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三字經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2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翻一翻任何一本國學經典,先哲的智慧無不令我們讚歎、敬仰。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慢慢地生根、發芽。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已經讓我開始接觸《三字經》了。那時的我還很懵懂,既不知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的意義,也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內涵。只知道它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背誦。直到現在,當我再次翻開《三字經》,細細品讀。感受着文化的魅力,沐浴着文化的甘露,我受益匪淺,懂得許多。

讓我感觸最多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的意思是“東漢時有個人叫黃香,在他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得温暖,好讓父親睡起來時感到暖和。每一個孝敬父母的人,都應該學習和效仿。”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慚愧。平常,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讓我做些小事我也不情願。

就拿前幾天來説吧,晚上快要吃飯時,媽媽叫我去拿一下碗筷。我當時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哪裏願意離開呢?媽媽只好自己起身去拿了碗筷。看了黃香的故事,我感覺羞愧萬分,無地自容。我們每每談到父母,都説要孝敬父母。可實際上,一些人還總是讓給父母增加負擔、讓父母操心。與古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父母為了我們不辭辛勞,付出了太多太多。黃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儘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從我們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曾經三次搬家,為的是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母親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孟子能夠通曉古今、學識淵博,和孟母的嚴格是分不開的,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一讀到這裏,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不僅給我一個單獨的房間,讓我安靜地學習,還給我買了寫字枱、枱燈,努力改善我的學習環境,可是我總是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習總是不認真。讀了這段話後,我才明白父母為了我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謂操碎了心。父母對我的期望如此之大,我怎麼能不好好學習呢?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倫。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人勤奮好學、無時無刻都渴望知識的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在努力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

爾小生,宜立志。”告訴了我學習的好處無窮,更加堅定了我學習的決心。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也警示我們: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事業有成;但只顧貪玩,遊手好閒、不求上進,浪費了大好時光,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將來一定會追悔莫及。

中華文化,經歷了無數滄海桑田,挺過了無數風風雨雨。作為新世紀的中華少年,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代表——國學經典,讓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成為世界的潮流,傲然屹立於世界之巔。

三字經讀後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户曉。這裏面藴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小時候,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經》,簡直可以説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可是雖會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幾天,我又找來這本書,細細的讀了起來。讀完後,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終於明白了古人為什麼説讀了三字經,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於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是洛陽人。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接着讀下去。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孫敬和蘇秦他們不用別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讓我想起一件事,頓時感到十分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作業,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書桌上的計算器。我為了趕快寫完作業,提心吊膽地拿起爸爸的計算器,可是轉念一想,我現在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按老師的要求去列豎式。聽到小夥伴們在外面玩耍的歡笑聲,我忍不住了,飛快的算起來。寫完後,我把爸爸的計算器又放回原處。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我的作業全做對了。我很高興,同時心裏又有幾分説不出的感覺。我的耳邊似乎迴響起老師的聲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怕説謊騙人。學會了騙,會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沒有用的人……”我欺騙了老師,更欺騙了自己。我為了貪快,為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錯誤。於是,我勇敢的向老師承認了錯誤。

讀了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我羞紅了臉。他們不用別人監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計算機完成作業。十年苦讀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孫敬和蘇秦的刻苦為他們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他們日後的成功也正是憑藉這這些深厚的積累。所以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一定要像孫敬和蘇秦學習,自己監督自己。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鬆。《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蒙學著作。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已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學生現在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列寧説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温席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樑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讀後感4

初會《三字經》,是剛入國小時的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踏入校園不久的孩童,哪裏懂得那些文字後藴藏的深厚哲理,不過是面對學校佈置下的經典誦讀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所以,雖是記得個滾瓜爛熟,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博得老師的一兩句表揚也就滿足了。

再讀《三字經》,依然是不得已而為之。開始本以為只要會背就行,心中還暗自雀躍了一番,默默感謝了荷花池國小的啟蒙教育,幫我省卻了再次背誦的時間。可老師接下來需要理解的要求讓我長歎一聲,不得不無奈的又拾起這部當初讓自己頭痛至極的奇文怪字。可是,畢竟是年長了七歲,隨着時間的流淌,我的人生閲歷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對古文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加之是在假期,時間上更為充裕,重拾這部著作,不必如同當年那般囫圇吞棗。細細品味後,我開始漸漸明白當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領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對《三字經》所下的定義。這看似一個個短小精煉的語句,卻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義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各個領域的思想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開學之後,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師的指引下又讀《三字經》,更是有了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收穫。讀《三字經》,方知孔孟之練達睿智,歷史之廣博豐富,中華文化之深奧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上帝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成為璞玉的機會,可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是社會不公嗎?是先天註定的嗎?不,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我們墮落、頹廢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學會付出努力。像播種一般,只有灑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來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今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時光,不努力學習,卻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為自己的懶惰尋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麼將來你註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願意為自己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一定會苦盡甘來,上帝定會賜予你變為璞玉的機會。我們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今天的你定不會錯失成為美玉的機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們從小就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是作為“人”所必須遵從的準則。父母給予了我們至深至純的愛,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絆着他們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孝順父母,不心懷感恩。想想今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為藉口,理直氣壯地頂撞父母,與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又有多少人不斷為自己找尋藉口,想着日後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為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淚,錯過了才道惋惜。

都説不同的年齡段讀《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名著會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讀《三字經》也是如此吧。或許,再過十年,或是更久以後,我回頭再來翻閲這幼兒時期開始的啟蒙教育讀本,從中得到的感悟又會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箇中國人的珍貴遺產,它易讀、易記、易理解。《三字經》裏面包含了自然常識、歷史故事、道理常規。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會了我們要勤奮學習。

裏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們必須得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時候,父母、老師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就是説人在小時候,性格本來是善良的,他們的性格十分相近,長大後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性格便相差甚遠。這就説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親人的悉心教導,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軌。這些都是教育的功勞,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經》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論理道德。謙讓就是這數不勝數的道德中的一種。只有四歲的孔融懂得讓梨,知道自己的歲數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這就是一種美德。比如黃香温席的故事就流傳千古,婦孺皆知,每個人都被黃香的孝順感動了。

《三字經》中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歷史裏出現的國家有:夏、商、周、秦、楚、齊、燕、趙、魏等國家,這些國家中,出現了許多賢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條,雖然在五千年的歷史上有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煬帝——楊廣。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顧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開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恥的,惡人有惡報,最終,隋朝毀在了他的手裏,是他把父親建立起來的隋朝斷送了。有一位賢明的君主在治理國家,這個國家有朝一日一定會興起。但是國家如果國家由昏君接手,這個國家就處於逐漸衰敗的狀態,最後滅亡。這就是國家為什麼有興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敍述完後,接着就是那些勤學苦讀的人。孫康、車胤他們倆一個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一個是靠螢火蟲的光亮來讀書,他們雖然家貧,但是他們人窮志不窮,這就是那些勤奮讀書的人共同的特點,他們能如此的勤奮刻苦裏我敬佩!

講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選一句語句來鞏固鞏固,比如説:曰仁義,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穩。就是説仁義理智信這五常是不允許混亂的。書中説仁義禮智信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但在現代社會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我們要有禮貌,做新時代的少年。

《三字經》裏面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學好《三字經》長大後為祖國儘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經讀後感6

初會《三字經》,是剛入國小時的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踏入校園不久的孩童,哪裏懂得那些文字後藴藏的深厚哲理,但是是應對學校佈置下的經典誦讀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因此,雖是記得個滾瓜爛熟,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博得老師的一兩句表揚也就滿足了。

再讀《三字經》,依然是不得已而為之。開始本以為只要會背就行,心中還暗自雀躍了一番,默默感謝了荷花池國小的啟蒙教育,幫我省卻了再次背誦的時刻。可老師接下來需要明白的要求讓我長歎一聲,不得不無奈的又拾起這部當初讓自己頭痛至極的奇文怪字。但是,畢竟是年長了七歲,隨着時刻的流淌,我的人生閲歷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對古文字也有了必須的明白潛質,再加之是在假期,時刻上更為充裕,重拾這部著作,不必如同當年那般囫圇吞棗。細細品味後,我開始漸漸明白當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領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對《三字經》所下的定義。這看似一個個短小精煉的語句,卻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義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各個領域的思想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開學之後,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師的指引下又讀《三字經》,更是有了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收穫。讀《三字經》,方知孔孟之練達睿智,歷史之廣博豐富,中華文化之深奧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上帝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成為璞玉的機會,但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是社會不公嗎?是先天註定的嗎?不,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我們墮落、頹廢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務必得學會付出發奮。像播種一般,只有灑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來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這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時光,不發奮學習,卻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為自己的懶惰尋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麼將來你註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願意為自己的明天發奮付出,那你必須會苦盡甘來,上帝定會賜予你變為璞玉的機會。我們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堅信這天的你定不會錯失成為美玉的機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們從小就就應學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是作為“人”所務必遵從的準則。父母給予了我們至深至純的愛,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絆着他們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孝順父母,不心懷感恩。想想這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為藉口,理直氣壯地頂撞父母,與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又有多少人不斷為自己找尋藉口,想着日後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為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吧,不好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淚,錯過了才道惋惜。

都説不一樣的年齡段讀《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名著會有不一樣的感慨,我想,讀《三字經》也是如此吧。或許,再過十年,或是更久以後,我回頭再來翻閲這幼兒時期開始的啟蒙教育讀本,從中得到的感悟又會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經讀後感7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爸爸媽媽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爸爸媽媽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老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我的老爸老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老爸老媽的一點一滴。為了我,老爸老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我,老爸老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我,老爸老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老媽的懷抱就哭鬧,老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就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老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但是老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老媽,捂着老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老爸老媽就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老爸老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老爸老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老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老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爸爸媽媽,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讀後感8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得到很多啟示,懂得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蚊子趕跑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為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就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但是媽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讀後感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户曉。這裏面藴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小時候,就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經》,簡直可以説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可是雖會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幾天,我又找來這本書,細細的讀了起來。讀完後,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終於明白了古人為什麼説讀了三字經,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於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是洛陽人。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着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孫敬和蘇秦他們不用別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讓我想起一件事,頓時感到十分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作業,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書桌上的計算器。我為了趕快寫完作業,提心吊膽地拿起爸爸的計算器,可是轉念一想,我現在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按老師的要求去列豎式。聽到小夥伴們在外面玩耍的歡笑聲,我忍不住了,飛快的算起來。寫完後,我把爸爸的計算器又放回原處。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我的作業全做對了。我很高興,同時心裏又有幾分説不出的感覺。我的耳邊似乎迴響起老師的聲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就怕説謊騙人。學會了騙,就會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沒有用的人……”我欺騙了老師,更欺騙了自己。我為了貪快,為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錯誤。於是,我勇敢的向老師承認了錯誤。

讀了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我羞紅了臉。他們不用別人監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計算機完成作業。十年苦讀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孫敬和蘇秦的刻苦為他們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他們日後的成功也正是憑藉這這些深厚的積累。所以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一定要像孫敬和蘇秦學習,自己監督自己。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鬆。《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10

近期,實驗國小一年級開展得“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讀書節活動正如火如荼得進行着,《三字經》誦讀比賽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三字經讀後感。為營造良好得讀書氛圍,學校還積極提倡親子共同閲讀,旨在“讓閲讀融入生活,讓閲讀伴隨人生,讓閲讀綻放生命得光彩”。

《三字經》是燦爛得中華文化得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圖文並茂得方法,以大量發人深省得典故、故事和形象生動得畫面,闡述了豐富深刻得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得,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得,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得,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得,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得,可以説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得諸多方面。

孩子閲讀《三字經》過程,也就是提高認識,陶冶情操得過程。作為家長得我,在引導孩子誦讀《三字經》上也有深刻得認識。感受最深刻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蠶可吐絲,為人類造福;蜂也可釀蜜,為人類做事。身為學生得孩子,不懂得自己應盡得本分,又怎麼去實現自己得人生價值呢?

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幼不學,老何為”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就問,多讀書,讀好書。知識就是力量,滿腹經綸,一身才智才能有為,才能為社會、為人類多作貢獻。萬丈高樓平地起,國小生在我們得學業得征途上是打基礎得階段,我們一定要為茁壯成長,進入社會有所作為打好堅實得基礎。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是玉就得雕琢,是人才也得磨練,那怎麼磨練呢?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積累知識,不然長大後就不能成大器。

“頭懸樑、錐刺股”,則告誡我們學習要刻苦,要珍惜學校、家庭、社會給我們提供得良好得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讀後感《三字經讀後感》。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整天不愁吃不愁穿,要珍惜時間,學習也無須“頭懸樑、錐刺股”,但也不能沉迷於電視、遊戲,應珍重少年時,不負雲和月。

而“讀史者,考實錄”告訴我們學習要認真,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我們應該一絲不苟,字不懂就翻字典,記不清拿不準就多翻書。總之學習要認真,掌握知識要牢固,不能囫圇吞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孩子一開始讀這些得時候,字難認,不好讀,典故又不懂,感覺枯燥乏味,後來讀得多了,漸漸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越來越喜歡讀《三字經》了,高興得時候還與我進行思想交流與誦讀比賽,現在《三字經》已成了我們得良師益友了。

願所有得孩子都能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汲取知識,傳承美德,樹立良行,做一個快樂得讀書人。

三字經讀後感11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教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十分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我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那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就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可是媽媽一向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明白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教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