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陶淵明《九日閒居》

來源:文書谷 2.03W

九日閒居

詩詞賞析:陶淵明《九日閒居》

魏晉:陶淵明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譯文

我閒居無事,頗喜“重九”這個節名。秋菊滿園,想喝酒但沒有酒可喝,獨自空對着秋菊叢,因寫下此詩以寄託懷抱。

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可人們還是盼望成為壽星。

日月依着季節來到,民間都喜歡重陽這好聽的節名。

露水出現了,暖風已經停息。空氣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飛去的燕子已不見蹤影,飛來的大雁縈繞着餘音。

只有酒能驅除種種憂慮,只有菊才懂得益壽延齡。

茅草屋裏的清貧士,徒然看着時運的變更。

酒杯積灰,酒樽也感到羞恥;寒菊空自開放,也讓人難以為情。

整整衣襟,獨自個悠然歌詠,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盤桓休憩本有很多歡樂,隱居鄉里難道就無一事成!

註釋

愛重九之名:農曆九月九日為重九;古人認為九屬陽之數,故重九又稱重陽。“九”和“久”諧音,有活得長久之意,所以説“愛重九之名。”

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濁酒,今稱甜酒或醪糟。靡(mǐ):無。靡由,即無來由,指無從飲酒。

服:用,這裏轉為欣賞之意。九華:重九之花,即菊花。華,同“花”。

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這句本《古詩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之意。

斯人:指人人。樂久生:喜愛活得長久。

依辰至:依照季節到來。辰:指日、月的衷會點。

舉俗愛其名:整個社會風俗都喜愛“重九”的名稱。

露悽:秋霜淒涼。暄(xuān)風:暖風,指夏季的風。

氣澈:空氣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無蹤影,從北方飛來的大雁鳴聲不絕。

祛(qū):除去。

制:止,約束,節制。頹(tuí)齡:衰暮之年。

蓬廬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貧士,作者自指。

空視時運傾:指易代之事。空視:意謂白白地看着。時運:時節,這裏指重九節。傾:斜,引申為轉遷的意思。

塵爵恥虛罍(léi):酒杯的生塵是空酒壺的恥辱。爵:飲酒器,指酒杯。因無酒而生灰塵,故曰“塵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這裏指大酒壺。

寒華: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榮:開花。

斂(liǎn)襟(jīn):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這裏指作詩。

緬(miǎn):遙遠的樣子,形容後面的“深情”。

棲遲:隱居而遊息的意思。棲,宿;遲,緩。

淹留豈無成:反用《楚辭·九辨》“蹇淹留而無成”,意謂長期隱退,難道就一事無成!淹留:久留,指長期隱退。

賞析

重陽節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説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雲:“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然而這一年的重九,在陶淵明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於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的花卉,因她開在眾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裏小序中所説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生出無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議論領起,解釋了重九之名,並提出感歎人生的主題。意謂人生在世,不過如白駒過隙,正由於其為極暫短的一瞬,故人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煩憂顧慮,也導致了人們企慕長壽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按着時序的推移又來到了,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以“九”命名的節日,因為“九”與“久”諧音,所以對它的喜愛正體現了對長生的渴求。這裏“舉俗愛其名”與小序中的“愛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煉意極精,宋代李公煥在《箋註陶淵明集》卷二中認為此句是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句的濃縮,體現了陶淵明駕馭語言的本領。

“露悽暄風息”至“寒華徒自榮”十句寫景抒情,感歎自己有菊無酒,空負良辰美景。露水悽清,暖風已止,秋高氣爽,天象清明,飛去的燕子沒有留下蹤影,北來的大雁還有聲聲餘響。詩人説:據説酒能祛除心中的種種煩惱,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為何我這隱居的貧士只能讓重陽佳節白白地過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積滿灰塵,而秋菊卻在籬邊空自開放。這裏描寫了一幅天朗氣清的深秋景象,與詩人自己貧寒潦倒的處境正成鮮明對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詩人心緒的寥落,大好的時光在白白消逝,盛開的菊花也徒自爭豔,詩人於是感慨系之。

“斂襟獨閒謠”即寫詩人的感歎,他整斂衣襟,獨自閒吟,而思緒遼遠,感慨遙深。想自己遊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歡樂,但留滯人世不能就一無所成。詩人在這裏不僅感歎人生的短暫,而且對人生的價值重新作了審視,詩中關於“深情”的內容並沒有加以明確説明,只是隱隱約約地點出了作者悲從中來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無酒可飲,而更大的悲痛隱藏在心中,這就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對自身價值的探求。全詩一氣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時行樂,空負秋光的悲歎,然忽又説“淹留豈無成”,更翻出一層意思,所以延君壽説是“一意兩層收束”(《老生常談》)。

因為此詩結語的含蓄,似有不盡之意在於言外,因而歷來解此詩者就以為陶淵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對晉宋易代的悲憤,藉此表示了對前朝的留戀,並有志於恢復王室之事。“空視時運傾”一句中也繫有感於時事的傾覆,“塵爵”二句則表達了願安於時命,自保貞心的願望。最後所謂的“淹留豈無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羈留人間是由於還抱着復國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圖的機會。這種説法自然也不無道理,自來論陶詩的人也曾指出過陶淵明並非渾身是靜穆,而是一個頗有感時傷世之情的人。龔自珍就説他“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樑甫》一分《騷》”(《己亥雜詩》)。考此詩序中所謂“寄懷”,詩中所謂“深情”,都似乎確有所寄託,以此推斷,可能此詩確有寓意。魯迅評陶潛説:“於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此詩即體現了他對政治和生命兩方面的認識。

此詩以説理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體現了陶詩自然流走的特點,其中某些句子凝練而新異,可見陶淵明鑄詞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等雖為敍述語,然遒勁新巧,詞簡意豐,同時無雕飾斧鑿之痕,這正是陶詩的難以企及處。

創作背景

據《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隱後閒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來了酒,陶淵明也不推辭,開懷暢飲。這首詩根據其小序中所説的情形來看,與此詩中所敍之事略同。此詩當作於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或之後,時陶淵明已過五十五歲。

熱門標籤