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勵志文章範例

來源:文書谷 1.08W

你是否感覺自己已經很勤奮,卻一直在原地踏步呢?不要氣餒,從這些勵志的文章找找正能量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激勵工作的勵志正能量文章,歡迎大家閲讀。

工作勵志文章範例

工作勵志文章篇一:20xx,你的工作計劃表排滿了嗎?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網絡社會中,我們極容易成為信息過載的受害者——看似馬不停蹄地在主動或被動地“完成這個”、“解決那個”,甚至不放過吃飯、行走或睡前的間隙,致使內省與反思成為一種遺失的美德。你有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並不必然是一種智慧?

事實上,時常放下工作,什麼也不做、讓大腦“停止運轉”,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孵化創新想法、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延展我們的想象力等等。

繁忙≠效率

我們的生活變得異常忙碌。無論是在火車站、咖啡廳,還是行走在大街上,總能看見身邊的人個個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前不久,我問一位上過我的培訓課的高管海倫一天會收到多少封郵件。“500封”,她竟然答道,“但是,我一封也不會看。如果真看的話,那我就別想做自己的工作了。”她説她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如何獲取信息,而是如何不被海量信息淹沒,留出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

海倫的助理會幫其查看所有的郵件,她每週只花幾個小時與助理討論一些必須由其解決的郵件。“公司花錢僱用我不是讓我做類似處理郵件這種事情的,”她解釋道,“如果我整天忙於做一些別人希望我做的事情,那我就沒有時間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了。

在繁忙的網絡世界中,你是沒法做創造性工作的。”海倫有一個觀點,也是我親身體驗出來的,那就是,如果你做得少一點,而思考多一點,你會過得更輕鬆。

然而,“什麼也不做”是不容易辦到的,也是不被接受的,因為那樣我們會被視為不負責。事實也同樣如此,如果什麼也不做的話,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內疚。可是,我們更常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忙起來就沒完沒了,永無止境。

諸如不斷查看郵件這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我們興奮得難以停止。切斷聯繫,我們就會面臨與世隔絕的危險。可是如果從不間斷地保持互聯,聽之任之,那麼就很難實現自我完善,洞察世事,創新點子也不會閃現。

無聊是想象力的前奏

正如研究論文《什麼也不做與無事可做:空閒時間與無聊的潛在價值》中所述,“什麼也不做”與無聊緊密交織。儘管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多數人很難容忍無聊,但它是發現某些重要事情的前奏,還能激發我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某種意義上説,無聊可被視為一種閾限空間,是我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重要資源。

但是,在網絡時代,各種娛樂應有盡有,注意力不斷地被分散,“信息”無孔不入,而“無聊”難以進入。我們極易處於一種不斷忙碌的狀態,很少有什麼也不做的時候。

網絡空間是一個多重任務處理和極度活躍的世界,我們對它的狂熱行為會帶來自我矇蔽,以為自己真的很高效、多產。事實上,社交媒體激發的只是一種“反應式思維”,而非“自創式思維”。它反而會限制人的創造性,並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平衡行動與反思,遲早會產生倦怠心理。

不幸的是,現在各個公司的工作狂都會受到支持甚至獎勵。出現危險的狂躁防衞通常不會遭到反對,因為這種行為有利於企業發展。而且公司還存在一種這樣的心態,“我給那傢伙發那麼多錢,他怎麼不給我多幹活?”

但是,努力地工作與聰明地工作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事實上,快節奏超負荷的工作環境會導致嚴重的個人心理問題,包括士氣低落、沮喪、藥物濫用、職場性騷擾、人際關係緊張以及頻繁曠工。最高效的管理人員思行兩不誤,隨時能夠從繁忙的工作中脱身。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緊張帶來“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案”

“什麼也不做”是開啟潛意識的最佳時機。潛意識對我們強大的信息庫進行關聯搜索後,通過無意識思考進行信息整合。在這種思維狀態下,我們很少受限於常規模式。相對於專注地解決某一問題的狀態,潛意識狀態下更有可能出現創新想法。

潛意識成果通常不會立即轉化為有意識的想法,可能需要一個孵化過程。什麼也不做或徹底放鬆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還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最佳方式。問題解決達人在停止有意識工作後,仍然會無意識地關注某一問題。創造性解決方案很可能在諸如散步、開車、閲讀或與孩子玩耍之時閃現,進而在休閒之餘把棘手問題解決掉。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高度緊張連續工作9小時後,接着去參加一個會議。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在會議上得出的方案只是一種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案。脱離又專注當下的狀態在各個企業中越來越受歡迎,許多高管會通過正念冥想制定決策、解決問題。每天留有一定空閒時間的人,相對於連午休時間都被工作佔據的人來説效率反而會更高。

意大利畫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總結道,“有時工作越少,收穫越大。”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天才想法都是“突然冒出來的”,如阿基米德在浴室中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牛頓在林肯郡花園中發現地心引力、保羅·麥卡特尼某天早晨醒來後譜寫了睡夢中出現的“Yesterday”旋律。諸如3M、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谷歌、推特、臉譜網等公司都將“斷聯時間”作為其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

當發現自己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時,通常會更加努力地幹活而不是聰明處之。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認為,完成下一個任務後就可以放鬆一下了。但待辦事項在不斷地增加,而我們還總想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一些,這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如果陷入這樣的漩渦,是時候擺脱單調乏味的工作休息一下了。令人驚奇的是,當我們放下某一問題,通常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豁然開朗,原來辦法就擺在眼前。

贏取空閒時間的三種方式:

1. 維護人際關係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有意義的溝通,避免自己脱離塵俗。要想維護人際關係,我們就需要與他人交流、參加各種活動,多花時間出去走走。

2. 學會説“不”

學會説“不”是我們必備的技能之一。説“不”並不一定是自私的表現,對所有要求都點頭答應並不是好現象。只有對並不那麼重要的要求説“不”,你才能贏取時間做更重要的事情。

3. 管理好睡眠習慣

每晚最好能睡足八小時。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個人成長、發揮創造力的必然條件。睡眠習慣不好説明我們還沒有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來。

工作勵志文章篇二:遠離“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Angel Ye 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廣告創意圈的前輩。Angel Ye 在她十五年的廣告創意生涯裏,前後在奧美、JWT、DDB、AKQA(廣告營銷圈的讀者都知道吧)等一流的廣告公司工作。幾年前,Angel Ye 又投身創業圈,創辦了一家牛逼哄哄的獨立廣告創意公司,作為一個女性,她似乎真的很成功了。

但是,就在前不久,Angel Ye 卻因為健康的原因宣佈離開了。在她寫給公司團隊的信中,她開始為自己前幾年過度工作而後悔,她説:“要為自己喜歡的而活;健康與自由比一切都重要;業餘愛好和工作一樣重要;有能力的人絕不加班;遠離那些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這就是Angel Ye 的職場箴言,這幾句話簡直太符合我的對工作、對事業、對職場的認知三觀。當然,我這種三觀也許與很多傳統公司的價值觀八字不合。我絕不認為一個為了工作放棄自己全部業餘生活,甚至放棄自己的家庭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恰恰是一個公司中最可怕的定時炸彈。

前幾個月公司來了一位三十多歲的資深職業經理人DD,他有老婆有孩子卻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半,離開公司的時候還要把筆記本抱回家;而第二天早上又是9點都不到就出現在公司裏了,週末也都是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一平米的工位上。卧槽這看起來簡直是感動公司的員工楷模啊!為了公司,為了工作,連孩子見不見也無所謂了,連老婆抱不抱也不管了,睡覺也不睡了,吃飯也不吃了,這可真是讓人內牛滿面的價值觀啊!

果不其然,不出一個月,公司整個部門就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學習DD同志加班到深夜,早上提早到”的活動。部門最高領導發話:要好好整頓晚上在8點前下班的人。作為每天早上踩着點到公司,每天晚上不到8點就灰溜溜逃出辦公室我,看到DD同志這大公無私的行為,我慚愧地流出了兩行眼淚:媽蛋,我能抽你丫的嗎?

我在前幾天的人一篇文章中寫過:一個人如果真的熱愛他的工作,他會全身投入,什麼加班加點、熬個通宵全都不在話下。但問題在於,在職場中,99%的加班全都是源於被迫,迫於某種傻逼制度、迫於某種傻逼氛圍,很多人一邊加班一邊熬夜一邊吐槽一邊罵娘一邊浪費時間消耗青春,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職場現狀。

我和DD共同做過好幾次項目,開過好幾次會。幾次之後,我便確認他就是一個“不聰明卻勤奮的人”,一個職場中可怕的定時炸彈,一躲在職場中散發迷魂惡臭的奇葩花,一旦接近他,你的事業你的生活全部會被摧毀。

DD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每天9點到公司,開始刷微博,聊微信,看看昨日的郵件,和周邊的同事聊聊天,裝出自己特別忙的樣子。他最喜歡的事情是開會,因為開會簡直是拖延時間並且讓大家覺得自己很忙的最好的事情了,明明五分鐘可以解決的會議他非要開成五十分鐘;明明只需要兩三個人就能搞定的會議,他非要拉來二三十個人。開完會了,該工作了吧!由於DD是一個小主管,他從來不自己幹活,有時候只需要自己給其他Team的老大打個電話、發個郵件就能搞定的工作,他非得讓手下的小朋友去找對方team的小朋友,然後對方team的小朋友彙報給對方team的老大,對方team的老大再打電話來給他。卧槽,這一個循環,兩個小時又過去了,簡直棒呆!

我想你應該知道為什麼DD每天都那麼晚下班了,就是因為他作因為他傻因為整個公司氛圍在慫恿這種不健康的價值觀。

的最可怕。但是,那篇文章卻寫道,最最可怕的人是“不聰明且勤奮”。“不聰明不勤奮”的人他們雖然對公司毫無用處,但是他們也不會向公司輸出額外的價值觀,他們只是一個個透明人,在職場中隨時會消失,而且他們也許在工作之外有着其他的成就。而“不聰明且勤奮”的人,則時時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傳遞着一種自以為很牛逼的價值觀:雖然我能力不夠強,但是我能用時間來彌補啊!這種價值觀一旦在公司裏彌散開來,那就完蛋了,整個公司將會成為一個效率低下,員工幸福感低下的雙低公司。

一百多年前,廣大勞動者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八小時工作制,就這樣被那些“不聰明卻勤奮的人”給毀了。

讀到這裏,也許已經有很多人要罵我了:那你説,像我這種不聰明的人怎麼辦?我連勤奮一下、努力一下都要被你罵,那我餓死算了!

不不不,在我的理解中,“聰明”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聰明”也是一種工作的方法。

從小到大,我的數學和英語就不好,在與數字和字母相關的工作領域中,我就不是個“聰明人”,所以我不會去選擇當一名會計、精算師,或者翻譯;但我的文字、審美、創意還不錯,也許是個“聰明人”,所以我會去嘗試做設計、文字和創意類的工作。我還記得我剛畢業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候,同樣的任務和工作量,我幾乎都能在晚上7點前完成,幾乎沒有怎麼熬過夜;當時每每看到第二天,很多和我一同進入公司的小夥伴們都一臉疲憊黑着眼圈的時候我就不理解,為什麼你們要熬夜呢?果不其然,這些每天都熬夜寫策劃的“加班狗”,幾個月後都轉行了,他們去了那些更適合他們的行業和公司,在那裏,他們成為了“聰明人”,他們真的就很少熬夜了。

所以,“聰明”只不過是“喜歡”和“合適” 的同義詞,如果你每天都覺得你不夠“聰明”,你需要換個坑了。

“聰明”還是一種工作的方式。聰明人都特別具有經濟學的頭腦,他們最看重的是“時間成本”,他們不允許任何一秒鐘的浪費。一個職場中的“聰明人”,絕不允許自己的時間花在刷微博、聊微信和各種無意義的開會中。無論是蘋果的喬布斯,還是微信的張小龍,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也都是極度討厭開會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那些功成名就,那些牛逼哄哄的創始人、CEO一邊經營管理着龐大的公司,一邊還能夠一年閲讀一百本書籍,還能每個月和父母妻兒出國旅行,他們還能登上珠穆朗瑪、玩攝影拿金獎、還能寫出各種暢銷書,同時及還能保持養生,每天十一點前必定睡覺。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所從事的的工作都是自己極度熱愛的,因此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就能百分之百的投入,獲得一個極高的工作效率。他們拒絕一切無意義的開會、繁瑣的流程、無效的聚會。在工作結束後,他們能夠將工作完全忘記,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另一個世界裏。這才是人生贏家啊!

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的公司,大多數的職場,充斥着“不聰明且勤奮”的人。這類人,也許是工業1.0時代工廠流水線上最歡迎的人,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生產方式也已經改變了,我們需要的是更高效的工作和更豐富的生活,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混日子。

很多時候我真的特別擔心自己的未來,在我目所能見的範圍內,都是“不聰明且勤奮的人”。在這類人中,最成功的是這樣的:在一個個大公司裏,做着一份自己並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一步步唯唯諾諾往上爬,每天熬夜加班不回家,沒有任何的工作之外的樂趣,整個人變得枯燥而無趣,終於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擁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職位,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但這又如何呢?回頭看看,他青春留下了什麼呢?他的未來又有什麼期待呢?

最後再搬出一下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獲得最底層的物質滿足嗎?還是為了更高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呢?

工作勵志文章篇三:不跳出來,永遠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週末,我和一個高中同學約了住處附近的咖啡廳見面,大概是幾周前他就打電話説想要見面聊聊,因為近期的生活實在是太糟糕了,感覺再不調整自己就快崩潰了。不巧的是趕上那段時間都特別忙,週末北京城區四處跑,終於能夠抽出時間見了他一面。

他用手中的勺子不斷地攪拌着手中的咖啡,眉頭緊鎖,滿面的心事。我説有什麼不開心的,畢業後就你進的公司比較大,我們其他人都是在小公司裏任職,雖然單身吧,但是爸媽也開明,從不催婚,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他頓了頓,説:“我想辭職,因為工資滿足不了我的需要。並且我對工資的要求很普通,現在的工資,連我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更讓我不滿意的是,我大學一起畢業的朋友,平均工資都比我多20xx元以上,沒有我的工作經驗多,沒有我做的事情好,偏偏他們工資都比我高。”

他一口氣説了這麼多,他的不滿意程度可想而知,我跟他是高中同學,高中時期他就很好強,我們從不同的大學畢業,工作這幾年,我一直以為他在大公司做的很開心,沒想到這麼多不滿意的地方。

他繼續説,畢業後就一直在這家公司任職,剛畢業那會,大家都去了小公司,只有他自己拿到了這家大公司的offer,那時候感覺自己很自豪,對工資也沒有太在意,覺得錢多錢少無所謂,重要的是學到知識,並且能進入這家公司原本就是他意料之外的事,而後來能坐到高端寫字樓裏工作這件事,更是極大程度地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工資待遇那時候就看的沒那麼重要了。

而後來呢,同學朋友紛紛加薪,自己在這家公司已經第三年了,工資卻一直不高,甚至現在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基本需求,連跟新認識的女朋友約會的付款,都捉襟見肘了。

我説那為什麼不換一家呢?既然有這麼多不滿意的地方?

他説其實就是工資低點,公司的領導同事都很好,公司裏不存在像其他同學描述的那些職場裏的勾心鬥角,公司文化也是他認可的。很想要辭職換一份工作,但是又捨不得同事領導。這份不捨僅僅是對人的不捨,而工作,自己這些年下來,感覺不適合自己,以後也不會再做。現在到底該怎麼辦,自己已經鬱悶了好幾周。

我聽完以後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信息太閉塞,思維太狹隘。

首先我認為,他説他同屆同學沒有他做事好,沒有他工作經驗多,但是工資比他高20xx以上,這很正常。因為職場需要的不僅僅是智商和經驗,更多是情商。大學同學班級第一第二的,現在混得並不一定就最好。並且或許你的同學所在行業不同,這個沒有必要太糾結。

其次,他説老闆好,同事好,氛圍好,工資低,捨不得走,我只能説,男生想問題還是不夠成熟。我今年25週歲,我不知道這個年紀的男生都在想什麼,起碼,我開始考慮以後的事了,幾年以後結婚總不能讓爸媽出很多錢給你辦嫁粧吧,同理,你結婚娶媳婦不能全指望家裏吧?

ok,想明白這個問題以後,你還覺得捨不得離開嗎?趕緊走,不然過幾年約會吃飯你依然捉襟見肘,並且在真的談婚論嫁的時候,很可能愛情不是被現實打敗,而是被你現在的現狀打敗。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情況下,又有哪個女生願意把自己託付給你呢?

後來我和他聊了換工作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公司是好,得看對誰來説,你如果是基層做起,很多時候,還不如小公司學到的東西多,大公司體制複雜,加薪都有層層考核,他們公司經理級別的一年加薪一次可能都很難更別提他了。

所以,這個定位很重要。不是説你不能進大公司,我個人覺得,分行業,如果你是技術,可能你在大公司,工資高學東西多,但是如果你是一些基礎崗位,那還不如小公司,可以提各種要求。

他畢業兩年了,一分錢存款都沒有,想換工作,又擔心沒工作期間生活不下去,這是個問題。我不知道大家生活的城市,在北京這樣遍地是機會的城市,如果換個工作,我個人一般很快,給夠自己生活一個月的資金,(很幸運,我當時是辭了立馬就入職了新公司)這樣銜接,不會耽誤下月工資按時發放。

人總得有朋友吧?借一個月的生活費,説下月找到工作發了工資還。甚至你可以依靠信用卡,無論哪種情況,都可以很順利地把沒有工資的這幾個月度過。

很多人對跳槽、辭職問題很苦惱,大多數人表示在畢業幾年以後想換工作的時候沒方向。前段時間還有一個豆瓣的姑娘,跟我説想要換行業,説打算去看下行政之類。

我就想起前幾年的熱播劇《杜拉拉昇職記》,似乎就是那段時間,受杜拉拉的影響吧,大家説起未來的職業規劃都是,我要做行政,從行政做起,然後經過自己打拼,努力再努力,最後終於混到公司頂層。

其實這個現象也很正常,因為接觸的圈子太小,你瞭解到的,只能是你接觸過的行業。但是行政就真的適合你嗎?

姑娘還説了,男朋友説,女生不要太辛苦,做行政辦公室文員就是極好的。我個人不同意這個説法,我覺得男生有追求事業的權利女生也有。只要在需要的時候,我們顧家,就夠了。

我男朋友對女生工作這件事的態度就是,“你賺多少無所謂,反正我會賺的多,但是你要能在未來某天,如果我沒工作的時候,養得起你自己”。其次他支持我的選擇我的工作,他會經常提建議或監督我去積極向上地工作。我覺得這才是一個男生該做的。

我曾經説過,畢業幾年以後選擇跳槽或者職業的時候,不要只是橫向去看,因為橫向看你永遠只能在那個小圈圈裏面混,那個圈夠好,你可以選擇繼續橫向發展,但是如果你看下圈子裏比你大一輪的人的生活現狀,不是你喜歡的,甚至達不到你對未來生活的要求,那你就該換,就該變。

我辭職轉行以後,跟幾個同學聊過。那時候她們剛好也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但對未來都沒有清晰地認識。然後我説其實沒必要因為自己的專業和現有經歷限制了自己的發展,要縱向看。橫向的圈子,也就那樣了,行業裏面混兩年未來十年二十年你肯定看得出未來是怎樣,那何必耗着。

於是聊了我所知道的互聯網,我説不要覺得互聯網很高大上,其實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於是,後來我的同學辭職了,同學又跟自己的閨密講了這個道理,於是她閨密也辭職了。後來她閨密找到我,聊了聊面試之類,現在的她已經入職搜房網,薪資是之前的一點五倍,各項福利也都齊全了。

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自己,也要學會跳出來看問題,除了工作生活,還要經常關注新事物,並常關注那些你身邊接受新事物比較快的人。多接觸下新的東西吧,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去轉轉看看,不然你埋頭苦幹,或者整天宅着抱怨,就註定,你永遠站在鄙視鏈的最底層。跳出來看世界,天空會變得更寬更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