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讀後感【熱】

來源:文書谷 2.3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記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史記故事》讀後感【熱】

《史記故事》讀後感1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從五帝到絲綢之路,從大禹治水到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完成了這部大著作:《史記》。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至極,每一個故事明白一個道理,《史記》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殘暴的昏君——紂,人人得而誅之。更有昏庸無能的周幽王,還有許多人被司馬遷描繪的淋漓盡致,有卧薪嚐膽的勾踐,百戰百勝的韓信,一生流離漂泊的孔子,也有自刎烏江而死的項羽,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講了許多故事,讓我從中受益。

我最喜歡讀項羽本紀,他豪氣仗義,在安陽奪師,僅用八千子弟兵便把九路秦兵打得落花流水,久戰久勝,只因在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死劉邦,而被劉邦逼到烏江自刎,我真替他感到惋惜,一代將軍壯志未酬。

我更為周武王滅商紂而叫好,紂王居功自傲、窮奢極欲,天下百姓叫苦連天,西伯侯勵精圖治,暗暗儲備力量,最後在紂王眾叛親離的時候,將商紂取而代之。

司馬遷吃盡苦頭,編著了史記,讓我深刻了解了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歷史的悠久文化。我知道了要以德服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接近你,反之,就會有人離你遠去,我最佩服的是韓信,機智勇猛,會忍。我就應向他學習”忍“,我以前一點小事就暴躁起來,如果我會忍的話就不會亂髮脾氣了,只可惜韓信被小心眼的劉邦害死了。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悟出每個故事的真理,讓我自己也成為故事裏的英雄人物。

《史記故事》讀後感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向成功的要訣。英國哲學家培根曾在《論學問》一文中説道:“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分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説,有些書只要讀讀它的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分書應當全讀、細讀、勤讀”因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穎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史記》應該屬於不多的那一種,當可全讀、勤讀且用心去讀。

讀了《史記》我發現:許多成語、典故、膾炙人口的古人軼事原來都出於《史記》。如皇帝的傳説,一笑千金的故事,完璧歸趙,將相和的典故等。至於“明禮”的起源,《史記》説,禮是由人產生的。人生來就有慾望,慾望得不到滿足,那麼就不能沒有怨恨,怨恨到沒有分寸限度時就爭鬥,有了爭鬥就混亂了。古代聖賢厭惡這種混亂的場面,因此制定禮儀用來調養人的慾望,滿足人的要求,使人的慾望不在企圖佔有物質方面,物質也不因為滿足了慾望而顯得缺少,物質和慾望二者相互協調才能長久共享,這就是禮產生的緣由。《史記》説,音樂是人的心理活動,聲音是音樂的形象,文采節奏是聲音的修飾。致力學習音樂用來陶冶心性,那麼平易,正直,慈愛,誠實的情操就會油然而生。

太陽底下無新事。當代正在發生的事,有幾件在古代沒有發生過呢?幾千年來,國家的興衰治亂,人民的悲歡離合,朝代的更迭變換,文化的興廢傳承,不知演變了多少次。如果你想具有一雙慧眼,把世界看得更透一些。我勸你還是多讀一些歷史知識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3

《史記故事》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記故事 》這本書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其中《五帝的故事》是我最喜歡讀的。虞舜舜帝是我最喜歡的皇帝。他胸懷寬廣,總是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哪像我,一看到好東西就像佔為己有。他會和周圍的鄰居分享好東西:成熟的高粱,辛辛苦苦捕捉來的、活蹦亂跳的小魚,還有稻穀,米飯……但是,和我們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食物多數是用高科技製成,得來全不費工夫,有好的,肯定自己獨吞!而那時,一切糧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看着成熟的糧食,心裏總有一番成就感,喜滋滋的。堯帝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虞舜,虞舜並沒有因為她們是公主就寵慣她們;而是像民女一樣讓她們拜見公公婆婆。他的後母一家(他的後母,弟弟象和親生父親)知道虞舜有這麼多的金銀財寶和兩個美若天仙的妻子,十分嫉妒。他們讓虞舜去修屋頂,自己卻在下面放火,妄想燒死虞舜。可虞舜靈機一動,他雙手舉着兩頂寬大的斗笠,像雄鷹一般輕輕跳下。斗笠充滿着風,虞舜毫髮未損。家人們又讓他去挖井,虞舜自己在挖通道。待家人把井口填上,想活埋了虞舜時,他不慌不忙的從通道里出來。讓人佩服他的機警過人的同時,更加敬佩他的寬宏大量。

舜帝登基之後,仍然對父母恭恭敬敬,一點也沒有天子的嬌寵,後來還讓弟弟象做了有鼻地方的諸侯。

虞舜一心為國,最後在巡視南方的途中累死了。人們十分敬仰虞舜的孝行,把他埋在九嶷山上,築起高大的陵墓,以示懷念。

我想,我們要像虞舜學習,做一個一心為國、胸懷寬廣的人!

《史記故事》讀後感4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的心血創作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中國上古傳説中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是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產生了影響,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司馬遷的筆下,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他們有自己獨特鮮明的個性。那些平淡簡潔的語言,卻讓人讀起來彷彿置身於其間。

走進《史記故事》,那些王侯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躍然在紙上。有的聖明賢德,有的殘暴不仁,有的英勇無畏,有的昏庸無能……堯舜的開啟聖得,商紂王的酒池肉林,殘酷刑罰,周厲王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楚漢雙雄的風起雲湧,廉瀾的將相和,很多很多,讓人走在歷史的長河中,彷彿看見了司馬遷在奮筆疾書。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祖先的智慧,祖先的創造,祖先的無私奉獻。我們中華民族能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私精神的照耀。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做人要從小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制定奮鬥目標,為將來做好優良基礎。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會很容易跟着司馬遷的思緒,為那些熱淚盈眶的悲劇英雄感動,又為那些貪圖便宜的小人憤慨。

困難與挑戰給人挫折,卻能讓人奮進,而保守雖暫時保身,但卻會讓人墮落淘汰。所以我們遇到挫折,就要做一隻勇於同風暴拼搏的雄鷹,展翅高飛。

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看到風雨時候的陽光

《史記故事》讀後感5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許多多的書,其中有一本書像墨水一樣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抹也抹不掉,這本書的名字叫《史記故事》。我現在給你講一講其中一篇我最喜歡的那個故事吧!

《鄧通吮瘡固寵》這故事講漢文帝身邊有一位寵臣叫鄧通,鄧通沒有一個本事,卻善於拍馬屁,阿諛奉承。漢文帝非常喜歡他,常去他家做客。一天,漢文帝讓術土鄧通看相,發現鄧通以後會餓死街頭。漢文帝馬上給他一座山和錢。一天,漢文帝的痔瘡發作了治不了,鄧通馬上對漢文帝的爛瘡吸,不一會兒就好了,漢文帝很感謝,漢文帝的太子自己不敢吸又發現漢文帝很寵他就懷恨在心。漢文帝去世後,太子上任的第一命令是把鄧通的財物收了餓死街頭。其實,我的生活曾發生過和它類似的事,一天去二樓玩,發現有個小朋友的玩具掉在髒水裏,他旁邊的朋友怕髒不想去撿,我看到就馬上把玩具撿了起來要給他時,他旁邊的朋友卻説我把玩具弄髒還想偷走就馬上從我手上搶走給他朋友。還記得一次,我的同學送我一支他朋友送給他的筆,我開心的拿走了。過了一會兒,送我同學筆的人還沒搞清楚來龍去脈就認為是我偷他同學筆,馬上搶了過去還説告老師聽説我偷筆。後來我同學跟他説了是他送我的。他還是生氣的説我不對。

世界上發生的事太多,如果因為別人受寵,自己又誤會別人還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不怕髒,而你又怕髒,不敢去做能幫助別人的事,就懷恨在別人身上。這樣的人沒人品、沒道德、沒善良之心。在生活中我要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用善良之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不要用小心眼去對別人。

《史記故事》讀後感6

《史記故事》是由《史記》中記載的一些事件改編而成,總共有59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歷史悠久,大多都和古代戰爭有關,還有很多歷史名人,如黃帝、大禹、姜太公、孫武、扁鵲、商鞅、屈原,等等。當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的時候,覺得很有收穫,特別是原作者司馬遷身殘志堅,堅持寫作的精神讓我十分欽佩和尊敬,一些歷史故事也讓人很受教育和啟發,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卧薪嚐膽》和《將相和》。

《卧薪嚐膽》講的是越王被吳王打敗後,為了能夠重振旗鼓,忍辱負重,積極備戰的故事,最後打敗了吳王,成了春秋時代最後一任霸主。從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要被一時的失敗打倒,一蹶不振,而是要從中汲取教訓,認真改正,便於下一次重新取得進步。我記得有一次,我剛從汕頭轉到深圳讀書,對英語一竅不通,第一次英語單詞聽寫100分我才得了10分,但是我沒有放棄,努力努力再努力,英語成績逐漸提高,得了好幾次100分。

還有,《將相和》講的是趙國大將廉頗不服藺相如,藺相如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最後兩人重新和好,同心協力輔佐趙國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要團結,就像我們班裏,有些同學總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有個別同學沒有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要團結,每個同學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力量,為班級爭光,五班一定會超過其他班。

讀《史記故事》這本書,我好像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到古代的世界裏去遨遊,認識了古代的很多人物,瞭解人物特點,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讀後感7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記》。這幾天,我找到了《史記》的簡縮版,認真地閲讀了一遍。

《史記故事》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謹承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記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讓我認識了不少名人以及他們的功過。如:神農氏嘗百草、周武王滅紂、田單火牛破燕軍、愚蠢的秦二世等等。他們的功值得我們學習,過則讓我們警醒,提醒後來的人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這些故事寫得十分優美,其中,一些故事還有着詩句呢!如:荊軻刺秦前太子丹辭別荊軻時的詩句: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日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這樣的詩句,至今讀來,仍令人心中頓生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離別之情。

這本書還讓我瞭解到了不少神話傳説。如:炎帝是女人、蚩尤是外星人等,這些雖然是傳説,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通過《史記》記載下來後,千百年來,人們傳頌不已。中華民族的祖先的千秋功績也就為我們後人所銘記。

説到這兒,我已經解開了以前的疑問: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其實,司馬遷是讓後來的人瞭解以前古代的文明,瞭解中華民族的偉大,瞭解古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他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記述歷史事實,而且還希望後來的人們能總結前人的優秀成果,吸取歷史的教訓。

《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過去的許多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讀了《史記故事》,真可説:“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史記故事》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得第一章——五帝的故事。

這章主要講了五帝;炎帝、黃帝、唐堯、虞舜、大禹的故事。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是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完善的文字符號系統,人們記述歷史都是靠口頭相傳,炎帝和黃帝的神奇故事就是人們一代又一代口頭相傳下來的。

其中,我最喜歡炎帝了。炎帝不但聰明伶俐,而且充滿愛心,關心人們的生活,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部落裏的人也關心他尊重他,並推選他為首領。

一天,炎帝看見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着什麼,他過去一看,原來是些細小的植物種子。他拾起幾顆種子放在嘴裏咀嚼,味道甘甜可口。炎帝想:”既然小鳥能靠這種子活下去,人為什麼不能用它來充飢呢?“於是,他把這些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裏?——這就是我們現在吃到的小米。為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都尊稱他為神農氏。神農氏為了幫助人們獲取更多的食物,又開始遠涉高山大河,遍嘗各種植物,這就是人們所説的”神農嘗百草“。他發現許多植物中,有很多是可以食用的,有的甚至有治病的功能。他在嘗百草中多次吃了有毒的植物,幸虧及時找到解藥,才掙脱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訴人們這些草不能吃,提醒人們注意。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神農氏為了人們的利益,歷盡艱辛,不辭勞苦,並因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永遠受到後人的敬仰。

當然,其他四位也都是好皇帝:軒轅黃帝平息了戰亂,統一了天下,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唐堯關心百姓疾苦,選賢任能,勤勞國事;虞舜仁義賢明,謙和有禮;大禹為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都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精神永世長存。讀了他們的故事,我為有這樣的祖先而自豪,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史記故事》讀後感9

看着微微發黃的紙,嗅着沁人心脾的書香,我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千年前的周朝,認識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周公

當時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就駕崩了,繼承王位的周成王尚且年幼,朝野動盪。武王的弟弟周公毅然挺身而出,代替成王行使天子的職權。可這一舉動引起了他人的猜疑,認為周公要篡位。於是紂王后代野心勃勃地聯合了一羣不明真相的人,要起兵造反。周公忍辱負重,誠懇地向大臣們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贏得了大臣們的信任,齊心協力輔助成王,同時調集兵馬,歷時三年多,平息了叛亂。為防後患,周公還將商朝的貴族貶為平民。

這時,你是不是想為周公叫好?能頂住各方壓力,還能瞻前顧後,目光長遠,把叛亂消滅於萌芽狀態。外患解決了,周公又會如何面對王位權力的巨大誘惑呢?懷着這個疑問,我繼續閲讀《史記故事》。

在周成王二十歲,有了治國的能力的時候,周公沒有眷戀權力帶來的快感,為周成王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親手將權力交還給了周成王。

這時,你會不會覺得周公有點傻?唾手可得的王位不要,始終潔身自好,恪守承諾,難怪周公為世人所敬仰!就如我們的班長——老師的一把手,在班裏的地位很高,可是他就在風光無限好的時候辭職,把班長之位拱手讓給了他認為比自己更有才的更能管理好班級的人。這,不和周公一樣嗎?這種博大的胸懷,為大局盡心盡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書香仍在四溢,窗外景色依舊,我沉浸在《史記故事》裏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中,有禮賢下士的齊桓公,有大義滅親的陳桓公,有卧薪嚐膽的勾踐,有機智勇敢的甘羅,有公正無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儀休……他們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在精彩的故事情節中無法自拔。

《史記故事》讀後感10

孫臏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人,號稱“兵學亞聖”,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但是他的一生命運坎坷,由於自己的才華被同門師兄弟龐涓所嫉妒,被龐涓陷害挖掉膝蓋骨,失去了雙腳。我想,此時的孫臏除了身體的疼痛,更嚴重的是心靈的創傷。但是一個無法站立的人,卻能夠在戰場上指揮億萬大軍,成為了傑出的軍事家,依靠的是他堅強的毅力和足智多謀的才華。

在這篇故事中,讓我領略到了孫臏兵法戰略的厲害。比如“賽馬”,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和對方的上等馬比;用上等馬和對方的中等馬比;用中等馬和對方的下等馬比,這樣一來,田忌就只有第一輪迴輸了比賽,其他兩個輪迴必勝,最終輕鬆的取得了勝利。還有著名的“圍魏救趙”,孫臏説:“想把一團亂的東西解開,不能東拉西扯;在一旁勸架,也不能勸着勸着就摻合進去。避實就虛,出其不意,一旦形式產生變化,問題自然就會解決。”最終田忌將軍採取了孫臏的戰略,利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一定派出的是精鋭部隊,而留在國內的是老弱病殘的推理,沒有直接出兵去救趙國,而是攻打魏國老巢,魏國的精鋭部隊聽到這一消息,立馬打道回府救自己的國家。這樣一來,既解了趙國被圍攻的危機,又讓魏國疲於奔命,一舉兩得。從這些戰略中,足以看出來孫臏是一位足智多謀,精通兵法的軍師。最後的“馬陵之戰”,孫臏依舊利用高超的計謀將陷害自己的仇敵龐涓一舉殲滅,萬箭復仇。

作者最後寫到,當太史公司馬遷遭受宮刑時,不願意苟活在世,是孫臏這類人物的故事激勵了他,讓他勇敢地活下來,最後完成了《史記》的寫作。

讀完這篇故事我有兩點感受很深刻:一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一定不要放棄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二是《史記》真的很有趣,書中不僅僅可以學到許多才智超人戰略故事,還有故事人物的許多優良品質值得我去學習。

《史記故事》讀後感11

不以規矩,何成方圓?

——《史記故事》讀後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史記故事》就記載了許多祖先的故事。

書中有運用智謀而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有胸懷大志的陳勝和吳廣,有為了安定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還有擁有三寸不爛之舌,可以舌定乾坤的張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武練兵》這篇故事。孫武善於練兵,吳王闔閭為了試其才能,故意選撥了108位宮女,讓他練兵。孫武將宮女排成兩隊,挑了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但在孫武發佈號令時,宮女們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又重複了一遍“軍令不可違”,宮女們依然只顧嬉笑。孫武下令斬首隊長,吳王聞訊,急忙求情,但是孫武説:“吳王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練習,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治理她們。隊長沒帶好頭,必須按照軍規處置。”處置完隊長後,孫武回到場地再行令訓練時,竟無一人懈怠取鬧。吳王雖然痛失兩位美人,但卻發現孫武確實是個軍事奇才,很快便重用了他。

是啊,軍令鐵律是勝利的保障。而今,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為了追求自己舒服、自由,就可以無拘無束呢?在學校裏,有需要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規;在班級裏,人人要自覺遵守班級公約。如果有人違反校紀班規,調皮搗亂,就要接受教育。不然,小到一個學校,大至整個社會,不就亂套了?

用規則來看護文明校園,用規則來守護和諧社會,這正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無規矩,不成方圓。”

21世紀,中國已經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這是全中國人的驕傲。我想:這輝煌的成果背後,難道不是所有航天人員在嚴守規則嗎?聽老師説神舟飛船的艙門,連一根頭髮絲的誤差都不能有,我非常震驚!我自豪,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我自豪,我們更有勇於創新的新時代建設者。

《史記故事》讀後感12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閲讀是一種汲取,而寫作就是一種訴説。閲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要想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盡最大可能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增加課外閲讀量。王子豪同學從小就喜歡上了閲讀。在低年級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讀繪本開始慢慢的,相繼讀了《十萬個為什麼》、《昆蟲記》、《狼王夢》、《海底兩萬裏》、《祕密花園》、《我要精彩》、《史記故事》、《神祕島》……每讀完一本書,王子豪同學都會寫一些小隨筆,一定做到有感有悟,內容的透徹,文筆的流暢,足夠讓你流連。只有有了足夠的閲讀積累與儲備,才能在寫作上,學以致用,遊刃有餘。真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也加入到讀書行列,每晚都會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子閲讀。在今後閲讀中要有所選擇、甄別,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讓精神境界獲得淨化,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得以活躍,詞彙極致豐富。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五常仁德一小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小明星、書香家庭、讀書推薦、讀後感演講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閲讀習慣,鍛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學校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閲讀空間和展示機會,有更多的孩子在書海中收穫着、成長着!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在家裏父母也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更好地增強孩子的閲讀能力,又讓父母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增進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閲讀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書,有《八十天環遊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史記故事》,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則是《史記故事》。《史記》被魯迅譽為”史記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既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它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逼真的歷史場景——硝煙瀰漫的戰場、繁榮昌盛的唐朝,也讓我看到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項羽、劉邦、廉頗、藺相如……這些故事扣人心絃,看得我心情跌宕起伏,有時心曠神怡、有時神情緊張、有時無可奈何……

《史記》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鴻門宴“。談到楚漢之爭,最出名的不外是鴻門宴,”鴻門宴“説的是項羽、劉邦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獨霸天下的心,因此舉辦了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著名的”鴻門宴“。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得知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站着喝完了,項羽又問能不能再喝,樊噲説,臣連死都不怕,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説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乘機一走了之。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劉邦的圓滑柔韌、張良的機智沉着、項羽的坦直粗率、樊噲的忠誠勇猛、范增的果斷急躁。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增加了我的知識,還對我的寫作有着莫大的幫助。讀書真好!

《史記故事》讀後感14

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認真細緻的讀了《史記》一書。它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編本,原作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這本書內容很豐富,裏面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名人故事。通過看炎帝、黃帝的故事,我終於明白了“炎黃子孫”的真正含義,讓我忍不住崇敬他們;我也知道了堯、舜、禹的傳説,對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戰國七雄”指的是什麼——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個國家,他們之間頻繁的戰爭,讓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我還知道商湯、勾踐、蘇秦、孫臏、張儀、張良、秦始皇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足智多謀、有的英雄善戰、有的博學多才、也有的殘暴無良。我最喜歡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博學多才、見聞廣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堅持正義,有一顆愛國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這本書,真的還想再看一遍。這本書大大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通過看《史記》我也能講幾個歷史故事了,而且對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這本書,我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更多的理解,歷史實在是博大精深,以後我還要看原著的《史記》,更要看其他有關歷史的書,從而來豐富和提升自己。

《史記故事》讀後感15

我家的這本《史記》是1998年5月1日我從第17屆北京特價書市上買回來的,算來在我家“睡”了近10年了,因為我從來沒有當作“書”讀它,只是當作工具書查資料了。如果不是這次學校組織的“家庭閲讀”比賽,真不知它還會“睡”多久呢。當兒子拿回“家庭閲讀情況統計表”時,我們為讀什麼書進行了討論。説實在話,家裏的書不能算太少,沒有上萬的話,幾千冊還是有的,但兒子感興趣的他都讀過不知多少遍了,再説,既然是家庭閲讀,總得是適合孩子和大人共同閲讀的書、共同提高才行呀!於是,從書櫃的文學類圖書中,我們最終選擇了《史記》。

《史記》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宏篇,共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次閲讀中,感受最深的是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是失敗的大英雄,只可惜“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如果少年項羽能苦心研讀多一些兵書,恐怕他就不僅僅是一個失敗的大英雄了,也許中國的歷史會為之而重寫。李清照有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種豪情讓古今讀史人感動。但少年朋友應該反思一下,項羽從小很有志向,見秦始皇帝過江,竟説“彼可取而代也”,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項羽沒有為實現這一志向而努力增長自己本事的毅力!

項羽也許算是天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天才也許會有天助,但天助不如自助,因為上天最終沒有能夠幫助項羽。只有自己立下志向,並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理想才能變為現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