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樂·冬》原文、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書谷 5.1K

詩詞作者

《晝夜樂·冬》原文、翻譯及賞析

趙顯宏(元代)

原文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將去了。覷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難逃。難逃他粉悴煙憔,直恁般魚沉雁杳!誰承望拆散了鸞鳳交,空教人夢斷魂勞。心癢難揉,心癢難揉。盼不得雞兒叫。

《晝夜樂·冬》是元代詩人趙顯宏的創作的一首散曲。

翻譯:

清風把梅花吹過小橋,飄啊飄,飄啊飄,像在雲空裏亂舞美玉瓊瑤。飄落的梅花隨着流水飄走,眼前看不見縱影一去不回沒有音訊,就像那遠去的心上人隔着水隔着山路途遙遙。怎能不讓人心焦?今日明日,明日今朝,總不見他來到。

美人啊美人,真是薄命。這一回,真難擺脱,難擺卻那花容月貌憔悴消瘦。這樣音訊全無魚沉雁杳。活生生拆散了鸞鳳的情交,白白地讓人魂牽夢繞。心癢癢倍受煎熬,心癢癢備受煎熬,只盼着雄雞早早啼叫報曉。

賞析:

這是一支代言體的曲子,主人公是一位思婦。這首曲子開篇寫的便是落梅逐水之景,但與詩詞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它又有着自己的特色。第一句“風送梅花過小橋”中的“風”、“梅花”、“小橋”三者,用“送”字與“過”字聯綴起來,無情有意,風韻悠然,筆墨已經夠細的了。接着又寫梅花在空中的形態——“飄飄”,作者似乎還嫌這兩個字不夠具體,再以“飄飄地亂舞瓊瑤”加以形容,説那隨風飄揚的梅花,猶如無數的瓊葩瑤華上下飛舞。這還不夠,下面再作交代:“水面上流將去了。”説它們經過一番飛舞之後,便紛紛落到水面。流水與小橋相映,這個畫面的出現是極自然的。於是人的視線又隨之轉到逐流遠去的梅花:“覷絕時落英無消耗,似才郎水遠山遙。”覷絕,猶集中視力,極目望去;消耗,音信的意思。這句話是説,落花隨水,極目而望,梅花漸遠、漸遠……終於杳無音信地消逝了。如此反覆細膩地摹寫刻畫是為了什麼呢?原來其目的在於引出一個被比的對象——“似才郎水遠山遙”。由此可見,曲中雖然也有以景語開頭,但它更多的是具有着“賦”與“比”的特色,語言鋪排,喻義顯豁。“似才郎”句一面點明景語的內涵,一面又開下文敍事、抒情之門徑,網絡全篇,可謂一曲之眼。“水遠山遙”之後怎樣呢?作者且撇開“他”那一方,將筆鋒一轉,落到思婦自己一方。“怎不焦”,語促情急,驚人視聽,令人思索。是的,若是水遠山遙,可望待日而歸,也無須那麼心焦,可是,“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今日明朝”,形容時間的更替,一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又加以反覆則盼之無期,望之心切,更溢於言表。再退一步説,即使望歸不得,而音訊頻傳,亦無須過於心焦。寫到這裏,就曲的體制來講是結束了,但就內容而言尚未能盡意,因此再續一曲。

幺篇換頭説:“佳人,佳人多命薄。”這句話可以説是對封建社會中無數婦女悲劇命運的概括。她以往對此也許僅僅是聽過,見過,卻不曾親身經歷過。然而,如今自己也逃脱不了這種遭遇。因此,現在再提此言,就有着具體的內容,深切的.感受了。這,只要看看眼前這般模樣也就清楚了。粉悴煙憔,意謂鬢雲懶理、煙粉慵施,形容憔悴的樣子。當年“同牀共枕如鸞風”,何曾想到會出現魚沉雁杳,離鸞有恨,夢斷魂勞之日!看今朝,思往事,惜流芳,情更傷。所以下面便止不住地反覆呼喊着:“心庠難揉,心癢難揉!”將那種心知無限苦,卻又無計除的煩惱和焦急,表現得酣暢淋漓,強烈感人。加之空閣孤燈,瘦影相隨,夜長人奈何!“盼不得雞兒叫”一句,深入淺出、無遮無掩地唱出了這種長夜難耐、悲苦難言的心聲。可以設想,若是把它用作詞的結句,恐怕未必高明,因為人們主張詞的結尾要動盪空靈,迷離含蓄,而忌以實語説破,但作為曲卻正顯示出它的本色。“本色”也同樣是一種特色,有它的表現力,有它的風味。即如“盼不得雞兒叫”這一結語,從全曲的發展來看,它繼“夢斷魂勞”、“心癢難揉”之後,再將那漫漫的夜境,孤寂的心境,以及可悲的期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感情推到了高潮。“人到愁來無會處,不關情處也傷心”。夜迢迢是最難熬,可是熬到雞兒叫,天兒亮,又怎樣呢?正是“捱過今宵,怎過明朝”。所以這種明言直説,不僅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而且也同樣可以包造出淺中有深、優遊不竭的藝術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