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世家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2.26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世家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史記世家讀後感5篇

史記世家讀後感1

陳涉,一個出身牖甕的英雄,一個卑微的傭耕者。你曾在繁重的耕作中發出不甘受人奴役的吶喊------苟富貴,勿相忘。你在輟耕太息時向世人表白自己的凌雲壯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你久壓在心頭的怒火終於有了發泄的機會,使你的鴻鵠志向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你審時度勢,勇謀兼備,於是給後人留下了一段“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傳奇神話。你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等高直呼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千古絕唱。那呼聲驚天地泣鬼神,震撼着每一個戍卒的心靈,於是一個個投入到你闊大的胸懷。

你們斬草為木揭竿而起,你的壯舉石破天驚,打破了沉寂的歷史天空,粉碎了嬴政千世萬世的痴想,是你用自己的義舉印證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經典至理。

你見識非凡,對天下洞若觀火,你身先士卒披堅執鋭,衝向伐無道誅暴秦勇士的'最前列。你沉着指揮運籌帷幄,大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敵人聞風喪膽棄城而逃。你讓歷史出現了一個奇蹟:張楚,一個農民的政權。是你撼動了大秦殘暴統治的根基,是你讓暴秦的傾國大廈風雨飄搖。

陳勝,“苟富貴,勿相忘”的那句誓言還回蕩在窮哥們耳畔時,你卻信誓旦旦。那是無窮的富貴讓它淡化,是富麗堂皇讓它褪色,於是你拿起棄信背誓的刺刀直插敵人心臟的同時,也將自己刺於朋友的口碑之下。這樣,你的前途變得黯淡陰晦,結局變得悲壯慘烈,最後自己環眼倒豎無奈而倒,只給自己鑄就了180多天的輝煌。但你生髮出的革命火種卻熊熊燃起,是你給楚霸王,漢高祖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是你鋪就了他們前進的道路。後人景仰你,崇拜你,這樣你的英名和等身的歷史功績入主世家永載史冊。

陳勝,是你“死國可乎”的愛國情懷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為正義而前赴後繼,所以歷史才變得搖曳多姿。張角、黃巢、宋江……不正是你的化身嗎?是你的壯舉證明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你向那些稱孤道寡的皇帝敲響了歷史的警鐘,他們才變得居安思危。這樣中國歷史才出現了“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之類的輝煌。然而你卻無緣品味自己留給後人的巨大財富,只能含笑於九天之上,長眠於黃泉之下!

史記世家讀後感2

在國小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中,我認識了許多中外名人:鄭和、海倫凱勒、阿炳……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編寫了52萬餘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我讀這篇課文時,司馬遷留給我的印象是:好學。他從小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山下呼嘯而去,聽着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讀完這句話,我彷彿看見了司馬遷吃力地搬椅子,坐在父老鄉親們旁邊聽故事,忘記了約定和夥伴放紙鳶,忘記了幫媽媽幹農活,忘記了老師一步一步教我們,我又瞭解了司馬遷的.一個優點:堅持。他當年因冤枉受到了酷刑,家裏沒有錢,只好每天受刑罰,但他是一個修史的官員,要完成父親臨終的遺囑:替父親完成平生想要的史書。所以在飽受刑罰、悲憤交加的情況下,還是出色完成了《史記》。

那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司馬遷的哪些精神呢?

第一,學會剋制自己。有些人啊,受不了一點責備,甚至是自己有錯而被責備都會生氣,但是司馬遷呢,他為李陵將軍辯護而説出直言,結果是自己因冤枉受刑,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忍辱負重,剋制自己心中的憤恨,堅持在獄中寫書,這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不能因為一時的責備而泄氣,只有剋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業。

第二,學會堅持。我就是不能這樣的,寫作文時總會堅持不下來,想快點結束,所以寫一篇作文就要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要學習司馬遷,用十三年的時間完成一本書,況且他是在監獄中惡劣環境下書寫而成。對照我們如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們對學習上的困難有什麼不能堅持呢?

第三,學會打基礎司馬遷從小就聽父老鄉親講英雄的故事,在青年時期努力讀書,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為今後的寫書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我們今天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學好知識,打好基礎,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我讀完這篇文章,懂得了許多,也學習了許多,要做一個為了理想而忍辱負重,勤奮堅持的人。

史記世家讀後感3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並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鑑》,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並不體現最高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於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説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世家讀後感4

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國經過數代人的經營,到了秦始皇時代,終於制六合,吞八荒,吞併六國,統一天下。本以為是曠古鑠今,傳承萬世的基業,卻在一個“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的陳勝的首先發難之下,一潰而終至亡國。

史家們(包括司馬遷)分析秦的亡國,都説是因為秦政過於暴苛,而沒有順應形勢,施行仁政。是啊,民眾們經過了那麼多年的戰亂,其實心裏是盼望着能夠過上沒有戰爭的日子,享受和平的安定。估計秦始皇是因為慣性的問題,沒能及時的剎住車,又或者是他天生有暴力傾向,根本從意識人就沒有想過要剎車,他延續着他的暴政,説不定更加暴虐。他活着的時候,由於他足夠的強大,人們還沒敢有太大的反抗,等他身死,篡位而立的胡亥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全局。陳涉就是在一次明知左右都是死的情況下,冒險而借扶蘇的名義自立為王,帶頭起來反抗秦朝的。

陳勝從小就有鴻鵠之志,他在起兵的時候,就用了一句口號“將相王候寧有種乎!”,充分體現了他的心志,也完全挑起了起義民眾的雄心。他們採用了“魚腹丹書”這種老調卻屢試不爽的辦法,讓自己成功的登上王位,一呼而百喏,登時全國各地到處都起兵開始造反了。

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是農民起義,但我認為這隻能説明他在起義的時候的身份是農民,他的實質的目的一是為了解當時的困境,二是為了貪求富貴。所以,當他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他就被迎面而來的富貴衝昏了頭腦,開始享受並誇耀起來。他有一個從前一起耕地的朋友,當時陳涉説了一句“苟富貴,毋相忘”,朋友還嘲笑他醜小鴨想變白天鵝。此時陳涉真的.富貴了,當王了,他就跑來求見,好不容易見到後,看到陳涉現在的生活是如此富麗堂皇,在一種羨慕、嫉妒的情緒下,開始到處散播陳涉以前貧窮時的舊事,結果陳涉將他殺了,也斷絕了與故舊知交的來往。然後陳涉又任命了一些官吏,專門來督察部下的過失,以苛刻的手段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許多將領也不再依附他了。陳涉後來之所以失敗,原因大多在此。

陳涉稱王總共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可是他卻是一支星星火種,終於引發了燎原之勢。而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它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

史記世家讀後感5

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過去看前面相關篇目的內容,比如説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後來又説到孔子在魯國的經歷,於是又回去把“魯周公世家”瀏覽了一遍。這一篇通篇看來,總體感覺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説是鬱郁不得志,四處漂泊如喪家之犬;在學術上卻是逐漸精深逐漸博大終於積累弟子三千,書成春秋經典。

孔子為人謙恭好禮,有些過分好禮了,所以齊國晏嬰建議齊景公不用他,確實他不適合齊國的施政方針。要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得臉厚、心狠、手辣,得見機行事善於權變,看樣子孔子不具備這些特質,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關於禮的理論,並不適合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實用啊。再説他臉皮也太薄了,與南子見了一面,回來被學生“不悦”,就急得發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不必這麼緊張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後期是有所醒悟了,會權變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沒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稱道的,還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編寫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確是中國千年文化中經典中的經典,他教育學生的種種言論,讓我在這裏評價一句正確都覺得不夠貼切不夠資格,因為孔子的思想已經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每一箇中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養,我們其實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來衡量現實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對孔子思想進行評論。

關於孔子的思想是一個太博大的話題,以我笨拙的筆墨無法寫出其中萬一,只是覺得很奇怪的是:一個説出那麼多經典的對的話的人,為什麼不能做對的事,讓他能夠在當世得償所願施展才華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讓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