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五十六章的文章

《老子校釋》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謙之案:傅、範本“不言”、“不知”下並有“也”字。河上公、王弼諸本及理惑論、文選魏都賦、運命論兩注引均無二“也”字。輔行記三引同,惟“者”作“則”。莊子天道篇:“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北...
《南史》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杜僧明周文育(子寶安)侯瑱侯安都歐陽頠(子紇)黃法〈奭鬥〉淳于量章昭達吳明徹(裴子烈)杜僧明,字弘照,廣陵臨澤人也。形貌眇小,而有膽氣,善騎射。樑大同中,盧安興為廣州刺史、南江督護,僧明與兄天合、及周文育併為安興所啟,請...
《老子校釋》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謙之案:皇侃論語學而義疏引作“重為輕根,靜為躁本”,“根”“本”對文、義亦優。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嚴可均曰:“是以君子”,河上、王弼作“是以聖人”謙之案:韓非解老作“君子”,磻溪、樓正、高翿、傅...
《老子校釋》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嚴可均曰:“我大”,王弼作“我道大”。“不肖”,各本上有“似”字,下“故不肖”亦然。羅振玉曰:敦煌辛本“謂”作“以”。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無“道”字。“不肖”,敦煌辛本“肖”作...
《金史》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三師三公尚書省六部都元帥府樞密院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撫司勸農使司司農司三司國史院翰林學士院審官院太常寺金自景祖始建官屬,統諸部以專征伐,嶷然自為一國。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故太祖以都勃極烈嗣位,太宗以諳版...
《老子校釋》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乃“糞”之別構。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種也。”疑老子...
《老子校釋》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謙之案:範本“脆...
《老子校釋》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羅振玉曰:敦煌本“十”作“什”,下同。馬敍倫曰:説文無“塗”“途”二字,蓋“徒”即“塗”“途”本字也。莊子至樂篇“食於道徒”,即道塗也。此“徒”字蓋如字讀。謙之案:“出生入死”,呂...
《老子校釋》第六十八章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嚴可均曰:“古之善為士者”,各本無“古之”。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句首均有“古之”二字。武內義雄曰:敦、遂、景三本句首有“古之”二字,王弼本亦然。謙之案:諸王本均無“古之”二字,惟明和刻老子王注...
《老子校釋》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亨小鮮。羅振玉曰:“亨”,王本作“烹”,與景福本同。釋文出“烹”,注:“不當加‘火’。”則王本原作“亨”,今改正。景龍本、敦煌本均作“亨”,御注本、敦煌庚本作“享”。又“鮮”,敦煌辛本作“腥”,注:“河上作‘鮮’...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衞志二○國服上古之人,網罟禽獸,食肉衣皮,以儷鹿韋掩前後,謂之鞸。然後夏葛冬裘之制興焉。周公陳王業,《七月》之詩,至於一日於貉,三月條桑,八月載績,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轉居薦草之間,去邃古之風猶未遠也。太祖仲父述瀾...
《老子校釋》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謙之案:範本“兵”下有“者”字,傅、範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竑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知...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説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
《老子校釋》第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嚴可均曰:“翕之”,河上作“□之”,王弼作“□之”,簡文作“歙之”,又作“給”。“必故”,各本作“必固”,下三句皆然。謙之案:作“翕”是也。傅、範皆作“翕”。範曰:“翕,歛也,合也,聚也。王弼同古本。”是王本...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
《老子校釋》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人醇醇;嚴可均曰:“其人醇醇”,各本作“其民”,御注、王弼、高翿作“淳淳”。羅振玉曰:景龍、敦煌、景福三本均作“□□”。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醇醇”作“蠢蠢”。謙之案:河上公作“醇醇”,意林引作“??”。柰...
《老子校釋》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捝“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
《老子校釋》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嚴可均曰:“非以明人”,各本作“明民”。羅振玉曰:敦煌辛、壬本“之”均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愚”作“娛”。謙之案:遂州、趙志堅本“明”亦作“人”,羅卷壬本“愚”作“遇”,又...
《老子校釋》第七十六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嚴可均曰:“人生之”,?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兩“也”字,下二句同。敦煌辛本“堅”作“剛”。謙之案:諸河、王本、傅本均有...
《老子校釋》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姚鼐曰...
《老子校釋》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謙之案:傅本“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範本無“之”字,河上公、王弼無“者”“之”“也”三字。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並同此石。此雲“赤子”,案漢書賈誼傳劉奉世注曰:“嬰兒體色赤,故曰赤子耳。”毒□...
《老子校釋》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謂得道之君也。”則“善為士者”,當作“善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釋之。“上”與“士”形似而誤耳。謙之案:俞説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當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
《老子校釋》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
《南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陳宗室諸王○永修侯擬遂興侯詳宜黃侯慧紀衡陽獻王昌(子伯信)南康愍王曇朗(子方泰方慶)文帝諸子宣帝諸子後主諸子永修侯擬,字公正,陳武帝之疏屬也。少孤貧,質直強記。武帝南征交阯,擬從焉。樑紹泰二年,除員外散騎常侍、明...
《老子校釋》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謙之案:羅卷、範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後漢書馮衍傳注引亦有“也”字。“奧”字,説文:“□,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出“奧”、“懊”、“墺”、“隩”四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奧”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