教育的對象做到“仁”了嗎?我真的從心裏關愛我的學生嗎?真的做到懂得每一個學生嗎?我當真的審視並認真檢查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爭奪在以後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諧的思想實現教育教學工作。

二、心靈之道

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惟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説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光內接收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補充遺憾。”因而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感沾染給學生。鎮靜自己焦躁的心境,于丹是這寫到的“當可憐來臨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儘快的從前,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件,你才會活得更有效力,更有善意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佈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劇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更加主要。要使學生清楚在這個時期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襟懷。

三、處世之道

當初咱們生涯的環境是絕對獨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跟本人四周的人相處呢?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説的:“無論對友人仍是對引導,都要堅持必定的距離,控制好親疏的分寸。間隔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敬即便在最親熱的人旁邊也應當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準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斟酌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歷去評估別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守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盡力做到少説多做,做事要踴躍,説話要謹嚴。在碰到問題和處置問題時談話要用頭腦,做事要考慮成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束縛自己要求自己。並貫串到教養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點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當前在社會中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四、正人之道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以為做一個仁慈的人不僅是“君子”應存在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做人的尺度。可能我們無奈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性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渡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埋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須要這種“苛責”。其次是第二種境界,我認為這句話很好理解是説沒有永遠的物質,永恆的是自己的追求。天天繁忙在這個環境中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是我們得到的物資還是自己心中的信念?在讀完“論語”心得後我們應該弄明白自己只有在一直的追求自己的幻想才會得到永遠的快活。

每個人讀一本書,老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論語》心得這本書,讓我的思維得到了污染和昇華,讓我在安靜中從新審閲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作為教師的我能夠潛下心來品出自己工作的無盡源泉。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説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國小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着漁家的燈火,帶着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閲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説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説:“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説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説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着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着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cao!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啟迪着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説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6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説;“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説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説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説:“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7

聽着風的聲音獨自徘徊在幽靜的小路上,手裏拿着本《論語》,邊走邊看,隨着孔老先生,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課堂,多麼希望我的面前出現孔子,出現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

也許,我的願望被願望女神實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白鬍子留到胸口的年過花甲的來正披着長衫頭戴高帽坐在草地上誦讀,寬寬的額頭充滿智慧,炯炯的眼神那樣尖鋭,我有點不相信了,上前問道:‘‘您是孔丘先生嗎?’’孔丘先生滿臉微笑回答道:‘‘敞人乃孔丘也!’’他悠悠的扇着羽毛扇,我聽他那麼一説,嘴巴變成了O型,他摸摸鬍子,又有點詫異:‘‘小姑娘,又什麼事嗎?’’‘‘我能和你聊聊嗎?孔老先生。”我恭恭敬敬的'問。孔老先生放下書,拍了拍長衫,“我們去湖邊走走,我好散散心。”

我們並排走到湖邊,我望孔老先生,久久凝望他。“您的論語為什麼能感動他人?”“是生活,身活的影響啊。”

孔子和我在一處駐足了,前面一棵柳樹。孔子摸摸柳樹,説“你能從這棵樹上找到什麼亮點嗎。”我望望樹,這棵樹一無所有,沒有粗壯的樹幹,我搖了搖頭,“看他馬上就要死了還那麼頑強。”我忽然想想,生命原來那麼強大。孔子説:“寫作也是這樣,領悟了美,發現了美,就能寫出真遞。”天以暗下,一切歸於寧靜,其實美就在身邊,就在心裏,只是人們把它拋棄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