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

來源:文書谷 8.5K

只要你堅持,實現夢想永遠來得及。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閲!

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

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1:

阿拉伯語專業奇難無比。我們每天背新詞、句型到深夜,第二天在課堂上依然難免犯錯。

我和我的同學當慣了所謂的“佼佼者”,面對這樣的狀況都傻了眼:自己的優勢在哪裏?自己的成就感在哪裏?

同學們迅速分成了幾類:有不分晝夜苦讀阿語的,有搶時間、擠精力學英語的,有心眼兒活搞點兒副業的,也有逃避現實耗費青春沉迷於戀愛、玩樂的。每種選擇都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事實上這些大一時的選擇最後都導致了不同的就業去向。後來我也發現,除了逃避現實的那部分人畢業時慌了手腳外,不論大學期間學了什麼、忙過什麼,只要沒有虛度光陰,最後都會有路可走。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我要是當年就明白這些就好了。

因為從小在美術、表演、演講方面受到鍛鍊,入學後不久我就自覺不自覺地展示出在宣傳及文藝方面的興趣和能力。校學生會也很快注意到阿語系92級有那麼一個上躥下跳的何炅,便向我發出了熱情的邀請。

加入學生會讓我的大學生活完全變了一個樣子。我發現大學的學生會原來可以自主地做那麼多事情,而自己也可以從為同學服務中獲取無限的快樂。

然而,表面的風光需要背後付出雙倍的努力。阿語的學習沒有竅門可言,每一點進步都要付出相應數量的刻苦努力。我的同學們都一絲不苟地學到11點宿舍熄燈才洗漱休息,而我往往這個時候才結束學生會的工作離開辦公室躡手躡腳地回到宿舍,我會悄悄地點上一根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開兩三個小時的夜車,儘量把做學生會工作佔用的時間補回來,保證自己的學業不要落下。

同學們都驚訝於我的精力和耐力,有時室友睡了一覺醒來還看到我在搖曳的燭光前,常常動用武力把我這個拼命三郎趕到牀上去。

在我的入黨發展會上,大家這樣説:雖然何炅的阿語成績不算很好,但他的確一直很努力,而且他有為同學服務的熱心和能力,較之只會讀書的學生更可取。我聽得只想流眼淚,更從這席話中聽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深深的期待。

1994年的6月,我通過北京市的一次高校小品比賽獲得了參加中央電視台當年大學生畢業晚會現場直播的機會。我在那次晚會上表演的小品《滲透》獲得好評,我也經由那次晚會見識到另一個五彩繽紛的廣闊世界。

面對機會,我沒有留戀象牙塔裏的風平浪靜,未涉世事的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開始走出校園。從校園走向社會,我比我的同齡人快了一步。

我考慮了很久,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可學生的天職畢竟還是學習。更何況我已經培養了那麼多年能力,也該好好學點東西了。於是我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退出校學生會,推掉一切外界活動,辭掉電台主持的工作,收心回教室,專心學習。

在北外求學的最後兩年,我從喧囂歸於平靜,安安靜靜地走着宿舍——教室——圖書館的三點一線,同學們有些驚訝我真能那麼徹底地把心收回來,而我也重新感受到了做一個純粹學子的樂趣。1997年畢業時,我的阿語成績有了顯着的提高,並在系裏老師的幫助下順利地留校擔任教師,為我的大學生活畫上了一個出人意料但完美動人的句號。

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2:

何炅,中國內地主持人。獲得第二十二、二xx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主持人獎、第xx屆上海電視節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年度風雲人物、湖南衞視最佳主持人獎,入圍20xx年亞洲電視節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

二十歲的時候,我大學三年級。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那時候的狀態,就是“疲於奔命”。

三年級的阿拉伯語的學習越來越辛苦,語法難度升級,也有越來越多的詞彙和課文要背。

那時的我除了學習,還擔任學生會幹部,兼任文藝部和宣傳部的“要職”。此外從大學三年級開始我也有了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經由劉純燕的邀約,我開始在央視主持節目。因為節目組的信任,每期節目的台本也交給我來寫。節目是日播的,平日撰稿錄像,有時還要出差去外地錄製,作為學生兼職來説,強度是很大的。

那時我經常很晚才回到學校,同學們可能已經下了晚自習,甚至都已經睡了,而我只能先在學生會裏將自己學生幹部的事情都做完,再回到宿舍開始背第二天上課要準備的內容。我們那個年代,學校是限制用電的,每晚要按時熄燈,所以回到宿舍後,我只能搬把椅子去水房學習,因為在整棟宿舍樓裏,只有廁所和水房的燈是整晚都不拉閘的。水房的燈為了節約用電都是聲控燈,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得咳嗽一聲,或者輕輕地跺下地面,讓滅了的燈亮起來。多年之後回想起校園的學習生活,這是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場景。

冷靜地回想,那個時候的我還是要得太多了,什麼都想做好,將自己置身在一個比較慌亂的狀態裏。這樣的慌亂可能也是青春期的一種普遍狀態,因為不是特別確定自己到底要去哪裏,很多事情都處在一個努力嘗試、努力要做好的階段。當然這樣的慌亂階段也並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也許是一定要自己經歷了才知道到底收穫了什麼,才知道要如何選擇。

如果可以有重返二十歲的機會,我會選擇讓生活更飽滿有趣一些。比如,好好出去玩一玩,北京有那麼多的博物館,我應該去看看;我也許還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談個戀愛;也可以多跟同學們在不錯的天氣裏一起出遊。

畢業那一年,我擁有了第一部手機,那部手機是我爸送我的畢業禮物。因為從大三開始有主持的酬勞,我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已經可以自理了,爸媽覺得我太省心了,就送了我這個手機。那是1997年,一部手機居然是爸爸幾個月的工資,多可怕!

那時候手機還很少,大家打電話還都得去公用電話亭排隊,很不方便,於是我就把手機拿給同學們用,可想而知當時我人氣爆棚的程度。哈,其實是因為在疲於奔波的大學生活中,如果不是同學們罩着我,根本沒法想象我要怎麼撐得下來,無以回報,手機當然要乖乖交出來啦!

而我就這樣,在父母和周圍人的各種關愛下,在匆忙和波折中,迎來了屬於我的畢業季。

其實,畢業最美好的回憶,對於每一代人來説可能都差不多,忙着告別、拍照、散夥飯還有畢業晚會……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外的圖書館就在我們阿語樓的旁邊,那裏有一條兩旁全是樹的路,我們穿着學士服,在那條路上跑來跑去,找地方拍照、合影。

宿舍裏,大家都忙着收拾東西,然後扛着大包小包離去。我因為是從學生宿舍樓搬到教師宿舍樓,所以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我的離開像螞蟻搬家一樣,每次帶一點東西,漸漸地離開那個待了四年的宿舍。

那時候,我們還在宿舍裏做了一個掛曆,在畢業前的一個月貼在門背後,宿舍成員每天輪流在上面寫一段話。我們宿舍裏的六個人,在那個掛曆上記錄下了最後一個月的心情,比如:“今天最後一天考口語,我好緊張。”“苗,今晚一起睡。”……可惜的是,後來這個掛曆下落不明瞭,肯定沒丟,可就是想不起來是誰最後收的、收到哪裏去了,這樣的一份記憶,就真的存在於記憶裏了。

也許青春就是這個樣子,記住一些,忘掉一些,保留一些,丟掉一些,但所有最珍貴的,一直會在心裏。就像那個掛曆,不知道在哪個角落,但畢業那年的心情,一直被放在心裏隨時夠得到的地方。

三十歲的時候,畢業已經很多年,我還保留着之前留下來的一個習慣——不愛講心事。

記得有一年春節我在北京過,娜娜他們幾個朋友賴在我家,他們在談心事,我靠在沙發上昏昏欲睡。一個朋友指着我説,炅炅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愛交流。是的,其實我是不會交流。我可以和大家一起K歌、一起看電影、一起玩樂,但是對聊天我常常提不起精神來,我是真的不擅長講自己的心情。

這可能跟大學的生活有關。雖然我和同學們的關係很好,他們一直保護我、縱容我,但是回想起來我和他們實際交流、相處的機會還是很少。我在央視做少兒節目時的狀態他們幾乎是不瞭解的,我也不是那種主動將人生所有細節跟別人分享的人。我會參與宿舍的卧談會,他們的話題我可以非常開心地參與,我也偶爾會講一部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不少事情沒法和他們分享。在央視做節目時,節目組的同事對我很關心照顧,但他們同樣不會了解我在學校的部分。而和最親近的父母,我們之間是什麼都可以分享的,但他們遠在千里之外,打電話或者偶爾見面團聚時,我也不會特別提起心事。我本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人,即使再累,我也不可能立刻打個電話跟媽媽講我特別累,通常在媽媽問起我好不好的時候説一句“我很好”。

關於何炅的勵志故事3:

青春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用各種方式去試圖詮釋青春,電影《梔子花開》也在試圖找到一個不同的角度表達青春。

十年前,三十歲的我攢足了勁兒要實現夢想,要當新人,發唱片。當時《梔子花開》並不算主打,公司也沒有打算拍攝MV,沒想到作為前導預熱曲一推出就獲得了好評,我們幾個朋友都覺得這首歌很好,沒有MV還挺可惜的,於是王碩主動説,交給我吧,我找我的朋友免費給你拍。

王碩是我多年的朋友和同事,也是當時湖南最好的綜藝欄目製作人。他擔當起導演和製片人的角色,從攝像、燈光、器材、製片、服裝、化粧、髮型等,全是他一手組隊。

至於MV 的演員們,也是飛快地從帥哥美女朋友裏選出來的:女主角李晟當時還是學生,男主角是同行裏帥氣與詼諧並重的彭宇,外形出眾的新生代“嫩模”海鷗,年輕代導演羣中顏值相當高的蝸牛。

拍攝期間,除了給工作人員吃盒飯花了錢之外,各種器材都是別人免費贊助的。工作人員,從製片到演員,也幾乎是友情參與。這個MV 的拍攝幾乎是零成本,但我們還是很好地完成了全部工作。MV 播出後,效果很好,流傳很廣。

那次的拍攝對我們影響很大。一羣人不為錢、不為名一起做一件有夢想的事情,這種感覺真的太爽了。以至於三年後,我們原班人馬又集合起來拍了續集《那段歲月》,記錄了《梔子花開》幾位演員幾年後的成長。

那個時候我們説,應該十年以後再拍一集,把青春繼續記錄下去。這番話王碩和彭宇可能比我更上心。其實,之後的這些年他們一直在籌備《梔子花開》的衍生劇,不過彼時青春題材並不熱門,現在機緣好像成熟了,於是他們約我開會,正式探討拍電影的可能性。

我提出了幾個問題:“為什麼要拍?”“怎麼拍?”“拍什麼?”“誰來拍?”大家討論發現,《梔子花開》這首奇怪的小曲歷經十年,每一年都像是一首新歌被新一屆的畢業生所喜歡,好像也並沒有折舊。我主持《快樂大本營》十幾年,在大家心中似乎也是一種快樂和青春的定格;再發散開去,發現不止是我,其實,時間雖然可以改變一些什麼,但是每個人身上總有些美好和夢想會堅持下來,這也成為區別我們和別人的最大不同。大家熱血沸騰地確定了電影的走向和立意,也達成了絕不和之前成功的作品相似的共識,同時提出“不懷舊,正青春”的口號。這個角度讓我們興奮不已,我們決定開始行動。

那時候我原本想的是,我們慢慢弄唄。沒想到開完會第二個星期,他們説已經找了九個年輕的編劇來北京寫劇本了。再過一個禮拜,王碩、彭宇告訴我説他們拿出了故事的初稿。三週之後,第一版第一稿的劇本就出來了。雖然那一版在改了六遍之後還是被我們廢掉,換了一個新的故事,但是那時大家的幹勁和熱情,直接燃起了我對拍電影的熱情!

很快,投資到位。

於是,拍電影這件事,從夢想慢慢變成了現實。

就像是一朵花的成長,迎風送雨,含苞待放,向空十年,終於迎來了它最美的綻放

電影講述的是一羣年輕人,不顧一切、傻乎乎地、熱血地去完成一個夢想的過程。其實我拍這部電影,也是這樣一個過程。最開始的時候,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是我做到了。我記得在開拍之前,他們拿給我一本很厚的導演手冊,要我把它啃完,我一邊啃一邊想,這太難了,我要能做到,那真是見鬼了。我還記得當時每天都要面對一萬個決定,並且要立即做出判斷,而當我好不容易做完決定,新的一萬個決定又來了。我想,如果我的每一個決定都對的話,那真的見鬼了。

可是,我們還是做到了。我覺得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梔子花開》想讓你走出影院的時候,感歎青春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不管你在哪個年紀都來得及,不必唏噓當年,而是發現原來自己根本就還年輕,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青春,是做什麼都來得及的感覺。手裏握着青春,就感覺還有大把的時間、大把的資本可以揮灑。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見的人、想要實現的夢想、想要賺的錢、想要去玩的地方……那一切就都來得及。

年輕的時候,有些事情我們必須要經歷等待。但無論何時,無論是二十歲、三十歲,或者五十歲、六十歲,只要你心中仍有想去的地方、想要做的事,就不用在意此刻鏡子中的你究竟有幾條皺紋或者幾根白髮,立刻出發,一切都來得及。

當然,歲月裏一定有很多事情是來不及的,比如傷痛的來襲、生命的逝去,這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讓我們無奈地深深感慨:來不及了。

那也是對的——人一定要有敬畏心、恐慌感,才會真正懂得,才會知道,哦,至少有更多的事情我還來得及,這是一個哲學的統一。如果你毫無敬畏、肆無忌憚,就算來得及,你也不懂珍惜,不會好好去對待。所以,在我們還有能量、有精力、有夢想去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一切都來得及。而那些不可控的來不及,恰恰讓那些來得及的事情,更顯珍貴。

我們從來都不會輸給時間,我們只會輸給自己。

那些歲月裏的痛苦、等待、傷害、孤獨,那些來不及,是我們抵抗脆弱和艱難的勇氣來源,是要我們永遠記得“來得及”的提醒,是青春送給我們的畢業紀念。

青春是什麼?

青春就是輸得起、看得開,青春就是去經歷一切你未曾擁有卻仍然嚮往的,青春就是再近的地方也要跑着去,青春就是在每一個當下,都能抬頭,仰望星空,念念不忘自己的夢。

夢想一定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

只要你堅持,實現夢想永遠來得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