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5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論語讀後感

關於論語讀後感1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並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人生之道。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後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並在內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關於論語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受益匪淺。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2歲。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和最重要代表人物。

《論語》這本書,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結晶,早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的影響。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論語》,學習到了許多待人禮儀,尊師重道,孝敬父母等一些知識,還有社會規律這些知識,讓我對以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禮儀有了深刻的見解。

《論語》是讓人懂得孝敬、道德、政治、利益、規律的一系列東西,我要把這個古老而又正確的理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中華民族精神蓬勃發展!

關於論語讀後感3

《論語》就像一杯耐人尋味的香茶,越品讀就越能體會出文言文之間藴藏的知識。走進了《論語》這本書,我看到了萬人師表、學識淵博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平日的言行給記錄下來,編成了《論語》。《論語》一共有20章,記載了孔子各方面的言論,圍繞着“仁 ”這個主題編制的。孔子是中國儒家學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起着很大的進步意義。《論語》不僅是古代文學的典範,而且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是學習中國文化的開始。

《論語》的第一章就是學而第一,以學為主。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它的意思是説:“學習過後能按時複習,不是很愉快嗎?”現在的一些學生把 複習甚至於學習看做是一件很痛苦、浪費時間的事情。但是你如果把學習看做是一場遊戲,我和你之間的學業上的較量!

我讀完第一章,突然明白了:學習的過程應該取長補短,應該更好的完善自己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修養。

關於論語讀後感4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關於論語讀後感5

我讀《論語》這本書,知道了一位非常誨人不倦的人,他就是孔子。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論語》已有200千多年的歷史了,裏面的內容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共有18、20冊。裏面的第一篇對我印象特別的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釋是:孔子説:“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我並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關於論語讀後感6

作者:若木讀書。開初,認知淺薄,主要認為開篇章是孔子告誡讀者明白讀的意思,為什麼讀?讀懂什麼?也是為往後讀的最基本要求。並從本人職業角度分析“習”的含義,為會、能、技,會——初步掌握,能——才能,技——技術。通過每次學習,都有不同認知與收穫,最後能為一技之長。

也從三小句認為孔子更多告訴讀者應從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反思自己,不斷修行,從為自我心中“君子”,而“君子”為善待與包容別人,愛惜與寬恕自己。

後聽書友見解,大悟,孔子所言不僅對讀者要求,而面向大眾,從人發展三大階段設下三個高境界的總訓,並強調“人不知,而不愠”人之常情心理反應,但如何做到剋制、善待萬物,最終超越自己的境界乃為君子。附:默予本為幽默、給予意思,但這為本人認知淺薄,以多保持沉默,向各位書友學習,對己肯定是一種收穫。

關於論語讀後感7

“這五點乃是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它就體現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自己待人時恭敬,別人也就會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恭敬之心帶來寬和的態度,擁有寬廣的胸襟和眼界,眾人自然樂意和你相處,當你已經和他人了交往後,誠信就是你和他人相處的潤滑劑,是友好關係的保障卡。

接下來,你要學會的就是抓住機遇,敏捷做事,如此,你將建立成就,在這一切之後,似乎你已經達到做人的高度,但這時才是你體現仁愛的集中,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仍然施惠與他人,與他人分享,最終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關於論語讀後感8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適合兒童閲讀的注音版《論語》,我每天都會抽出一小時讓媽媽教我。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論。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開篇的第一章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意思是説學過的知識,在一定的時間裏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不僅可以加強理解,同時也會從知識中領悟到新的道理。就是老師經常説的:“温故而知新。”

在《論語》中,孔子對“誠信”二字做了詳細的解釋。誠就是以誠待人。信就是説過的話要算數。信字是人字和言字組成的,意思是人應該講信用,守諾言,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友好相處。

雖然我在很多詞語上磕磕碰碰,似懂非懂,有時甚至覺得枯燥無味,但我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啟發,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對孔子的敬仰。我一定會花很長時間去讀,把裏面的知識記在心裏。

關於論語讀後感9

翻開書本,聞見淡淡的書香,使我耳邊彷彿響起了孔子那孜孜不倦的教導,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主要講孔子與他的兩位學生的對話。其中為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學了而不思考,就沒用了,思考而不學,就會很疑惑。

聯繫生活來説就是,有些學生很用功的學,因為總不思考,所以成績提不上去。而另一些學生呢!是很喜歡思考,因為從來不學習,就很疑惑,成績也提不上去。我發現,學習有兩面性,不光要學還得思考,不光學習有兩面性,很多東西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説看書,不光得看,還得理解;人生也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往往人們在生活好的時候太驕傲,當生活變質時,我們要懂得寬容一點,多理解別人一點。我們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不管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要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行。

讓我們一起向着夢想前進吧!

關於論語讀後感10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説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裏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關於論語讀後感11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餘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裏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説:“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關於論語讀後感12

其次,我們要同正直的人、信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諂媚的人、背後毀謗的人和誇誇其談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公冶長)我將孔子這六類人的對舉看作是對第一條標準的具體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線。我覺得以上這兩條標準非常符合孔子對“仁”的追求。從“恭、寬、信、敏、惠”這些“仁”的細目來看,“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質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實踐“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滲入了他的這一標準。直、諒和多聞分別從立身、對人和學識三個方面對選擇朋友提出了一個簡明而又完備的要求。

關於論語讀後感13

翟鴻森教授説:“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藏。”

而今垃圾一樣的文字、俏皮話,不是廢話的廢話問候語、祝福話,貌似聰明的順口溜、低級庸俗的小品、讓人尷尬的相聲鋪天蓋地湧來,沒有美,沒有深刻,也沒有幽默,真的讓人窒息!正如“語言的波浪永遠覆蓋着我們,但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沉靜”、“樹是大地寫在空中的詩。我們卻把它們砍下做成紙,好來記錄自己的空虛。”所描寫的那樣蒼白、無奈。

當前中文熱風靡全球,很多外國人都在讀中華經典,作為中華炎黃子孫,我們在幹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品讀先祖留給我們的“寶典”吧!

關於論語讀後感14

其實論語中的博大精深哪是我能看穿,猜得透的,這裏就是我一點淺微的看法。另外我認為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孔子在《論語》中體現出來的封建、專制、等級、愚昧、努力的宿命論思想。

以及在現代社會制度下、現代文明條件下,他的禮樂制度,他對封建等級制度的秩序追求都不是我們現代社會所能接受、認同、推崇的,甚至還可以説是有害的,但是儘管如此,在當時看來,他的這些思想仍然是傑出的、順應歷史潮流的,他的政治思想是古代封建帝王的精神支柱,成為集權制度的基礎,歷時數千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和《論語》都是歷史上偉大的產物。

關於論語讀後感15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論語十則》讀後感400字。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