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1.9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後感(集錦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剛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一位我喜愛的老師,每天早上我都會搖頭晃腦地讀着她的“弟子規,聖人訓”的話語,雖然,我還不明白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喜歡!

時間長了,我對她的話有了一點理解,同時我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平時吃飯的時候,我總是不等家人一起吃飯,只要飯菜端到飯桌上,我拿起筷子,就去夾端上飯桌上自己歡吃菜,然後捧着飯菜去看電視。在家裏,我對家裏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呼小叫,還亂摔東西;和外人接觸,我卻像只小綿羊,不敢大聲説話。自從讀了老師的話以後,我知道以前那樣做太沒有禮貌了,自那時起,我能大聲和別人説話了,還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了。吃飯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飯桌前,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他們拿起筷子以後我才拿筷子吃飯。吃完飯後還主動説:“我吃好了”。有時,媽媽如果給我先盛飯,我就對媽媽説不應該先給我盛飯,應該先給爺爺奶奶盛,媽媽問我是誰教你這麼聽話,是不是老師教的?我就自豪地説:“除了老師教我之外,還有一位老師。”於是我就背起“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全家人聽了都笑着説;“寶寶懂事了。”從此,我就決定以後都要聽這位老師的話。

我漸漸長大了,也漸漸能夠讀懂老師的話了,我每做一些事情時都會想到老師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出家門時,我都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我的老師告訴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車時,每當我看到老年人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給他讓座,因為老師對我説:“長者立,幼勿坐”;每當在學校時,每當我玩得很瘋狂時,她就會耳邊提醒我“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了小時候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就不會有所作為。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懂事,變得慧智,她就是我喜愛的老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2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知道了父母叫我們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但是,我在生活中,這些我都沒做到。

生活中,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願,總是問:“咋了?”有一次,媽媽真急了,一下子吼起來:“不會好好説話嗎?”我連忙説:“會、會。”又是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鹽,我想看電視,就説:“你不會去買呀!”媽媽一聽我這話,一下子發起火來:“怎麼了啊!現在去買個鹽,你都不去買了,啊!”我一聽,知道自己理虧,連忙去買。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做一個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3

我相信大家對《弟子規》並不陌生,可是它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朋友們,請允許我把我與它的故事給你慢慢道來。

記得,我第一次與《弟子規》的親密接觸,是在三年級上學期的課外閲讀課。李老師對《弟子規》這本書很是情有獨鍾,老師説過,學習《弟子規》關鍵是要領會書中的道德規範、處世準則,以指引人生航船。只要我們深刻領悟書中要義,我們就不會在驚濤駭浪中觸礁,就不會在艱難跋涉中迷途——天呀!好厲害的樣子!時至今日,我仍然最期待李老師上的課外書閲讀課,覺得他深奧的言語背後必有深意。李老師的多次“慫恿”下,我竟能把《弟子規》一字不落的背誦下來。

每當我打開《弟子規》總序開篇——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李老師抑揚頓挫的解説言語和嚴肅的形象,總會在我腦海浮現。我終於理解李老師當時的解説,“總序開篇”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

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我發現在學校的文化長廊,或品讀或徜徉都是一種人生的享受。琳琅滿目的古籍今典和沁人心脾的書香,讓人彷彿置身於與先賢古哲交談的文化盛宴……為什麼千年前的《弟子規》對今人仍有如此重要意義?我想就像李老師説的那樣吧——它是堅強的,是不屈的`。它的意義是讓人們難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個人都應具有的。它的美麗,是世人共睹的。

讀書是有力量的,讀一本好書如同得知心的朋友讓人循循向善,讀一本經典則能開闢人生境界,讓人踏地頂天無愧於世。感謝李老師的“慫恿”讓我在浩瀚的書海中,發現並愛上屬於自己的美麗一角。我將以《弟子規》為範——我的老師,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領着我走向成功。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我現在已經全部會背誦了,也領悟了意思,例如: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他的意思是,稱讚別人的美德,也是一種美德;別人聽到你這樣稱讚他,就會愈加勉勵自己。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他的意思是,張揚別人的惡行,説別人的壞話,也是一種惡行;一味的痛恨別人,就會招來禍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他的.意思是,好友之間相互規勸,力盡善行,雙方的品德都會有所虧損。我以後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弟子規》讀後感5

入校兩年來,學校一直非常注重關於《弟子規》的學習,不久前,我還和媽媽一起去了瀋陽參加了春播行動——遼寧省弟子規培訓會現場。隨着自己的不斷學習,我對弟子規中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弟子規是對聖人孔子教育弟子言、行、舉、止的總結,也是為人的道德規範,今天,我只想談談我對首孝悌的理解。首孝悌則分為孝和悌,孝就是孝順,是為人子女的規範,一個不尊重孝道的`人,無論他的地位有多高,都不會受人尊重,當前社會中有許多名人都對孝道説過自己的見解。比如曾經有一位美國記者問過比爾蓋茨:“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是什麼?”比爾蓋茨回答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順。”

而表達孝道從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我們有很多同學在家經常和父母吵架,有的同學因為嫌父母嘮叨,所以經常不回家,不打電話,其實這些都是有違孝道的,弟子規中曾經説過,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反必面。意思就是説,父母的教誨我們應當耐心聽完,出行回家的時候都應當和父母説一下,出門在外,也應該時刻掛念着父母,這樣才是子女應該做的才是孝道。

悌既是指,兄弟之間,師生之間,長幼之間相處的道理。兄弟之間應和睦相處,做兄長的應該身先士卒,對弟弟關愛、友好,做弟弟的應該尊重兄長。即使兄弟之間出現矛盾,也不應該波及親人。

做學生應該尊重師長,不頂撞老師,上課是不應打斷老師講話,即使有問題也應該等老師説完再提出問題,學生應以勤儉為準則,不應奢侈浪費。長幼之間應該相互尊重,晚輩不應直呼長輩姓名,吃飯、乘車、走路都應該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後,吃飯時長輩先吃晚輩才能吃,乘車時應讓長輩或年幼的先坐,走路時應讓長輩走在前面,長輩站着的時候晚輩不應自己坐着,説話時眼神應該看着對方。

通過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很多事理。

《弟子規》讀後感6

老師今天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讓我們背弟子規,我背的那幾句弟子規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着兩句話的意思是,別人相勸你們兩個人的品德就都提高了,相反,如果你看見別人犯錯你不管,那麼你們兩個的.品德都會降低。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你付出和收入的意思你一定要懂,你要貢獻得多,收穫的少。

這使我受益匪淺,我以後要好好的學習弟子規,多學知識,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中“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己”意思大概是自己不願意的東西,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人在考慮自身的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要忽略了他人的存在。

生活中有人不願意別人給自己取綽號,認為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但他們卻偏偏給別人取綽號,還大言不慚地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生活中有人不願別人開口説髒話罵自己,認為這是素質低下的表現,但他們對別人卻是髒話不絕於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在此我也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面對生活中諸如此類問題,該怎樣去解決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如看見不好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而不願諸如此類的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需要我們處處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考慮。設身處地地考慮到他人,這就如同在嚴寒中誰都會需要一堆炭火來驅趕寒冷一樣。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其實很簡單。就拿掃地這一很小的事例來説吧,沒有人願意去幹那些又髒又累的重活,那又該留給誰去做呢?因此必然會有人會考慮到這一點,會主動去幹那些重活,這就是為他人着想的簡單事例。做到處處為他人考慮,就要從掃地這一小事類推到其他的事上,如取綽號,説髒話;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取綽號,也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説髒話。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需要在為他人考慮到的時候,不要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如果這樣,一者別人不願接受,二者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人們常拿“強扭的瓜兒不甜”,這句俗話來説婚姻的自由,想必也是這個道理。別人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沒必要去接受別人的強制。拿農村的老話來説就是“摁着牛頭喝不着水”反而會使牛產生牴觸的情緒,這又是何苦呢?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事必定不會有好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並不是什麼條條的大道理,但是做起來真的有點不易。只有不只以自己為中心,考慮他人的感受,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弟子規》讀後感8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句話都會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們來理解,如:父母呼,應勿緩,它對應的故事就是《陶母退魚》。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拒收金子的揚震》中的楊震,這個章節中的'楊震他多才多藝,被人稱為“關西孔子”。他不貪財好色,別人給他金子也不要,他是個品德十分高尚的人。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追根問底的戴震》。戴震幼時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問題要問個明白才行,老師被他問煩了,便把《説文解字》和一些字典給他看,他三年後便掌握了這些內容。後來他竟把最難懂的《十三經》也弄懂了。

戴震的這種貴精專不貴博,與其知而皆非真,不若知而為真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來學習

《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為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着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弟子規》讀後感10

我今天背弟子規。前面背得很通順,可是,到後面有一頁把我給攔住了。我背了一會兒,終於背會了。我姐的比較簡單的一頁:“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一頁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沒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亂髮言。沒有聽到事情的根據就不要亂傳。”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我以後一定要將他牢記於心,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兩句話辦一切事情。

《弟子規》讀後感11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們應感恩老師,因為老師打開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濃濃的師愛一直伴隨左右。

要感恩國家,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裏。一個對國家、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才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後感13

讀完<<弟子規>>後,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它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的規範。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誠實守信。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要儘量去準備,父母所不喜歡的東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壞習慣)。每次放學回家,都不主動寫作業,都要爸爸媽媽催個兩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時間觀念,把時間一點點的`浪費了。我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做一個讓爸媽值得讚許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4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穫。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麼瘦了這麼多,我好心痛啊。”媽媽回答:“我這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我想:媽媽一定餓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幹什麼去,這麼晚了。”我説:“去買吃的。”當我把吃的送給媽媽時,媽媽什麼也沒説,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彷彿聽到《弟子規》對我説: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你可真棒!

《弟子規》讀後感15

時間如流水,一晃大半個學期都過去了。孩子的弟子規也背誦了一大半,即將進入尾聲。猶記得,開篇的“弟子規,聖人訓.......”,因為朗朗上口,孩子記得特別快。可到了後面,越來越難,越來越拗口,還有很多生僻字,有的我都不認識。通常都是我先讀一遍,然後教孩子讀。接着,給他講解意思,然後再附上一個小故事,這樣加強他的.記憶,最後我和孩子都背會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這一段孩子不僅熟讀成誦,還落實到了行動。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優良品質的最佳讀物。它使我和孩子受益匪淺,讓孩子改變良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