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困惑

來源:文書谷 2.66W
聖人的困惑

一千五百年前,當一位長相怪異的大鬍子學者在一些門生弟子的伴隨下,坐着一輛嘎吱作響的牛車顛顛簸簸地周遊列國時,或在深夜坐在燈旁捏着毛筆在竹簡上書寫他的著述時,他可曾想到在他身後,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説竟會隨着厚重的歷史而厚重起來嗎?厚重的歷史,還會在他的身後為他的後裔留下一片沉扎扎的恢弘宅業嗎?
兩千五百年前,當他攜着七十五個春秋的風塵,攜着滿腹經綸離開了僅有的三間陋舍,安安靜靜地躺入一個很小的土丘中後,他可曾想到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厚重的歷史又夾帶着歷代帝王對他的崇尚情懷,將一個本已虛無的他推舉到了一個芸芸眾生望而生畏的高度,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不可及的高度了呢?與此同時,厚重的歷史也將他的安歇之地漸次地擴充成了一個宛如小山包一般的巨塋呢?
他,故去很久很久的他,可曾想到在歷史中來來去去的帝王天子們,都會懷着景仰崇拜的激情懷念他讚美他,並將一連串的諡號追封到了他的名下——諸如褒成宣尼公、文聖尼公、文宣王、大成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呢?他,可曾想到在很久很久以後,作為極不情願地終結了帝制的清末王朝,竟將追溯的目光聚焦到了他在夢中也未曾謀面的他的五代先世的身上,將他那些早已化為泥土的先人們追封為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呢?
凡次種種,倘若這位不甘寂寞卻永遠寂寞了的大學者地下有知,那他一定會覺着極為困惑吧?他一定認為那些的那些都是歷史的奇蹟吧?
他在世時,儘管擁有七十二門徒,三千弟子,可他的日子過得似乎不很寬裕,否則他就不會將那些捧上一束乾肉或是一些薄禮的人納為他的門生弟子了。他若富裕,也就不可能在他身後僅僅為他的後人留下三間陋舍,一輛破車,以及一張古琴和一堆並不能換錢的竹簡了。可他,也就是一個長相極為醜陋的書呆子,在他想都想不到的狀況下,竟在他的身後將他的後人一脈相承地代代相傳地傳承下來了,也將他的家譜和族譜樣樣巴巴地傳承了下來了,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試問,歷朝歷代的帝王天子們,又有那一位能夠效仿他呢?那些真龍天子的後裔們,歷朝歷代的王子王孫們又都去了哪裏呢?帝王的家譜與族譜是否也能同他一樣彰顯至今呢?歷史的答案十分清楚。
他不是帝王,他在世時甚至沒有作過大權在握的大官,可他不僅成了聖人,成了一個在光宗耀祖與蔭護後人方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人,並使他的家族成了名正言順的聖人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
他,神神祕祕的他,名垂青史的他,就是古往今來大名鼎鼎的孔子先生。
現今,也就是兩千五百年之後的華夏人眾,只要念過幾天書聽過幾天課的,就沒有幾個不知道他老先生的。人們知道孔老先生姓孔名丘,字仲尼,是古代魯國人。略知一二的,也知道他的先世本為更早年代的宋國貴族,自他的曾祖父逃難逃到了魯國,他也便成了魯人。
史載,孔子在世時可謂嘔心瀝血建樹多多,他不僅整理修編了《易》、《書》、《詩》、《禮》、《樂》、大部頭的《春秋》,還依據他為門生弟子釋疑解惑的問答內容彙編了《論語》。他,還以豐富的學識與人生經驗,創立了以中庸之道與德治為其思想精髓的儒家學説。
孔子認為,王道應以德治為本,只有實施德治的人才能受命於天,成為天子。他認為天命即民心的反映,天與民同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修編的《春秋》,將天下大一統看成了首要大事,視為天地之常道,古今之要義。
孔子認為,國泰民安主要體現在“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國家“不患貧而患不安”,“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他是一個很懂治國安邦之策的高人啊!
孔子認為,所謂中庸,就是“棄兩端而執其中”,為官的應該“敬上而安下”,“中立而不倚”。中庸之為德,於上體現為君仁,臣忠;於下體現為父慈,子孝,夫義,婦隨,長惠,幼順,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親親尊尊……等等等等。孔子認為,只有舉賢才,慎刑罰,薄賦斂,重教化,才能治國安邦。
他還從德行、言語、政事、經學四個門類對他的門生弟子們進行了循循善誘。
孔子,並不相信鬼神,他説“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因而應當“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也講變通的道理——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他的這一觀念,在他身後似乎被那些敬慕他的帝王們接受了,進而體現了——自漢武帝劉澈始,聽從董仲舒的勸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後的天子們便孔子的儒家學説附會到了他們統領天下的行動中了,而且還將他這個大行西去之人也“神而化之”了。
孔子的神化效應,還體現在了在他頭上的光環越來越眩目之後,竟有十多位古代帝王不辭旅途勤勞地前去曲阜,誠惶誠恐地前往孔廟祭拜這位聖人的靈位呢!躺在巨塋中的聖人,倘若能夠感知地面上發生的一切,他又作何感想呢?他一定感到極為困惑吧?
當初,孔子在他的故里僅僅留下了三間陋舍,可在他的身後竟被人為地闊展成了成片宛如宮殿一般的豪宅了,此外還添加了成片隱於林木中的陵墓呢!
凡次種種,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居家思儉,守職宜勤的孔家,何以成了宛如宮殿一般的聖府呢?
到過曲阜的人們,只要一走進那條並不寬敞的闋裏街,就會看到成片隱於高牆大院之中的宅舍。走了過去,也會看見那座面南的覆着飛檐斗拱的厚重門樓,那便是稱為“聖府”的孔府大門。孔府的府第大門,洞開着幾扇黑漆大門,檐下豎着幾根明柱,門楣之上高懸着長方形的藍底金字匾額,上面寫着筆態端嚴的“聖府”二字。大門兩側,還鑲着兩幅金字門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生人家。大門兩旁,還蹲着兩個張牙舞爪的石獅子呢!據説,聯中那個缺了字頭一點兒的“富”字,寓意很是深遠,那是表明孔家的富貴是沒有頭兒的,可謂富貴永遠啊!
聖府,乃聖人府第,自唐代便被帝王神化了的聖人府第也是神祕的。前去觀瞻孔府的人們,只要買上一張孔府示意圖,便對這座恢弘的府第有了大概的瞭解——座北朝南的孔府,是仿照京城故宮格局建造的,正房基本建在了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以及中軸線東側的另一條軸線上。進了大門、過了二門,可以看到一座只在帝王到來之時才能打開的重光門,那也是一座神祕致極的建築。再往北行,依次可見大堂、二堂、三堂,內宅門、前上房、前堂樓和後堂樓等古樸建築。那些建築,均被諸多東西房屋護持着,譬如跟班房、書房、掌書廳、後西樓等等宅舍。軸線西側,還有一些正房,諸如忠恕堂、安懷堂、南花廳、學堂、佛堂樓等,它們也被一些東西房屋護持着。孔府西隅的房舍較少,面積卻很大,晚上走動一定會使人感到陰森的。引人注目的,應是裏面的一座類似炮樓兒似地無窗有孔的避難樓,它顯得十分高大,也不知當年戰亂時,孔府的家人是否使用過它?

示意圖的北側,佔地約為孔府總體面積六分之一的地界,則為設置了假山、水池、拱橋、花房花廳的後花園。
遊過孔府的人們,一定看到過府內的一些寓意性的建築了吧?那就是府內象徵“左朱雀,右玄武”的鐘樓鼓樓,還有府內不同位置立着的七座寓為“明七星”的高樓,此外還有府內象徵“前青龍,後白虎”的兩個廳堂。根據講解人的解説,孔府裏面還有“暗八卦”,也就是府內的地皮底下通着八條環曲的陰溝呢!看來,通曉易學的孔老先生的後人們,對風水學也很有研究啊!
孔府,於宋代正式稱為“衍聖公府”後,其後經由歷代整修擴建,致使這座佔地二百多畝的府第內竟鋪展了廳堂樓殿近五百間,總體佈局大致分為前衙後宅,府內設置六廳,仿效古代宮廷下設的六部,曾由四品以上大官坐班,分掌文書大印,祭祀禮樂,管田收租,守宅護舍等職責。



孔老先生,沒能想到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以歷代帝王為首的崇拜者們,每年都會在他安歇之地舉行許多祭奠活動。隆重而盛大的祭孔活動,主要是在每年的二月、八月和十二月。祭祀之時,穿着寬袍大袖服飾的承祭官、導引官、陪祭祀官、執事官、奠儀官、司香官、贊引官和奉爵官們魚貫而至,成羣古模古樣的唱樂舞生們也跟在後面吹吹打打着。還有更多的慕名而來的人們,對孔子學説並沒有什麼印象的人們,都在誠惶誠恐地為這位安歇在古墓中的古人上香,三跪九拜。
遊過孔府的人,對六廳之中那座大堂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為堂內不僅設置了暖閣,閣中擺着長條大案與太師椅,那案子上竟然還擺放着大印、令箭、令旗等物呢!也不知孔家人在沒有出征佈陣的狀況下,該如何使用那些物件呢?大堂兩側,還引人注目地擺放了雲牌、官銜牌、堂牌,那堂牌上寫着令人觸目驚心的幾個大字——肅靜、迴避。此外,還有鑾駕、堂鑼、鶴扇、圓傘等物,看上去都象是戲班子裏的行頭兒!
孔府家人的日子,極為富足,即便用上“天天過年,夜夜元宵”的詞句形容,亦不為過。據孔子後裔回憶,孔府興盛時,廚房做得高檔宴席,每桌能上一百道菜呢!盛菜的器皿,也按菜餚的形狀定製,有云形、魚形、花瓣形、八卦形等等特型盤子碟子。過節時,一百多個僕人們也能吃好的,坐在院子裏搭的大棚下面,坐在席子上吃“十大碗”——計有海蔘、珊瑚白菜、魚肚、紅肉、白肉、清雞絲、瓦塊魚、肉餅、八仙湯和甜飯。過去,在孔府家當差的人很多,另外還有一些專門為孔家服務的户家,也入了孔家户籍了——諸如屠夫、養豬養牛的、種糧的種菜的、甚至還有“花炮户”、“吹奏户”、孔府死了人後專門前去哭喪的“哭喪户”呢!另外,孔家人吃豆芽,得讓人擇了豆芽瓣兒,所以還有“擇豆芽户”呢!孔府在清朝時,各處田地大約有百萬畝之多,分佈在五省幾十個縣裏。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可據他的後裔回憶,這座聖府的幾百間老宅常年都鎖着,因此,“幾乎每間都鬧仙,都有一個有關神鬼的傳説。”“比如——哪間屋裏有人上吊自殺,死者長期鬧鬼;哪間屋的門匾上藏着一條大蛇已經修行成仙,等等。
應當“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府,不僅在佛堂樓裏供奉了數也數不清的佛祖、菩薩、天神與各路神仙,而且在年節時還要在院子裏搭上樓棚,再在裏面供上各種神神的牌位呢!
孔子説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因此在孔廟祭孔時,按照族規不讓女人們參與。據説在民國時期,有一回祭孔時,竟在人堆裏發現了一個自討沒趣的尼姑,於是眾人便將她轟了出去。
在孔老先生看來,女人既然和小人屬於同類,那便是禍水!可在孔府七十六代衍聖公執家掌業時,他從京城討回的續絃兒夫人陶氏,竟成了掌家管鎖的統領人物兒了!按照過去的陳規,她被慈禧太后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後,便不可一世了!她的老公,年過不惑了還沒有兒子,她便讓她老公將她從京城帶來的丫頭王氏收了房做了姨太太,於是她便找到了一個任她出氣的受氣包了!她,經常打罵王氏,甚至讓王氏脱光了衣服再用皮鞭抽打。她還在王氏肚子裏懷了七是七代公爺時,也要打罵哪個受氣包呢!這種做法,明顯地有辱門風,有辱斯文,可在這個聖人之家,確實發生過這麼荒唐的事情。倘若孔老先生地下有知,一定會浩歎聲聲。
此外,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孔府裏還曾設立過一個東房,也就是審訊和行刑的地方。那時,東房養的二百多名當差的,不僅可以緝拿和拘押人。而且還有緝拿人和拘押人的“信票”呢!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到各地催租要帳,違者必究。在東房裏,過去還拜訪着紅油皮的棍棒、皮鞭子和枷鎖等物件兒。即便在內宅的大門裏面,在兩側也排列着刀槍和棍棒呢!
孔府的大門門聯上寫的那個“富”字,寶蓋兒頭上缺了一點,意為“富貴沒個頭兒”。孔府的內廚房和外廚房,常年用着會做孔家菜餚和點心的名廚,他們各司其職,時代相承。廚房裏,不僅設有紅案白案,廚師們的分工也細分為炒菜的、烤點心的、蒸包子的、發豆芽的、拼涼盤的等等,甚至還有專門醃鹹菜的。吃喝時,一桌宴席最多能上一百多道菜呢!
吃喝時,不同的菜餚還得配上依形附勢的色澤相近的盤子碟子呢!孔府醃製的鹹菜,是在許多大缸裏面醃製又大又黃的醉螃蟹,還有剝盡菜幫子只留菜心兒的“珊瑚白菜”。孔府,也做“門面飯”,也就是能夠體現勤儉表象的飯菜,譬如煎餅、鹹菜、糊糊、山芋等粗糧細做的食物,孔家人吃膩了海蔘魚翅和烤鴨後,也會享用那些也普通也不很普通的飯菜的。
可是,孔府在兵慌馬亂的民國時期,由於大清朝消亡了,孔府斷了皇宮的恩賞和年俸,也取消了賣官制,再加上各地的田租收不上來,帳房裏竟然經常沒有銀兩,家裏來了客人,還得當差的自己墊上錢出去打酒呢!後來,孔家人竟不得不將一些貴重物品典當出去,變賣出去,以此貼補家用。
當年,我遊孔府孔林孔廟時,印象並不很深,只覺着孔府太大了,宅舍太多了,屋裏太陰暗了。沉重的歷史,在曲阜留下了一座宮殿一般恢弘的建築羣落,也為後來者提供了一個觀光懷古的好去處。沉重的孔府,同樣也為遊客們留下了許多沉重的思考!
孔府,是一個讀書明經的地方,是一個好禮尚德的地方,是一個倡導“仁義禮智信”的聖地,可在這裏,卻有兩位正宗後裔倍受磨難——清代著名書法家孔繼,才華橫溢,書法精道,可他在世時,由於家族產生的矛盾竟被扣上了反叛朝廷和家族的罪名,竟被親友們將他從孔氏家族中除名了。尤其可悲的,是他下世後,他的棺木竟被人用幾條冰冷的鐵鏈纏得緊緊的,用意不就是讓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嗎?

他的弟弟,也是一位專心治學的史家,他傾入全部心血研究撰寫了《乾隆甲子孔子世家譜》以及禮樂詩歌等著述,可他卻因著書立説給自己惹了大禍,年邁時竟被定罪充軍,沒多久就因病狠交加亡故了。想來,以詩書禮儀稱道的聖人之家,府內楹聯上刻着“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時賢者皆從之由”的聖府之內,真正能夠耐着寂寞潛心做學問的人,境遇竟是如此慘痛,可謂“滑天下之大稽”吶!有句話説——哀,莫大於心死。想來,孔老先生的這兩位正宗傳人,兩位學者,在他們被定罪以前,他們的心大概已經死了吧?
孔府,是一個“居家思儉,守職宜勤”的地方,是一個提倡節儉的所在。可在這裏,甭往遠看,只在清代興盛時期,孔家的土地就達百萬畝,散佈於五省數十縣,此為一奇!孔府的僕人,不僅在府內當差的人丁很旺,還有繁多的入了孔家户籍在府外為孔府效力的户家呢!諸如屠宰户、養殖户、香米户、燒水户、灑掃户、司茶户等等。甚至還有專門為孔家做笤帚的、做花炮的、冬天送冰的送劈柴的“冰差”“柴差”等等。孔家有了紅事,“吹奏户”就去吹打;孔家有了白事,不僅有人前去奏樂,“哭喪户”還去哭喪呢!孔家人吃豆芽,不吃豆芽瓣兒,於是又出現了專門為孔家擇除豆芽瓣兒的“擇豆芽户”,這也為一奇!
孔家人,平時的穿戴極為普通,比如小孩兒們只穿藍布大褂兒,黑布鞋,小辮子上扎着紅頭繩兒。可在孔子後裔的會議錄中,卻很明瞭地描述了他們的衣服多得數也數不清的真實情況。民國時期的衍聖公,一年最少要做四百多套包括灰鼠皮和裘皮在內的高檔服裝,服裝太多了只能讓專門服侍的僕人按着《找衣薄》來查找。根據其後裔回憶,他們的宅舍裏的窗簾、帷幔以及炕單兒和被面兒,都是普通的藍布和花布,可在這做高門大府裏面,還專門僱傭着養蠶的紡綢的繡花的用人呢!在孔府前堂樓前的一面照壁上,過去還請匠人畫了一幅“貪吃日頭”的漆畫——根據説“貪”是一種貪得無厭的怪物,它的四個爪子踩着金銀,正在張大了血盆大口吞食太陽呢!當初,連孔老先生的後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畫這麼一幅畫兒呢?



根據近代孔子後裔的回憶,他們小的時候沒有任何玩具,孔府是不會從高牆之外購買那些時興玩意兒的。他們,實在無聊了,也只能品玩家裏的珍珠翡翠等等物件兒。他們也玩兒“過家家”,他們玩兒的娃娃,竟是他們從後花園兒拔了野草編紮起來的。他們悶極了,就爬到一處堆在高牆內的土堆上,從牆內貪婪地觀望着外面的世界,觀望着來來往往的行人,觀望着擔着擔子沿街叫賣的小販,還有遠處一些店鋪的門臉兒。他們都是聖人的後裔,聖人之家已將他們約束成了小聖人一般模樣,所以他們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日復一日地年復一年地在陰暗的孔府裏學着總也學不完的詩書禮儀,他們不可能象城裏鄉里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樣隨意玩耍,因此他們的童年生活是單調而乏味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在孔府之內的孩子們,又怎能走出深宅大院結交良師益友呢?孔老先生地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呢?他一定會感到極為困惑吧?
我遊孔府,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是和一位多年未曾謀面的友人把盞暢飲後才去遊的孔府。我晃晃悠悠地恍恍惚惚地在那迷宮一般的聖府中轉來轉去,眼前顯現的都是陰暗的宅舍、陳舊的傢俱,還有一些張掛着的絢麗的古代服飾,我當時就覺着我的心情很是壓抑!
當我隨着一些遊人轉到孔林,當我看到成片隱歇於古木之下的墳塋墓碑後,特別是看到北隅那座孤伶伶的如同山包一般的孔子陵寢時,心情便更為壓抑!那座巨塋的前面,穩着圓圓的石雕香爐,裏面插着成束冒着青煙的燃香。飄渺虛幻的青煙,並未使我的心緒輕鬆起來!巨塋的前面,還穩穩安放着沉重的篆刻石碑,沉重的泰山封禪石,它們如同厚重的歷史一般沉重,如同成片恢宏的孔府一般沉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沉重的歷史,在曲阜留下了沉重的孔府孔林和孔廟,也為今人留下了許多沉重的思考……

一千五百年前,當一位長相怪異的大鬍子學者在一些門生弟子的伴隨下,坐着一輛嘎吱作響的牛車顛顛簸簸地周遊列國時,或在深夜坐在燈旁捏着毛筆在竹簡上書寫他的著述時,他可曾想到在他身後,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説竟會隨着厚重的歷史而厚重起來嗎?厚重的歷史,還會在他的身後為他的後裔留下一片沉扎扎的恢弘宅業嗎?
兩千五百年前,當他攜着七十五個春秋的風塵,攜着滿腹經綸離開了僅有的三間陋舍,安安靜靜地躺入一個很小的土丘中後,他可曾想到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厚重的歷史又夾帶着歷代帝王對他的崇尚情懷,將一個本已虛無的他推舉到了一個芸芸眾生望而生畏的高度,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不可及的高度了呢?與此同時,厚重的歷史也將他的安歇之地漸次地擴充成了一個宛如小山包一般的巨塋呢?
他,故去很久很久的他,可曾想到在歷史中來來去去的帝王天子們,都會懷着景仰崇拜的激情懷念他讚美他,並將一連串的諡號追封到了他的名下——諸如褒成宣尼公、文聖尼公、文宣王、大成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呢?他,可曾想到在很久很久以後,作為極不情願地終結了帝制的清末王朝,竟將追溯的目光聚焦到了他在夢中也未曾謀面的他的五代先世的身上,將他那些早已化為泥土的先人們追封為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呢?
凡次種種,倘若這位不甘寂寞卻永遠寂寞了的大學者地下有知,那他一定會覺着極為困惑吧?他一定認為那些的那些都是歷史的奇蹟吧?
他在世時,儘管擁有七十二門徒,三千弟子,可他的日子過得似乎不很寬裕,否則他就不會將那些捧上一束乾肉或是一些薄禮的人納為他的門生弟子了。他若富裕,也就不可能在他身後僅僅為他的後人留下三間陋舍,一輛破車,以及一張古琴和一堆並不能換錢的竹簡了。可他,也就是一個長相極為醜陋的書呆子,在他想都想不到的狀況下,竟在他的身後將他的後人一脈相承地代代相傳地傳承下來了,也將他的家譜和族譜樣樣巴巴地傳承了下來了,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試問,歷朝歷代的帝王天子們,又有那一位能夠效仿他呢?那些真龍天子的後裔們,歷朝歷代的王子王孫們又都去了哪裏呢?帝王的家譜與族譜是否也能同他一樣彰顯至今呢?歷史的答案十分清楚。
他不是帝王,他在世時甚至沒有作過大權在握的大官,可他不僅成了聖人,成了一個在光宗耀祖與蔭護後人方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人,並使他的家族成了名正言順的聖人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
他,神神祕祕的他,名垂青史的他,就是古往今來大名鼎鼎的孔子先生。
現今,也就是兩千五百年之後的華夏人眾,只要念過幾天書聽過幾天課的,就沒有幾個不知道他老先生的。人們知道孔老先生姓孔名丘,字仲尼,是古代魯國人。略知一二的,也知道他的先世本為更早年代的宋國貴族,自他的曾祖父逃難逃到了魯國,他也便成了魯人。
史載,孔子在世時可謂嘔心瀝血建樹多多,他不僅整理修編了《易》、《書》、《詩》、《禮》、《樂》、大部頭的《春秋》,還依據他為門生弟子釋疑解惑的問答內容彙編了《論語》。他,還以豐富的學識與人生經驗,創立了以中庸之道與德治為其思想精髓的儒家學説。
孔子認為,王道應以德治為本,只有實施德治的人才能受命於天,成為天子。他認為天命即民心的反映,天與民同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修編的《春秋》,將天下大一統看成了首要大事,視為天地之常道,古今之要義。
孔子認為,國泰民安主要體現在“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國家“不患貧而患不安”,“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他是一個很懂治國安邦之策的高人啊!
孔子認為,所謂中庸,就是“棄兩端而執其中”,為官的應該“敬上而安下”,“中立而不倚”。中庸之為德,於上體現為君仁,臣忠;於下體現為父慈,子孝,夫義,婦隨,長惠,幼順,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親親尊尊……等等等等。孔子認為,只有舉賢才,慎刑罰,薄賦斂,重教化,才能治國安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