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弟子規》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弟子規》有感(集錦15篇)

讀《弟子規》有感1

誦讀中華經典,能讓我們意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能讓我們得到民族文化的滋養。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平等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還有多餘的精力,就學習有益的知識。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告訴我們不要讓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憂慮。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讓自己的德行受到損害,讓父母蒙受恥辱。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告訴我們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

“話説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訴我們話説得多,不如説的少。只説該説的話,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説奸詐取巧的話。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訴我們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反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告訴我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奸佞小人會乘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最終導致真個人生的失敗。

弟子規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習有益的知識、要孝敬父母、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和不肯親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穫很大。

讀《弟子規》有感2

暑假裏,我按照老師的推薦,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學習了國學文章《弟子規》,雖然還有一些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通過自己的理解,明白了很多道理。

“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第一段。教育,首先是教做人,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現在我們雖然也有品德課,卻只是背書、考試,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我們還是應該要多多學習做人的道理。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説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主要告訴我們對於父母的呼喚,我們要及時答應,對於父母的吩咐,不能遲遲不去行動。

如此良句,還有很多很多,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3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弟子規,聖人訓……”一遍遍誦讀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諄諄教誨,一遍遍體會《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藴藏着的哲理,我認真的實踐着書中的任何一個字。領悟到了文中許多的深刻道理。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兒子,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現在再回想一下,我真的意識到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後,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做一名優秀的學生。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點燃心中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讀《弟子規》有感4

《弟子規》裏有這麼一個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天下大亂,有一個小孩帶着老母親逃難,她們逃到深山裏,看見前面有一所破廟,她讓老母親先到破廟裏面去休息,她出去找野菜給母親充飢。等她採到野菜時,突然衝出三個強盜,把她抓走。三個強盜説:“我們要吃你。”小孩説:“求求你們放了我,我家有一個老母親,我要把野菜給老母親吃,然後我一定回來。”強盜們被感動了,放了他。小孩子回去,給老母親煮了野菜。他就回到強盜身邊。強盜們説:“原來天下還有這樣的人啊,以後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生活。”

我的感想是:誠實守信和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孝順父母的人。一個人只有誠實守信了,他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我們要孝順父母,如果不孝順父母就對不起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讀《弟子規》有感5

“你怎麼這麼懶啊?”

“又去哪瘋了?”

我坐在電腦前,心煩意亂地聽着這和鍋碗瓢盆混雜的此起彼伏的嘮叨。媽媽,您老消停會吧!“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在老師的領讀下,一字一句,整齊有序。讀罷,老師若有所圖的看着我們,“讀了這麼久,有什麼啟發嗎?”“自然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嘍!”老師點點頭,“發自肺腑嗎?”那位同學不作聲了。鈴聲響了,我卻還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媽媽,做事幹淨利落的樂天派,對於子女,她善於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親一樣的是---愛嘮叨。“上輩子,你是我的冤家麼?”這是她的口頭禪。

回到家,扔下書包,坐到沙發上,盯着正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樂乎的媽媽,“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還是電視沒電了?”我不語,看着刺冷的水一次次從媽媽的手上流過,看那紅彤彤的手,又看着淨白的碗碟,一向沒留意過媽媽的我,不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從口袋裏取出一副手套,“不貴,別説我亂花錢了。”我不敢抬頭望媽媽的臉,只是聽得:“等會把雞蛋吃了,你近來一直鬧冷,這會好點。”媽媽走出廚房。我端起那碗熱乎乎的酒雞蛋,記起了前幾日我一直鬧説冷,可卻被媽媽記在了心上,為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馬宅村,買回了土雞蛋。記起了老師説的話:“為了父母,我們做了些什麼?”

媽媽的闌尾炎那幾天,奶奶特地從鄉下上來照料,爸爸則整日奔波於工作和醫院。那幾天,我總是往醫院跑,課也落下不少,媽媽心疼我們,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學回家後,自顧自看起了電視。到了6點,天漸漸暗了下來,這才想起了躺在樓上的媽媽。上了樓,媽媽正扶着牆,艱難地想要下牀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媽媽的手,扶着她坐下。“你被老師留了嗎?我擔心你,打你們老師的電話,説你早走了。”我低了頭,“作業太多了,我在樓下做作業。”我支支吾吾地説。媽媽終於沒再問下去。

早上,媽媽早早起了牀,揮動着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兒給買的。”我看着,淚水便淌了下來。

我從書架上鄭重的拿起《弟子規》,大聲讀了起來。

讀《弟子規》有感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邊是個“孝”,右邊是個“反文”,中國傳統的講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麼?從孝開始。以孝為根本,通過孝,培育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同時,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樹立了對傳統的尊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眼中的孝道越來越淡薄,而名利和權益已快佔盡了人的整個身心,無論是新聞頻道還是幫忙頻道,子不孝的報道越來越頻繁,為什麼這種社會醜聞會層出不窮地被拋頭露面?究竟是親情冷淡了,還是現在的年親人都忘了本?

讀了錢文忠的那句“教育教什麼?從孝開始。以孝為本,通過孝,培育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之後,我忽然頓悟到了子不孝的根源在哪裏。爸爸媽媽把孩子像寶貝般的捧在手心裏呵護,而不教育他們的寶貝捧着他的父母有多麼艱辛?孩子理所當然地從父母那裏得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愛。爸爸媽媽滿面笑容地把這份愛推向孩子,孩子又怎麼可能懂得這份愛背後的沉重,他從你那裏只學會了接受,而你並沒有告訴他在接受愛的同時也要回饋愛呀?

傳統的啟蒙讀物強調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而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啟蒙讀物越來越多,但是有幾本把孝搬到了書面上?競爭激烈的社會,父母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智育”上,有幾個父母知道把時間擠給“德育”一點?現在來埋怨子女的不孝,為什麼不反思當初沒有在最好的教育時機把“孝’傳給孩子?

父母們,請給予孩子正確的愛,莫讓他長大後成為被指責的對象啊!

讀《弟子規》有感7

今天張老師讓我們回家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爸爸給我講了這句話的意思,他的第一句是,爸爸媽媽叫我的時候,得答應得快一點,不能慢慢吞吞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媽媽爸爸命令我去幹事的時候,不能偷懶,行動要快速而且不能偷偷溜走。我痛痛快快的讀完了。我不光讀了這句話,我還多讀了好幾句呢。

媽媽説:“説到容易,做到難。”我覺得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這些要求。

讀《弟子規》有感8

暑假中,我在老師推薦下,讀了一本名為《弟子規》的書,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為人處事也是有許多規則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規》一書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為人之道。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曾經,我總以為像《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書,全是小孩子看的,總覺得有些幼稚,自從看了內容之後,才覺得我曾經的想法是多麼可笑,多麼無知呀!

《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窮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人生在世,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從小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之後又教了我們“孝道”。

曾經,我是一個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經常與父母鬥嘴,經常跟父母打冷戰,經常回家不叫“爸爸媽媽”,也不問好,經常讓父母操心,總是抱着他們有一天會老還得靠我養他們的心態,總是認為他們養我是應該的,總認為他們很煩很囉嗦,總是埋怨自己家為什麼沒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條件,總是責怪,總是埋怨,可是當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我錯了,真的錯了,母親十月懷胎生我,然後養我,真的不容易,與他們鬥嘴,打冷戰,他們該有多傷心呀;回家不問好,他們應該有些失望吧?這時我又想起了母親曾説過的一番話:你要好好讀書,以後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養我,只希望你以後能過得幸福……寫到這裏,眼淚早已像斷了線的珍珠,一顆顆的從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裏……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所在的家庭,當然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百萬富翁還是貧民,所以我們不能埋怨父母,家裏不富裕,那麼就需要好好學習;因為父母給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朋友,學習《弟子規》吧?它不僅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更可以使我們學會“什麼是孝道”。

讀《弟子規》有感9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我從小就喜歡背的一本書,名叫《弟子規》。以前我很小,不知道書裏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已經能領會其中深意了。它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記得最深刻的兩句話是“父母命,行勿懶”和“出必告,反必面”。記得二年級時的一天,媽媽説了很多遍讓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為家住六樓,所以我不想去。媽媽很生氣,她説:“知道‘父母命,行勿懶’是什麼意思嗎?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應該幫媽媽做點什麼?”就這樣,我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後媽媽還表揚了我。漸漸地,我會主動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媽媽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記得還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剛做完作業,想出去玩又擔心媽媽不同意,於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沒有回家吃飯,直到下午肚子餓的時候才回家,到家後被媽媽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媽媽説:“出門時一定要告訴父母什麼時候回來,你這樣做對嗎?害得媽媽在家擔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現在,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先想一想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而這也是《弟子規》教會我的。

讀《弟子規》有感10

武亦姝這個名字,突然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被刷屏。

她不是什麼大牌明星,只是上海復旦附中的一名16歲高中女生。在央視一套播出的文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這位小姑娘表現出色,憑藉強勁實力和淡定心態,強勢攻擂北大女博士陳更,成功成為當期擂主。一票觀眾被她的才情折服,感歎她滿足了大家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現代版的李清照。看完這個節目,讓我不自覺想帶着孩子背古詩詞了。

再次翻閲《弟子規》,走近它,輕輕吟誦它,深深領悟它,我感到對自己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作為一個子女、一名教師,我們擔負着孝敬父母、教育學生的重任。水有源,木有本,父母恩情比海深。孔子也曾説: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烏鴉尚能反哺,何況身為萬物靈長的人呢?感念父母的恩德就要從孝開始。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以此為標準反思自己的行為。要知道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時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因為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孝的另一個方面,我認為還要照顧好自己,時刻關懷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我們的生活。關心家人,關注自己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得到恆久的幸福。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着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

作為生活中的一份子,太多的時候,我們對身邊的人事物多了些不滿與挑剔而少了些恭敬與感恩。也許,別人做的對與不對不那麼重要,自己做的對不對才最為重要。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弟子規》教會我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都要保持恭敬的態度。人生漫漫數十載,一路走來,有太多的人給我們以幫助和鼓勵,我們要時時帶着恭敬之心對他們表示感謝,把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當做貴人來對待,這樣人才不會那麼自私,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和怨言,才會活得開心,我們人生的道路也才會走的.更遠、走的更穩。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便是對待工作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説,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麼御人之術。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並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誦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作為教師,是給孩子們種下一棵善的種子,而不是是思想的禁錮,這就要把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和發揚科學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讀《弟子規》有感11

讀了《弟子規》後,我覺得最喜歡、最認同的一句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它的理解是:長輩沒有坐下的時候,幼小不應該坐下;長輩坐下的時候,長輩允許幼小坐下的時候才能坐下。背了《弟子規》我漸漸地想在生活中也要表現出像《弟子規》裏所説的一樣去行動。所以,我決定回到老家的時候,在眾多親人們面前表現出“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我這樣做的話,肯定能得到長輩們的稱讚、表揚。

有一天,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去姑姑的水廠裏看狗狗,那裏的狗狗五顏六色,非常可愛。我看完狗狗坐着姑姑的摩托車到了她家裏,姑丈在睡覺,我和姑姑輕輕地走到了客廳,姑姑坐了下來,但是我還沒有坐,等姑姑叫我坐下的時候我才坐下,接着,姑姑非常奇怪,她問我,你為啥叫你坐你才坐呢?我繪聲繪色地對姑姑説:“弟子規裏有一條叫做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姑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我長大了,懂得尊敬長輩了。

讀《弟子規》有感12

《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的規範,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程和輔修的一門課。首先,它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要做到小心謹慎,言語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讓我頗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規》中談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裏要善事父母。善事,一個是心,一個是待。心,即是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顧父母。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做到孝。我們要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教我們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個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喪父,母親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無依無靠。他的祖母見他實在可憐,於是就撫養了他,祖孫倆相依為命。李密長大後學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還得到了逵和榮的舉薦。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體弱多病。除了李密,再無人能夠照顧他的祖母。於是,李密推辭了逵和榮的舉薦。一心一意照顧祖母。李密向我們展示了孝的偉大。

今有孟佩傑孝母親。孟佩傑是20xx年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孟佩傑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五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由養母劉芳英照顧。三年後養母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從此,孟佩傑擔起了家中的重任。20xx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數百公里外的山西師範大學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着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親。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孟佩傑向我們展示了孝的偉大。

孝還體現在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回答,不能遲緩。現在有些孩子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就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這種行為就是對父母的不孝。父母親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因為父母親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沒有體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佈置的事情的話,這種行為也是對父母的不孝。父母難免會老去,會離開我們。在父母去世後三年中,我們要做到守喪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親會難過哭泣,會哀思父母親的養育之恩。對待去世的父母親,就好像他們還在世一般,時時刻刻感受到他們還在身邊,並沒有離我們而且。

我們要學會孝,要學會感恩父母。《弟子規》中也談及了很多關於孝順父母的詩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承地接受。作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温暖,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依靠;長大了,父母也老了,我們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漢文帝劉恆就有替父母嘗藥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父母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孟子曾説過“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由此可見,孝順父母多麼的重要。愛自己的父母,別讓他們對我們的付出付諸東流,別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我們要時刻記住,“百善孝為先”。

讀《弟子規》有感13

讀了《弟子規》第五頁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這是什麼意思?

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繼續往下看,我看見了註釋:“父母叫你,就應該趕快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這樣第一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是關鍵在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做?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為爸爸媽媽是生我養我的人呀!我的血管裏,流的不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愛!換句話説,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們生活在不同的身體裏罷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麼我自己讓自己做的事,我還會偷懶嗎?所以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於是,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當作自己去看待,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將充滿愛,充滿孝。

讀《弟子規》有感14

今天中午在家小憩,無意間看見了擺在書架上的《弟子規》。仔細地翻看了一遍。雖未領會其精髓,但也受益匪淺。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弟子規》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弟子規》短短千餘字,內容頗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並傳承。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牀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温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牀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説話要恰到好處,該説的就説,不該説的絕對不説,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縱觀《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即“孝”與“信”,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為我們留下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為先,以信立身,就像吹進一陣輕風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人讀罷這千餘字的文章,感慨萬千,在當前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應該有怎樣的道德情操。所以我們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熱愛祖國、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為最大的“孝”,以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業務知識,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幹好本職工作為最大的“信”。要認認真真地學習,老老實實地做人,乾乾淨淨地幹事,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和意識,爭做合格黨員、優秀黨員。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為哈密公路養護工作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政工科的工作人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增強服務意識。在完成本職工作同時,增強為領導服務、為科室服務、為一線職工服務的意識。我要努力提高服務能力。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高低,與服務質量、服務業績息息相關。水平高,就能在服務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如果能力不強,眼高手低,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政工科工作紛繁複雜,對業務人員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在工作既要懂得黨的方針政策,還有精通本職工作,只有通過實踐的磨鍊和砥礪,才能不斷提升思想水平、知識素養,更好地為單位服務。

讀《弟子規》有感15

《弟子規》這本書 ,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與父母,長輩,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和睦相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弟子規》的每一句話,都落實在了行動上,落實到了每件事情上。都是具體而細微的,不是所謂的空話。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冬天先鑽到父母的被窩中暖和後,再讓父母去睡,夏天,先拿扇子把父母的草蓆扇涼快,再讓父母睡。我們為人子弟的,是不是也應該處處為父母着想呢?可是,當今社會,不乏“小太陽式”的家庭,孩子不僅不幫家人幹活,還被家人寵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重要的是,在稍有不滿意的情況下,他們還會亂髮脾氣,和家長頂嘴。更別説去如何孝順了。我們要學會如何與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相處,更學會寬容,忍讓,不做家中的“小太陽”。

與孝子黃香相比,我做得還不夠。父母只要斥責我幾句,我就會和父母賭氣,大聲説上幾句氣話,父母就不説話了…….想到這兒,我真是後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遵守的規則有很多,比如:過馬路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不亂開電器開關。我們要把這些規則落實到行動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父母不放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