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勵志文章帶你走進北漂的內心世界

來源:文書谷 1.7W

北漂中月薪很高、生活質量也很高,不過有的人慢慢成長,發現有些東西,只能靠經驗積累,歲月沉澱,急不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漂勵志文章:北漂在外,希望大家喜歡。

北漂勵志文章帶你走進北漂的內心世界

  北漂勵志文章:北漂在外

每個有過北漂經歷的人,都會記得初到北京那段日子,後來慢慢成長,發現有些東西,只能靠經驗積累,歲月沉澱,急不得,未來的路還長,但我們堅信,只要努力,夢想的實現,就在不遠的前方。

常常有人問我,北京是一座怎樣的城市?為什麼快節奏、高消費、競爭激烈、壓力大的北京,卻吸引了無數的北漂?為什麼經歷了那麼多挫折和磨難,我依然不放棄我的北京夢?大多時候我都會用多年前讀過的一段話來回答他:有人説,無論你對北京愛也好,恨也罷,較終,你都選擇了北京,這就是北京的魅力。

三年前我還沒畢業,對北京的嚮往幾乎全部來自於大學時期讀的那些職場小説。只記得書中提到北京,提到職場,一定會提到CBD(大望路)這個地方:高大的寫字樓,裝修考究的咖啡廳,行色匆匆卻着裝時尚的officelady,無一不使我向往。於是一畢業,我便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北漂大軍。那時候沒錢沒經驗,只有一顆想要紮根北京的決心。

還記得20xx年初剛來北京,我租住在北師大附近的部隊大院裏,沒多久就過年了。過完年回來上班,我站在二炮醫院和家屬院之間的天橋上,望着來來往往的車輛,心裏暗想:北京,我又回來了。並且,來了,就沒想過再離開,未來一定會紮根這片熱土,還要開出花來!

回想過去三年,印象較深的,不是剛來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場景,而是第二次搬家租住到西直門隔斷間的那段日子。6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房東請人隔斷成五間卧室,衞生間廚房大家共用。在寸土寸金的二環,當時那個只能放下一張牀一個櫃子就再沒有任何空間的房間,租金也要700元,加上水電煤氣費,每個月住宿開銷在1000元左右,當時月薪還不到4000元。但有個好處是,我們公司就在附近,每天走着上班,和其他舍友的上下班時間隔開,也就免去了搶用廚房和衞生間的麻煩。

隔斷間都是用石膏板隔開的,房間只有一個暗窗,所以一進門就要開燈,房間冬冷夏熱。冬天還好,夏天悶熱到一進屋就必須開電扇,不然就壓抑到無法呼吸。我房間裏放了一個上下鋪,因為我和同學朋友都分散在北京各區,週末偶爾小聚,她們可以留宿。

沒錯,就是這樣一個小到兩個人進去就無法轉得開的房間裏,在那個時候,我們依然可以一起做飯,一起卧牀夜談,一起做着我們的北京夢。

20xx年我媽來北京看我,帶她回住處的時候,真的很有一種衝動想要把她立馬送回老家,不想她看到我當時的生活環境。還記得那天我故意走得很慢,想着如何跟她交待現在的生活。終於我們還是到了樓下,上4樓,進門,我打開房間的門,很尷尬地説,“媽,你隨便坐。”其實當時那一小塊空間,根本配不上“隨便”這個詞。

為了緩解我媽對我生活現狀的擔心和難過,我説你坐着看電影,我去做飯。20多分鐘後,我便做好了三菜一湯,因為房間太小,我們只能在牀上放了一張小桌子。只記得那天我媽吃了很多菜,並一直誇我説長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了。但心裏滋味,或許只能自己體會。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換了住處,離公司近一小時的時程,但房間有30多平方米,牀換成了雙人牀,衣服終於不必只能疊放在牀下的行李箱裏。我有了自己的櫃子,還有寫字枱,以及獨立的衞生間和廚房。再後來我還買了冰箱、洗衣機、烤箱和電壓力鍋,按照我自己的喜好,佈置了房間,讓住處不僅僅只是住處,而是越來越有了家的感覺。

20xx年4月,因為一個偶然機會,我轉行進入了互聯網行業,這次的辦公地點,就坐落在CBD中心的高級寫字樓裏,也正是從那時候起,開始感到北漂生活越來越有意思,越來越有希望了。好像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各種機會大門都陸續敞開了。

認識了很多行業內的人,接觸了更多的行業知識,有了很多新的人脈和關係,圈子越來越大。又因為讀書寫字的興趣愛好,認識了很多原創作者和出版社編輯,也為此又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更是增加了很多出版、開源的機會。

我曾在22歲的時候,羨慕北漂中月薪很高、生活質量也很高的人,後來慢慢成長,發現有些東西,只能靠經驗積累,歲月沉澱,急不得。22歲就想要過上別人三四十歲才會有的生活,本身就是不現實的。而那些經驗、高薪,隨着努力,你會發現,較終,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

20xx年5月,我認識了當時的男朋友,很多時候都覺得北京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給了你無限的可能,又在這無限的可能中,為你創造了無限的希望。那時候的我們都已經經歷過戀愛和失戀,學會了理性看待問題,學會了包容和忍讓;於是很快,我們便確定對方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個人。我們不僅僅是戀人,也是朋友,是對方的鏡子,交往過程中會指出對方的不足,互相改正,於是大概半年後,我們分別升職加薪,也在交往期間,買了屬於自己的車,還買了一套過渡房。

我們對生活、對北京的夢想,似乎在隨着我們的不斷努力,慢慢實現着。交往一年後,我們領了。我感到的不僅僅是愛情結果的喜悦,更是北漂生活終於有一個人會陪我一起走下去的開心和激動。我們有着相同的夢想,有着對未來共同的期許,並且我們都很努力。我想,在25歲這個年紀,再沒有比這更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今年是北漂第四年,之前的種種急於求成,都在這一年變得坦然、淡定起來。收入比起剛來北京的時候,早已翻倍,生活也隨着月薪越來越高,變得有質感起來。想起這四年變化真大,如果問我,有沒有什麼東西沒有變?我想就是那個想要紮根北京的夢,和那顆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機會和希望都會越來越多的心吧。

三年前我除了夢想,一無所有;三年後我有了存款,有了底氣,有了圈子,有了更多機會,有了別人搶不走的自信和能力。如果問我,回憶起過去的種種不容易,會感到心酸難過嗎?我想不會,因為現在的成績,配得上過去的種種努力。正是因為我們對青春和對夢想的不妥協、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和生活。

未來的路還長,但我們堅信,只要努力,夢想的實現,就在不遠的前方。

北漂勵志文章:一個美國“北漂”的奮鬥

他坐在我對面安靜地説,他再也不想回美國了。

那裏有他的父母、弟弟和爺爺奶奶。在美國中部一座僅有5000人的小鎮。他一直生活到29歲,勵志文章,從沒離開過,不曾見識過美國東部的繁華、西部的浪漫。而立之年的他,第一次踏出家門,就是到中國的北京。他住在公益西橋,從7層的出租屋向北望去,是中國閃閃發光的政治中心。

他是無數普通美國人中的一個,他叫J,瘦高、短髮,總穿戴件鬆鬆垮垮的帆布外套,從背後看,真是沒有絲毫洋派,就像北京大街上一個隨時會和你擦身而過的年輕的“北漂”.但熟悉之後,你會發現他有點不一樣,和大多數匆忙加蒼茫的“北漂”比擬,他的心情總是很安靜,眼神卻總是很執拗。

第一次見到J的時候,他開玩笑地説本身和那些有錢的“垂老外”不一樣,在美國,他是一個“loser(失敗者)”.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他和弟弟在母親的教育下修完了國小到高中的課程:在政府助學貸款的幫手下,他上了一所專科學校:上學時,他不得倒黴用課餘時間到餐館裏洗盤子、到超市當收銀員;他的爺爺、奶奶相繼得了帕金森症。但沒有醫療保險,55歲的母親只好放棄工作專門照顧二垂老:父親曾經幾次實驗到外地找工作,改變家裏的經濟境況,可是沒有學歷的他只能四處碰壁;J結業後,因為沒上過好大學、好專業,也找不到什麼薪酬優厚的工作,依然以洗盤子、當收銀員為營生,一點一點地還那個跟工資比擬如同天文數字般的助學貸款。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專科學校的一位垂老師推薦他來中國教英語,他二話不説,踏上征程。這時的他一無所有,除了夢想。在北京將近兩年的日子裏。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同時兼好幾份職。一次,他在一位美籍華裔垂老闆開的英語補習學校做了將近一個學期,臨期末時和垂老闆吵了一架。正在氣頭上的垂老闆不願給他開工資,他就在垂老闆的辦公室裏坐了一夜,他説本身跟討薪的民工沒什麼區別。

不必上班的日子裏,他像巴爾扎克一樣勤奮地寫作,物質的貧乏並沒有戕害他豐富的想象力,在本身的小説世界裏,他把夢想發揮到了極致。洋洋灑灑的文字,讓他擺脱束縛,插上翅膀,飛越現實的一切藩籬。

一次,J邀我和他一起去河北淶源,他恆久幫助着那兒的一個小女孩。我開玩笑問他:“你不把你那點討薪得來的錢好好攢着還貸款?”他笑了:“你一提貸款,我就要心碎了。”

那天晚上,一片亮閃閃的星空下,一羣年輕人在縣城路邊的小烤肉攤上喝酒,他一上來就給本身灌了兩杯二鍋頭。不會幾句中文的他,名言,跟着同桌人一直喊“喝,喝,喝”,把大家都逗笑了。等人們漸漸散去,酒桌上越來越平靜的時候,他輕輕地告訴我,他覺得那個小女孩的生活環境和本身小時候很像——一樣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感到很自卑。他説本身的那點幫助並不能從多大水平上改變這個家庭,他只是想讓那個小女孩知道,在困苦的環境中也能長出頑強的小草,有一天,她也可以走得很遠,做很多事。

在北京兩年的積蓄,大部門都被他用來還上學時欠下的貸款了。不外每個月他都要留下點錢。計劃用一個半月的時間玩一趟“歐洲遊”,去英國、法國、希臘、德國好好逛一圈,下週就啟程。看都收拾行囊,我相信他再也不是一個生活中的“失敗者”,他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實現着他的夢想。

事實上,所謂的英雄主義,就是生活越讓本身直不起腰,就越要積極地爭取活下去;所謂的幸福,就是認清了這個世界的殘忍面目之後,仍然深深地愛着它。這才是“失敗者”們該走的正途,無論中外。

北漂勵志文章:漂京打工過程

姚五一全家,真是滿心感謝您們到來。最親切地能夠在這個“金虎回山去、玉兔報春暉”新春之際。來我們這個租住的小家庭做客。我作為當家長裏嘴説着不激動是假的,前世幾輩人第一次得到温暖,又加上沾了姚五一的光,不是這你們能會到這個小屋裏來嗎?我今天趁着你們機會,把孩子“喜文好武”簡單介紹一下:20xx秋到20xx年正好是孩子習武十週年。

1991年至20xx年正月十六是姚啟中借別人、貴人鼎力相助50元錢懷揣着打工反覆四個城市在京漂泊,八個市場,齊大老小一家人反覆九次搬家至今是一個總過程。我這個當家長裏沒文化國小家庭清貧輟學,只有打開窗口先説亮話。你們今天來,又是長槍又是短炮,給我怵目驚心,要是讓孩子知道了,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是個害羞,捂着臉笑怕別人笑的人。我們一家人從無形到有形我得感謝低頭抬頭見的恩人改變一生的人,和給我互相陪襯。姚五一是憑藉着北京優質教育東風起,姚啟中二十週年風霜風雨安家業。孩子沒有那些“甘當”老師和教練嚴格能換來頒發近百份獎勵嗎?沒有影視部、《全球功夫網》雜誌翱翔的交流平台,孩子能夠開闊視野嗎?能給我一樣,打工子弟,全國農民工架起邁向人生橋樑嗎?外界人該問你怎樣不感謝祖國的平台,因為孩子還小,只算是一點小皮毛,一點點小基層,不需要驚天動地,未來更需要力所能及。

假如今後,上帝能給一絲機會,更寬更大地舞台,我姚啟中會加倍努力和支持。雖説這些年過着見襟捉肘的日子,供孩子費用不菲,孩子每次拿回來獎品先給我看,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孩子是父母身邊最可愛的郵遞員嗎?我每次把孩子獎品捧在手上愛不釋手,一直看到眼發酸為止。一張獎勵一次擁抱,近百份獎勵,我一千多句真心和鼓勵!孩子才華一片,我每天夜晚不欣賞幾眼難以入睡。姚五一,從20xx年加入影視交流平台,並被評選入“優秀”學生儲備庫,也陸續參加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

這是姚家的命運,第五次被徹底改變。你們今天來真是緣分,我這好幾年,咬着壓根買個相機就捨不得,孩子都不信任我,説別玩虛得啦!你們今天帶着短炮和長槍來真是雪中送炭呀!今天多拍幾張照,讓我們全家過過癮和眼福吧!給孩子喚來把頭抬起和尊嚴的背景吧!我當家長裏見機會就抓,孩子這些年參賽武術平台:香港第三屆國際武術節,20xx年“迎奧運杯”在香港沙田體育館隆重舉行,按姓氏排名姚五一第一位閃亮登場,少林刀摘得一枚金牌。澳門20xx年“文武中國”少林鞭,南拳各摘一枚金牌。

七歲那年在全國平台賽上,參加“形意拳邀請賽”就敢摘金,還並把河南老年組一位65歲老人,親切激情慰問地話被隨心所欲説出來。小夥你真牛,我這麼大年紀,一輩子沒摸過牌。七歲的姚五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話:牛不是吹“火車不是推的”。在當父親的心中,嘴邊順口流傳至今。我只要一聽説,有比賽機會,我每次都是連走帶小跑給孩子交比賽費用。20xx年去澳門,我連夜去交費用,就慢幾步時間就不敢耽誤。孩子習武十年,連三元錢摩的一次從未坐過。為了孩子給社會有個好的呈現,漂京20xx年,我穿着發舊衣服和磨開了線的鞋,孩子能深知家庭不易,父母再大付出是應該,為了孩子文武不偏科,我絞盡腦汁。為了孩子把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冰箱電器,掐到去年7月26日。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漂京20xx年也就20xx年清明放三天假大大方方休息一天,領着孩子玩了一天。其實我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沒有文化,什麼叫做平台、機會、影視,一點都理解不開。我只好把孩子字典看家本領拿出來翻看無數次。字典都被我弄破。反正我反應也太慢了點。至今天才明白叫機會和平台。

為了孩子將來能出個“不要代表,只要代表”表達創造新型人才,至今腳和手四個軲轆子軲轆去去回回,腰當個軸千變萬變過日子,腳蹬得人力三輪車連個馬達機器都捨不得安。我當家長是發自內心,真心誠意栽培孩子,不論太小平台,鼓勵孩子真心本色出演。每年學校元旦晚會小品,我提前給孩子加油認真面向觀眾出演。20xx年8月12日,北京重逢奧運,韓國首爾巡迴演出,凱旋迴國後,我不和別的家長比酷,出國不演出,擺個架,拍張照,給孩子整得轟動全國,孩子那麼小就弄虛作假,和過去背叛國門沒差別。那年12歲的姚五一,凱旋迴國後,我第一句就問發揮得怎麼樣,台上台下的觀眾喜歡嗎?孩子説當時一洗禿氣的雨沒擋住少林鞭的精彩,全場觀眾閃光燈響聲如同驟然好像鞭炮聲持續而延綿,台下的掌聲自覺地響起來,雖説不整齊,卻持續了好久好久!

今年春節過後乍暖又寒,姚五一,在全球功夫網上落榜是第二次,鑽石卡無緣金卡得主第一位,比有錢不比,要比成績優秀、人氣、才藝,鑽石第一得主在武校沒問題。憑孩子在武校盈利,我當父親認為和全球九年義務段“文武兼備”近百不好找。要説憑營利潤我分錢不要。姚五一,是農村的娃,有胸懷大志,帶有幾輩鄉土氣息,不比小帥哥依靠父母背後燒香磕頭弄張畫,花花綠綠給孩子搶光鮮沒用。每次月假,我把姚五一領到空閒地,我語重心長地教育,咱們家是幹什麼的,今後得給我腳踏實地、不走平步青雲之路,別和花天酒地孩子比耍酷。別看姚五一瘦瘦小小,黑不溜秋不起眼,他的特點就是--樸實。

姚五一,多次在台上和王寶強叔叔《光榮綻放》節目演出。姚五一在過去後習武九年軌跡感悟到,幹什麼不能着急是你的誰也拿不起,光憑嘴説不用功怕吃苦,一雙看不見的雙手使勁沒用,勉強到手也會跑掉。王寶強説,不拋棄,不放棄,傻根,農民工角色,要説讓他來演肯定都説像,有20xx新片《李童》中扮演李達亨角色本份出演,他的爺爺磚瓦廠背磚,一腳高一腳低看人費勁,我姚啟中打工六年進展到蹬三輪這是個人生觀。15歲的他對影視越來越用心,民工角色不用化裝,這孩子是個苦命的人,剛滿3歲嘴、臉、下巴動了三次手術。

今天你們來是我盡滿四十歲最大榮幸,孩子習武20xx年我與每位老師溝通評語、成長記錄真實回顧一下:姚五一,不滿五週歲正是在母親懷中撒嬌的時候,也正是在父親身邊最鬧騰的時候獨立於外鄉生活,那就是房山區,堯樂府村文化學校,業餘學文,每天翻山越嶺好幾裏山路。 (一)姚五一在嵩山少林武館習武一個多月被張武校長相中,這孩子特別能吃苦,將來吃武術這碗飯沒問題。(二)因拆遷學員分散三到房山體育局練功,被中國著名武術家武彬老人、李連杰恩師並受到刮目相看,這孩子是塊料。(三)步入北京少林武校,52天除去黃金週、雙休日、39天在武術比賽上取得第一名佳績。李俊梅老師評語:這孩子什麼都好,我就是不看他的字,天天手和小老頭手一樣。姚五一接下話茬説,我手皮老,李老師説你呀才幾歲個孩子回宿舍後洗幾次就好了。現在正式幼兒養性童蒙養正的時候,今後雙方多配合一下就好了。(四)何靜老師評語我找不出破綻地方。(五)黃小燕老師評語:這個孩子夠優秀,始終如一,有時有點小驕傲,回家雙方咱們多説服一下到中學會更優秀。 (六)中學部劉敏生、張會新、王運明等幾位為老師評語,可以不錯,這孩子後來沒問題,這孩能循規蹈矩跟家庭教育有關係,這孩子懂事穩重,他可能知道你們家掙錢不容易,我當家長的是孩子的監護人,不是個白麪團,自己説自己的孩子一千句好,天花亂轉,還不如你們到我們家三個孩子學校就地採訪。三個孩子的老師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我不可能挨家拜訪去説光鮮話吧!北京昌平水沌批發市場北京南大門父老鄉親上千號人,我不可能個個都認識吧!三個孩子的老師都能説出這孩子可能與家庭教育有關係。老師們都能説出要都像你們家孩子這樣,太省心了,國家也好管理了。郭慶教練多年評語:這孩子練功刻苦,從沒偷過懶,真是很難得,懂事,聰明,學什麼兩遍過,省心。姚五一,這些長輩,多年殷殷厚望,寄予深情的金口玉言,都銘記在我當家長心中。

年前,元月10日,我又一次沾了大兒子姚國慶和姚五一《全球功夫網》第五期雜誌光,接了三次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邀請電話參加感恩班會。當時給我難為裏三進三出,我説,我又不會説,到時萬一要出洋相多難看。班主任説沒關係,你當着學生的面擁抱一次總是可以吧!20xx年姚五一今年15歲,正是 “少年養志,成年養德”最大的一個轉折點,也正巧是我打工、漂京二十週年,一個慶祝日。

每次看到別人、家過生日大人小孩熱鬧,我們一家人從來沒有温暖一次。前些年大年三十上午都是三點多收攤到家,可是今年年三十,一點鐘從市裏蹬着三輪迴來,從市裏到西三環邊四十多分鐘我的兩隻眼睛都是濕潤潤的,別人該問為什麼呀!我姚啟中,有今天這點小模樣,睡在夢裏就不敢想,九三年農曆十月初五,是我和姚五一媽媽成家第一天,當天下午五點多天快黑了,姚五一媽媽問我咱們家裏有什麼呀!我説出實話怕別人笑,就一個盛糧食盾底子,還是西院鄰居沒地方借給我們用,其餘都是泥做得。總之而言,人的名字,樹的影子,孩子走進武校的門,不能靠師父,不能靠名人,關鍵還是靠個人。不靠武術之鄉的優勢,更不能靠功名夏後周商,為人得有一個夢想,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夢想到關鍵時刻準會掉鏈子。天下父母心,無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武打明星是孩子第一夢想,既然説是彎着腰看天妄想,我們不會放棄,更不會拋棄,別看在20xx年新片數字電影李童中演個小配角,在我當父親的心中,好比奧運會開幕式煙花一樣放光。能在20xx年4月8日下午,5點鐘中央少兒頻道、成長在線《七小龍》中演個雙刀加頭頂翻動作,我覺得是前幾輩人修來的福分,是老天爺的賜予。

我培養的孩子走的是70年代吃苦精神,為新世紀打基礎,未來幾年學業,不能為祖國厚積薄發,我們全家會盡力,不能為國家畫道彩虹,我們會加倍努力,不能為社會增光添彩,我們會爭氣的。到今天我才反應過來,孩子成績好,不再與父母文化高低,品性好,有人品,人員關係好,不在於父母醜和美,孩子在學校被很多同學和家長請去吃麥當勞和肯德基,暫時我不能回報,只有在背後點頭微笑,感激之情無言感謝!還有一次最高貴的,我們家大兒子的同學趙安哲和他家長開車請去玉泉營西東方夏威夷裏面做客留宿,到外面旅遊幾次。這兩個孩子不知道被別的同學和家長請到家中,隨便點菜吃,和自己家一樣隨其自然,他們給予這麼多的恩惠,今天我趁着蒞臨幾位到來,大曝光傳達,我説句真心最為親切地慰問!偉大是熬出來的,發揚光大,文武偏差找不着北那能叫發揚光大嗎?文武雙修嗎?古語説得好,是真成績不怕考驗,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行,剃頭挑鍋子一頭熱更不行,得父母齊心協力才行。孩子是真金子走到哪早晚都會發光的,是塊鐵料,放在哪都會生鏽。文化學得好、武術練不好是個次品,武術練得好,文化學不好,是個半成品。我當家長的覺得,“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才是真正習武人。

我姚啟中,不奢望孩子成名,到成人後,一個禮拜用手寫個温暖短信,姚啟中幾十年來從未穿過親人一雙暖腳棉鞋,孩子每年冬天,到小攤上,買雙棉拖鞋暖腳行嗎?田美蘭老師,郭經理,影視部全體員工,我們面全家向你們最為親切激情地慰問,我不會玩信息、網絡,我叫孩子從網上點擊給我看,你們把孩子真面目登在網上,更讓社會有透明度,卡和鑽更讓孩子促進增長,挑戰成功夢想。又是梅花樁,怪像,到面對正規考“北電、北體”關鍵時刻,孩子會失迷方向的,會高度近視眼的,今天請你們把孩子實際紀曝光給全球打工子弟和全國農民工幾年不常回家看看長輩那困難幾個月不打一次暖心電話的朋友們。望全國90後小朋友能和姚五一一樣懂事就知足了。

爸爸今天趁機再簡單誇兩句,有一次劉敏生老師身體不好,吐了一地,你默默無聞地幫了一把。20xx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你默默無聞捐款,文化課 20元,武術課100元。咱們家才捐100元。共一家人220元。每次出遠門比賽你把小禮物贈送給國慶教練,每次在台上演出你把粉絲大照片獻給教練,真是天經地義,爸爸真值得栽培,未來搖籃,爸爸永不放棄。

北漂勵志文章:活着,在北京

在北京,接近千萬的流動人口中,紮根北京的夢想飄蕩在很多人的心中。

熙來攘往的北京火車站,張家三兄弟和很多人一樣,帶着同樣的夢想踏上這片土地。

實際上,每天,在同一個火車站,有人帶着遺憾走了,有人帶着希望來了。

和別人相比,兄弟三人中,兩人肌肉萎縮無法獨立生活。他們紮根北京的夢想又該如何實現?

6月16日,初夏的北京氣温已經飆升到38攝氏度。位於城北昌平區的一個老式小區裏,被陽光灼烤的方磚路不斷散發出熱氣,三三兩兩的老人坐在樓的陰涼處焦躁地搖着扇子。

張雲成卻很喜歡這樣的天氣。天不冷,他就不會感冒發燒,不發燒病情惡化的速度就能慢些。

一層略顯悶熱的房間裏,張雲成的身體被藍色布繩綁在輪椅靠背上,筆直地面對電腦,用幾乎察覺不到的輕微動作,“指揮”着身上惟一可以活動的右手中指輕點鼠標,回覆着淘寶店裏的買家提問。

“最近書賣得不太好。”他的聲音聽起來像在哽咽,坐着説話總會讓他底氣不足。

三哥張雲鵬盤腿坐在一旁的輪椅上,靜靜望着窗外,偶爾會問上一句:“聽説要開上合峯會了”、“今天晚上神九升空”……

一陣急促的腳步走到兩人身後。“按摩時間到了。”二哥張雲財甩了甩手上的肥皂水,又在衣襟上抹了兩把。

由於肌肉細胞萎縮並死亡,張雲成和張雲鵬瘦得只剩下皮膚包着骨頭,各自只有40幾斤的重量,所以,輕而易舉就被張雲財拎了起來。他拉住張雲鵬的雙臂,把整個身體帶離輪椅,騰出一隻手揉搓後背和臀部,然後輕輕放回。接着,又為張雲成重複了一遍相似的動作。

對“北漂族”來説,北京是一個造夢的城市,來自黑龍江五大連池的張家三兄弟同樣懷揣着夢想來到這裏。8年裏,這個繁華的城市改變着他們原本的人生,而發生在張家兄弟身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勵志故事

過早的枯萎

“我的弟弟在三年前因患跟你一樣的病已經離開了我們,年僅18歲。真的希望你能堅強地活下去,科學在進步醫學也在進步,我相信在你身上會出現奇蹟的!”

每當淘寶店鋪的交流區裏出現這樣的留言,張雲成心中總會滲出一絲涼意。

“生命不會超過28歲”,這是張雲成18歲那年獲知的定論。病友們一個個應驗了這個“魔咒”,可張雲成已經32歲了,用他的話説,“超額完成任務了”。但他在聽到“死亡”、“殯儀館”、“火化”時,還是會幹笑着嗔怪道:“怎麼説起這個話題了呢!”

3歲,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説,正是快速生長的季節。可對於張雲成,卻是身體逐漸枯萎的開始。

1980年,張雲成出生在黑龍江五大連池一户連屋裏水泥地都打不起的農民家庭。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滿地跑,張雲成的媽媽又發愁地看看這個走一會兒歇一會兒的四兒子,“不會吧,跟老三一個病?!”

四處求醫問藥的結果是,這個家庭有了兩個肌肉萎縮症患者:老三張雲鵬、老四張雲成。

“跟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得的一個病,咱也夠難得了。”張雲成揶揄道。

“肌肉萎縮症有很多種,你看過《過把癮》嗎?那個叫肌無力。我們屬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吃再多,肌肉也吸收不了。”久病成醫的張雲成輕描淡寫地説着自己的病情,“通俗地説,就是營養通往肌肉蛋白質的橋樑斷了”。

由於一組損壞人體肌肉的DNA,肌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進行性骨骼肌萎縮,先是腿,然後是胳膊,最後是全身。

10歲那年,張雲成只能舉起一個枕頭;12歲就得像老人一樣靠拄着枴棍走路了;18歲不能下地;20幾歲時拿不動一杯水……如今,他只剩下一個靈活的大腦還聽使喚。

對於張雲成來説,這個病最可怕的在於他會清醒着被憋死:“肺部因肌無力而呼吸困難,憋得我臉色發白。家人會在我身旁痛苦地看着卻毫無辦法。最後我將因大腦缺氧而睜着大大的眼睛死去……”

由於體質羸弱,張雲成只上了一天學。他和三哥的視野只是炕頭窗外鬱鬱葱葱的苞米地和遠處街道傳來的汽車喇叭聲以及村民匆匆而過的腳步聲。

有時,會有人指着小云成問張媽媽:“他會説話嗎?他識字嗎?”

“文盲”對於張雲成來説是一種侮辱,他不願就這樣呆坐着度過一生。

大約在8歲那年,一本國小《語文》向小云成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

“這是啥?”小云成伸出變形的手指畫着書上一行行螞蟻般的符號。

“拼音。”大哥一字一頓地説:“學會了拼音就什麼字都認識了。”

大哥無意間的一句話,卻讓小云成對拼音充滿無盡的嚮往。第二天,他便央告着二哥張雲財教他學拼音。

通過拼音,張雲成學會了第一個字,然後自學完成了國小、國中、高中和大學的全部語文課程。

字學的越多,書看的越多,張雲成的心思也“大”了。他希望成為作家,希望把心中對生命的渴望書寫出來,給自己到過的這個世界留下些痕跡。

16歲那年,張雲成給《黑龍江廣播電視報》編輯張大諾寄去了第一封信。從此,這個只上過一天學的小夥子有了一位“人生導師”。

20xx年,在張大諾的幫助下,張雲成用6年時間完成了長達17萬字的自傳《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品在北京正式面世那天,距離他23歲生日還有16天。

漂在北京

張雲成出名了。

書出版之後,這個時年23歲的小夥子,與楊利偉、陳天橋、姚明等一同成為20xx年“中國青年年度勵志人物”。

他的書有了韓文版和繁體版。英國球星貝克漢姆甚至為他寄來一件簽名球衣,鼓勵道:“讓我們一起想象自由行走,哪怕只有三天。”

他的故事還被收錄到人教20xx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7(選修)》中。

改變命運的契機悄然降臨。20xx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北京一家治療肌肉萎縮的診所負責人看到了張雲成的故事,邀請他們參加“百天免費救助”。

早已對北京“情愫暗生”的張家兄弟欣喜若狂。“既能治病,還可以作為留在北京的過渡期,太完美了。”張雲成心中盤算着。

此時,他還掛着另一件心事。

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老了。張雲成不想再讓母親每天夜裏隔10分鐘便爬起來給他們翻身,不想再讓父親半夜跑到衞生所給他請大夫打吊瓶。離開,也許是減輕親人負擔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比東北暖和,發展機會也多。”張雲成搜腸刮肚尋找可以説服父母的理由。

父親歎了一口氣:“行,只要對你們好,怎麼都行。”

20xx年10月31日,一個下着小雨的北京深秋。張家三兄弟懷揣20xx元,坐着火車抵達北京。“既然出來了,就要混出個樣子來。”年輕的張雲成對未來充滿豪情壯志。

然而,現實往往比想象殘酷。在老家小有名氣的張雲成,到了北京卻發現自己只是別人眼裏的“殘疾人”。

治療沒有對兩個人的病情有什麼改善。更讓三兄弟頭疼的是,治療結束後,他們要尋找在北京新的落腳點。

“人生地不熟的,去哪兒找房子呢?”張雲財一拍腦袋,冒出一個“好主意”——騎自行車跟着公交車走,一路走一路問。

一室3000元、合租20xx元……張雲財發現,城裏房貴,越往郊區越便宜。

於是,張家兄弟從市區搬到了門頭溝。誰知,才住了4天,房東突然通知他們,房子要裝修,請他們立即搬走。

“可不可以給幾天時間,讓我們找到新住處。”張雲財好脾氣地跟房東商量。

“不行,趕緊搬!”房東斜睨着輪椅上的張雲成和張雲鵬,冷冷地説:“我家可不是福利院!”

張雲成感到所有血液都湧到了臉上,他用盡所有力氣衝着房東喊叫:“你放心,我們絕不會賴着不走!”

半年的時間,張家兄弟搬了5次家,從一個郊區到另一個郊區。其間,為了照顧張雲成和張雲鵬,二嫂也帶着孩子到了北京。

沒有工作,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

那段時間,他們吃的最多的食物就是麪條。雖然天天吃,大家吃得還是很香,因為太餓了,何況也沒別的可以吃。

有時候,二哥會拎回家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裏面橫七豎八放着路上撿來的礦泉水瓶。“每個能賣一毛錢呢。”二哥頗有成就感。

二嫂為了節省開支,每天要走上半天路到很遠的菜場,雞蛋挑破的買,蔬菜也要幾毛錢撮堆的。

甚至,二嫂將收藏多年的老版人民幣貢獻出來。每當找到一張一元大票,一家人都會興奮半天,因為一元錢可以換來四個饅頭,更因為它帶來了“可能還有”的希望。

“你知道兜裏一分錢沒有還去逛街什麼感覺嗎?真是‘窮逛’。”張雲鵬回憶起初到北京的窘迫,還不忘展現笑對生活的“樂觀”。

身邊的 “ 兄弟 ”

皮膚與骨骼之間沒了肌肉支撐,張雲成和張雲鵬常常感到被自己的骨頭硌得生疼。

每隔10分鐘,張雲財就會放下手裏的活,走進屋幫兩個弟弟揉揉後背,換個姿勢。

“二哥是我們的‘全民大使’,總是被我們使喚。”躺在牀上的張雲成聲音裏帶着笑意。隨即又歎了口氣:“沒有拖累父母,卻連累了二哥。如果沒我們倆,二哥就不會拋家舍業陪我們跑到北京來。沒我們倆,他就能考大學,生活得更體面。”

“來北京,你當時支持他們嗎?”看着出出進進端茶倒水的張雲財,記者忍不住問。

“聽他們的。”張雲財衝着兩個弟弟努了努嘴。在這位憨厚的二哥心中,兩個弟弟能在有生之年少受罪,多活幾年,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為了生計,張雲財賣過菜、送過外賣、當過速錄員,還替人抄過信封。

為了照顧兩個行動不便的弟弟,他不能出門太久,也無暇照顧妻女;夜裏不管多累,只要弟弟們喊聲“二哥”,他就要爬起來給他們翻身;吃飯時,他總會先把兩個弟弟餵飽才輪到自己……

一次,張雲財愣是從石景山坐了4個小時車到朝陽區十八里店,就是因為在電線杆上看見出兑小賣部的廣告。“當時哪知道北京城這麼大呢?!”張雲財紅着臉説。

在偌大的北京城,張家兄弟的日子幾度“山窮水盡”。不過,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會好運氣地遇到“貴人”,比如提供免費治療的診所,為他們推廣網店的阿里巴巴公司,提供免費住處的富士康公司,還有不時上門探望的網友……

朋友越來越多,但張雲成最不能忘記一個“鐵哥們”。

一個好友曾經這樣寫道:“我所能瞭解的雲成及他的一家,簡單但充實……認識雲成四年,給他過了3次生日,但這一次卻希望不同,藉此祝福雲成明天一個新的開始,我期待29歲的雲成、30歲的雲成、40歲的雲成、50歲的雲成、100歲的……我們!”

寫下此文字的人叫高偉,缺鉀性肌無力患者。然而,他再也無法獲知32歲的張雲成終於出版了第二本作品。

他們相識於20xx年的夏天。那時候,是張家兄弟過的最灰暗的日子:沒有固定收入、沒有固定住所,成天想着“吃飯問題”,卻看不到未來。

一天,張雲成收到了一條陌生短信:“你好!在網上看到你們正在找房子,我可以幫你們。高偉。”

沒過兩天,這個叫高偉的北京小夥果然找上了門,還分外熱情地帶他們看房子。這是一棟有着120xx年曆史的老北京大雜院,東、西、北塞滿了房子,家家户户窗台下堆滿了雜物。房前的幾級台階讓張雲成有點發愁。但由於高偉的遊説,房租倒是很公道,而且裏外間的結構是當時他們在北京住過的最好的房子了。

張雲財立馬拍板:“第二天就搬過來!”

高偉的出現不但結束了張家兄弟在北京漂泊的日子,還幫他們尋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淘寶網店開了“鵬程e購”,專賣張雲成的書和張雲鵬的字畫。

他們成了鄰居,而且成了無話不談的“鐵哥們”。張雲成一度以為,這樣的關係會一直“鐵”下去。

20xx年7月22日,高偉突然跑去探望正在醫院輸液的張雲成,依然是談笑風生,但敏感的張雲成卻品出了幾分異樣。兩天後,高偉去世。

到現在,張雲成依然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有時候我還會覺得高偉是在跟我們開玩笑。不定哪天,他會突然跑來壞笑着説:‘你們怎麼什麼都信啊’?”

兩年後,張雲成才知道,高偉是先通過他的書認識的他們。當時,高偉住院做手術,他的姑姑就買了一本《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鼓勵他堅強地活下去。

張雲成忽然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他還可以做很多事。

看見陽光就微笑

20xx年4月,張雲成的第二本自傳《換一種方式飛行》在北京出版。

從第一本書到第二本書,他用去了9年時間,跨越了他們在北京闖蕩的所有日子。

其間,對“個人情感”談及不多的張雲成,在北京遭遇了一段情竇初開的苦戀。雖然這段戀情因為“給不了對方想要的”戛然而止,但內心火熱的小夥子依然喊出:“下輩子,我們是一隻小鳥,一棵小草,一顆石子,一片雲!那也讓我愛你好嗎?”

在二哥張雲財看來,家裏的“小四兒”有些憂傷。臨時照顧他們的義工完成任務要走了,張雲成會哭;網友給他們送來熱水袋,他也會哭。

三哥張雲鵬甚至説他像個女孩子,磨磨唧唧的。

“當身體一切安好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吃飯、走路、説話、眨眼,似乎都是理所應當的,但當這些都不能做的時候,才發現健康是多麼可貴。”與北京的三五好友聚會時,張雲成總會像個哲人,教育芸芸眾生。

可他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堅強。

20xx年,是張雲成距離死神最近的一次。他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五天五夜昏迷。最後,醫院裏擠滿了為他送行的親戚,老姑父還給他買了一身新衣服,父親也找好了“存放”他的地方。

稍微清醒的時候,張雲成只是張着嘴喊:“我不想走,求求你!”

迷迷糊糊中,張雲成夢見了自己的書出版了,夢見了媽媽的腰板直了,夢見一個神仙走到他身邊一甩袍袖,他的肌肉就長了出來,手變大了腿變粗了,他一路奔到田裏幫着爸爸收苞米……

到了第六天,他竟然,沒有死。

這樣兇險的狀況在來到北京後又發生了幾次,有一次半夜發燒40攝氏度,張雲成被送進了醫院急診室。還有一次,全身連續浮腫幾天後,他曾經最強壯的大拇指也失去了活力。獲知這一結果的那刻,他裂了裂嘴,臉上掛着痛哭的表情卻沒有淚水流下來。他幾乎絕望了:“疾病還會從我身上奪走什麼?難道我就這樣被動地‘活着’嗎?”

每當心情抑鬱的時候,張雲成身邊總會冒出“聒噪”的三哥張雲鵬。“我的手指早不能動了,可我照樣可以操作鍵盤。”他嘴裏含着一根筷子,像雞啄米一樣,嫻熟地敲擊着鍵盤。

“你還有中指可以操作鼠標,中指沒力氣了,可以用你的好口才到處去演講,沒準兒還能像霍金那樣,發現什麼大理論呢……”三哥絮叨個不停。

張雲鵬不會像“小四兒”那樣多愁善感。他樂觀、幽默,喜歡畫畫。家裏有事,他總是出主意,臨了還會附上一句“必須的”。

“看見陽光就微笑。必須的。”張雲鵬俏皮地眨了眨眼。

最近幾年,兩兄弟病情惡化的速度似乎更快了。

生活愈發穩定,喜靜的張雲成反而熱衷於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包括罕見病高峯論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協會、廢舊手機換森林環保公益活動……

一個冬天,張雲成在網上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媽媽為了六歲的女兒,仍堅持躺在牀上經營網店。“我們得為這對母女做點什麼。”他的語氣更像給兩個哥哥下命令。

張雲成聯繫到發帖的網友,瞭解到他們正在組織一個“魔豆愛心活動”,呼籲網友為這對母女捐款。“我也可以為她們捐款,雖然不多,不過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張雲成的想法被網友善意地拒絕了。

“畢竟你們現在也需要幫助。”網友知道,“鵬成e購”每年的收入並不算多。

幾經遊説,張雲成的捐款請求終於得到了“批准”。捐款與商品出售掛鈎,每賣出一件商品,系統就會自動向指定的“魔豆寶寶愛心工程”賬户打款。到現在,張雲成店鋪裏的書籍和張雲鵬的畫作依然設置着這一功能。

“小品裏不是説嘛,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總該問問自己活着的價值是什麼,想明白了才會知道怎樣去活。”在北京這幾年,張雲成想明白一個道理,自己的價值就是做一面“鏡子”,讓富有的人珍惜,讓貧窮的人不要放棄。

平靜得像果凍

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由富士康公司免費提供的北五環外的房子,已經住了5個年頭;網店的生意不温不火,但好歹日子有了保障。

在北京待得久了,有時張雲成會把自己當成北京人。但總有一些事,提醒着他與“本地人”的差別。

由於是外地農村户口,張雲成和張雲鵬在北京治療的一切費用都無處報銷。於是,兩人斷了一切治療,“反正也找不到有效的療法”。

醫藥費少了,他們也慢慢有了一些積蓄,想買一輛最便宜的轎車,這樣張雲財就可以帶着兩個弟弟圍着北京城“採風”。可惜,沒有“在北京五年以上納税記錄”,他們就沒有搖號的資格。

張雲成失眠時,會想象自己回到了老家的土炕上。“如果有時光機,我希望回到20xx年寫第一本書的時候。那時我還能自己坐起來,能用手寫字。常有一羣小朋友放學後到我家看我打超級瑪麗。”他笑得有些得意。

雖然沒有時光機,但與父母見面的心願還是很快實現了。5月中旬,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與中國雅虎等聯合發起了“圓父母的心願”孝親行動,送張家父母到北京與三兄弟團聚。

見到張雲成,母親發現“小四兒”臉上的稚氣不見了。活在北京,張家兄弟的境遇也許比很多“北漂族”更艱難一些。但艱難,是獲得成長最快捷的途徑。

在一篇九宮格日記中,張雲成形容自己現在“平靜得像果凍”,不管是媒體熱捧還是遭遇輕蔑的眼神,再也不會輕易傷害他的自尊。

偶爾,張雲成還是願意設想“假如能行走三天”,前兩天他要為父母做頓飯,洗洗衣服,倒杯水。這些都是父母為他做的事情,可他卻從未為他們做過。

最後一天,他會揣上從未啟用的護照,飛去澳大利亞,用腳掌感受黃金海岸沙灘的細軟,伸手摸摸樹袋熊的大耳朵……

每賣出一本書,張雲成一定要叼着筆在扉頁上工工整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我想讓每一個讀者感到我的祝福,希望他們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看看我,珍惜自己的健康,好好活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