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史記讀後感10篇

來源:文書谷 1.6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史記讀後感10篇

史記讀後感1

今天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裏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衞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後,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後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説可以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着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後,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裏藏着匕首,藉着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行了,然而因為秦王的狡詐,最後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為什麼想出的辦法這麼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係數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説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而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史記讀後感2

在許多本老師規定的海量閲讀書籍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史記》,因為它的裏面有一個個能改變人心靈的歷史故事。

《史記》中有三大類:本紀、世家、列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平原君列傳》中的《趙勝惜才》,體現了平原君趙勝的知錯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漢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為他能博覽羣書,歸納出這麼多的歷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歷史故事後,加上那幾句振奮人心的話,真是讓人無法挑剔,讚歎不已呀!在《韓信被殺》的故事之後,太史公寫道: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直以為韓信是一個英雄,原來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讓我重新認識了他。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經顯現出了自己的光芒,就不要太驕傲,不然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記》裏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這本書振奮了我的精神,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啟發了我的人生,還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心靈!

史記讀後感3

讀《史記》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們深深為司馬遷的堅貞人格而折服,為《史記》留下的光輝篇章所感動,所驕傲。《史記》裏光輝篇章,“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是傳統的優秀文化。這些優秀文化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力,鼓舞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史記》上到軒轅下到漢武帝,內容為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七十列傳,三十世家,凡百三十篇,是司馬遷所傾注一生的心血,在困苦環境中寫成的。他清白無辜而蒙受冤屈,並遭受漢武帝宮刑,蒙羞含辱,撰寫《史記》。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説秦《説難》《孤憤》詩三百。此皆聖賢發憤所為作也!”

此段話我們至今記憶猶新,發憤所為,幹成不朽的事情。文革中他在安慰幹部。司馬遷的中心意思,是這些古人之所以發憤著書是因為心中有憂鬱難解的信念,他們的理想無法實現,最好追求以往事情,希望寄託於未來。《報任安書》不到三千字,寫的極為感人,字字血淚,聲聲衰腸,氣貫長虹,催人淚下。這裏司馬遷既感歎厄運的悲痛,又抒發自己砥礪現實,堅持心志的一種情懷。

司馬遷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對死的看法異於常人,一般人都重生輕死,他認為死有輕重,為己、為利而死者輕,為義為國而重,正如他在《史記》讚揚的人為正義為崇高的目標奮不顧身的李廣、項羽、荊軻、公孫杵臼等人。認為他們死得其所,重於泰山。

在司馬遷看來,生命和人生價值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不是生理的而是心理的.。人活百歲總有一死,對於死任何人都不能避免,關鍵是死的原因和目的,他自己受刑後沒有死亡,因為還有事情和心願沒有完成。正如趙氏孤兒戲文中所唱:“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他要活下來幹一番不朽的事業,忍辱負重,發奮著書。在西漢時期沒有紙張,主要用刀刻竹簡成字,這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可司馬遷揮刀竹簡,拼命刻寫,成就五十幾萬字,最後終於寫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鉅著《史記》。

讀《史記》使人特別感到,在《史記》裏司馬遷的關注點,筆墨點有獨到之處,與漢以前的史官迥然不同,他不以輸贏論功績,不以成敗論英雄。他縱筆豪寫失敗者,《史記》裏屈原失敗了、項羽失敗了、荊軻失敗了,但他們都輸的光彩感人,可歌可泣。

寫項羽拔山扛鼎,力敵萬人,天生瞳目雄烈過人的英姿,寫他的事蹟“鴻門宴”“烏江自刎”“破釜沉舟”,事件清晰,情節曲折動人,令人扼腕歎息,悲喜交加。一區霸王別姬喜劇就選自這些史蹟,唱響千古。

寫失敗者荊軻大義凜然,為友、為義、為國,慷慨應諾,在易水之上,眾人送行都是白衣素服。高漸離擊築大家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易返。”這段文字寫的如泣如訴,冷人感慨萬千。

讀《史記》使人有異樣的感覺,書中寫成功者、勝利者如楚懷王、秦始皇、劉邦筆墨少的很。

精讀《史記》使人信念境界提升,書中上寫天文,下寫地理,三教九流,風物人情,犖犖大觀,彷彿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時空旅行。

品讀《史記》,使人心靈深處感動,史記是一首歷史長歌,波瀾壯闊,英勇悲壯!真正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人們不僅為司馬遷的不幸遭遇感到傷心,也為他的崇高人生信念,堅韌不拔、矢志不移的意志所震撼,更為他對生命價值的追問詮釋擊節稱讚。一言之,讀史記我們感到,《史記》留給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它像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影響改變着我們的命運,讓我們人生過的尊嚴、尊貴。

史記讀後感4

在歷史文學的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為璀璨,最為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可以使人感到3000年前,諸侯爭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窮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為著名的紀傳體通史。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史記》對後世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為歷代“正史”開創先河。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被古代的小説、戲劇、傳記、文學、散文所傳承並不斷髮展。從魯迅“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高度評價中就可以看出它對後世的影響。

讀了《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促使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司馬遷在撰寫這部歷史鉅著時,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或豪情萬丈,或嫉惡如仇,一個個鮮明的形象浮現在他的筆下。那些沉睡在歷史長河中的人,不負甦醒,他們早已不在,而他們的骨氣和情懷,透過司馬遷的筆,映照着我們的心,歷史就是在警示世人,我們要重新找回當年英雄的風光無限,也要注意不能像失敗者一樣,重蹈他們的覆轍。歷史終究是歷史,當我們再去翻看當年的史書時,歲月的痕跡佈滿了泛黃的紙頁。英雄英雄已自刎烏江,勇士已亂箭而死,我不禁感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史記讀後感5

《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合上書,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講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樂,掠奪美女,根本無心管理朝政。大臣將漂亮姑娘褒姒獻給了周幽王,可褒姒整天悶悶不樂,從沒露出一絲笑容。幽王無論如何也不能博得褒姒的一笑,這時,有個叫虢石父的馬屁鬼,出了個餿主意:讓幽王把娘娘帶上驪山玩幾天,到晚上把烽火點起來,讓諸侯都來相救。果然,到了晚上,諸侯們看到烽火突起,火速趕來。可大家趕到鎬京,才知道這只是一場遊戲。褒姒見大家亂哄哄地白忙了一場,果然覺得有趣笑了一笑。不久,西方的犬戎真的入侵鎬京。幽王趕緊派人點燃烽火向四方諸侯求救,但這次大家以為這也只不過是一場遊戲,都不相信。於是,犬戎大隊人馬搶走美女和許多金銀珠寶,才退兵回去。結果損失慘重,幽王也被殺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為幽王深深歎了一口氣。我突然想起了《狼來了》這個故事,那個放羊的孩子不也像周幽王一樣先是撒謊説危險來了,惹得邊上的人們都帶着道具前來相救,最後才發現白來一場。到危險真正來臨時,人們也就不相信他了,最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甚至還賠上了性命。

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你撒謊了,那麼你就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質——誠信。如果你想講誠信丟失,只需隨便撒個謊,這是十分容易的事情,當你後悔時,試圖挽回這一切時,就成了十分困難的事。丟失之時,轉眼間就能做到;挽回之時,卻要花個十年八年時間來獲得它。如果丟失了誠信,在生活做許多事都不能如願以償。你到鄰家小店去買東西,別人不會賒賬給你;你到別人家做客,別人會時時提防着你;你走在街上時,別人指指點點議論你。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身之本。讓誠信之花處處開放,世界變得更美好!

史記讀後感6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閲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佈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築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築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可秦始皇雖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餘人坑殺於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

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史記》,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麼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史記讀後感7

早聞史記這本書的大名,這個暑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史記》。這本書分為本紀、世家和列傳。列傳裏還有我們學過的課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看完了史記,我最喜歡淮陰候列傳和李將軍列傳。

先説淮陰候列傳,淮陰候指韓信,小時因貧窮而無錢買飯,曾多次前往南昌亭亭長那裏要飯吃,可亭長卻不給他飯吃,又有一位屠户侮辱韓信,説他膽小怕事,又説:”你要不怕死,就刺死你。若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受屈辱,於是匍匐了下去。

後來韓信隨項王打仗,韓信頻頻向他出謀略,可項羽不聽,於是他歸順了漢王。到了漢王那裏,丞相蕭何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推薦給了劉邦,劉邦不像項王一樣不採取韓信的方法,而是採用了韓信的方法,最後才征服了天下。可韓信沒聽萌通的建議,導致最後被呂后誅殺他們家的三族。

再説説李將軍李廣,他善使箭,多次抗擊匈奴。因為箭法厲害,所以斬殺敵人首級甚多。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廣射石頭,因為李廣喜歡打措,有一次,他打措看到一隻老虎,便挽弓搭箭射向老虎,箭射了過去,一看居然是石頭。後來又試了幾次,均未射進。後赤有句佳話叫”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來水滸傳裏的花榮因為射箭好叫小李廣花榮。

這本書,司馬遷以諷刺的手法諷刺了當時的天子昏庸無能,貪財好色,腐敗無能。被魯迅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看完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史記讀後感8

昨晚讀完了《史記》中最大的篇幅列傳篇,掩卷後久久不能入眠,為沉寂於歷史長河中的那些曾經喧囂於狼煙峯火中的諸侯將相、為那些曾經紛擾於後宮恩怨的絕代佳人。思緒萬千,卻久不能語,內裏情感的藴積溯逆於脣齒之間卻無力開啟。想來,確實如此,情到深處若似無。

《史記》於五十餘萬字中記錄了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所記錄的朝代更迭、人物命運許多亦輕輕帶過。所以此貼説是《史記》,其中有不少人物命運還是參見了我之前所看的《東周列國志》。

如同一百個人能看出一百個哈姆雷特,《史記》之於讀者的亦是感悟萬千,統領者從中學到駕馭臣民之法,臣子從中學到了為臣為官之道,而如我等俗人卻格外的關注起穿行於史書中的歷代女子。

《史記》之於我如同在一件浸滲着血腥之氣的錦帛中悽然的尋着了一兩朵曾經怒放的驚豔。

司馬遷所處的封建時代,女人只當是男人的一件附屬品,擁有着並可以隨意處置着。所以全書中多處可見對女性的血腥發配。申該用自已的兩個女兒為落魄帝王楚靈王殉葬,吳起為圖報國絕然斬髮妻,趙公子平原君為買士心揮劍斬美姬等等等等在其中不勝枚舉,女人只是男人一件物品,生或死,只是男人揮手之間。

這些亦不能責難於司馬遷,他只是歷史的臨摹者,我所以怨恨他在於他對漢武的評價,那便是他真實的想法。漢武帝賜死了每一個為他生兒育女的嬪妃,有人不解問漢武帝,漢武説:古往今來,國家之所以出現混亂,多為皇帝年幼而母親年壯。

司馬遷對此殘暴行徑的評價尤讓我心寒,把他的古文用我的白話翻一下:這(漢武殺妃的行為)難道不是聖賢明主應該做的嗎?漢武昭著顯明的遠見卓識,為後代深謀遠慮,的確不是那些見識淺薄的愚儒們所能瞭解的,其諡號為武,的確不是浪得虛名。

《史記》中所能提及的女子多數命運多舛,紅顏薄命者更如同秋風落葉,不及細數。

但《史記》中也難得的存在着一兩個讓司馬遷另眼相看的女人,桃花夫人息媯以及當土壚賣酒的性情女子卓文君。

對於息媯雖然最終沒有逃脱得了香消的宿命,但也算是司馬遷難得用正面的筆調加以臨摹一個異類。

或許受了前輩的這種思維定式,王維才能寫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的痴情和絕決。

《史記》中真正得到了司馬遷歡心的女子只有卓文君,這種不加修鉓的喜歡,讓我不禁猜想,從年代來分析,或許司馬遷與卓文君曾於某年某月某日於的某個街頭裏巷擦身而過,司馬遷無意識的再回首便註定了《史記》中的難得的驚豔,文君的率性才情或許也曾讓司馬遷魂牽夢縈,呵呵,胡亂猜測一番,才子佳人攜手泛舟的淡泊生活向來總能愉悦人心,留連不已。

文卓的結局是美好的,與司馬相如攜手終老,讓我不禁想起《詩經桃夭》中的幾句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家其家人”。

一個女子“灼灼其華”的初嫁,“有蕡其實”的成熟持家,“其葉蓁蓁”的多子多孫,雖然俗了,可也透了,這才是女人因循輪迴的道路。

當所有的榮華富貴過眼煙雲般散去,命運張開掌心公佈最後的答案,也許所有的人都寧願沒有顯赫嬌媚的容顏,只要能免去當世的苦楚,後世的嘲弄,大家都寧願自已做個不起眼的普通人吧!

史記讀後感9

往往,有的人只要有一點成就便翹尾巴,還沒考試,就像得了100分似的。誰能做到絲毫不炫耀呢?

世上確實有這樣一個人——李廣。

李廣是西漢抗擊匈奴的大將軍,但他絲毫沒有拿“將軍”這個頭銜來耀武揚威。他不善言談,卻有一顆忠誠、樸實的心。他與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對他充滿愛戴。

拿李廣當鏡子,照一照我們身邊的人,我發現他們無比渺小。張明一過到95分就炫耀,李剛天天顯擺他那名牌衣服……這些人,我只能用一個鄙視的眼神看他們。他們以為自己擁有一切,但是他們沒有真正的財富。看人不能看表面,要看他的思想。

史記讀後感10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總是沒能實現。這次,有機會寫一篇,真稱得上盡訴心之所想。

從神話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隸制的夏朝;從遷都至殷的商朝中興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年;從五國爭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戰的戰國;從統一中國的秦朝到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三千年曲折的中國古代歷史,《史記》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得更加精彩。不僅是我,凡是讀過《史記》的人都會對它的情節念念不忘。

當然《史記》的魅力不僅在它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在那些鮮為人知卻被它一一記錄下的故事。

人們只瞭解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卻不知他一生過着流蕩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們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卻不知他晚年貪圖美色;人們只認識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卻不知陷害公子扶蘇,與趙高同流合污的李斯;人們只認識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卻不知他曾經受過牢獄之災。我們對於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們的一面,卻不知另一面。但這卻被《史記》記下了,我們應感謝它,感謝它使我們全面瞭解了歷史人物。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書中所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那種忍辱負重、頑強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經》;孔子終生困頓,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完成了《國語》;孫臏斷了雙腿,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秦國拘禁,寫下了《説難》、《孤憤》;就連《史記》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受過宮刑,但他寫下了《史記》這部歷史和文學鉅著。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史記》使我知人詳細,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種高貴的精神。它確實是本好書,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